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期困扰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最大的问题就是风险控制。但是,在供应链金融中,对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认识和控制则换了一个新的视角。为银行向中小企业融资的理念和技术瓶颈提供了解决方案——以交易流程管理控制信贷风险。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中小企业;融资
【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6-0092-1.5
一、对于银行的潜在优势分析
以往银行对风险的评判,主要是把单个企业作为主体,关注的也是静态的财务数据,而中小企业往往财务信息的透明度比较低,财务指标难以符合评判标准,可抵押资产少,因此很难从银行融资。但是在供应链金融中,由于银行更关注的是整个供应链交易的风险,在考察授信企业资信的同时更强调整条供应链的稳定性、贸易背景的真实性以及授信企业交易对手的资信和实力。因此,对风险的评估不再只是对企业主体进行评估,而是更多地对交易流程进行评估。对于银行而言,供应链整体信用要比产业链上单个企业信用要强。银行提供的利率与贷款成数乃是根据供应链生产阶段而变动,并随着授信风险而调整,例如:订单阶段,因不确定性较高,其利率较高,可贷款成数较低,但随着生产流程的进行,授信风险随之降低,利率调降,贷款成数调升。因此,风险与收益相互配合,完全符合银行的风险控制与照顾客户的融资需求。正如深圳发展银行副行长胡跃飞称,“我们不仅跟单一的企业打交道,我们同时跟整个供应链打交道。所以掌握的信息比较完整、及时,企业获取融资更加便捷,银行信贷风险也少得多”。当然,对于交易流程中的风险,银行可以通过要求客户购买保险产品,防范货物在库、在途期间出现的意外风险,实现风险转嫁。
依托核心企业的信息资源,一定程度上解决银行和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首先,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银行将核心大企业与上下游中小企业的信用进行捆绑,核心大企业常常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负有连带责任。因此,如果中小企业不能按时偿还银行贷款,影响其在供应链中的信誉度,不利于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贸易合作关系。这种约束机制在一定程度降低企业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其次,供应链融资安排贯穿了企业贷款事前、事中和事后的三个监督阶段,要求企业必须将其资金流、物流置于银行和物流企业的监控之下,使银行能深入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和发展前景,全面、及时地掌握借款人经营状况的变化,从而可以客观准确地判断企业的信用水平,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导致错误的信贷决策;最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加入也可以较好地缓解这一信息不对称的矛盾。物流企业对中小企业库存物品的规格型号、质量、原价和净值、销售区域、承销商等情况都非常了解,通过库存管理和配送管理,能够更好地掌握客户信息,降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风险。
为银行提供了一个切入和稳定高端客户的新渠道。中小企业不管是作为个体还是群体都显示了顽强的生命力。这其中,不乏许多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高端客户,占企业数99%的中小企业融资市场,将是各个银行未来竞争的奶酪。在供应链金融中,银行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结算、融资乃至理财等各项金融服务,使更多的中小企业进入银行的服务范围。通过面向供应链系统成员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将核心企业“绑定”在提供服务的银行,为银行提供切入和稳定高端优质客户群的新渠道。
供应链金融的经济效益突出,成为各个商业银行尤其是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点和新的利润增长点。从国内外银行的经验看,供应链金融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截止到2008年,全球最大的50家银行中,有46家向企业提供供应链融资服务。另据统计,通过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配合下收款方式的改进、库存盘活和延期支付,美国最大的1000家企业在2005年减少了720亿美元的流动资金需求。与此类似,2007年欧洲最大的1000家上市公司从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和存货等三个账户中盘活了460亿欧元的资金。国内,荣获“最佳供应链金融服务提供商”荣誉称号的深发展2008年第三季报显示,该行供应链贸易融资贷款总额为1074亿元,分别占公司贷款和全部贷款的1/2和1/3强,贸易融资不良率保持在1%以下,远低于全行4.28%的贷款不良比率。继深发展之后,招商银行在2002年推出网上信用证,开始其“电子供应链金融”业务体系的构建;民生银行2005年成立贸易金融部,对行业进行细分,并在战略上将之和公司业务、零售业务并重发展;华夏银行2008年供应链贸易融资业务量近600亿元,比上一年激增160%,结算量过千亿元。
二、对于中小企业的潜在优势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如前所述,供应链融资模式解决银行和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银行愿意并且积极给风险可控的中小企业融资,缓解了广大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比如,沃尔玛每年在国内采购额达200亿美元,上游供货商有上万家,其中大多为中小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为解决这类企业的融资困难,工商银行则推出了“沃尔玛供应商融资解决方案”,依托沃尔玛公司的优良信用,对相关物流、现金流实行封闭管理,为沃尔玛供货商提供从采购、生产到销售的全流程融资支持,破解了沃尔玛广大中小供货商的融资困局。
有效盘活中小企业动产,解决抵押不足的问题。大量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资本实力弱,能够提供的不动产抵押产品较少甚至没有,多数中小企业的资产主要为动产,且动产中存货占比最大。供应链金融淡化了传统的担保、房地产抵押等要求,它的业务产品可以分为预付、存货、应收三大类,而中小企业的资产无非都是这三种状态。其中,存货类资产是中小企业最大的一块可以用来融资的资产。2007年3月通过的《物权法》把存货和应收账款纳入可担保范畴,为中小企业动产抵押提供了法律保障。
借助于核心企业的信用“外溢”,解决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问题。供应链条上下游中小企业,借助于同一链条上的“核心企业”的良好信誉,解决信用担保问题。由于与核心企业长期的合作关系,为中小企业赢得核心企业的信誉“外溢”,这种溢价作用有助于消除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歧视。 三、对于核心企业——有利于增强核心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从核心企业自身角度来看,供应链融资的关键在于寻求一个核心企业并与之进行责任捆绑,核心企业主要起着担保的作用。离开了核心企业的担保,供应链融资便不能顺利开展,这进一步凸显了核心企业在供应链中的地位,为核心企业有效组织供应链的运行提供了重要手段,进而降低了纵向市场交易成本,巩固了核心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处于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不可能游离于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之外单独发展,一条供应链由或多或少的大大小小的很多企业组成,只有链条中各节点企业都健康有序地发展,才能保证供应链健康有序的发展,才能保持其竞争力。中小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可以不断积极促进核心企业的发展壮大。
从整个供应链网络来看,供应链融资是随着供应链网络的形成与发展而出现的,满足了核心企业壮大其供应链网络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需求。企业之间的竞争从表面上看是其产品及综合实力的竞争,但实质上是其供应链网络的竞争,因为供应商决定着核心企业的原材料供应,经销商决定着核心企业的产品销售。原材料供应的及时、顺畅,决定了核心企业能以比竞争对手更高的效率来组织生产;产品销售的顺利进行则使核心企业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回笼资金,投入再生产。因此,核心企业的市场反应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供应商的供应能力和经销商的销售能力。银行支持核心企业的供应商和销售商,实质上也就是在间接地支持核心企业。通过外包非核心业务,核心企业可以保持并巩固自身的竞争优势,有助于发展其核心竞争力。从出发点上讲,供应链融资是对核心企业的配套企业提供的融资;从归宿点上看,则是壮大核心企业的供应链网络。
此外,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3PL)也具有重要意义。就目前我国开展的物流金融业务来看,第三方物流企业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开展的这些业务也扩展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业务范围并增加了其利润源。也更密切了其与银企之间的关系。
所以,银行着眼供应链融资模式来逐渐发展和不断完善融资业务,完全可使银行和中小企业以及包括供应链核心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等在内的各方达成共赢的局面,更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田正启.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分析[D].华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苏莹.交通银行供应链金融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闫俊宏,许祥秦.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分析[J].金融与经济,2007(2).
【作者简介】王琳:天津财经大学2011级MBA,天津股权交易所。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中小企业;融资
【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6-0092-1.5
一、对于银行的潜在优势分析
以往银行对风险的评判,主要是把单个企业作为主体,关注的也是静态的财务数据,而中小企业往往财务信息的透明度比较低,财务指标难以符合评判标准,可抵押资产少,因此很难从银行融资。但是在供应链金融中,由于银行更关注的是整个供应链交易的风险,在考察授信企业资信的同时更强调整条供应链的稳定性、贸易背景的真实性以及授信企业交易对手的资信和实力。因此,对风险的评估不再只是对企业主体进行评估,而是更多地对交易流程进行评估。对于银行而言,供应链整体信用要比产业链上单个企业信用要强。银行提供的利率与贷款成数乃是根据供应链生产阶段而变动,并随着授信风险而调整,例如:订单阶段,因不确定性较高,其利率较高,可贷款成数较低,但随着生产流程的进行,授信风险随之降低,利率调降,贷款成数调升。因此,风险与收益相互配合,完全符合银行的风险控制与照顾客户的融资需求。正如深圳发展银行副行长胡跃飞称,“我们不仅跟单一的企业打交道,我们同时跟整个供应链打交道。所以掌握的信息比较完整、及时,企业获取融资更加便捷,银行信贷风险也少得多”。当然,对于交易流程中的风险,银行可以通过要求客户购买保险产品,防范货物在库、在途期间出现的意外风险,实现风险转嫁。
依托核心企业的信息资源,一定程度上解决银行和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首先,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银行将核心大企业与上下游中小企业的信用进行捆绑,核心大企业常常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负有连带责任。因此,如果中小企业不能按时偿还银行贷款,影响其在供应链中的信誉度,不利于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贸易合作关系。这种约束机制在一定程度降低企业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其次,供应链融资安排贯穿了企业贷款事前、事中和事后的三个监督阶段,要求企业必须将其资金流、物流置于银行和物流企业的监控之下,使银行能深入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和发展前景,全面、及时地掌握借款人经营状况的变化,从而可以客观准确地判断企业的信用水平,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导致错误的信贷决策;最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加入也可以较好地缓解这一信息不对称的矛盾。物流企业对中小企业库存物品的规格型号、质量、原价和净值、销售区域、承销商等情况都非常了解,通过库存管理和配送管理,能够更好地掌握客户信息,降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风险。
为银行提供了一个切入和稳定高端客户的新渠道。中小企业不管是作为个体还是群体都显示了顽强的生命力。这其中,不乏许多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高端客户,占企业数99%的中小企业融资市场,将是各个银行未来竞争的奶酪。在供应链金融中,银行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结算、融资乃至理财等各项金融服务,使更多的中小企业进入银行的服务范围。通过面向供应链系统成员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将核心企业“绑定”在提供服务的银行,为银行提供切入和稳定高端优质客户群的新渠道。
供应链金融的经济效益突出,成为各个商业银行尤其是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点和新的利润增长点。从国内外银行的经验看,供应链金融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截止到2008年,全球最大的50家银行中,有46家向企业提供供应链融资服务。另据统计,通过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配合下收款方式的改进、库存盘活和延期支付,美国最大的1000家企业在2005年减少了720亿美元的流动资金需求。与此类似,2007年欧洲最大的1000家上市公司从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和存货等三个账户中盘活了460亿欧元的资金。国内,荣获“最佳供应链金融服务提供商”荣誉称号的深发展2008年第三季报显示,该行供应链贸易融资贷款总额为1074亿元,分别占公司贷款和全部贷款的1/2和1/3强,贸易融资不良率保持在1%以下,远低于全行4.28%的贷款不良比率。继深发展之后,招商银行在2002年推出网上信用证,开始其“电子供应链金融”业务体系的构建;民生银行2005年成立贸易金融部,对行业进行细分,并在战略上将之和公司业务、零售业务并重发展;华夏银行2008年供应链贸易融资业务量近600亿元,比上一年激增160%,结算量过千亿元。
二、对于中小企业的潜在优势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如前所述,供应链融资模式解决银行和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银行愿意并且积极给风险可控的中小企业融资,缓解了广大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比如,沃尔玛每年在国内采购额达200亿美元,上游供货商有上万家,其中大多为中小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为解决这类企业的融资困难,工商银行则推出了“沃尔玛供应商融资解决方案”,依托沃尔玛公司的优良信用,对相关物流、现金流实行封闭管理,为沃尔玛供货商提供从采购、生产到销售的全流程融资支持,破解了沃尔玛广大中小供货商的融资困局。
有效盘活中小企业动产,解决抵押不足的问题。大量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资本实力弱,能够提供的不动产抵押产品较少甚至没有,多数中小企业的资产主要为动产,且动产中存货占比最大。供应链金融淡化了传统的担保、房地产抵押等要求,它的业务产品可以分为预付、存货、应收三大类,而中小企业的资产无非都是这三种状态。其中,存货类资产是中小企业最大的一块可以用来融资的资产。2007年3月通过的《物权法》把存货和应收账款纳入可担保范畴,为中小企业动产抵押提供了法律保障。
借助于核心企业的信用“外溢”,解决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问题。供应链条上下游中小企业,借助于同一链条上的“核心企业”的良好信誉,解决信用担保问题。由于与核心企业长期的合作关系,为中小企业赢得核心企业的信誉“外溢”,这种溢价作用有助于消除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歧视。 三、对于核心企业——有利于增强核心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从核心企业自身角度来看,供应链融资的关键在于寻求一个核心企业并与之进行责任捆绑,核心企业主要起着担保的作用。离开了核心企业的担保,供应链融资便不能顺利开展,这进一步凸显了核心企业在供应链中的地位,为核心企业有效组织供应链的运行提供了重要手段,进而降低了纵向市场交易成本,巩固了核心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处于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不可能游离于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之外单独发展,一条供应链由或多或少的大大小小的很多企业组成,只有链条中各节点企业都健康有序地发展,才能保证供应链健康有序的发展,才能保持其竞争力。中小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可以不断积极促进核心企业的发展壮大。
从整个供应链网络来看,供应链融资是随着供应链网络的形成与发展而出现的,满足了核心企业壮大其供应链网络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需求。企业之间的竞争从表面上看是其产品及综合实力的竞争,但实质上是其供应链网络的竞争,因为供应商决定着核心企业的原材料供应,经销商决定着核心企业的产品销售。原材料供应的及时、顺畅,决定了核心企业能以比竞争对手更高的效率来组织生产;产品销售的顺利进行则使核心企业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回笼资金,投入再生产。因此,核心企业的市场反应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供应商的供应能力和经销商的销售能力。银行支持核心企业的供应商和销售商,实质上也就是在间接地支持核心企业。通过外包非核心业务,核心企业可以保持并巩固自身的竞争优势,有助于发展其核心竞争力。从出发点上讲,供应链融资是对核心企业的配套企业提供的融资;从归宿点上看,则是壮大核心企业的供应链网络。
此外,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3PL)也具有重要意义。就目前我国开展的物流金融业务来看,第三方物流企业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开展的这些业务也扩展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业务范围并增加了其利润源。也更密切了其与银企之间的关系。
所以,银行着眼供应链融资模式来逐渐发展和不断完善融资业务,完全可使银行和中小企业以及包括供应链核心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等在内的各方达成共赢的局面,更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田正启.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分析[D].华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苏莹.交通银行供应链金融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闫俊宏,许祥秦.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分析[J].金融与经济,2007(2).
【作者简介】王琳:天津财经大学2011级MBA,天津股权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