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知识技能,养成正确的道德意识,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高中政治课堂上,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很重要的教学内容,这是学生具备更强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维能力,快速理解和吸收课本知识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并给予学生更多具有实效性的学法指导,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克服在理论知识吸收上的困难,进而提高学生的知识学习效率。基于此,本文将对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政治教学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政治;教学策略
1 当前高中政治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课堂知识与学生生活的关联性较小
大多数政治教师在讲课的时候注重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这是一种典型的以应对考试为目的学习方法,这种方式下教师引导学生勾画课本中的相关段落,并进行背诵,以学生能够默写与背诵相关题目为掌握知识的标准。学生能够通过死记硬背记住知识点,但是学生并不能理解知识点的深层含义,从而降低学生在生活中应用知识的能力。学生无法将书本的知识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关联,从而知识的实用性低。
1.2 学生自主学习政治知识的兴趣不高
传统的政治知识多是借助“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被动听讲”的方式传递,学生在这种课堂模式下,学习的积极性较低,主动参与课堂建构的自主性较低。教师在传递知识时不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方式较为单一,学习的趣味性较低,从而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与学生的综合发展。
2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政治教学策略
2.1 联系生活实际,引導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
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自身价值引领作用的发挥,促进学生正确价值理念形成,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价值观与学生行为联系紧密,能够发挥对个人行为规范的约束作用,也是信念、理想产生的重要基石,在个人成长道路上具有导向作用。实际教学中,不仅需要学生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也需引导学生在理性基础上作出判断与选择,保证学生形成正确三观。
例如,在学习《弘扬民族精神》这部分知识之前,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对于民族精神有怎样的认识理解?曾经观看过哪些影片能够体现出民族精神?进而将民族精神这部分内容引入进来,使学生深入了解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同时教师可以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案例为学生讲授,借此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如国际名模刘雯与某国际知名品牌解约的问题,该品牌曾在T恤上出现印刷错误,让消费者十分的不满,这一错误与国家主权相关,刘雯果断与该品牌进行了解约,实际上这就是一种民族精神的体现。
2.2 创设问题情境,活跃学生思维
在高中政治课堂上,教师可以将问题作为教学向导,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在对问题的分析解决中逐渐理解知识要点,同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既要和教学主题紧密关联,辅助理论知识分析,又要有一定的探究空间,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发展。教师在设计和提出问题的过程中要注重方式方法,找到合适的教学侧重点。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提问教学的辅助效果,既训练学生的思维,又让学生通过解题吸收、掌握知识,实现多元课程教学目标。
例如,在学习“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一课时,如果教师按照教材内容直接讲解唯物辩证法,学生不仅难以理解,还会产生心理负担。因此,教师不妨转变教学思维,引入生活化问题,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核心知识。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生活化问题情境:“铅笔的主要制作材料之一是木材,我们用铅笔书写,大量制造和使用铅笔似乎和保护树木和生态环境的观念相违背。我们既然要保护树木,为什么又要砍树做铅笔呢?”这样矛盾的现实问题能够快速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现在,人们大多用什么笔?”让学生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世界事物都是双面的,不是非黑即白。由此,学生可以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开端,不仅让学生快速理解了学习内容和主题,还建立了学生基本的学习印象,可以为后续教师对知识点的分析解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2.3 开展课外实践,激发学生参与的意识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政治知识与社会的联系较大,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进行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例如,在《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的课堂中,在本课中有《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一课程知识,教师为帮助学生了解这一具体的制度,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社区组织选举的情况。学生在学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以后,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当地基层民主的具体实施情况。教师为学生安排调研任务“什么是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在社区中,这个制度是怎样进行的?实施这一制度有什么好处?”学生获得实践任务以后,通过实地调查、查找资料、询问长辈的方式了解基层民主自治制度的具体流程以及当地的具体情况。当学生的课外实践结束,教师为学生创造机会阐述自己获得的知识,并组织进行投票选举模拟,真实还原基层民主选举的过程。教师要对学生的操作步骤进行实时的指导与反馈,从而帮助学生明确每一步骤所代表的实际意义。在模拟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中的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识记程度。总之,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有机结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3 结束语
总之,教师要通过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联系生活实际,开展课外实践等方式来改进,从而帮助学生在思政课堂中不仅能够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更是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养成政治核心素养,逐步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忠杰.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政治议题式教学策略[C]..课程教学与管理研究论文集(三).: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1:171-175.
[2]傅颖.浅谈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16):127-128.
[3]李振.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探究[J].天津教育,2021(23):120-121.
作者简介:崔议丹,大连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思想政治教师。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政治;教学策略
1 当前高中政治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课堂知识与学生生活的关联性较小
大多数政治教师在讲课的时候注重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这是一种典型的以应对考试为目的学习方法,这种方式下教师引导学生勾画课本中的相关段落,并进行背诵,以学生能够默写与背诵相关题目为掌握知识的标准。学生能够通过死记硬背记住知识点,但是学生并不能理解知识点的深层含义,从而降低学生在生活中应用知识的能力。学生无法将书本的知识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关联,从而知识的实用性低。
1.2 学生自主学习政治知识的兴趣不高
传统的政治知识多是借助“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被动听讲”的方式传递,学生在这种课堂模式下,学习的积极性较低,主动参与课堂建构的自主性较低。教师在传递知识时不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方式较为单一,学习的趣味性较低,从而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与学生的综合发展。
2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政治教学策略
2.1 联系生活实际,引導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
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自身价值引领作用的发挥,促进学生正确价值理念形成,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价值观与学生行为联系紧密,能够发挥对个人行为规范的约束作用,也是信念、理想产生的重要基石,在个人成长道路上具有导向作用。实际教学中,不仅需要学生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也需引导学生在理性基础上作出判断与选择,保证学生形成正确三观。
例如,在学习《弘扬民族精神》这部分知识之前,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对于民族精神有怎样的认识理解?曾经观看过哪些影片能够体现出民族精神?进而将民族精神这部分内容引入进来,使学生深入了解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同时教师可以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案例为学生讲授,借此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如国际名模刘雯与某国际知名品牌解约的问题,该品牌曾在T恤上出现印刷错误,让消费者十分的不满,这一错误与国家主权相关,刘雯果断与该品牌进行了解约,实际上这就是一种民族精神的体现。
2.2 创设问题情境,活跃学生思维
在高中政治课堂上,教师可以将问题作为教学向导,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在对问题的分析解决中逐渐理解知识要点,同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既要和教学主题紧密关联,辅助理论知识分析,又要有一定的探究空间,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发展。教师在设计和提出问题的过程中要注重方式方法,找到合适的教学侧重点。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提问教学的辅助效果,既训练学生的思维,又让学生通过解题吸收、掌握知识,实现多元课程教学目标。
例如,在学习“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一课时,如果教师按照教材内容直接讲解唯物辩证法,学生不仅难以理解,还会产生心理负担。因此,教师不妨转变教学思维,引入生活化问题,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核心知识。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生活化问题情境:“铅笔的主要制作材料之一是木材,我们用铅笔书写,大量制造和使用铅笔似乎和保护树木和生态环境的观念相违背。我们既然要保护树木,为什么又要砍树做铅笔呢?”这样矛盾的现实问题能够快速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现在,人们大多用什么笔?”让学生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世界事物都是双面的,不是非黑即白。由此,学生可以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开端,不仅让学生快速理解了学习内容和主题,还建立了学生基本的学习印象,可以为后续教师对知识点的分析解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2.3 开展课外实践,激发学生参与的意识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政治知识与社会的联系较大,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进行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例如,在《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的课堂中,在本课中有《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一课程知识,教师为帮助学生了解这一具体的制度,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社区组织选举的情况。学生在学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以后,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当地基层民主的具体实施情况。教师为学生安排调研任务“什么是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在社区中,这个制度是怎样进行的?实施这一制度有什么好处?”学生获得实践任务以后,通过实地调查、查找资料、询问长辈的方式了解基层民主自治制度的具体流程以及当地的具体情况。当学生的课外实践结束,教师为学生创造机会阐述自己获得的知识,并组织进行投票选举模拟,真实还原基层民主选举的过程。教师要对学生的操作步骤进行实时的指导与反馈,从而帮助学生明确每一步骤所代表的实际意义。在模拟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中的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识记程度。总之,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有机结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3 结束语
总之,教师要通过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联系生活实际,开展课外实践等方式来改进,从而帮助学生在思政课堂中不仅能够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更是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养成政治核心素养,逐步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忠杰.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政治议题式教学策略[C]..课程教学与管理研究论文集(三).: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1:171-175.
[2]傅颖.浅谈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16):127-128.
[3]李振.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探究[J].天津教育,2021(23):120-121.
作者简介:崔议丹,大连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思想政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