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体现,贯穿于教育理念、学生培养目标以及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核心素养为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提供了教学理论依据,为开展教学研究工作提出具体的要求,明确学生应具备的思想品格和关键能力,解决“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引领教材与教法从传统模式向创新思维模式方向转变。社会责任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之一,它是指一个人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国家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对于学生而言,科学文化知识是学生服务于社会和国家所具备的能力和要求,社会责任是学生发挥能力和要求的内在价值趋向。随着以“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开展,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文章以“主题教学”为教学手段,通过从学生教材中挖掘教学案例,实施课堂教学,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社會责任感,同时,这也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尝试。
关键词:核心素养; 主题教学; 社会责任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全面展开,2016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中,明确提出“社会责任”是核心素养的十八个基本要点之一。当前以社会责任为研究内容的课题在许多学校陆续展开,但以核心素养为背景,并以主题教学的形式进行教学的学校很少。在教学过程中,通常以单学科进行教学,很少在跨学科间展开教学实践活动。根据当前生物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存在的共同目标,从生物和历史教材中挖掘、提炼与整合教学案例,对学生实施教学,并进行评价活动,达到提升学生社会责任的目的。
一、提升学生社会责任的策略
(一)主题教学课程的编订
根据生物和历史学科素养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在学校相关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依据来源于历史和生物教材中的相关联内容,充分挖掘提炼整合,使二者构成主题教学课程,作为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核心素养的教学依据和出发点,加强跨学科之间的纵向衔接。
(二)主题教学课程的教学
将历史与生物在课堂教学中融合,从而改变“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现象。利用历史和生物学科共同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激励学生朝着这一目标努力奋进。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授课教师不断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修正和完善,同时,组织有关领导和老教师对课堂效果予以指导并提出宝贵意见,完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三)主题课程教学的评价
完成主题教学课堂学习,提升学生对社会责任的全面认识,通过检验是否能达到核心素养基本要求,以及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最终做出评价,评价的标志依据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确定等级层次,从而推动核心素养的落实。
二、提升学生社会责任的实践
(一)教材编订
根据彭阳县第一中学校学情调查报告,依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从生物和历史教材中挖掘出与社会责任相关的典型案例,进行提炼、整合编订主题教学课程,课程分前言、总论和八个章节,这八个章节内容分为“课程核心素养”“文明礼仪,诚信友善”“保护生态环境”“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杜绝近亲结婚,提高身体素质”“生物疾病危机”“孝敬父母,关爱老人”“远离毒品,珍爱生命”八个主题,每个主题涉及两个教学案例,每个案例后面都设置拓展延伸。教学案例取材于日常生活中与学生行为密切相关的材料,通俗易懂又贴近生活实际,学生能快速掌握、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过程
以彭阳县第一中学高二(4)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学生人手一本教材备上课时用,生物和历史教师上课前集体备课,设计教学方案和制作课件,实施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每节课都录制视频,通过回看发现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修正和完善。每节授课完成后,教师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最后,通过拓展延伸所提出的问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发现、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做到学以致用。拓展延伸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调查分析,检验课堂知识掌握程度。
(三)教学评价
利用第一学期对高二(4)班学生进行授课,第二学期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袋,记录学生每天在校的行为表现,包括言行举止、校规校纪的遵守情况等。对于学生的校外表现,主要通过家访的形式进行,向学生家长了解在家的表现情况,包括生活行为表现、孝敬父母、与亲戚朋友的友好关系以及社会行为表现等,并记录在家访记录册中。第二学期结束后,对每个学生在校和在家的表现情况汇总,最终作出评价,检验课堂的教学效果。
结论:新一轮课程改革2019年在宁夏全面展开,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社会责任为学生指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标准,也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主题教学的形式提升了学生的社会责任,可以加强学科与学科间的联系,也可以实现在不同学科之间进行集体备课,使教学活动灵活多变。由于各地区师资和学生的状况存在诸多差异,实施主题课堂教学需要各学校进行不断探索,摸索出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易兴无.以培育“社会责任”为指向的高中生物主题教学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2016(09).
[3]左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走向核心素养为本[J].课程.教材.教法,2016(02).
[4]谭永平.从发展核心素养角度探讨高中生物必修内容的变革[J].课程.教材.教法,2016(07).
关键词:核心素养; 主题教学; 社会责任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全面展开,2016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中,明确提出“社会责任”是核心素养的十八个基本要点之一。当前以社会责任为研究内容的课题在许多学校陆续展开,但以核心素养为背景,并以主题教学的形式进行教学的学校很少。在教学过程中,通常以单学科进行教学,很少在跨学科间展开教学实践活动。根据当前生物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存在的共同目标,从生物和历史教材中挖掘、提炼与整合教学案例,对学生实施教学,并进行评价活动,达到提升学生社会责任的目的。
一、提升学生社会责任的策略
(一)主题教学课程的编订
根据生物和历史学科素养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在学校相关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依据来源于历史和生物教材中的相关联内容,充分挖掘提炼整合,使二者构成主题教学课程,作为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核心素养的教学依据和出发点,加强跨学科之间的纵向衔接。
(二)主题教学课程的教学
将历史与生物在课堂教学中融合,从而改变“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现象。利用历史和生物学科共同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激励学生朝着这一目标努力奋进。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授课教师不断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修正和完善,同时,组织有关领导和老教师对课堂效果予以指导并提出宝贵意见,完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三)主题课程教学的评价
完成主题教学课堂学习,提升学生对社会责任的全面认识,通过检验是否能达到核心素养基本要求,以及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最终做出评价,评价的标志依据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确定等级层次,从而推动核心素养的落实。
二、提升学生社会责任的实践
(一)教材编订
根据彭阳县第一中学校学情调查报告,依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从生物和历史教材中挖掘出与社会责任相关的典型案例,进行提炼、整合编订主题教学课程,课程分前言、总论和八个章节,这八个章节内容分为“课程核心素养”“文明礼仪,诚信友善”“保护生态环境”“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杜绝近亲结婚,提高身体素质”“生物疾病危机”“孝敬父母,关爱老人”“远离毒品,珍爱生命”八个主题,每个主题涉及两个教学案例,每个案例后面都设置拓展延伸。教学案例取材于日常生活中与学生行为密切相关的材料,通俗易懂又贴近生活实际,学生能快速掌握、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过程
以彭阳县第一中学高二(4)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学生人手一本教材备上课时用,生物和历史教师上课前集体备课,设计教学方案和制作课件,实施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每节课都录制视频,通过回看发现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修正和完善。每节授课完成后,教师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最后,通过拓展延伸所提出的问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发现、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做到学以致用。拓展延伸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调查分析,检验课堂知识掌握程度。
(三)教学评价
利用第一学期对高二(4)班学生进行授课,第二学期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袋,记录学生每天在校的行为表现,包括言行举止、校规校纪的遵守情况等。对于学生的校外表现,主要通过家访的形式进行,向学生家长了解在家的表现情况,包括生活行为表现、孝敬父母、与亲戚朋友的友好关系以及社会行为表现等,并记录在家访记录册中。第二学期结束后,对每个学生在校和在家的表现情况汇总,最终作出评价,检验课堂的教学效果。
结论:新一轮课程改革2019年在宁夏全面展开,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社会责任为学生指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标准,也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主题教学的形式提升了学生的社会责任,可以加强学科与学科间的联系,也可以实现在不同学科之间进行集体备课,使教学活动灵活多变。由于各地区师资和学生的状况存在诸多差异,实施主题课堂教学需要各学校进行不断探索,摸索出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易兴无.以培育“社会责任”为指向的高中生物主题教学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2016(09).
[3]左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走向核心素养为本[J].课程.教材.教法,2016(02).
[4]谭永平.从发展核心素养角度探讨高中生物必修内容的变革[J].课程.教材.教法,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