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月的南半球正值春暖花开,但对于阿根廷女总统克里斯蒂娜来说却不亚于严冬。就在这个月8日,阿根廷爆发了近十年以来最大规模的游行示威。首都70万人涌向市中心的各大广场甚至总统府和总统官邸周围,以阿根廷特有的“敲锅打盆”示威方式,抗议现政府执政下贪污丑闻频出、通货膨涨居高不下、社会暴力犯罪不断,尤其是克里斯蒂娜的经济和社会政策以及连任计划。阿根廷国内各大城市,甚至在纽约、迈阿密、伦敦、巴黎等海外阿根廷社区也都有不同形式的抗议示威。这场由阿民众通过“脸谱”、“推特”等社交网络自发组织的示威游行像放大镜一样,凸现了阿根廷政府当前所面临的国内经济形势恶化、执政基础动摇、民意支持下降等巨大压力,再加上近期国际债权机构连连逼债,克里斯蒂娜的这个春天里注定没有鲜花。
全球化市场中的孤岛
2011年10月谋求连任的克里斯蒂娜以53%的选票获得压倒性胜利后,开始大胆地调整经济发展方向,在国内实施大刀阔斧改革,强力推行具有“国家主义”特色的经济政策。女总统的战略思路是以“捍卫民族利益”为目的,以国家干预为手段,从“资产阶级”和跨国公司手中夺回经济主导权,但代价就是“牺牲个人自由,包括获得信息、获得消费品和生产资本的自由”。实际上,阿根廷政府选择了一条充满风险的经济调整之路。
克里斯蒂娜政府通过大量交通和电力补贴,保持公共服务低价格以满足低层民众需求,但是虚弱的国库难以支撑庞大的社会开支,被迫大举借债。由于担心外汇储备难以应付内外债务从而像2001年危机那样冻结外汇存款,导致各方资金纷纷外流。政府为限制外逃资金,采用限制外汇兑换的“治标不治本”方法:个人只能以国际旅行为由购买美元,但只能在出发前一周内出示机票购汇。此外还规定,从10月起对在国外使用信用卡消费征收15%额外税。通过这一系列外汇管制措施,阿根廷民众现在已无法在家储存外汇,也不允许以美元交易不动产。这导致一直以来以美元标价以保值的不动产价格大跌。9月份首都房市价格比年初下降了70%。
政府对价格的管制以及对进口的限制,加速了市场萧条。一些连锁商业机构——如家乐福,在政府压力下不得不保持基本生活品的低价,而这些产品的生产商在无法将上涨的成本转嫁给终端消费者时,只能减少商品生产,由此供应匮乏就不可避免。为防止货架空空,超市开始限制产品购买量,即使是阿根廷本国特产的马黛茶,也要限量供应。而且这种萧条从基本消费品逐渐蔓延到中高档商品。首都的老牌书店里,很多书架空空荡荡,因为阿根廷的书籍大都在国外印刷,“甚至连学校课本都不得不更换版本”。因为无法补充库存,一些国际著名品牌都纷纷关闭了在阿根廷的分店。
阿根廷政府对市场管制愈加严格,私人资本在传媒和石油业的涉足也受到限制,外国投资者因为外汇和进口手续不得不放弃扩大生产甚至开始撤资。近期,为应对美元短缺、鼓励使用阿根廷国货,阿政府甚至推出了“连一个钉子都不进口”的极端政策。
内外压力导致雪上加霜
阿根廷民众的不满只是让克里斯蒂娜感觉到寒意,而各方反对力量借机发力、国际金融机构逼债,才是真正插向其背的刀子。
就在政府焦头烂额之际,执政联盟内外反对克里斯蒂娜的各方力量纷纷出手,趁火打劫。克里斯蒂娜所在的正义党“元老”、科尔多瓦省省长德拉索塔公开出面叫板,与其他同党省长结成“省长联盟”,抵制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和干涉,并且多次表示2015年出马竞选总统,直接挑战意欲再次连任的克里斯蒂娜。此外,政府所掌控的国内主要工会也相继分裂,分裂派大多投靠反对党,如第一大工会前主席莫亚诺公开反对政府,以提高劳动者的工资待遇、提升扣税基数为口号,积极组织多次罢工,向政府示威。更具威胁性的是,向来一盘散沙的反对党也开始出现整合迹象。在强力反对派、首都市长马克里协调下,分处政治光谱左、中、右的老牌政党“激进公民联盟”、社会党、“共和国解决方案”等主要反对党开始协调立场,联手出动。近日反对党100多位参众议员联名反对修改宪法,力图从法理上阻止克里斯蒂娜通过修宪再次连选连任。更让政府心惊的是,连军方也出现动荡迹象,隶属海军的海岸警卫队和陆军总部的国家宪兵队因最近出台的削减工资法令也上街游行示威。
更加把克里斯蒂娜推向窘境的是国际压力。10月,美上诉法院判定,未与阿根廷政府在2005年和2010年分别达成“缩减债务协议”的债权人仍然有权索债,这意味着阿政府要对这些债主全额还债,这些债务总额在10亿美元左右。如果阿政府被迫应允,会导致已达成协议的债权人重新要求全额偿债,这可是高达1000多亿美元的沉重负担,所以阿政府坚决拒绝。国际金融投机商们也没闲着,如收购了大量阿根廷“垃圾债券”的美国NML公司,紧密跟踪阿根廷任何在国外的可扣押资产。10月初,当阿根廷“自由”号军事教学舰停靠加纳阿克拉市附近特马港时,该公司迅速向加纳法院要求查扣并得到批准,以此要挟阿政府偿还违约债务,“扣船”风波导致阿军方和情报首脑辞职。
国际评级机构纷纷看空阿根廷。标准普尔将阿根廷主权债务评级下调一级;惠誉将阿主权信用前景展望调降至“负面”;穆迪则将阿根廷国家风险指数提升到1100点,仅低于深处债务危机漩涡的希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多次批评阿根廷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数据“水分大”;世界银行则宣布暂停考虑未来三年向阿提供总额达30亿美元的新贷款,并无限期推迟讨论延长其战略伙伴国地位的问题。
在国际上,阿根廷也树敌过多。今年上半年围绕马岛主权之争,英阿展开激烈外交战,英国不仅大肆庆祝“马岛之战”胜利30周年,还把核潜艇和威廉王子派到马岛“示威”,阿方则威胁要“搅局”伦敦奥运会。尽管最后双方收敛,但“撕破脸”已成定局。4月,阿根廷强行“国有化”西班牙雷普索尔石油公司在阿根廷控股子公司YPF,导致阿西之间爆发激烈外交和司法战。与其他贸易伙伴的关系也没处好, 阿根廷的进口限制措施导致美欧日等40多个世贸成员的上诉,与最大贸易伙伴巴西今年也出现新一轮贸易战。
女总统能否挺过政治严冬
面对内外压力,克里斯蒂娜只好一人扛。自丈夫、前总统基什内尔2010年因心脏病猝死,克里斯蒂娜一直未建立牢固的政治班底,也未培养出忠实可靠、清廉有能、声望较高的政治接班人,只能力拼修宪,以求连任。面对民众的不满、反对派围攻和国际压力,克里斯蒂娜一方面表示要尊重民意,改善经济和治安;另一方面全力备战2013年中期选举,如力推国会批准投票权放宽至16岁,以扩大其主要支持群体——青年人。如能获得国会三分之二议席,则不仅可以夯实执政联盟,而且可以顺利修宪。如果议席过半但未到三分之二,则至少可以保持现状,期待反对派重新涣散。最危险的结局是,国会议席未获半数,她就成了“跛脚鸭”,不仅反对派势力壮大,信心大增,而且执政联盟中嗅觉灵敏的“投机派”有可能将另觅高枝,权力结构将重新分化组合。克里斯蒂娜支持率目前只有30%多,而且还在下滑,而反对其连任的呼声高达70%。对她来说,中期选举结果难言乐观。
去年阿根廷经济增长率还高达9%,但今年以来形势急转直下,拉美经委会预测今年阿根廷经济增长仅为1.5%,远低于政府年中预测的4%,而且实际通胀高达20%~25%。明年经济增长也将在低水平徘徊,并可能出现经济衰退和严重通胀并存的滞胀局面。而阿根廷的南美第二大经济体地位,今年也可能被哥伦比亚所取代。随着经济形势恶化,阿根廷治安状况也不断恶化,偷盗、抢劫、绑架、杀人等犯罪事件频发,街头暴力和监狱暴动事件不断。世界银行日前联合发布《2013年营商环境报告》称,阿营业环境全球排名第124位。
面对阿根廷如此复杂微妙的国内外形势,克里斯蒂娜是能扭转乾坤还是无力回天?这朵“铿锵玫瑰”能否战胜严寒、迎来自己的春天?
全球化市场中的孤岛
2011年10月谋求连任的克里斯蒂娜以53%的选票获得压倒性胜利后,开始大胆地调整经济发展方向,在国内实施大刀阔斧改革,强力推行具有“国家主义”特色的经济政策。女总统的战略思路是以“捍卫民族利益”为目的,以国家干预为手段,从“资产阶级”和跨国公司手中夺回经济主导权,但代价就是“牺牲个人自由,包括获得信息、获得消费品和生产资本的自由”。实际上,阿根廷政府选择了一条充满风险的经济调整之路。
克里斯蒂娜政府通过大量交通和电力补贴,保持公共服务低价格以满足低层民众需求,但是虚弱的国库难以支撑庞大的社会开支,被迫大举借债。由于担心外汇储备难以应付内外债务从而像2001年危机那样冻结外汇存款,导致各方资金纷纷外流。政府为限制外逃资金,采用限制外汇兑换的“治标不治本”方法:个人只能以国际旅行为由购买美元,但只能在出发前一周内出示机票购汇。此外还规定,从10月起对在国外使用信用卡消费征收15%额外税。通过这一系列外汇管制措施,阿根廷民众现在已无法在家储存外汇,也不允许以美元交易不动产。这导致一直以来以美元标价以保值的不动产价格大跌。9月份首都房市价格比年初下降了70%。
政府对价格的管制以及对进口的限制,加速了市场萧条。一些连锁商业机构——如家乐福,在政府压力下不得不保持基本生活品的低价,而这些产品的生产商在无法将上涨的成本转嫁给终端消费者时,只能减少商品生产,由此供应匮乏就不可避免。为防止货架空空,超市开始限制产品购买量,即使是阿根廷本国特产的马黛茶,也要限量供应。而且这种萧条从基本消费品逐渐蔓延到中高档商品。首都的老牌书店里,很多书架空空荡荡,因为阿根廷的书籍大都在国外印刷,“甚至连学校课本都不得不更换版本”。因为无法补充库存,一些国际著名品牌都纷纷关闭了在阿根廷的分店。
阿根廷政府对市场管制愈加严格,私人资本在传媒和石油业的涉足也受到限制,外国投资者因为外汇和进口手续不得不放弃扩大生产甚至开始撤资。近期,为应对美元短缺、鼓励使用阿根廷国货,阿政府甚至推出了“连一个钉子都不进口”的极端政策。
内外压力导致雪上加霜
阿根廷民众的不满只是让克里斯蒂娜感觉到寒意,而各方反对力量借机发力、国际金融机构逼债,才是真正插向其背的刀子。
就在政府焦头烂额之际,执政联盟内外反对克里斯蒂娜的各方力量纷纷出手,趁火打劫。克里斯蒂娜所在的正义党“元老”、科尔多瓦省省长德拉索塔公开出面叫板,与其他同党省长结成“省长联盟”,抵制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和干涉,并且多次表示2015年出马竞选总统,直接挑战意欲再次连任的克里斯蒂娜。此外,政府所掌控的国内主要工会也相继分裂,分裂派大多投靠反对党,如第一大工会前主席莫亚诺公开反对政府,以提高劳动者的工资待遇、提升扣税基数为口号,积极组织多次罢工,向政府示威。更具威胁性的是,向来一盘散沙的反对党也开始出现整合迹象。在强力反对派、首都市长马克里协调下,分处政治光谱左、中、右的老牌政党“激进公民联盟”、社会党、“共和国解决方案”等主要反对党开始协调立场,联手出动。近日反对党100多位参众议员联名反对修改宪法,力图从法理上阻止克里斯蒂娜通过修宪再次连选连任。更让政府心惊的是,连军方也出现动荡迹象,隶属海军的海岸警卫队和陆军总部的国家宪兵队因最近出台的削减工资法令也上街游行示威。
更加把克里斯蒂娜推向窘境的是国际压力。10月,美上诉法院判定,未与阿根廷政府在2005年和2010年分别达成“缩减债务协议”的债权人仍然有权索债,这意味着阿政府要对这些债主全额还债,这些债务总额在10亿美元左右。如果阿政府被迫应允,会导致已达成协议的债权人重新要求全额偿债,这可是高达1000多亿美元的沉重负担,所以阿政府坚决拒绝。国际金融投机商们也没闲着,如收购了大量阿根廷“垃圾债券”的美国NML公司,紧密跟踪阿根廷任何在国外的可扣押资产。10月初,当阿根廷“自由”号军事教学舰停靠加纳阿克拉市附近特马港时,该公司迅速向加纳法院要求查扣并得到批准,以此要挟阿政府偿还违约债务,“扣船”风波导致阿军方和情报首脑辞职。
国际评级机构纷纷看空阿根廷。标准普尔将阿根廷主权债务评级下调一级;惠誉将阿主权信用前景展望调降至“负面”;穆迪则将阿根廷国家风险指数提升到1100点,仅低于深处债务危机漩涡的希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多次批评阿根廷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数据“水分大”;世界银行则宣布暂停考虑未来三年向阿提供总额达30亿美元的新贷款,并无限期推迟讨论延长其战略伙伴国地位的问题。
在国际上,阿根廷也树敌过多。今年上半年围绕马岛主权之争,英阿展开激烈外交战,英国不仅大肆庆祝“马岛之战”胜利30周年,还把核潜艇和威廉王子派到马岛“示威”,阿方则威胁要“搅局”伦敦奥运会。尽管最后双方收敛,但“撕破脸”已成定局。4月,阿根廷强行“国有化”西班牙雷普索尔石油公司在阿根廷控股子公司YPF,导致阿西之间爆发激烈外交和司法战。与其他贸易伙伴的关系也没处好, 阿根廷的进口限制措施导致美欧日等40多个世贸成员的上诉,与最大贸易伙伴巴西今年也出现新一轮贸易战。
女总统能否挺过政治严冬
面对内外压力,克里斯蒂娜只好一人扛。自丈夫、前总统基什内尔2010年因心脏病猝死,克里斯蒂娜一直未建立牢固的政治班底,也未培养出忠实可靠、清廉有能、声望较高的政治接班人,只能力拼修宪,以求连任。面对民众的不满、反对派围攻和国际压力,克里斯蒂娜一方面表示要尊重民意,改善经济和治安;另一方面全力备战2013年中期选举,如力推国会批准投票权放宽至16岁,以扩大其主要支持群体——青年人。如能获得国会三分之二议席,则不仅可以夯实执政联盟,而且可以顺利修宪。如果议席过半但未到三分之二,则至少可以保持现状,期待反对派重新涣散。最危险的结局是,国会议席未获半数,她就成了“跛脚鸭”,不仅反对派势力壮大,信心大增,而且执政联盟中嗅觉灵敏的“投机派”有可能将另觅高枝,权力结构将重新分化组合。克里斯蒂娜支持率目前只有30%多,而且还在下滑,而反对其连任的呼声高达70%。对她来说,中期选举结果难言乐观。
去年阿根廷经济增长率还高达9%,但今年以来形势急转直下,拉美经委会预测今年阿根廷经济增长仅为1.5%,远低于政府年中预测的4%,而且实际通胀高达20%~25%。明年经济增长也将在低水平徘徊,并可能出现经济衰退和严重通胀并存的滞胀局面。而阿根廷的南美第二大经济体地位,今年也可能被哥伦比亚所取代。随着经济形势恶化,阿根廷治安状况也不断恶化,偷盗、抢劫、绑架、杀人等犯罪事件频发,街头暴力和监狱暴动事件不断。世界银行日前联合发布《2013年营商环境报告》称,阿营业环境全球排名第124位。
面对阿根廷如此复杂微妙的国内外形势,克里斯蒂娜是能扭转乾坤还是无力回天?这朵“铿锵玫瑰”能否战胜严寒、迎来自己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