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氟沙星-Al(Ⅲ)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研究

来源 :分析试验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llipop1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荧光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培氟沙星(PEF)-Al^3+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培氟沙星(PEF)能与Al^3+生成PEF-Al(Ⅲ)二元配合物,该配合物能与DNA发生相互作用。利用DNA与PEF-Al(Ⅲ)作用能猝灭体系荧光强度的性质测定DNA,其线性范围为8.0×10^-6~2.25×10^-4 mol/L,检出限为5.0×10^-6mol/L。讨论了反应的最佳条件及其结合机理。
其他文献
应用更灵敏和更小型的分析技术探索脑秘密组的报告有:(59)M Wightman,应用电分析技术探测脑的化学;(60)A C Michael,通过来自脑部的伏安法和微渗析法的结果比较、测量组织对植入器
采用单滴液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测定水中的酞酸二甲酯(DMP)和酞酸二丁酯(DBP)。考察了萃取溶剂、萃取时间及搅拌速度等因素对萃取结果的影响,确定最佳萃取条件为:3mL水样放置于4mL样
提出了共振瑞利散射法(RRS)测定肝素的新方法。在pH为5.7~7.5的B—R缓冲溶液中,硫酸耐而蓝与肝素结合生成离子缔合物,使溶液共振瑞利散射(RRS)增强,其最大散射峰位于738nm,另在536、395
研究了显色剂2-(1,3,4-三氮唑偶氮)-5-二乙氨基苯甲酸(TZDBA)与镍的显色反应,试剂与镍在pH5.0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形成紫红色配合物,组成比为n(Ni^2+):n(TZDBA)=1:2,配合物表观摩尔吸光系数
建立了以修饰有甲基紫(MV)的微晶酚酞作为固相吸附剂分离富集和测定环境样品中痕量Bi(Ⅲ)的新方法。研究表明,Bi(Ⅲ)与I^-、MV^+形成三元离子缔合物[BiI6](MV)3能定量吸附在微晶酚酞上,
专题报告续报如下:(86)M Jochmarn,固相滴萃取——从水体中萃取挥发性有机物、供毛细管顺序注射分析的方法;(87)J Schubert,从高效色谱技术到医学中拯救生命的诊断;(88)I Sanders,化学鉴
采用大孔树脂NKA-9分离纯化杜仲叶中的绿原酸,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对药材杜仲叶提取物中的绿原酸进行分析.定量分析:RP-HPLC法测定药材杜仲叶提取物不同乙醇浓度洗脱
在化学战剂的诸种检测方法中,质量型微传感器以其响应快速、使用简便等优点成为一种理想的检测手段。但是这种传感器的使用往往受到检出限的限制,对于低浓度的毒剂不能及时报警
建立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AMPS含量和纯度的方法。样品用Zorbax SAX阴离子交换柱为分离柱,0.1mol/L KH2PO4溶液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0nm进行分析。AMPS在进样量0.5~50μg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