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的消耗性实训教学投入大,办学成本高。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职业教育发展方式,变消耗性实训为生产经营性实训。加强政策引导,统筹布局,重点突破,深化管理体制创新,调动各方合作的积极性,开拓生产型实训基地的经营市场,才能有利于学校办学效益的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形成与职业精神的养成、“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最终促进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建设;生产型实训基地;职业学校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01-0032-04
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着重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等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教学投入大、办学成本高的传统的消耗性实训难以为继,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转变职业教育发展方式,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更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探索建立生产型实训基地新路径,变消耗性实训为生产经营性实训,以促进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一、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设的重大意义
所谓生产型实训基地,就是通过校企合作或依靠学校自身的专业与人才优势,引企入校,建立校中厂、厂中校,或由学校单独创办集科技研发、产品生产、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实现人才培养与生产经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教学场所与生产车间紧密结合,同时满足教学实训、价值创造、社会培训、师资培养等需要的多功能、综合性实训基地。
目前,我国职业学校创办生产型实训基地的实践探索正在逐步展开,有些先行先试的学校积累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就总体而言,此类实训基地数量还不是很多,但却凸显了它在提升办学实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锻炼教师、培育校园文化等方面的诸多优越性。
(一)有利于学校办学效益的提升
过去传统消耗性实训只是为实训而实训,实训基地功能单一,投入大、耗材多,有投入、无产出,很多实训材料不能循环利用,诸如焊接专业的焊接材料,路桥专业的沥青、水泥等材料。建立生产型实训基地,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统一起来,实训操作即是生产操作,实训或生产过程结束,伴随的是产品或服务的产出,不仅可以收回成本,还可以使价值增值,创造社会财富。如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创办的生产型实训基地——江苏绿苑园林建设有限公司,经过20多年发展,已从一家校办附属企业发展成一个注册资本2748万元、净资产5223万元,集研发、生产、施工于一体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家园林绿化施工二级企业和江苏省造林绿化施工一级企业,每年都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1]
(二)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形成
生产型实训基地与传统实训基地的最大差别,就在于将企业的产品生产融入教学实训中,真正实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而且是真刀真枪地“做”,有针对性地“学”。全真场景下的实训,学生不仅可以掌握设备的调试、操作及维修保养方法,而且对产品的生产技术、生产工艺、质量控制与检验检测都能了如指掌,较快提高专业能力。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创建生产型实训基地,使学生顶岗实习时就得到历练。结果,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能力显著增强。目前,该学院路桥专业毕业生具有明显竞争优势,能很好地满足江苏交通建设一线需求。[2]
(三)有利于学生职业精神的养成
职业精神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是一个企业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发展。现代企业对员工的培训也早已不局限于职业技能方面,很多企业都成立了企业文化部或类似机构专门负责对员工职业精神的培养。因此,学生在真实环境中的实训,可以按照企业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其职业素养,实现“学生职业素养与企业要求零距离,学生毕业与就业零时间”的目标。如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通过学生生产实训,着重培养了他们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职业意识,严谨负责、一丝不苟的职业纪律,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使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3]
(四)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建立了生产型实训基地,学校的专业教师与企业的专家就可以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实施方案、课程教学标准、技能考核要求,编写校本教材。学校可以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去企业挂职、实践、考察、担任指导教师,鼓励教师参与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职业(执业)资格证书,这是“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有效途径。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依托路桥专业兴办的江苏育通交通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南京交苑道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经济实体,不仅解决了学生实训问题,也培养和锻炼了教师。该学院路桥专业中级以上教师均取得了监理工程师职称,部分教师还取得了高级工程师职称,是真正意义上的“双师”。
二、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设的模式
(一)政府主导型
政府主导型实训基地即政府运用公共财力结合当地职教园区的建设,所规划和布局的、旨在为周边职业学校提供实训服务的、以保本微利为原则的公共性实训基地。这种公共性实训基地具有很多优越性:一是可以充分发挥政府在职教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实现职教资源的共享共用,减少重复建设、重复投资,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二是可以减轻各个职业学校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的资金压力,有利于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在其他更需要的地方。当然,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也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实训基地的设备、设施、所能提供实训项目与各学校实际需求的吻合程度;二是实训基地的地理位置以及提供实训服务的便利程度;三是实训基地提供实训服务的收费水平与各学校承受能力的匹配程度。所有这些,都决定学校自建实训基地与利用公共实训基地的边际成本。
(二)学校主导型
学校主导型实训基地就是学校根据专业建设的实际需要,主要依靠自身财力,积极争取政府的项目支持,或寻求与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所建立的主要满足学校自身实训与社会服务需要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具体形式包括自办实体、引企入校、来料加工等。学校主导型实训基地具有的优越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是紧密结合专业教学需要规划建设实训基地,基地建设与教学需要吻合度高,可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盲目投资;二是通过校企合作、引企入校,可促进学校与行业企业的紧密联系,依托行业企业的优势加速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三是通过开展技术服务,可提高学校的社会知名度。难点是:学校自身财力有限,往往成为实训基地建设的瓶颈制约;同时,学校往往因不具备相当的切实帮助企业解决一些生产经营中的关键技术或管理问题的社会服务能力而降低企业参与合作的吸引力。 (三)企业主导型
企业主导型实训基地即企业或大型企业集团根据公司长远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要,或基于公司某种发展战略,所建立的企业集团办学式实训基地。学校就是公司旗下的办学单位,企业的生产车间就是学校的实训基地。企业集团办学既是企业长远发展的一种战略选择,也是中国职业教育“双元制”的有益探索,是政府大力提倡和支持的一种新型办学形式。企业集团办学的成功范例举不胜举,诸如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北京吉利大学,浙江嘉宏教育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万向集团公司下属的万向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广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投资近5亿元创办的全日制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等。
(四)校企融合型
校企融合型实训基地即学校与企业按照互利双赢的原则,以共同利益为纽带所建立的校企共同体。这是校企合作的高级形式和高级阶段,其成功范例就是位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该学院是杭州市政府主办的高职院校,建校7年来,坚持“立足开发区、服务大杭州”的办学定位,对校企合作新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创造性地建立了利益与共、文化相通、成果共享的校企共同体,为社会输送了近15000名毕业生。该校秉承“教室就是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楼就是学生创业园”的办学理念,与省内外著名企业和跨国公司成功创建了高职学生创业园、达利女装学院、友嘉机电学院等。学校二级学院直接以企业名字命名,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变化,而且也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学校与企业两个实体的“联姻”,其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实训基地的范畴。[4]
三、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设的政策措施
(一)加强政策引导,为职业学校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设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政府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职业学校生产型实训基地的建设,从全局、长远的视阈,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引导职业学校生产型实训基地顺利运行;以资金为杠杆,通过规划、用地、金融、税收等政策支持,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实训基地建设;鼓励职业学校生产型实训基地做大做强,并及时总结典型经验,大力进行宣传和推广,以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与此同时,行业协会也可通过制度、合同、协议、考核、评估、督导等手段鼓励和支持生产型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运行。
(二)在职教园区建设中,要统筹职教园区与公共实训基地的规划和布局
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资源的集聚作用,通过财政投入、土地置换、吸引社会资金等途径,加快职教园区的建设。但是,职教园区的建设一定要与公共实训基地规划布局同步考虑。如果职教园区只是众多学校的简单集聚,没有政府公共实训基地的同步跟进,仍然延续过去那种“大而全、小而全”,分散建设实训基地、各自为政的局面,职教园区的建设也就失去了意义。同时,政府公共实训基地的管理与运行模式也要进行改革,提高实训项目、服务时间、服务收费等与学校现实需求之间的吻合度,降低学校实训教学的机会成本。
(三)依托优势专业,选准切入点,实施重点突破
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锐意进取,对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设持积极的态度。但是,也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依托传统优势专业,选准切入点,实施重点突破。决不能采取“撒胡椒面”的办法,平均分配人力、物力、财力。同时,也不能一哄而上地盲目投资和建设生产型实训基地。无论是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交通职业学院的成功实践,还是浙江省职业院校的有益探索,都是依托学校传统优势专业的人才优势、社会影响、智力优势以及深厚的行业背景、地缘优势,由点到面逐步发展起来的。要科学论证,缜密决策,选准项目,锁定市场,发展一个,成功一个。
(四)深化管理体制创新,构建现代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
职业学校生产型实训基地一开始就要按现代公司制去运作,按公司法的要求,构建起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规模较大的公司应成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要明确各自的分工,在这个基础上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协调,相互配合,高效运转,有效地对公司进行治理。要保持公司经营目标与实训基地教学目标的一致性,找到两者的契合点。如果只考虑公司的经营目标,而忽视了实训基地的教学目标,将公司变成纯粹的盈利性机构,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同时,要依法进行公司的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及绩效考核,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使公司走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
(五)坚持互利双赢原则,调动各方合作的积极性,特别是企业深度参与的积极性
要打破以书本、课堂、学校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证明,按照互利双赢原则,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是一条费省效宏的途径。为此,一要发挥政府的政策引导作用,调动企业参与实训基地建设的积极性,特别是要鼓励民营资本进入职业学校,催生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设的新生长点;二要提高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增强企业参与实训基地建设的吸引力,增强校企合作中学校一方的主动性;三要寻求战略合作伙伴,校企联姻,建立利益与共、文化相通、成果共享的校企共同体。这是校企合作的高级组织形式和发展阶段,代表着实训基地发展的方向,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六)立足社会需求,积极开拓生产型实训基地的经营市场
积极开拓经营市场,保持一定的经营规模,是实训基地顺利运行的前提条件。一般职业学校的大型实训基地都是服务于主干专业而建的,而学校的主干专业一般又是依托当地良好的产业和行业背景而开设的。因此,这类实训基地可以实现产业化经营,创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根据实训基地的开放性,生产型实训基地要承担生产、经营任务,承担技术改造、创新及推广工作,推进实训基地由技术跟踪、技术承接向技术创新、技术辐射转变,同时承担各类社会培训及职业学校学生技能等级鉴定任务。由此可见,扩展实训基地服务功能,扩大服务面向,开拓服务市场,不断满足社会需求,在市场开发中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是生产型实训基地自身良性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建设;生产型实训基地;职业学校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01-0032-04
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着重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等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教学投入大、办学成本高的传统的消耗性实训难以为继,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转变职业教育发展方式,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更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探索建立生产型实训基地新路径,变消耗性实训为生产经营性实训,以促进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一、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设的重大意义
所谓生产型实训基地,就是通过校企合作或依靠学校自身的专业与人才优势,引企入校,建立校中厂、厂中校,或由学校单独创办集科技研发、产品生产、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实现人才培养与生产经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教学场所与生产车间紧密结合,同时满足教学实训、价值创造、社会培训、师资培养等需要的多功能、综合性实训基地。
目前,我国职业学校创办生产型实训基地的实践探索正在逐步展开,有些先行先试的学校积累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就总体而言,此类实训基地数量还不是很多,但却凸显了它在提升办学实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锻炼教师、培育校园文化等方面的诸多优越性。
(一)有利于学校办学效益的提升
过去传统消耗性实训只是为实训而实训,实训基地功能单一,投入大、耗材多,有投入、无产出,很多实训材料不能循环利用,诸如焊接专业的焊接材料,路桥专业的沥青、水泥等材料。建立生产型实训基地,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统一起来,实训操作即是生产操作,实训或生产过程结束,伴随的是产品或服务的产出,不仅可以收回成本,还可以使价值增值,创造社会财富。如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创办的生产型实训基地——江苏绿苑园林建设有限公司,经过20多年发展,已从一家校办附属企业发展成一个注册资本2748万元、净资产5223万元,集研发、生产、施工于一体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家园林绿化施工二级企业和江苏省造林绿化施工一级企业,每年都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1]
(二)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形成
生产型实训基地与传统实训基地的最大差别,就在于将企业的产品生产融入教学实训中,真正实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而且是真刀真枪地“做”,有针对性地“学”。全真场景下的实训,学生不仅可以掌握设备的调试、操作及维修保养方法,而且对产品的生产技术、生产工艺、质量控制与检验检测都能了如指掌,较快提高专业能力。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创建生产型实训基地,使学生顶岗实习时就得到历练。结果,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能力显著增强。目前,该学院路桥专业毕业生具有明显竞争优势,能很好地满足江苏交通建设一线需求。[2]
(三)有利于学生职业精神的养成
职业精神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是一个企业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发展。现代企业对员工的培训也早已不局限于职业技能方面,很多企业都成立了企业文化部或类似机构专门负责对员工职业精神的培养。因此,学生在真实环境中的实训,可以按照企业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其职业素养,实现“学生职业素养与企业要求零距离,学生毕业与就业零时间”的目标。如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通过学生生产实训,着重培养了他们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职业意识,严谨负责、一丝不苟的职业纪律,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使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3]
(四)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建立了生产型实训基地,学校的专业教师与企业的专家就可以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实施方案、课程教学标准、技能考核要求,编写校本教材。学校可以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去企业挂职、实践、考察、担任指导教师,鼓励教师参与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职业(执业)资格证书,这是“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有效途径。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依托路桥专业兴办的江苏育通交通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南京交苑道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经济实体,不仅解决了学生实训问题,也培养和锻炼了教师。该学院路桥专业中级以上教师均取得了监理工程师职称,部分教师还取得了高级工程师职称,是真正意义上的“双师”。
二、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设的模式
(一)政府主导型
政府主导型实训基地即政府运用公共财力结合当地职教园区的建设,所规划和布局的、旨在为周边职业学校提供实训服务的、以保本微利为原则的公共性实训基地。这种公共性实训基地具有很多优越性:一是可以充分发挥政府在职教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实现职教资源的共享共用,减少重复建设、重复投资,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二是可以减轻各个职业学校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的资金压力,有利于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在其他更需要的地方。当然,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也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实训基地的设备、设施、所能提供实训项目与各学校实际需求的吻合程度;二是实训基地的地理位置以及提供实训服务的便利程度;三是实训基地提供实训服务的收费水平与各学校承受能力的匹配程度。所有这些,都决定学校自建实训基地与利用公共实训基地的边际成本。
(二)学校主导型
学校主导型实训基地就是学校根据专业建设的实际需要,主要依靠自身财力,积极争取政府的项目支持,或寻求与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所建立的主要满足学校自身实训与社会服务需要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具体形式包括自办实体、引企入校、来料加工等。学校主导型实训基地具有的优越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是紧密结合专业教学需要规划建设实训基地,基地建设与教学需要吻合度高,可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盲目投资;二是通过校企合作、引企入校,可促进学校与行业企业的紧密联系,依托行业企业的优势加速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三是通过开展技术服务,可提高学校的社会知名度。难点是:学校自身财力有限,往往成为实训基地建设的瓶颈制约;同时,学校往往因不具备相当的切实帮助企业解决一些生产经营中的关键技术或管理问题的社会服务能力而降低企业参与合作的吸引力。 (三)企业主导型
企业主导型实训基地即企业或大型企业集团根据公司长远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要,或基于公司某种发展战略,所建立的企业集团办学式实训基地。学校就是公司旗下的办学单位,企业的生产车间就是学校的实训基地。企业集团办学既是企业长远发展的一种战略选择,也是中国职业教育“双元制”的有益探索,是政府大力提倡和支持的一种新型办学形式。企业集团办学的成功范例举不胜举,诸如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北京吉利大学,浙江嘉宏教育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万向集团公司下属的万向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广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投资近5亿元创办的全日制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等。
(四)校企融合型
校企融合型实训基地即学校与企业按照互利双赢的原则,以共同利益为纽带所建立的校企共同体。这是校企合作的高级形式和高级阶段,其成功范例就是位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该学院是杭州市政府主办的高职院校,建校7年来,坚持“立足开发区、服务大杭州”的办学定位,对校企合作新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创造性地建立了利益与共、文化相通、成果共享的校企共同体,为社会输送了近15000名毕业生。该校秉承“教室就是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楼就是学生创业园”的办学理念,与省内外著名企业和跨国公司成功创建了高职学生创业园、达利女装学院、友嘉机电学院等。学校二级学院直接以企业名字命名,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变化,而且也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学校与企业两个实体的“联姻”,其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实训基地的范畴。[4]
三、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设的政策措施
(一)加强政策引导,为职业学校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设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政府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职业学校生产型实训基地的建设,从全局、长远的视阈,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引导职业学校生产型实训基地顺利运行;以资金为杠杆,通过规划、用地、金融、税收等政策支持,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实训基地建设;鼓励职业学校生产型实训基地做大做强,并及时总结典型经验,大力进行宣传和推广,以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与此同时,行业协会也可通过制度、合同、协议、考核、评估、督导等手段鼓励和支持生产型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运行。
(二)在职教园区建设中,要统筹职教园区与公共实训基地的规划和布局
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资源的集聚作用,通过财政投入、土地置换、吸引社会资金等途径,加快职教园区的建设。但是,职教园区的建设一定要与公共实训基地规划布局同步考虑。如果职教园区只是众多学校的简单集聚,没有政府公共实训基地的同步跟进,仍然延续过去那种“大而全、小而全”,分散建设实训基地、各自为政的局面,职教园区的建设也就失去了意义。同时,政府公共实训基地的管理与运行模式也要进行改革,提高实训项目、服务时间、服务收费等与学校现实需求之间的吻合度,降低学校实训教学的机会成本。
(三)依托优势专业,选准切入点,实施重点突破
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锐意进取,对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设持积极的态度。但是,也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依托传统优势专业,选准切入点,实施重点突破。决不能采取“撒胡椒面”的办法,平均分配人力、物力、财力。同时,也不能一哄而上地盲目投资和建设生产型实训基地。无论是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交通职业学院的成功实践,还是浙江省职业院校的有益探索,都是依托学校传统优势专业的人才优势、社会影响、智力优势以及深厚的行业背景、地缘优势,由点到面逐步发展起来的。要科学论证,缜密决策,选准项目,锁定市场,发展一个,成功一个。
(四)深化管理体制创新,构建现代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
职业学校生产型实训基地一开始就要按现代公司制去运作,按公司法的要求,构建起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规模较大的公司应成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要明确各自的分工,在这个基础上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协调,相互配合,高效运转,有效地对公司进行治理。要保持公司经营目标与实训基地教学目标的一致性,找到两者的契合点。如果只考虑公司的经营目标,而忽视了实训基地的教学目标,将公司变成纯粹的盈利性机构,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同时,要依法进行公司的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及绩效考核,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使公司走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
(五)坚持互利双赢原则,调动各方合作的积极性,特别是企业深度参与的积极性
要打破以书本、课堂、学校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证明,按照互利双赢原则,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是一条费省效宏的途径。为此,一要发挥政府的政策引导作用,调动企业参与实训基地建设的积极性,特别是要鼓励民营资本进入职业学校,催生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设的新生长点;二要提高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增强企业参与实训基地建设的吸引力,增强校企合作中学校一方的主动性;三要寻求战略合作伙伴,校企联姻,建立利益与共、文化相通、成果共享的校企共同体。这是校企合作的高级组织形式和发展阶段,代表着实训基地发展的方向,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六)立足社会需求,积极开拓生产型实训基地的经营市场
积极开拓经营市场,保持一定的经营规模,是实训基地顺利运行的前提条件。一般职业学校的大型实训基地都是服务于主干专业而建的,而学校的主干专业一般又是依托当地良好的产业和行业背景而开设的。因此,这类实训基地可以实现产业化经营,创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根据实训基地的开放性,生产型实训基地要承担生产、经营任务,承担技术改造、创新及推广工作,推进实训基地由技术跟踪、技术承接向技术创新、技术辐射转变,同时承担各类社会培训及职业学校学生技能等级鉴定任务。由此可见,扩展实训基地服务功能,扩大服务面向,开拓服务市场,不断满足社会需求,在市场开发中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是生产型实训基地自身良性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