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应用氟尿嘧啶治疗唇部角化病(光感性唇炎)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guoqi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用氟尿嘧啶治疗面部光感性角化病已证明是一种有效方法,但对唇部的应用尚有争论。作者根据1972~1975年4年来治疗的12例,作一分析报道。治疗方法:用5%5-氟尿嘧啶溶液涂于唇红部,每天3~4次,并注意避免刺激口腔粘膜。当出现完全性的糜烂时,即结束治疗。然后用纯凡士林涂布,少数病例用了1%氢化考的松软膏。治疗12例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56岁(36~73岁)。10例发生在下唇,2例发生在上唇。4例是唇部局限性损害,8例为弥漫性损害。平均治疗12天(9~15天)。平均随访22个月(2~48个月)。12例中复发的只有2例。

其他文献
作者报告一例维生素C迟发型变态反应的病例.患者男性59岁,1978年6月初次在臀部发生小的,红色的,很痒的丘疹.以后几周,皮损扩展到身体的其余部分,特别是大腿和肩部.1978年8月入院时,发现对称分布,密集成群,奇痒的损害.小丘疹大部融合,为荨麻疹样,部分为表皮剥脱.皮损活检为典型亚急性到急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化验检查除血清电泳有血蛋白轻度异常外均属正常.
期刊
Lucio现象是弥漫性瘤型麻风的一种急性表现,发生于化疗之前,特点为成批的斑状或稍硬的红斑性皮损,中央发生坏死且往往破溃导致皮肤溃疡.上述损害好发于四肢,痊愈后残留萎缩性星状疤痕.组织学检查显示为真皮血管的坏死性脉管炎.这种病人按Ridley分类,临床上属于LL.Lucio现象常见于墨西哥和其他中美国家,美国也曾报告过一些病例.
作者以前从系统性硬皮病(SD)患者尿中分离出一种葡萄糖氨基烯糖(GlycosaminoglycanGAG)能引起鼠硬皮病样改变.本文报告用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来检查细胞免疫对尿GAG的反应.作者共检查了31例SD,4例SLE,4例皮肌炎和11例健康对照者周围血的淋巴细胞.结果:在已经过氚化胸腺嘧啶核甙结合的SE患者的淋巴细胞中加入0.5M氯化钠组分的SD尿时,13例激活数值为2.201.72,7例正常
蕈样肉芽肿是具有特殊临床症状及组织病理学改变的一种T细胞性淋巴瘤,而Sézary综合征则为蕈样肉芽肿的一种白血病型表现。本文在于研究蕈样肉芽肿及Sézary综合征病例是否有异常量的血清胸腺因子。血清胸腺因子为一种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肽,它存在于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动物的血清中,由Bach等从猪血清中分离并作了定性等研究。它的量决定于胸腺的功能,在婴儿体内含量最高,以后随着年龄增长而渐下降,至40岁以后降
本文报告5例结核样型麻风患者低位正中神径麻痹,采用伸拇短肌转移至屈指浅肌以重建拇指对掌功能。
期刊
1924年Muir首次报告一麻风患者周围神经发生限局性结节,后穿刺及切开,有“脓样物”排出.后来有人用“神经脓疡”之名报告类似病损.但是,这种病损的性质及其临床病理的特点仍不清楚,主要因为迄今为止对这类病例缺乏大量系统的研究.作者对Karigiri Schieffelin麻风研究和训练中心,1960~1975年诊断“麻风神经脓疡”,有临床记录和组织病理资料,具有下列4个条件的30例研究.
本文报告1例男性患者,54岁,开始在左腰有一虫咬似的瘙痒性皮疹,2个月内渐增至鸡蛋大小,红色质硬.皮肤活检示有脂肪坏死的脂膜炎,每日用强的松龙30毫克治疗,坚硬皮损开始消退,强的松龙逐渐减量,服药47天后停药,停药后一周又复发,之后曾高烧达39℃,入院治疗时病期已有半年.体检见左腰有轻度隆起硬红斑,1712厘米,与表皮粘连,无触痛,其余各处无相似皮损,体温38℃,无关节痛.尿淀粉酶2415单位(正
作者报告一例血锌高于正常的肠病性肢端皮炎,但对锌的治疗仍有良效,停止锌治疗时即复发,再用则又获迅速好转.患儿,女,为剖腹产,生后母乳喂养25天,改为人工喂养后开始腹泻,3个月时肛门周围及双小腿背侧出现炎症区域,5岁时关节疼痛,指趾端皮肤发红伴鳞屑,甲营养不良,局部用皮质类固醇或抗霉菌油膏无效.
期刊
Jordon等(1970)提出儿童良性慢性大疱性皮肤病的名称,并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IF)检查了6例活动性患者,其中3例为阴性,也未发现循环抗基底膜抗体,这6例对砜类药有良效。后来Chorzelski等证明幼年疱疹样皮炎(JDH)与成人疱疹样皮炎(DH)在临床上、免疫病理学以及用砜类药有效等方面是一致的。但大疱性类天疱疮(BP)和BP与DH的混合型病例也发生于儿童,因此有时造成鉴别上的困难。作者认
作者报告了日本千叶医学院皮肤科门诊1965年5月至1975年6月100例孢子丝菌病的统计调查.一、年发生率:本病占门诊病人和皮肤霉菌病人总数的0.14%和1.8%(1965和1968年分别为0.056%和0.81%,而1969和1974年则分别为0.20%和2.4%).作者指出自1969年以来发病率明显增加是很值得注意的.二、年龄和性别:最小的是一个87天的女婴,最大的是84岁的老妇,12岁以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