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历史的长河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灿烂的古诗词篇章。它博大精深,灿若繁星,千百年来,以其精深的语言、深邃的意境而脍炙人口、吟唱千古。一首古诗词,短短几句,诗人就能描绘出一种意境,或借景抒情,或借物言志。
中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比重逐渐增大,教学地位明显提高。让学生学会对古诗词的积累与鉴赏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我认为古诗词教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吟句读诗,体会诗趣
古诗词的最大特点是情韵并美。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要注重“读”,通过不同层次的诵读,感受古诗词的节奏美、情感美、意境美。
古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于漪老师在《面面观》中也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尤其古詩词的美、古诗词的意味,有很多只有在读时才能感受得到。同时也要读出古诗词的语气和语势,如果读不出语气和语势,就不能确切地理解作者寄寓在诗词中的喜怒哀乐之情或沉郁顿挫、奔腾激越的情感。如,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应读出惆怅、无奈和乡思之情;曹操的《观沧海》应读出豪壮、雄浑之情。
古诗是一种抒情性很强的文学体裁,它所抒发的是诗人当时的内心世界,并且古诗都是韵文,句式整齐,音韵优美,语言精练,所以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也比较喜欢背诵。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避免过多的讲解,而应让学生反复的诵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味诗人当时的心情。
二、析字品词,理解诗意
一首优美的古诗词值得品味的“美点”很多,诸如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艺术手法美等。可谓美不胜收,俯拾皆是。因此,对古诗词的教学首先要注意品味语言运用技巧,由此及彼地进行赏析。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两句中诗人以“平、阔、正、悬”四个极为简洁的词,将一幅平野开阔、江水浩渺、波平浪静、船帆高悬的景致,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从而把学生带到学习的氛围中,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深入作品的内部,从而理解了词作的内涵,掌握了词作的情感。
古诗词,以最精练的形式融现实与理想、时间与空间、感性与理想、情趣与教育于一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我们引导学生读诗,应着力引导学生关注诗人刻苦锤炼、精心推敲的字、句,解开诗人的心灵密码,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
三、抓住诗眼,把握内涵
古人作诗讲究“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力求一字传神,一语惊人。而一首诗中最凝练最传神的字句就如同这首诗词的眼睛,即整首诗词的主旨句。因此抓住古诗词的诗眼或词眼,是我们教学古诗词的一个突破口。
在教学王昌龄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时,让学生想象西北边疆地区,风沙强劲,漫天飞舞,人长期身处其间是何感觉,然后再说说“穿”的意思及表达作用。铠甲都被风沙磨穿,更何况人的血肉之躯。“穿”写出环境恶劣,战事频繁,突出表现戍边将士比钢铁还顽强的意志和杀敌报国的坚强信念。如教学王维的《使至塞上》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圆”的表达作用时,让学生抓住主旨句分析,该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凸显了大漠既孤寂荒凉又壮观、刚毅的奇异特点,从而进一步把握诗歌内涵。
四、整体把握,感悟诗情
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诗歌是灵动的,充满诗人的智慧和灵性,因此,教学生阅读诗歌,千万不能肢解,不可嚼烂,如果把灵动的、活泼的诗词教僵了,教呆板了,就使它们丧失了熏陶的力量、感染的力量。教学古诗词时应整体把握,朗读吟诵,在有限的课堂里拓展学生无限的想象,让诗中景、诗中物、诗中人在学生脑海里浮现、加工,展现一幅幅立体的图景,引导学生步入诗境。诗歌极具形象性,教学时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知识储备,让他们展开想象。教师要以诚待人,以情感人,对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认真加以体会、感悟,并与学生交流。
如,在教学温庭筠的《忆江南》一词时,在读的过程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词所营造的动人画面——“梳洗罢,独倚望江楼”的那种渴盼和“过尽千帆皆不是”的那种落魄的画面,从而更好地体悟词作的情感。在教学李清照的《声声慢》一词时,从上阕的写景,到下阕的抒情,无不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忧伤哀婉的感情基调,与词人个人的坎坷遭遇紧密联系,这样,便于学生体会、感悟词中饱含的思想感情。
古诗词是中化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涵极其丰富。我们只有继承民族的文化,才能撑起精神的大厦。我们作为语文老师,上好古诗词课任重而道远。对于怎样教好中学语文的古诗词,一定还有其他更好的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能体现出教师的独特个性,那就一定能开创古诗词教学的新天地。
作者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新墩镇中心学校(734000)
中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比重逐渐增大,教学地位明显提高。让学生学会对古诗词的积累与鉴赏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我认为古诗词教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吟句读诗,体会诗趣
古诗词的最大特点是情韵并美。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要注重“读”,通过不同层次的诵读,感受古诗词的节奏美、情感美、意境美。
古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于漪老师在《面面观》中也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尤其古詩词的美、古诗词的意味,有很多只有在读时才能感受得到。同时也要读出古诗词的语气和语势,如果读不出语气和语势,就不能确切地理解作者寄寓在诗词中的喜怒哀乐之情或沉郁顿挫、奔腾激越的情感。如,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应读出惆怅、无奈和乡思之情;曹操的《观沧海》应读出豪壮、雄浑之情。
古诗是一种抒情性很强的文学体裁,它所抒发的是诗人当时的内心世界,并且古诗都是韵文,句式整齐,音韵优美,语言精练,所以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也比较喜欢背诵。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避免过多的讲解,而应让学生反复的诵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味诗人当时的心情。
二、析字品词,理解诗意
一首优美的古诗词值得品味的“美点”很多,诸如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艺术手法美等。可谓美不胜收,俯拾皆是。因此,对古诗词的教学首先要注意品味语言运用技巧,由此及彼地进行赏析。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两句中诗人以“平、阔、正、悬”四个极为简洁的词,将一幅平野开阔、江水浩渺、波平浪静、船帆高悬的景致,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从而把学生带到学习的氛围中,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深入作品的内部,从而理解了词作的内涵,掌握了词作的情感。
古诗词,以最精练的形式融现实与理想、时间与空间、感性与理想、情趣与教育于一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我们引导学生读诗,应着力引导学生关注诗人刻苦锤炼、精心推敲的字、句,解开诗人的心灵密码,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
三、抓住诗眼,把握内涵
古人作诗讲究“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力求一字传神,一语惊人。而一首诗中最凝练最传神的字句就如同这首诗词的眼睛,即整首诗词的主旨句。因此抓住古诗词的诗眼或词眼,是我们教学古诗词的一个突破口。
在教学王昌龄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时,让学生想象西北边疆地区,风沙强劲,漫天飞舞,人长期身处其间是何感觉,然后再说说“穿”的意思及表达作用。铠甲都被风沙磨穿,更何况人的血肉之躯。“穿”写出环境恶劣,战事频繁,突出表现戍边将士比钢铁还顽强的意志和杀敌报国的坚强信念。如教学王维的《使至塞上》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圆”的表达作用时,让学生抓住主旨句分析,该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凸显了大漠既孤寂荒凉又壮观、刚毅的奇异特点,从而进一步把握诗歌内涵。
四、整体把握,感悟诗情
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诗歌是灵动的,充满诗人的智慧和灵性,因此,教学生阅读诗歌,千万不能肢解,不可嚼烂,如果把灵动的、活泼的诗词教僵了,教呆板了,就使它们丧失了熏陶的力量、感染的力量。教学古诗词时应整体把握,朗读吟诵,在有限的课堂里拓展学生无限的想象,让诗中景、诗中物、诗中人在学生脑海里浮现、加工,展现一幅幅立体的图景,引导学生步入诗境。诗歌极具形象性,教学时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知识储备,让他们展开想象。教师要以诚待人,以情感人,对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认真加以体会、感悟,并与学生交流。
如,在教学温庭筠的《忆江南》一词时,在读的过程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词所营造的动人画面——“梳洗罢,独倚望江楼”的那种渴盼和“过尽千帆皆不是”的那种落魄的画面,从而更好地体悟词作的情感。在教学李清照的《声声慢》一词时,从上阕的写景,到下阕的抒情,无不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忧伤哀婉的感情基调,与词人个人的坎坷遭遇紧密联系,这样,便于学生体会、感悟词中饱含的思想感情。
古诗词是中化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涵极其丰富。我们只有继承民族的文化,才能撑起精神的大厦。我们作为语文老师,上好古诗词课任重而道远。对于怎样教好中学语文的古诗词,一定还有其他更好的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能体现出教师的独特个性,那就一定能开创古诗词教学的新天地。
作者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新墩镇中心学校(7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