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近期贬低甚至妖魔化“中国制造”的浪潮,美国产业界对中国产品发起贸易救济行动也出现“井喷”式增长:短短3个月之内提出涉华反倾销案件7起。其中,最引人注目甚至可能对中国输美产品产生重要影响的是对其中4种产品在反倾销的同时展开反补贴调查。
美国在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并采用替代国价格的方法进行反倾销调查的同时,对中国产品展开通常只适用于市场经济的反补贴调查,不仅违反了美国法律和判例,而且因为涉嫌重复计算等而倍受批评。由此引发的中美双方业界及至政府的博弈格外引人关注。
反补贴不适用于非市场经济国家规则在美国的形成
作为一个判例法国家,反补贴法不适用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规则在美国首先形成于乔治城钢铁案。在1983年针对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进口的碳钢盘条反补贴调查案中,商务部认为反补贴法不适用于非市场经济国家,因为补贴的概念对于没有市场而只有中央计划的国家没有任何意义,而且在实践中很难量化。对此,申诉方乔治城钢铁公司不服,将商务部诉至美国国际贸易法院,后者否决了商务部的裁决。随后,商务部再上诉至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在认真考察了美国反补贴法条文、立法史等因素之后,联邦巡回上诉法院认为国会的立法意图并没有将反补贴法适用于非市场经济国家,商务部裁定非市场经济国家的所谓补贴并不构成(《1930年关税法》第303节之“赋予”不无道理,因而支持了商务部的主张。由此,反补贴法不适用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判例形成。
尽管《1930年关税法》没有明确规定反补贴法是否适用于非市场经济国家,但在1998年11月25日公布的《反补贴最终规则》中,商务部特别指出:对非市场经济国家不适用反补贴法——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在乔治城钢铁案中维持了这点——我们准备继续这种实践。
但是,随着中美双边贸易额和顺差的扩大,产业界和国会对中国产品加大贸易救济行动的呼声与日俱增。继2005年7月27日退出《加强美国贸易权利法案》未果之后;2007年美国国会再次提出多项涉华议案,包括授权针对非市场经济国家采取反补贴行动。与此同时,商务部的态度也发生了180度变化:在对美国审计署的报告发表评论时,商务部指出:(1)说没有明确的法律授权对中国适用反补贴并不准确,而应当理解为法律没有明确禁止对中国适用反补贴,(2)商务部不接受对中国的反补贴申请的说法是错误的,事实上商务部自1991年之后就没有收到此类申请。显然,商务部引导和鼓励美国产业界对中国提起反补贴申请的倾向性已为昭然。
铜版纸反补贴案初步裁定
2006年10月31日,美国NewPage公司正式提交申请,要求对包括中国、印度尼西亚和韩国3个国家进口的铜版纸展开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11月20日,DOC决定针对中国进口的铜版纸展开反补贴调查。具体而言,商务部根据NewPage公司的申请对中国铜版纸产业和相关企业可能存在10种补贴项目开始审查:(1)补贴项目;(2)政策性贷款,(3)对纸等鼓励行业的税收优惠;(4)“两免三减半”;(5)部分区域外资企业所得税减免;(6)“生产型”外商投资企业地方所得税减免;(7)出口型外资企业地方所得税减免,(8)出口型企业利润再投资企业所得税减免;(9)债转股;(10)对原料等投入的补贴。与此同时,商务部拒绝就NewPage公司指控的所谓中国政府操纵汇率变相补贴进行调查。
在立案公告中,商务部表示还没有就反补贴法是否适用于非市场经济国家作出决定,但将在调查过程中广泛征求意见。2007年3月29日,商务部发布“反补贴法不适用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原则是否适用于当今中国的经济发表了一份备忘录,从价格和工资、外汇、私人财产权和私人企业、对外贸易权以及金融资源的获得等5个方面分析了中国经济特征,并与乔治城钢铁案时期的前苏联模式经济进行比较。商务部认为,尽管存在不同程度的政府干预,但中国经济与前苏联时代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根据反补贴的具体“资助”标准,苏联模式下的非市场经济的特征使得商务部无法对政府和企业进行区分,因而也就难以量化补贴的数量。但当前中国私人产业在经济的大多数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企业家越来越多,大量经济实体可以根据市场情况自主决定生产经营的多数问题。因此,商务部认为确定中国政府是否给予某一中国生产商资助、该资助是否是具体的是可能的,即补贴是可以区分和量化的。
同一天,商务部就铜版纸案发布初步公告,认定中国企业10.90%至20.35%的补贴幅度。除了调查了重点技术革新基金、所得税减免、增值税和关税减免等补贴项目之外,商务部在初裁中认为,由于中国政府对银行业的不同程度干预造成的扭曲,企业从银行(不管是国有银行还是外资银行)贷款利率构成补贴。为此,商务部根据世界银行界定的与中国处在同样发展水平(中低收入国家)的37个所谓市场经济国家的平均利率确定基准利率。以2005年为例,根据上述方法计算得出的短期借款基准利率为13.147%,商务部即根据应诉企业实际贷款利率的差额计算企业享受的补贴幅度,同时根据伦敦银行同业拆放利率计算长期贷款利率。
对此,在2007年8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指出,美国对中国铜版纸、标准钢管、薄壁矩型钢管、复合编织袋和非公路用轮胎等产品发起的5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直接涉及到8.6亿美元的出口和500多家企业7万人的就业。他强调,中方强烈反对和不满的是在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的合并调查中,美国违反了美国法院的判定,同时也违背了23年来不对所谓“非市场经济”国家开启反补贴调查的惯例,完全违背世贸组织相关规定。此外,美国在美国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并采用替代国方法计算倾销幅度的情况下,开启双反调查和采取措施必然会导致重复征税,而且在技术方面和计算方面存在着重大失误,这是世贸组织规则所不允许的。高副部长还明确表示,中方正在积极地抗辩,特别是针对美方在反补贴调查当中的严重失误,并保留作为世贸组织成员的所有权利。
美国在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并采用替代国价格的方法进行反倾销调查的同时,对中国产品展开通常只适用于市场经济的反补贴调查,不仅违反了美国法律和判例,而且因为涉嫌重复计算等而倍受批评。由此引发的中美双方业界及至政府的博弈格外引人关注。
反补贴不适用于非市场经济国家规则在美国的形成
作为一个判例法国家,反补贴法不适用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规则在美国首先形成于乔治城钢铁案。在1983年针对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进口的碳钢盘条反补贴调查案中,商务部认为反补贴法不适用于非市场经济国家,因为补贴的概念对于没有市场而只有中央计划的国家没有任何意义,而且在实践中很难量化。对此,申诉方乔治城钢铁公司不服,将商务部诉至美国国际贸易法院,后者否决了商务部的裁决。随后,商务部再上诉至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在认真考察了美国反补贴法条文、立法史等因素之后,联邦巡回上诉法院认为国会的立法意图并没有将反补贴法适用于非市场经济国家,商务部裁定非市场经济国家的所谓补贴并不构成(《1930年关税法》第303节之“赋予”不无道理,因而支持了商务部的主张。由此,反补贴法不适用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判例形成。
尽管《1930年关税法》没有明确规定反补贴法是否适用于非市场经济国家,但在1998年11月25日公布的《反补贴最终规则》中,商务部特别指出:对非市场经济国家不适用反补贴法——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在乔治城钢铁案中维持了这点——我们准备继续这种实践。
但是,随着中美双边贸易额和顺差的扩大,产业界和国会对中国产品加大贸易救济行动的呼声与日俱增。继2005年7月27日退出《加强美国贸易权利法案》未果之后;2007年美国国会再次提出多项涉华议案,包括授权针对非市场经济国家采取反补贴行动。与此同时,商务部的态度也发生了180度变化:在对美国审计署的报告发表评论时,商务部指出:(1)说没有明确的法律授权对中国适用反补贴并不准确,而应当理解为法律没有明确禁止对中国适用反补贴,(2)商务部不接受对中国的反补贴申请的说法是错误的,事实上商务部自1991年之后就没有收到此类申请。显然,商务部引导和鼓励美国产业界对中国提起反补贴申请的倾向性已为昭然。
铜版纸反补贴案初步裁定
2006年10月31日,美国NewPage公司正式提交申请,要求对包括中国、印度尼西亚和韩国3个国家进口的铜版纸展开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11月20日,DOC决定针对中国进口的铜版纸展开反补贴调查。具体而言,商务部根据NewPage公司的申请对中国铜版纸产业和相关企业可能存在10种补贴项目开始审查:(1)补贴项目;(2)政策性贷款,(3)对纸等鼓励行业的税收优惠;(4)“两免三减半”;(5)部分区域外资企业所得税减免;(6)“生产型”外商投资企业地方所得税减免;(7)出口型外资企业地方所得税减免,(8)出口型企业利润再投资企业所得税减免;(9)债转股;(10)对原料等投入的补贴。与此同时,商务部拒绝就NewPage公司指控的所谓中国政府操纵汇率变相补贴进行调查。
在立案公告中,商务部表示还没有就反补贴法是否适用于非市场经济国家作出决定,但将在调查过程中广泛征求意见。2007年3月29日,商务部发布“反补贴法不适用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原则是否适用于当今中国的经济发表了一份备忘录,从价格和工资、外汇、私人财产权和私人企业、对外贸易权以及金融资源的获得等5个方面分析了中国经济特征,并与乔治城钢铁案时期的前苏联模式经济进行比较。商务部认为,尽管存在不同程度的政府干预,但中国经济与前苏联时代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根据反补贴的具体“资助”标准,苏联模式下的非市场经济的特征使得商务部无法对政府和企业进行区分,因而也就难以量化补贴的数量。但当前中国私人产业在经济的大多数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企业家越来越多,大量经济实体可以根据市场情况自主决定生产经营的多数问题。因此,商务部认为确定中国政府是否给予某一中国生产商资助、该资助是否是具体的是可能的,即补贴是可以区分和量化的。
同一天,商务部就铜版纸案发布初步公告,认定中国企业10.90%至20.35%的补贴幅度。除了调查了重点技术革新基金、所得税减免、增值税和关税减免等补贴项目之外,商务部在初裁中认为,由于中国政府对银行业的不同程度干预造成的扭曲,企业从银行(不管是国有银行还是外资银行)贷款利率构成补贴。为此,商务部根据世界银行界定的与中国处在同样发展水平(中低收入国家)的37个所谓市场经济国家的平均利率确定基准利率。以2005年为例,根据上述方法计算得出的短期借款基准利率为13.147%,商务部即根据应诉企业实际贷款利率的差额计算企业享受的补贴幅度,同时根据伦敦银行同业拆放利率计算长期贷款利率。
对此,在2007年8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指出,美国对中国铜版纸、标准钢管、薄壁矩型钢管、复合编织袋和非公路用轮胎等产品发起的5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直接涉及到8.6亿美元的出口和500多家企业7万人的就业。他强调,中方强烈反对和不满的是在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的合并调查中,美国违反了美国法院的判定,同时也违背了23年来不对所谓“非市场经济”国家开启反补贴调查的惯例,完全违背世贸组织相关规定。此外,美国在美国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并采用替代国方法计算倾销幅度的情况下,开启双反调查和采取措施必然会导致重复征税,而且在技术方面和计算方面存在着重大失误,这是世贸组织规则所不允许的。高副部长还明确表示,中方正在积极地抗辩,特别是针对美方在反补贴调查当中的严重失误,并保留作为世贸组织成员的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