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丰富的感受性和新颖性。它是解剖抽象数学知识的有利手段,它能形象揭示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使呈现的数学内容,形式更加灵活,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表述教学信息,做到从过程到结论,从现象到内在规律,做全面详细的描述。同时,它还能提供多种教学实验难以再现的资料,生动、形象、直观、准确,使静态信息动态化,强调了图表与色彩,动与静的有机结合,做到了图、文、声、像并茂,充分展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发现与探索数学知识的学习环境。
【教学目标】
1.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能够借助图形,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与解决问题的化归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示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际操作和交流中,探索并发现间隔数与棵数的规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与解决问题的化归思想,提炼植树问题原型,培养学生借助图示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过程】
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
上课开始,教师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观看一组没有绿化和绿化环境优美的录像,使学生初步感知植树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接着出示多媒体植树的图片,并提问:他们在干什么?你知道我国的植树节是哪一天吗?也许有的同学要问数学课怎么说起植树来了呢?实际上,在植树的活动当中还藏着许多数学知识。那你猜想一下,植树活动中到底藏着哪些数学问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问题。从问题情境入手,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我们来看看园林工人种植的树是什么样子?(展示课件)引出课题《植树问题》,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学习,激发学生求知兴趣。
(二)激发兴趣,学习新知
1.那我们在全长1000米的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种一棵(两端要种),可以种多少棵?先让学生观察、猜测到底是种几棵呢?如果在练习纸上试着种一种,发现没办法,1000米太长了,没办法画。小组讨论得出:1000米太长了,可以缩短一些。(课件演示图)教师借用多媒体形象地演示了植树的方法,学生通过观察也很容易地就明确了这样的植树方法,为后面理清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作了铺垫。
2.多媒体又出示:在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种一棵(两端要种),可以种多少棵? 生说4棵、5棵,师说我们要来验证一下。课件演示画线段图,两头都种,我们从前端开始种一棵,然后隔5米种一棵,隔5米种一棵……也就是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这一份就是一个间隔,这里就有几个间隔和几个间隔点,一个间隔点种一棵,就可以种5棵。通过多媒体演示的声像画面,学生可以直观发现数学问题,使学生入境动情,小组合作操作、交流,初步理解段数(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
多媒体出示下表。
多媒体演示与学生猜测的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和美的感受中接受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活动,加深学生对植树问题的认识和棵数与间隔之间的关系。再让学生说说课件演示的过程,是每隔几米种一棵、怎么种的、有几个间隔,种了几棵、有什么发现等等。探索得出一个规律:两端都要栽树时,栽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即:棵数=间隔数 1。同时运用规律也解决了主题图的问题,正确答案是201棵。
3.利用多媒体认识“间隔数”。
多媒体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的放鞭炮或者放烟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间隔”的概念。对“间隔”的理解是本节教学的关键,因此,我将利用远程资源中下载的体现空间“间隔”的图片,体现时间“间隔”的音频文件等生动形象的支撑方式取代了语言概述的枯燥、挂图出示的繁琐,既满足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看似不相关的事物却隐含着相关的规律,为后面数模的建构作了有利铺垫。多媒体激发学生爱动脑筋,让学生运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并初步感悟一端栽一端不栽的植树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多媒体演示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1.多媒体演示: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多媒体的直观教学可以提醒学生,知道植树的棵数,要求的是首尾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这条路的长度,多媒体可以强化、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加深学生对本课中发现的规律的理解,学会进一步的应用。
2.课件出示执教老师从一楼底层去某教室,每走一层楼有24个台阶,共走了48个台阶。你知道老师去了几楼教室吗?
3.课件演示一根10米长的木头,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需要多少分钟?
4.(课件出示)解决生活中的植树问题,学生觉得生活中到处都可能遇到植树问题。
通过课件展示使同学们知道我们生活中藏着许多植树问题,如走楼梯、锯木头等等。通过课件演示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教师教学时必须具备准确把握教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能力,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手段。 合理使用多媒体,就会使课堂教学如虎添翼。
【教学目标】
1.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能够借助图形,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与解决问题的化归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示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际操作和交流中,探索并发现间隔数与棵数的规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与解决问题的化归思想,提炼植树问题原型,培养学生借助图示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过程】
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
上课开始,教师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观看一组没有绿化和绿化环境优美的录像,使学生初步感知植树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接着出示多媒体植树的图片,并提问:他们在干什么?你知道我国的植树节是哪一天吗?也许有的同学要问数学课怎么说起植树来了呢?实际上,在植树的活动当中还藏着许多数学知识。那你猜想一下,植树活动中到底藏着哪些数学问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问题。从问题情境入手,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我们来看看园林工人种植的树是什么样子?(展示课件)引出课题《植树问题》,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学习,激发学生求知兴趣。
(二)激发兴趣,学习新知
1.那我们在全长1000米的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种一棵(两端要种),可以种多少棵?先让学生观察、猜测到底是种几棵呢?如果在练习纸上试着种一种,发现没办法,1000米太长了,没办法画。小组讨论得出:1000米太长了,可以缩短一些。(课件演示图)教师借用多媒体形象地演示了植树的方法,学生通过观察也很容易地就明确了这样的植树方法,为后面理清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作了铺垫。
2.多媒体又出示:在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种一棵(两端要种),可以种多少棵? 生说4棵、5棵,师说我们要来验证一下。课件演示画线段图,两头都种,我们从前端开始种一棵,然后隔5米种一棵,隔5米种一棵……也就是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这一份就是一个间隔,这里就有几个间隔和几个间隔点,一个间隔点种一棵,就可以种5棵。通过多媒体演示的声像画面,学生可以直观发现数学问题,使学生入境动情,小组合作操作、交流,初步理解段数(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
多媒体出示下表。
多媒体演示与学生猜测的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和美的感受中接受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活动,加深学生对植树问题的认识和棵数与间隔之间的关系。再让学生说说课件演示的过程,是每隔几米种一棵、怎么种的、有几个间隔,种了几棵、有什么发现等等。探索得出一个规律:两端都要栽树时,栽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即:棵数=间隔数 1。同时运用规律也解决了主题图的问题,正确答案是201棵。
3.利用多媒体认识“间隔数”。
多媒体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的放鞭炮或者放烟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间隔”的概念。对“间隔”的理解是本节教学的关键,因此,我将利用远程资源中下载的体现空间“间隔”的图片,体现时间“间隔”的音频文件等生动形象的支撑方式取代了语言概述的枯燥、挂图出示的繁琐,既满足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看似不相关的事物却隐含着相关的规律,为后面数模的建构作了有利铺垫。多媒体激发学生爱动脑筋,让学生运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并初步感悟一端栽一端不栽的植树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多媒体演示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1.多媒体演示: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多媒体的直观教学可以提醒学生,知道植树的棵数,要求的是首尾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这条路的长度,多媒体可以强化、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加深学生对本课中发现的规律的理解,学会进一步的应用。
2.课件出示执教老师从一楼底层去某教室,每走一层楼有24个台阶,共走了48个台阶。你知道老师去了几楼教室吗?
3.课件演示一根10米长的木头,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需要多少分钟?
4.(课件出示)解决生活中的植树问题,学生觉得生活中到处都可能遇到植树问题。
通过课件展示使同学们知道我们生活中藏着许多植树问题,如走楼梯、锯木头等等。通过课件演示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教师教学时必须具备准确把握教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能力,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手段。 合理使用多媒体,就会使课堂教学如虎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