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要把握自主探索式学习的内涵
自主探究式学习是学生由过去主要听从教师讲授变为学生通过各种事实来发现概念和规律的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中心是针对问题的探究活动,当学生面临各种让他们困惑的问题的时候,他就要作出各种猜测,要想法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向,然后通过观察、实验来收集事实,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如查阅文献资料、检索等)得到第二手的资料,通过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归纳、比较、统计分析,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最后通过讨论和交流,进一步澄清事实、发现新的问题,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自主探究式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来展开教学过程。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中以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经过积极的探索和发现、亲身的体验与实践,以自己的方式将知识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并尝试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自主探究式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塑造学生独立的人格品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所以自主探究式学习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中心,让学习主动参与学习,在探究中获取知识。
二、拓展探究时空,激发探究欲望
一个客观的事实是老师们大多重视课堂上的探究性学习,问题由老师安排;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在课堂上;探究的内容基本上在课文中;探究的目的主要是为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服务。若想真正的实施探究学习,使学生的探究学习更具活力,就要开放探究内容,学生既探究教材中的问题。又探究教材之外的问题;既探究老师预设的问题,又探究自己发现的问题。教师还要开放探究性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做到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学生既可以把课内的问题带到课外去探究,也可以把自己课外发现的问题带到课内和同学们一起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究。对于一篇课文的学习,有的问题可以放在课前预习中去尝试探究。比如搜集背景知识、信息,初步探究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探究课后思考练习题;有的问题可以放在课堂上探究,教学中教师要把握这样的原则,课堂上探究的问题应当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方法、能力训练。有利于课文重点、难点理解,有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高。
三、注重针对性,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探究的起点。儿童年龄小,见识少,好奇心强,对未曾见过的事物或现象都感兴趣,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特征、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思维活动的特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有趣的教学情境和氛围,使其产生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乐于去探究。
当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时,教师除了应予以必要的指导外,及时鼓励和表扬,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因为此时的鼓励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动力,能起到助推器的作用,能增加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心理学家认为,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欲望和需要。当学生经过探究解决了一个问题时,他能从中体验到一种成功感,这是一种强有力和令人愉快的情绪体验。学生一旦有了这种体验,他就会产生再次体验这种情感的愿望。
四、全员参与,合作探究
“分组讨论”、“小组学习”、“同桌合作学习”是教学中常采用的教学手段,也深受学生喜欢。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使他们的思维真正活跃起来。
开放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根据心理特点,放手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协调中进行自主探求知识的活动,可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改变课堂教学模,实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地探究性学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自主探索,都有所发现、创造,都有成功探索的体验,增强了他们学好语文的信心,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索精神。课堂上要不断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对事物的看法,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学生的合作可以使他们对事物的理解更丰富更全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相互启迪、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以形成对知识更全面更丰富的认识。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全体学生创造一片蓝天,一个主动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天空。
一、教师要把握自主探索式学习的内涵
自主探究式学习是学生由过去主要听从教师讲授变为学生通过各种事实来发现概念和规律的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中心是针对问题的探究活动,当学生面临各种让他们困惑的问题的时候,他就要作出各种猜测,要想法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向,然后通过观察、实验来收集事实,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如查阅文献资料、检索等)得到第二手的资料,通过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归纳、比较、统计分析,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最后通过讨论和交流,进一步澄清事实、发现新的问题,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自主探究式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来展开教学过程。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中以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经过积极的探索和发现、亲身的体验与实践,以自己的方式将知识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并尝试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自主探究式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塑造学生独立的人格品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所以自主探究式学习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中心,让学习主动参与学习,在探究中获取知识。
二、拓展探究时空,激发探究欲望
一个客观的事实是老师们大多重视课堂上的探究性学习,问题由老师安排;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在课堂上;探究的内容基本上在课文中;探究的目的主要是为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服务。若想真正的实施探究学习,使学生的探究学习更具活力,就要开放探究内容,学生既探究教材中的问题。又探究教材之外的问题;既探究老师预设的问题,又探究自己发现的问题。教师还要开放探究性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做到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学生既可以把课内的问题带到课外去探究,也可以把自己课外发现的问题带到课内和同学们一起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究。对于一篇课文的学习,有的问题可以放在课前预习中去尝试探究。比如搜集背景知识、信息,初步探究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探究课后思考练习题;有的问题可以放在课堂上探究,教学中教师要把握这样的原则,课堂上探究的问题应当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方法、能力训练。有利于课文重点、难点理解,有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高。
三、注重针对性,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探究的起点。儿童年龄小,见识少,好奇心强,对未曾见过的事物或现象都感兴趣,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特征、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思维活动的特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有趣的教学情境和氛围,使其产生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乐于去探究。
当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时,教师除了应予以必要的指导外,及时鼓励和表扬,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因为此时的鼓励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动力,能起到助推器的作用,能增加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心理学家认为,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欲望和需要。当学生经过探究解决了一个问题时,他能从中体验到一种成功感,这是一种强有力和令人愉快的情绪体验。学生一旦有了这种体验,他就会产生再次体验这种情感的愿望。
四、全员参与,合作探究
“分组讨论”、“小组学习”、“同桌合作学习”是教学中常采用的教学手段,也深受学生喜欢。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使他们的思维真正活跃起来。
开放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根据心理特点,放手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协调中进行自主探求知识的活动,可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改变课堂教学模,实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地探究性学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自主探索,都有所发现、创造,都有成功探索的体验,增强了他们学好语文的信心,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索精神。课堂上要不断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对事物的看法,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学生的合作可以使他们对事物的理解更丰富更全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相互启迪、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以形成对知识更全面更丰富的认识。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全体学生创造一片蓝天,一个主动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