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主宰课堂,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太少,很不利于学生个体的主动探索,也不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导学法教学模式可以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关键词】:高中数学 导学法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5-0172-01
“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中心,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等形式,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探索、求解、延伸和发展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来揭开数学神秘的面纱。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包括思维的参与和行为的参与。课堂上,既要有教师的讲授和指导,也要有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教师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问题教学法”正是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数学发现和构建的过程,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因此,“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中尤显重要。
一、问题导学法的初步认识
1.目前,我们普通高中学生的数学水平参差不齐,知识面也大小不一,就是对同一数学内容在理解上也会有不同侧面、不同深度上的差异。数学学科的特征是抽象的,是以先前思维活动的形式或结果作为直接的研究对象,新知识的学习离不开旧知识结构的巩固和完善。多年来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禁锢着许多教师,使他们热衷于讲、满足于灌,不厌其详、滔滔不绝,生怕学生听不懂,唯恐自己讲不细,囿于一种僵化的模式,其结果对于学生来说,是无法消化吸收。数学教师的责任其实不仅是让学生知道所学内容,而且要听懂,理解数学教学的内容,领悟数学学科的基本思想、基本方法,掌握其基本技能。这需要数学教师充分利用发挥导学式教学方法的功能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使用问题导学法是提高学生成绩和能力的有效途径。从根本上改变以传授为目的旧教育思想,完全地摒弃满堂灌输的“授鱼式”教学方法或“填鸭式”教学模式,使教学工作真正转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轨道上来,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有真才实学的能人、成为新世纪所需要的创造性人才。
2.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实施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使用导学式教学方法是实践新的教育理论的要求。认识不是对于客观实在的简单的、被动的反映,而是主体以自己已有知识经验为依托,对新的刺激或知识同化或顺应,调整原有认知结构或新建认知结构,即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建构主义十分重视已有知识经验,心理结构的作用,十分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所以,数学教师必须彻底更新“以教师为中心”的旧观念,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教学观,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发挥导学式教学方法的作用,上好每一节课。因此,研究班级授课下的因材施教方法很重要。
二、问题导学法的实践
在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导学式教学方法主要对学生启发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用布鲁纳的“发现式”学习方式,产生学习需要。根据教学规律,导学式教学方法体现在以下三个阶段。
1.创设情境
任何一门课程都有一定的课堂教学环节。转入新课之前都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感性认识,产生认识性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是产生学习需要的前提,也是“渔”之方法的起点。否则,上课时就会感到无趣,感到吃力,这是提高学生分析能力、自学能力的重要阶段。在预习阶段,教师应极力培养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提高其自学能力和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预习兴趣的方式可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多变。例如,学习椭圆知识时,我们可从前不久我国“嫦娥一号“卫星开始谈起,畅谈我国的科技进步以及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问:“大家知道我们地球卫星如何运行呢?”我们这时可谈卫星轨道是椭圆曲线,再联系到行星轨道等等。此时,学生从通过内心爱国、爱科学的思想,慢慢产生了对椭圆知识学习动机,进而对数学整体知识产生兴趣。
2.课堂中思索、研讨
在二项式定理教学中,教学实录:那么在(a+b)n的展开式中,大家能猜想出a、b的指数规律吗?
生:a、b的指数规律——a的指数,从n逐一减少到0,且等于组合数的下标-上标;b的指数,从0逐一增加到n,且等于组合数的上标.每一项a的指数与b的指数之和等于n.
师:牛顿有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能有伟大的发现和发明.”请大家大胆地猜想二项式定理。
生:猜想:
评述:认识事物的规律,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在这里,考察二项展开式的系数和字母结构,猜想二项式定理,就是这样的认识过程.归纳思想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
这一阶段是整个课堂教学链的关键一环,也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育思想的最好体现,因而须力求做到引之有理、导之有序,“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不要老等人家给,要学会自己拿”(叶圣陶语)。具体做法可分为三大步骤:首先,启发学生分析问题,了解问题的实质,再联系有关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最后,求解结果。例如,对于椭圆问题时,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间的互相讨论,深刻理解问题的本质,联系椭圆的标准公式和函数知识,根据椭圆的性质去求解。当然对于基础知识点不必面面俱到、平均用力,而是在交流时得到回忆。而对于有点难度或牵扯到的知识面较广的题目,则可引导学生分析,适当提醒点化,甚至需要补充所需知识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粗到精的原则选择课堂训练题目,启发学生自觉理解、自行释疑,以便使学生沿着正确积极的思维轨道进行研究分析,解决问题。在课题讲完后,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对所讲数学知识点进行小结,指导学生做好小结笔记,不足之处再做补充,以便复习记忆。
3.拓展互动
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启发引导,完成了精讲、设疑、释疑、讨论、答辩等一系列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课堂教学进入尾声,课堂教学阶段基本完成任务。此时,教师可将课后练习题交给学生去解决,去体会“渔鱼”之乐。最后,少而精地选择作业题,让学生巩固提高。
总之,问题学习法已经是现代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必须以启发学生主动思维和乐学心理为出发点,精心设计提问,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数学 导学法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5-0172-01
“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中心,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等形式,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探索、求解、延伸和发展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来揭开数学神秘的面纱。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包括思维的参与和行为的参与。课堂上,既要有教师的讲授和指导,也要有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教师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问题教学法”正是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数学发现和构建的过程,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因此,“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中尤显重要。
一、问题导学法的初步认识
1.目前,我们普通高中学生的数学水平参差不齐,知识面也大小不一,就是对同一数学内容在理解上也会有不同侧面、不同深度上的差异。数学学科的特征是抽象的,是以先前思维活动的形式或结果作为直接的研究对象,新知识的学习离不开旧知识结构的巩固和完善。多年来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禁锢着许多教师,使他们热衷于讲、满足于灌,不厌其详、滔滔不绝,生怕学生听不懂,唯恐自己讲不细,囿于一种僵化的模式,其结果对于学生来说,是无法消化吸收。数学教师的责任其实不仅是让学生知道所学内容,而且要听懂,理解数学教学的内容,领悟数学学科的基本思想、基本方法,掌握其基本技能。这需要数学教师充分利用发挥导学式教学方法的功能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使用问题导学法是提高学生成绩和能力的有效途径。从根本上改变以传授为目的旧教育思想,完全地摒弃满堂灌输的“授鱼式”教学方法或“填鸭式”教学模式,使教学工作真正转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轨道上来,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有真才实学的能人、成为新世纪所需要的创造性人才。
2.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实施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使用导学式教学方法是实践新的教育理论的要求。认识不是对于客观实在的简单的、被动的反映,而是主体以自己已有知识经验为依托,对新的刺激或知识同化或顺应,调整原有认知结构或新建认知结构,即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建构主义十分重视已有知识经验,心理结构的作用,十分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所以,数学教师必须彻底更新“以教师为中心”的旧观念,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教学观,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发挥导学式教学方法的作用,上好每一节课。因此,研究班级授课下的因材施教方法很重要。
二、问题导学法的实践
在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导学式教学方法主要对学生启发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用布鲁纳的“发现式”学习方式,产生学习需要。根据教学规律,导学式教学方法体现在以下三个阶段。
1.创设情境
任何一门课程都有一定的课堂教学环节。转入新课之前都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感性认识,产生认识性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是产生学习需要的前提,也是“渔”之方法的起点。否则,上课时就会感到无趣,感到吃力,这是提高学生分析能力、自学能力的重要阶段。在预习阶段,教师应极力培养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提高其自学能力和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预习兴趣的方式可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多变。例如,学习椭圆知识时,我们可从前不久我国“嫦娥一号“卫星开始谈起,畅谈我国的科技进步以及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问:“大家知道我们地球卫星如何运行呢?”我们这时可谈卫星轨道是椭圆曲线,再联系到行星轨道等等。此时,学生从通过内心爱国、爱科学的思想,慢慢产生了对椭圆知识学习动机,进而对数学整体知识产生兴趣。
2.课堂中思索、研讨
在二项式定理教学中,教学实录:那么在(a+b)n的展开式中,大家能猜想出a、b的指数规律吗?
生:a、b的指数规律——a的指数,从n逐一减少到0,且等于组合数的下标-上标;b的指数,从0逐一增加到n,且等于组合数的上标.每一项a的指数与b的指数之和等于n.
师:牛顿有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能有伟大的发现和发明.”请大家大胆地猜想二项式定理。
生:猜想:
评述:认识事物的规律,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在这里,考察二项展开式的系数和字母结构,猜想二项式定理,就是这样的认识过程.归纳思想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
这一阶段是整个课堂教学链的关键一环,也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育思想的最好体现,因而须力求做到引之有理、导之有序,“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不要老等人家给,要学会自己拿”(叶圣陶语)。具体做法可分为三大步骤:首先,启发学生分析问题,了解问题的实质,再联系有关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最后,求解结果。例如,对于椭圆问题时,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间的互相讨论,深刻理解问题的本质,联系椭圆的标准公式和函数知识,根据椭圆的性质去求解。当然对于基础知识点不必面面俱到、平均用力,而是在交流时得到回忆。而对于有点难度或牵扯到的知识面较广的题目,则可引导学生分析,适当提醒点化,甚至需要补充所需知识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粗到精的原则选择课堂训练题目,启发学生自觉理解、自行释疑,以便使学生沿着正确积极的思维轨道进行研究分析,解决问题。在课题讲完后,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对所讲数学知识点进行小结,指导学生做好小结笔记,不足之处再做补充,以便复习记忆。
3.拓展互动
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启发引导,完成了精讲、设疑、释疑、讨论、答辩等一系列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课堂教学进入尾声,课堂教学阶段基本完成任务。此时,教师可将课后练习题交给学生去解决,去体会“渔鱼”之乐。最后,少而精地选择作业题,让学生巩固提高。
总之,问题学习法已经是现代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必须以启发学生主动思维和乐学心理为出发点,精心设计提问,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