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掌掴阎崇年者说:我绝不会向阎崇年道歉,应该是阎崇年向全国人民道歉
19日上午8点45分,被拘留了15天的黄海清走出了无锡市拘留所的侧门,把他的弟弟甩出去几米远,如同匆忙的赶路者。”
亲临现场的记者们对此感到吃惊。这个掌掴阎崇年的青年,在面对记者以及镜头时,表现出了某种不适应的、渴望回避的姿态,似乎他还没想好,应该如何面对传媒,以及随之而来的、他渴望已久却不可得的话语权。
但他渐渐变得熟练起来了,被释放后的一周里,以各种形式采访他的媒体已经不下10家。他的思路也逐渐开始清晰和体系化,他写下了《我为什么要打阎崇年》:陈述理由一二三四……说明、议论、抒情,在天涯等各大论坛被广泛转载,跟帖无数。
在网上,网名“大汉之风”的黄海清已经被尊为英雄一般的人物。当然,反对者的声音也很激烈,有“年糕(阎崇年粉丝团)”称,要为74岁的阎老师报仇——“剁掉大汉之风一根手指头!”
反对黄海清的有几派观点:一、阎老师挺好的,我们就爱阎老师。二、不管阎老师的观点怎么样,打人就是不对,而且你打的还是一个老人。三、你不喜欢阎,不看他的节目就完了,不看是你的权力,你打他干什么?
人民网截至20日的民意调查显示:认为阎崇年该打占91.9%,而支持阎崇年的只有4.8%。——如此悬殊的数据,恐怕很难再仅仅理解为暴民的狂欢。
他答应过跟我辩论3小时
“大汉之风”掌掴阎崇年,是长期耿耿的,也是临时起意的。
黄海清手中罗列的阎崇年“罪状”不少,比如,“阎在接受《深圳晶报》时说,‘皇太极5次入关,掳掠人牲97万头,’我们先看这句,‘人牲97万头’,阎把人和牲口放在一起统计,数量用‘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接着,阎崇年还说,‘这对于当时新兴的清政权来说当然是喜剧,因为此举扩大了影响,为入关增加了经济基础;但对中原百姓来说肯定是悲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历史是在多维中发展的,很难说悲,也很难说喜。’”
阎崇年的逻辑让黄海清感到悲愤和荒谬,他说:“无论出于什么动机,什么政治目的,屠杀都是悲剧,都是反人类的。清兵入关以后,汉族人口从明朝末年的一亿五千万锐减到五千万,如果说这样的屠戮还‘难说是悲也难说是喜’,就等于是在美化侵略和屠杀。如果按照阎崇年的逻辑,清朝初年的大屠杀对清政权来说是喜剧,那么是不是也可以说日本人发动‘9·18’事变,占领了中国东北的资源对日本是一个喜剧?纳粹屠杀犹太人对于希特勒建立第三帝国是一个喜剧?”
——“再比如,满清入关以后,在扬州屠城,烧杀掳掠整整十日,杀人无数,‘扬州十日’是中国史上极为血腥的一页。而阎崇年在长江美联大讲坛第十二讲《康熙帝的志与学》里,把野蛮残暴的‘扬州十日’说成是文化融合,下面是他的原话,他说:‘文化融合发展,满洲是牧猎文化;蒙古族是草原文化;汉族中原是农耕文化。蒙古的草原文化和满洲的牧猎文化融合了,但是和汉族的农耕文化有冲突。‘扬州十日’就是这些文化中的表现。’”
“大汉之风”说,阎崇年把反人类的暴行,把满清政权对汉族平民种族灭绝式的杀戮说成是文化从冲突到融合的必由之路,“世界观、价值观极其野蛮,简直没有人性。”
去年6月,黄海清与阎崇年还有过一次面对面的交流。当时是在上海浦东图书馆,阎崇年受邀演讲并签售,讲座上有读者提问的互动环节,黄海清站起来问了三个问题:一、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几乎都打着均贫富的旗号,为何满清时期农民起义打的旗号却是“反清复明”?二、康熙、雍正、乾隆等人均称自己非中国人,您如何理解这一说法?三、慈禧在外敌入侵的时候说过,“保满清不保中国”,这该如何解释?
当时阎崇年就不悦地从座位上站起,说:“这不是学术问题!”
可能是考虑到演讲的现场气氛,阎崇年虽然没有正面回答黄海清的问题,但是他对黄海清说:会后我们可以辩论3个小时。这似乎是在暗示,黄海清的“非学术提问”耽误了听众们的时间。
讲座结束以后是签售环节,黄海清没有离开,他坐在座位上,等待阎崇年许诺的一场辩论。但是阎崇年并没有再现身,“我一个人坐在那里等他,等了一个多小时,最后,他打发一个工作人员走来告诉我,‘阎老师很忙,已经先走了。’”
不在一个平台上
今年30岁的黄海清,生于安徽,7年前来到上海,现从事服装生意,主要是制服的承包订做。2005年,他加入了拥有10万用户的“汉网”,并成为其中两个讨论版的版主。
汉网的要旨是传播华夏文化,复兴传统文明,主要成员年龄在18岁到40岁之间,普遍受教育水平较高。每逢传统节日,汉网都会组织用户穿上汉服参加一些弘扬中国文化的活动,比如端午射五毒、中秋祭月等等。黄海清是这些活动的热心组织者,拘留被释放以后,那些来迎接他、为他接风洗尘的朋友,有不少也是在汉网的活动中结识的。
15天的监禁是黄海清的“狱之初体验”。在送去拘留所的途中,无锡警方的干警给他拷上了手铐。
“警察跟我说,像我这样的事情属于可大可小,完全看对方(被打者)是否坚持追究刑事责任。我被处以‘双顶格’(治安拘留15天,并处1000元罚金的处罚,在违反治安处罚条理中属于经济处罚和刑事处罚的上限),我想,这跟阎的态度是有关系的——虽然他事后对媒体说他希望对我从轻发落,但他对警方实际的授意也许并非如此。在中国,打一个名人,跟打一个普通人,还是不一样的。”
黄海清并不是冲着阎崇年去无锡的,他跟几个朋友去无锡旅游散心,正好听说阎在无锡有签名售书的活动,于是,他们去了。
队伍排得挺长,黄海清排在第五个。在这个队伍里,很多是家长带着孩子来买书的,阎的读者里有这么多青少年,这让黄海清心中一动。“我当时就想,他在历史里所宣传的那种价值观,对青少年的影响会有多大。”
黄在现场买了阎崇年的一本《明亡清兴六十年》的下集,“因为这一本最便宜,26块钱。你不买一本他的书,你就没办法接近他,所以我挑了本最便宜的。”黄海清说,他一开始没想打人,他还是想跟上次一样向阎崇年提问,抛出几个有分量的,能击中要害的问题。
但是他根本没张开嘴,巴掌就掴了出去。
“就在我想提问之前,有另外一个读者问了阎崇年一个问题,他问阎对洪承畴此人怎么看。阎又摆出了他的老论调,拒绝正面回答,我一听就火了,我想,对这种人还有什么可问的?”
阎崇年曾经公开说过,凡在学术平台跟他讨论的,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清史专业;二是在清史研究领域上有学术专著;三是必须有参加国际学术讨论会的经历。“如果你不研究清史,我们不在一个平台上,怎么讨论?”
“既然你在公共媒体上宣传你的学术,就应该接受公众的质疑,只传播不被质疑,甚至不予讨论,那就是媒体霸权。”黄海清认为,开出这样三个傲慢而狭隘的条件,既不谦虚,又不平等,有失学者风范。
黄海清当然不符合以上三条中的任何一条,所以他没等到阎老师许诺的“3个小时的辩论”,因为,他们“不在一个平台上。”
他递上新买的书,在阎崇年签完名后甚至礼貌地说了一声:“谢谢。”然后,就一个巴掌抡了过去。阎崇年非常惊讶,“你干什么?!”黄海清又打了第二巴掌,但是保安已经应声而至,他到现在也不知道自己的第二个巴掌到底打着没有。“当时我身后就是保安,我想,两个巴掌就是极限了。”
“当时场面就乱了,周围围观的人议论纷纷,不知道是怎么了。有人说:是神经病。也有人说:可能是政治原因。很快,黄海清就被带走了。”“汉网”一位名叫“秋波王”的版主目睹了打人的全过程。
阎崇年则没有表露出对黄海清有任何印象。他对记者说,发生这样的事件,让他“对社会精神感到悲哀”。在坚持签售完所有图书以后,老先生到医院做了检查,血压升到了185/105。他已经完全不记得这个打人者是屡次在讲座上执着提问的青年了。
“像他这样的人,又怎么会记得我们这样的人呢。”黄海清说道。
谁能法律认定“反人类”?
试图跟“阎崇年老师”商榷历史观点的,不只黄海清一个。雄踞主流媒体的声音,传播到民间遭遇了激烈的反抗。
在网上,对阎崇年观点做各种各样批驳的文章很多,但几乎永远是单方面的,得不到回应。当然,也有一些符合“三个条件”的学者,对阎的常识性错误提出批驳。比如,历史学家、国家清史编撰委员会的李治亭,就曾经著文,点名批评阎崇年硬伤百出品位低下,把戏说当成正史。
网络上关于阎崇年的小道秘闻很多,流传较广的版本是:虽然阎崇年一再声明自己是汉族人,但其祖父是伪满洲国时期财政部长兼吉林省省长熙洽的管家。当然,在得到阎崇年老师亲口核实之前,这个传闻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
更有好事者调查出:《百家讲坛》的制片人万卫是满族人。
“《百家讲坛》实际就是一家讲坛,毛佩琦讲明史,稀稀拉拉三年讲不完,最后还给断了,易中天远比阎崇年受欢迎,但是惟独阎崇年的《清十二帝揭密》能连播5遍。强势机构对民间的声音根本就不重视。这么些年了,网上网下对阎崇年的争议这么大,我不相信中央电视台会不知道。”
民间力量对抗传媒精英,《百家讲坛》已经数次成为标靶。如针锋相对一般,在黄海清打人事件之后,原本在播战国文化史的《百家讲坛》连续播了4集阎崇年说清史。“我觉得这就代表了中央电视台的态度。”“秋波王”说。
阎崇年及他的家人对此则反应冷漠,他们拒绝再对打人事件给予回应:“他(打人者)与我们没有关系,我们也不关心他的现状。”对于在网上流传甚广的“阎崇年语录”,阎否认自己曾说过这样的话。
黄海清和弟弟则致力于多方收集阎崇年的谈话,并利用网络力量寻找视频截图来作为佐证。
但在内心,黄海清对于通过正规渠道与阎崇年进行观点交锋已经近于绝望,他再三举出戴维·欧文的例子。
今年2月20日,英国历史学家戴维·欧文被奥地利法院以反人类罪判处3年有期徒刑。因为他17年前在奥地利演讲两次,言论中否认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去年11月,当欧文再度入境奥地利时,被立即逮捕。
如果黄海清以公民个人名义起诉阎崇年,告其言论“反人类”,法院会立案吗?应该不会。
如果网民派出代表,到《百家讲坛》与阎老师同台辩论,或者要求节目停播,有可能吗?多半没有。
黄海清想过上述两种可能性,发现结果都是不可能。“我一再地说,我打人是被逼的。我绝不会后悔,也不会道歉。”
为什么只打他一个
15天的监禁生活,黄海清跟同监关押的人比起来像个另类,他文质彬彬,说话声音不大,每天6点半准时起床,过了半个月早睡早起的规律生活,心态还挺好。“江南的警察素质不错,就是(拘留所里)伙食一般。”
他越想越觉得,自己选在江南“下手”太对了。“如果你到以色列地区去说,纳粹屠杀犹太人并不是悲剧,可能你会被当场射杀。“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浙是满清大规模屠城的重灾区,阎崇年居然到江南去贩卖屠杀有理的言论和书籍,这跟到以色列去赞美纳粹有什么区别?”
在无锡遭遇了“掌掴”事件后大约一周,10月11日,阎崇年和于丹在北京地坛联名举办签售活动,这次活动的保安工作明显戒备森严,若干戴着钢盔的警卫防护在左右。几名网友在网上跟“大汉之风”说:我们想向你学习,也去抽他两耳光,结果“钢盔男”太多了,下不了手。
——下次再有阎崇年的讲座或签售,你还去吗?
——去!肯定会去。
——你还会再打他吗?
——我不知道。这很难预设。
“于丹没什么好担心的,虽然对她的争议也很大,但是没人会打她,大家最多是质疑她的学术水平,但是阎崇年的问题是关于人性大是大非的问题。有人说我是暴民,如果我打人是暴民,那么那些为杀人开脱的人是什么?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为什么不打别人只打阎崇年?今天你为洪承畴开脱,明天就有人会为汪精卫平反;今天你把‘扬州十日’定义为文化融合,那明天就会有人把南京大屠杀也定义为文化融合。”
“大汉之风”不承认自己是大汉民族主义者:“我从来不把汉族凌驾在其他民族之上。但如果你说把爱自己的民族和祖国、维护本民族尊严、热爱民族文化和历史就定义为民族主义,那我也很高兴自己是民族主义者。”
黄海清不喜欢打人,打人是下策,打人都要付出代价,比如拘留,比如罚款。但是他没想到,自己这一巴掌,打出了这么大的动静,引起了全社会这么大程度的关注和讨论,似乎又是值得的。他感到不平衡的是:“我已经付出了代价,但阎崇年还没有——他的节目依然在播,书依然在卖,版税依然在源源不断地流入口袋。”
另一个让他不平衡的是无锡警方对他的“双顶格”处理,他正在咨询律师,寻求上诉的可能性。
打人事件给“大汉之风”的生活带来了改变,在获得主流媒体关注的同时,他自己也同时必须应对大众的质疑。有人说,黄海清打着“汉网”的幌子在经营着汉服的生意,他此举是否为自己的生意炒作?也有人问,黄海清被拘留时,他的弟弟在汉网上发起了为他捐款的活动,收到了多少钱,钱将用向何处?
黄海清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分外谨慎:汉服生意去年交给弟弟打理了。捐款是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发起的,现在已经停止。收到的捐款都是小额的,以10块20块居多,是大伙的一点心意,主要用来支付罚款以及拘留期间大家为他奔走的费用……
也许这也是代价,一个面向公众发言的人必须经得起推敲,这正是阎崇年们应该学习到而黄海清们正在学习到的。
19日上午8点45分,被拘留了15天的黄海清走出了无锡市拘留所的侧门,把他的弟弟甩出去几米远,如同匆忙的赶路者。”
亲临现场的记者们对此感到吃惊。这个掌掴阎崇年的青年,在面对记者以及镜头时,表现出了某种不适应的、渴望回避的姿态,似乎他还没想好,应该如何面对传媒,以及随之而来的、他渴望已久却不可得的话语权。
但他渐渐变得熟练起来了,被释放后的一周里,以各种形式采访他的媒体已经不下10家。他的思路也逐渐开始清晰和体系化,他写下了《我为什么要打阎崇年》:陈述理由一二三四……说明、议论、抒情,在天涯等各大论坛被广泛转载,跟帖无数。
在网上,网名“大汉之风”的黄海清已经被尊为英雄一般的人物。当然,反对者的声音也很激烈,有“年糕(阎崇年粉丝团)”称,要为74岁的阎老师报仇——“剁掉大汉之风一根手指头!”
反对黄海清的有几派观点:一、阎老师挺好的,我们就爱阎老师。二、不管阎老师的观点怎么样,打人就是不对,而且你打的还是一个老人。三、你不喜欢阎,不看他的节目就完了,不看是你的权力,你打他干什么?
人民网截至20日的民意调查显示:认为阎崇年该打占91.9%,而支持阎崇年的只有4.8%。——如此悬殊的数据,恐怕很难再仅仅理解为暴民的狂欢。
他答应过跟我辩论3小时
“大汉之风”掌掴阎崇年,是长期耿耿的,也是临时起意的。
黄海清手中罗列的阎崇年“罪状”不少,比如,“阎在接受《深圳晶报》时说,‘皇太极5次入关,掳掠人牲97万头,’我们先看这句,‘人牲97万头’,阎把人和牲口放在一起统计,数量用‘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接着,阎崇年还说,‘这对于当时新兴的清政权来说当然是喜剧,因为此举扩大了影响,为入关增加了经济基础;但对中原百姓来说肯定是悲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历史是在多维中发展的,很难说悲,也很难说喜。’”
阎崇年的逻辑让黄海清感到悲愤和荒谬,他说:“无论出于什么动机,什么政治目的,屠杀都是悲剧,都是反人类的。清兵入关以后,汉族人口从明朝末年的一亿五千万锐减到五千万,如果说这样的屠戮还‘难说是悲也难说是喜’,就等于是在美化侵略和屠杀。如果按照阎崇年的逻辑,清朝初年的大屠杀对清政权来说是喜剧,那么是不是也可以说日本人发动‘9·18’事变,占领了中国东北的资源对日本是一个喜剧?纳粹屠杀犹太人对于希特勒建立第三帝国是一个喜剧?”
——“再比如,满清入关以后,在扬州屠城,烧杀掳掠整整十日,杀人无数,‘扬州十日’是中国史上极为血腥的一页。而阎崇年在长江美联大讲坛第十二讲《康熙帝的志与学》里,把野蛮残暴的‘扬州十日’说成是文化融合,下面是他的原话,他说:‘文化融合发展,满洲是牧猎文化;蒙古族是草原文化;汉族中原是农耕文化。蒙古的草原文化和满洲的牧猎文化融合了,但是和汉族的农耕文化有冲突。‘扬州十日’就是这些文化中的表现。’”
“大汉之风”说,阎崇年把反人类的暴行,把满清政权对汉族平民种族灭绝式的杀戮说成是文化从冲突到融合的必由之路,“世界观、价值观极其野蛮,简直没有人性。”
去年6月,黄海清与阎崇年还有过一次面对面的交流。当时是在上海浦东图书馆,阎崇年受邀演讲并签售,讲座上有读者提问的互动环节,黄海清站起来问了三个问题:一、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几乎都打着均贫富的旗号,为何满清时期农民起义打的旗号却是“反清复明”?二、康熙、雍正、乾隆等人均称自己非中国人,您如何理解这一说法?三、慈禧在外敌入侵的时候说过,“保满清不保中国”,这该如何解释?
当时阎崇年就不悦地从座位上站起,说:“这不是学术问题!”
可能是考虑到演讲的现场气氛,阎崇年虽然没有正面回答黄海清的问题,但是他对黄海清说:会后我们可以辩论3个小时。这似乎是在暗示,黄海清的“非学术提问”耽误了听众们的时间。
讲座结束以后是签售环节,黄海清没有离开,他坐在座位上,等待阎崇年许诺的一场辩论。但是阎崇年并没有再现身,“我一个人坐在那里等他,等了一个多小时,最后,他打发一个工作人员走来告诉我,‘阎老师很忙,已经先走了。’”
不在一个平台上
今年30岁的黄海清,生于安徽,7年前来到上海,现从事服装生意,主要是制服的承包订做。2005年,他加入了拥有10万用户的“汉网”,并成为其中两个讨论版的版主。
汉网的要旨是传播华夏文化,复兴传统文明,主要成员年龄在18岁到40岁之间,普遍受教育水平较高。每逢传统节日,汉网都会组织用户穿上汉服参加一些弘扬中国文化的活动,比如端午射五毒、中秋祭月等等。黄海清是这些活动的热心组织者,拘留被释放以后,那些来迎接他、为他接风洗尘的朋友,有不少也是在汉网的活动中结识的。
15天的监禁是黄海清的“狱之初体验”。在送去拘留所的途中,无锡警方的干警给他拷上了手铐。
“警察跟我说,像我这样的事情属于可大可小,完全看对方(被打者)是否坚持追究刑事责任。我被处以‘双顶格’(治安拘留15天,并处1000元罚金的处罚,在违反治安处罚条理中属于经济处罚和刑事处罚的上限),我想,这跟阎的态度是有关系的——虽然他事后对媒体说他希望对我从轻发落,但他对警方实际的授意也许并非如此。在中国,打一个名人,跟打一个普通人,还是不一样的。”
黄海清并不是冲着阎崇年去无锡的,他跟几个朋友去无锡旅游散心,正好听说阎在无锡有签名售书的活动,于是,他们去了。
队伍排得挺长,黄海清排在第五个。在这个队伍里,很多是家长带着孩子来买书的,阎的读者里有这么多青少年,这让黄海清心中一动。“我当时就想,他在历史里所宣传的那种价值观,对青少年的影响会有多大。”
黄在现场买了阎崇年的一本《明亡清兴六十年》的下集,“因为这一本最便宜,26块钱。你不买一本他的书,你就没办法接近他,所以我挑了本最便宜的。”黄海清说,他一开始没想打人,他还是想跟上次一样向阎崇年提问,抛出几个有分量的,能击中要害的问题。
但是他根本没张开嘴,巴掌就掴了出去。
“就在我想提问之前,有另外一个读者问了阎崇年一个问题,他问阎对洪承畴此人怎么看。阎又摆出了他的老论调,拒绝正面回答,我一听就火了,我想,对这种人还有什么可问的?”
阎崇年曾经公开说过,凡在学术平台跟他讨论的,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清史专业;二是在清史研究领域上有学术专著;三是必须有参加国际学术讨论会的经历。“如果你不研究清史,我们不在一个平台上,怎么讨论?”
“既然你在公共媒体上宣传你的学术,就应该接受公众的质疑,只传播不被质疑,甚至不予讨论,那就是媒体霸权。”黄海清认为,开出这样三个傲慢而狭隘的条件,既不谦虚,又不平等,有失学者风范。
黄海清当然不符合以上三条中的任何一条,所以他没等到阎老师许诺的“3个小时的辩论”,因为,他们“不在一个平台上。”
他递上新买的书,在阎崇年签完名后甚至礼貌地说了一声:“谢谢。”然后,就一个巴掌抡了过去。阎崇年非常惊讶,“你干什么?!”黄海清又打了第二巴掌,但是保安已经应声而至,他到现在也不知道自己的第二个巴掌到底打着没有。“当时我身后就是保安,我想,两个巴掌就是极限了。”
“当时场面就乱了,周围围观的人议论纷纷,不知道是怎么了。有人说:是神经病。也有人说:可能是政治原因。很快,黄海清就被带走了。”“汉网”一位名叫“秋波王”的版主目睹了打人的全过程。
阎崇年则没有表露出对黄海清有任何印象。他对记者说,发生这样的事件,让他“对社会精神感到悲哀”。在坚持签售完所有图书以后,老先生到医院做了检查,血压升到了185/105。他已经完全不记得这个打人者是屡次在讲座上执着提问的青年了。
“像他这样的人,又怎么会记得我们这样的人呢。”黄海清说道。
谁能法律认定“反人类”?
试图跟“阎崇年老师”商榷历史观点的,不只黄海清一个。雄踞主流媒体的声音,传播到民间遭遇了激烈的反抗。
在网上,对阎崇年观点做各种各样批驳的文章很多,但几乎永远是单方面的,得不到回应。当然,也有一些符合“三个条件”的学者,对阎的常识性错误提出批驳。比如,历史学家、国家清史编撰委员会的李治亭,就曾经著文,点名批评阎崇年硬伤百出品位低下,把戏说当成正史。
网络上关于阎崇年的小道秘闻很多,流传较广的版本是:虽然阎崇年一再声明自己是汉族人,但其祖父是伪满洲国时期财政部长兼吉林省省长熙洽的管家。当然,在得到阎崇年老师亲口核实之前,这个传闻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
更有好事者调查出:《百家讲坛》的制片人万卫是满族人。
“《百家讲坛》实际就是一家讲坛,毛佩琦讲明史,稀稀拉拉三年讲不完,最后还给断了,易中天远比阎崇年受欢迎,但是惟独阎崇年的《清十二帝揭密》能连播5遍。强势机构对民间的声音根本就不重视。这么些年了,网上网下对阎崇年的争议这么大,我不相信中央电视台会不知道。”
民间力量对抗传媒精英,《百家讲坛》已经数次成为标靶。如针锋相对一般,在黄海清打人事件之后,原本在播战国文化史的《百家讲坛》连续播了4集阎崇年说清史。“我觉得这就代表了中央电视台的态度。”“秋波王”说。
阎崇年及他的家人对此则反应冷漠,他们拒绝再对打人事件给予回应:“他(打人者)与我们没有关系,我们也不关心他的现状。”对于在网上流传甚广的“阎崇年语录”,阎否认自己曾说过这样的话。
黄海清和弟弟则致力于多方收集阎崇年的谈话,并利用网络力量寻找视频截图来作为佐证。
但在内心,黄海清对于通过正规渠道与阎崇年进行观点交锋已经近于绝望,他再三举出戴维·欧文的例子。
今年2月20日,英国历史学家戴维·欧文被奥地利法院以反人类罪判处3年有期徒刑。因为他17年前在奥地利演讲两次,言论中否认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去年11月,当欧文再度入境奥地利时,被立即逮捕。
如果黄海清以公民个人名义起诉阎崇年,告其言论“反人类”,法院会立案吗?应该不会。
如果网民派出代表,到《百家讲坛》与阎老师同台辩论,或者要求节目停播,有可能吗?多半没有。
黄海清想过上述两种可能性,发现结果都是不可能。“我一再地说,我打人是被逼的。我绝不会后悔,也不会道歉。”
为什么只打他一个
15天的监禁生活,黄海清跟同监关押的人比起来像个另类,他文质彬彬,说话声音不大,每天6点半准时起床,过了半个月早睡早起的规律生活,心态还挺好。“江南的警察素质不错,就是(拘留所里)伙食一般。”
他越想越觉得,自己选在江南“下手”太对了。“如果你到以色列地区去说,纳粹屠杀犹太人并不是悲剧,可能你会被当场射杀。“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浙是满清大规模屠城的重灾区,阎崇年居然到江南去贩卖屠杀有理的言论和书籍,这跟到以色列去赞美纳粹有什么区别?”
在无锡遭遇了“掌掴”事件后大约一周,10月11日,阎崇年和于丹在北京地坛联名举办签售活动,这次活动的保安工作明显戒备森严,若干戴着钢盔的警卫防护在左右。几名网友在网上跟“大汉之风”说:我们想向你学习,也去抽他两耳光,结果“钢盔男”太多了,下不了手。
——下次再有阎崇年的讲座或签售,你还去吗?
——去!肯定会去。
——你还会再打他吗?
——我不知道。这很难预设。
“于丹没什么好担心的,虽然对她的争议也很大,但是没人会打她,大家最多是质疑她的学术水平,但是阎崇年的问题是关于人性大是大非的问题。有人说我是暴民,如果我打人是暴民,那么那些为杀人开脱的人是什么?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为什么不打别人只打阎崇年?今天你为洪承畴开脱,明天就有人会为汪精卫平反;今天你把‘扬州十日’定义为文化融合,那明天就会有人把南京大屠杀也定义为文化融合。”
“大汉之风”不承认自己是大汉民族主义者:“我从来不把汉族凌驾在其他民族之上。但如果你说把爱自己的民族和祖国、维护本民族尊严、热爱民族文化和历史就定义为民族主义,那我也很高兴自己是民族主义者。”
黄海清不喜欢打人,打人是下策,打人都要付出代价,比如拘留,比如罚款。但是他没想到,自己这一巴掌,打出了这么大的动静,引起了全社会这么大程度的关注和讨论,似乎又是值得的。他感到不平衡的是:“我已经付出了代价,但阎崇年还没有——他的节目依然在播,书依然在卖,版税依然在源源不断地流入口袋。”
另一个让他不平衡的是无锡警方对他的“双顶格”处理,他正在咨询律师,寻求上诉的可能性。
打人事件给“大汉之风”的生活带来了改变,在获得主流媒体关注的同时,他自己也同时必须应对大众的质疑。有人说,黄海清打着“汉网”的幌子在经营着汉服的生意,他此举是否为自己的生意炒作?也有人问,黄海清被拘留时,他的弟弟在汉网上发起了为他捐款的活动,收到了多少钱,钱将用向何处?
黄海清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分外谨慎:汉服生意去年交给弟弟打理了。捐款是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发起的,现在已经停止。收到的捐款都是小额的,以10块20块居多,是大伙的一点心意,主要用来支付罚款以及拘留期间大家为他奔走的费用……
也许这也是代价,一个面向公众发言的人必须经得起推敲,这正是阎崇年们应该学习到而黄海清们正在学习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