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厂”模式下高职校企文化融合的途径及策略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a_lili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校企合作,深层次的校企合作离不开两者的文化融合。但从校企文化融合的现状来看,成效并不尽如人意,这制约了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在借鉴新加坡“教学工厂”模式的基础上,从以优势互补为基础,明确文化融合的前提;以利益共赢为前提,保障校企的共同发展;以顺序渐进为原则,保证文化融合的平稳推进;以系统论为方法,实现校企文化的立体融合这四个方面提出了高职校企文化融合的途径及策略,以期对高职教育有所裨益。
  关键词:高职;校企文化;深层融合;双向融合;自觉融合;特色融合;教学工厂
  基金项目:2017年度上海市德育课题“高职校园文化与电子信息类企业文化融合的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7-D-133)
  作者简介:宋立峰,男,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技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7)14-0015-04
  一、高职校企文化融合的现状
  随着高职教育校企“双主体”办学模式的深化,校企文化融合应该呈现出新趋势,即从浅层融合向深层融合发展、从单向融合向双向融合发展、从自发融合向自觉融合发展、从趋同融合向特色融合发展。目前,校企文化融合还是处于浅层次的阶段或中层次的起步阶段,校企文化融合的现状不尽如人意。
  (一)学生职业素养仍然难以满足企业需求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既要满足当前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需要,又要满足技术更新、生产方式变革的需求,更要满足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但是,当下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仍然难以让企业满意,原因在于:(1)目前,仍有许多专业,尤其是高职文科专业,难以找到合适的企业进行合作,学生缺少企业体会,无法实现企业价值观念的内化; [1](2)虽然,高职学生有一个学期的毕业实习,但学生实习结束便就业,鲜有机会进行企业价值观方面的深入探讨和总结,因此,实习体验到的企业文化往往只是一种模糊的意识,甚至是一些空洞的概念或理论;(3)企业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市场观念、责任意识等与职业素养相关项目评价依然很低。因此,当前我国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现状无法完全满足企业需求。
  (二)高职校园文化的职业导向因子依然缺乏
  高职校园文化的职业导向因子依然缺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校园文化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各高职院校现有校园文化的功能,娱乐性强而职业导向性不足,以学校为主的教育体制仍然相对封闭,高职教育的职业特色未能通过校园文化充分体现;(2)在学校教学活动中企业文化融入较少。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主要以书面教材为主,而这种教材往往滞后于现实的企业应用状况。实践教学环节中,高职院校实训场所设备老化,加之授课教师无法掌握企业技术发展的新趋势,所以,实践环节往往停留在粗浅层面的操作,学校实践教学和企业实际应用脱节,既不能很好适应技能型人才阶段性成长规律要求,也难以满足行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2]
  (三)企业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动力不足
  站在企业的角度考虑,参与校企文化融合的动力在于学校能够满足其发展需要。诸如,获得“用得上,留得下,发展好”的高职学生;抢占人力资源优势,提高企業竞争力;借助高职院校的信息与技术服务平台,进行产品的研制开发、技术创新;树立企业形象,赢得更多的潜在消费群体,等等。但目前的校企合作是一种松散型的活动状态,表现为学校一头热,企业一头冷,有的企业甚至把实习学生视为廉价劳动力来使用。[3]加之在实际合作中,对责、权、利的规定较为模糊,校企合作出现弱化现象、应付现象,甚至抵触现象[4],双方很难建立起长期稳定、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
  二、“教学工厂”模式下高职校企文化融合的途径
  实现高职校企文化有机融合,必须搭建平台,使之从理论构想变为行动实践。实践证明,新加坡“教学工厂”不仅是一种实践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文化融合的范式。它将企业的工作流程和优秀企业文化引入到实际教学和校园生活之中,并将两者融合在一起,传递企业的效率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团队精神,对学生实施有效的企业文化熏陶,实现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的零距离对接、职业教育与企业标准的有机衔接、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高度融合。可以说,“教学工厂”模式将具有教育精神的企业家和具有企业眼光的教育家结合在了一起,实现了学校、企业、社会发展的多赢局面,也为我国高职校企文化融合提供了借鉴。
  (一)以精神培育为重点,实现理念融通,促进校企精神文化融合
  高职院校应借鉴“教学工厂”模式,建立先进的高等职业教育理念,主动顺应企业文化及职业素养要求,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将教育理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等精神文化融入优秀企业精神,更多地体现职业特点,丰富高职院校校园精神文化的内涵。(1)人才培养方案融入企业精神文化的要求。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适当站在企业的角度换位思考,认真做好企业的调研,了解市场的需求和企业的要求,在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和人才培养路径中与企业经营哲学、企业经营宗旨、企业价值观、企业经营理念、企业作风、企业伦理等精神元素有机融合;(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入企业真实案例,讲解企业精神文化的精髓,介绍企业的价值理念,明确企业员工的规范,传递企业的发展方向,引导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让学生理解和接受企业精神文化,分享企业宗旨、服务理念、核心价值等;(3)实践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实训、实习中感受企业精神文化,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切身感受到企业精神文化,增强学生敬业爱岗、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创新奉献的现代企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形成正确的职业态度和职业观念。
  (二)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实现制度互通,促进校企制度文化融合
  为帮助高职学生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顺利转换,高职院校应借鉴“教学工厂”模式的做法,主动吸纳现代企业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在制定学校规章制度时,科学合理地把行业要求、企业规章、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等作为对学生职业训练的要求,将行业企业的管理方式融进院校管理之中。(1)借鉴企业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完善学校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的岗位职责,强化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和管理服务意识,按照ISO 国际质量认证标准实行一体化管理,确保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不断提高整个院校的管理服务质量,使高职院校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道路;(2)借鉴企业规章制度体系,完善教学管理和学生日常管理。教学管理中应汲取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与管理规范,在教学计划制定、教学过程监控、教学课程考核等关键环节,有针对性地引入企业规范,使教学制度文化与企业制度文化对接,推动教学活动贴近企业一线。学生日常管理中,注重融入企业的行为规范,把职业礼仪、操作规范和纪律要求等相关内容纳入到学生的养成教育环节,培养在校学生与企业员工相同的职业规范,进而让学生接受企业制度文化的熏陶,认同并实践企业制度文化;(3)建立与企业接轨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学校借鉴优秀企业对员工的评价标准,主动引入企业绩效考核办法,构建学生评价体系,逐步形成适应企业制度文化的用人标准导向,综合评价学生学习和实习表现。   (三)以物质环境为基础,实现载体共享,促进校企物质文化融合
  借鉴“教学工厂”通过引入CIS(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经验,系统地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视觉形象,将学校的物质文化特色和职业教育特点转化为有形符号,将文化育人功能及校企文化融合理念通过具体硬件载体直接呈现出来。(1)高职院校在校园整体环境建设中,综合考虑校园内各类空间环境对校企物质文化融合的影响,并将高职院校教学功能需求、学科专业建设与企业特色文化宣传相结合,在高职院校实体硬件设施中嵌入行业、企业文化特征;(2)借鉴“教学工厂”模式,打造真实校园职业环境。学校尽可能将教学环境设计为教学工厂模式,努力营造学校即工厂、教室即车间、学生即员工的环境,融课堂与车间、教育与生产为一体;(3)发挥宣传的力量,借力校园媒体,在文化软环境设计中宣传优秀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文化理念。例如,通过校园电台、BBS、易班和校园网等校园媒体传播企业文化,播放“大国工匠”等纪录片,借此宣传工匠精神,营造职业氛围。
  (四)以实践活动为平台,实现活动协同,促进校企行为文化融合
  行为的改变是艰难而漫长的,需要日常实践中持续不断的强化与坚持,更需要学校形成具有影响力的文化磁场。这样的磁场不但有赖于学校自身具有对文化创新的自觉意识,还需要外来文化尤其是企业文化的实践介入。(1)采取“请进来”的方式与优秀企业开展合作。邀请优秀企业的领导、专家或校友来校,通过举办讲座、专题报告、企业文化论坛和创业者报告会等形式,有针对性地介绍企业生产和经营的状况,帮助学生了解企业价值理念、品牌文化、企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预测等情况;(2)采取“走出去”的方式与企业合作。组织学生到知名企业参观、实习,并请企业知名人士为学生现场讲解企业文化,使学生了解企业的运行和发展的前景。利用暑期社会实践,组织学生进行企业文化调研,了解企业经营和管理理念。组织学生参加企业举办的技能大赛,比赛不仅是思想、作风和技术的交流,也是体验员工精神风貌、技术水平和意志品质的集中检阅,更是引导学生实践成才的总动员;(3)通过职业类社团活动,深化学生对企业行为文化的认知,增强学生职业规划意识,锻炼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职业关键能力,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三、高职校企文化融合的策略
  (一)以优势互补为基础,明确文化融合的前提
  校企双方各具优势。高职院校在知识传授、人才培育等方面相对较强,而企业则在市场跟踪和设备更新等方面占优。基于校企双方的优势,两种文化的互动、融合、无缝对接和相互促进,必将给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当然,校企文化融合绝非高职校园文化简单地适应服从企业文化,更不是用企业文化干预甚至代替高职校园文化,而是根据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要求,充分发挥校企文化的特色和優势,促进两者之间的优势互补、优化组合,使企业文化要素成为高职校园文化结构中的重要因子,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
  (二)以利益共赢为前提,保障校企的共同发展
  利益不仅是双方合作的难点,也是文化融合的难点。校企双方的社会职责不同,其利益诉求也必然有所不同。学校方面从培养合格人才的角度出发,希望企业共建实习基地,解决学生实习就业问题,以及推进教师培养和专业与课程建设,且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方面希望有稳定的企业用工来源,得到技术支持、员工培训机会,同时,赢得社会声誉,追求利润最大化。如果双方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反而造成自身利益的受损,合作将难以进行。因此,要找到双方在合作中的利益博弈均衡点,完善协调机制,构建利益共同体,满足校企双方需求,实现共赢。[5]
  (三)以顺序渐进为原则,保证文化融合的平稳推进
  文化是一种熏陶,无处不在,却又“日用而不觉”。文化要素出于偶然或者必然的原因,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扩散、联系与交流,从而形成文化融合。[6]但是,每一种文化都有其内在的结构和模式,带有一定强制性和排异性。当两种文化模式相遇,发生矛盾和对抗,文化冲突与融合便产生了。当然,冲突有大小,融合有先后,校企文化融合过程中应该坚持先易后难、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1)抓好物质层面的融入,打造具有浓厚职业特征的校园物质文化;(2)抓好职业情境的构建。通过实训教学情境化、课堂教学情境化,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掌握专业技能,内化相应的职业标准和职业思维;(3)抓好精神理念的提炼。要将优秀企业文化有机地融入学校核心文化,并做好宣传工作,发挥其激励、教育和熏陶作用。
  (四)以系统论为方法,实现校企文化的立体融合
  文化融合是多重因素接触、冲突和适应的过程,因此,必须站在系统论的角度,把校企文化融合纳入整体发展规划视野,充分调动各子系统的积极性,做到全程、全员和协同多维立体的融合。[7]
  1.全程融合。高职院校借鉴“教学工厂”模式,在制定培养方案时首先应进行市场调研,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并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中,确保方案内容满足企业岗位需求;基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需要,有意识地将企业文化相关内容渗透到教学内容中,以企业真实项目为导向设计课程,将企业真实职业要求融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
  2.全员融合。建立教师轮训制度,定期选派教职员工到优秀企业挂职锻炼,熟悉企业环境;建设校外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定期到企业开展就业见习、顶岗实习和社会实践等活动;邀请企业领导或校友等走进校园,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发展。
  3.协同融合。教师队伍协同企业共建。教师除了要参加企业顶岗或挂职锻炼,更要融进企业发展,参与企业课题攻关,帮助企业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教学活动协同企业需求。教师主动将课堂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打造职业本位的高职院校课堂文化;职业教育协同企业培训。高职院校可以依托自身优势,定期为企业员工技能培训、学历进修、技能鉴定等方面提供支持。
  综上所述,在各类教育中,职业教育是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密切、服务最贴近、贡献最直接的教育类型。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我国工业化中期向后期发展等时代命题赋予了职业教育新的任务和使命。办好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意义。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校企合作,深层次的校企合作离不开两者的文化融合,因而,借鉴新加坡“教学工厂”模式,探讨高职校企文化融合的途径和策略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倪春丽.谈高职校园文化与优秀企业文化的对接[J].中国成人教育,2014(14):90-92.
  [2] 陈新开.高职校企文化融合路径研究——以高职生职业素质的养成为视角[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14-18.
  [3] 董大奎,林冶.论“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05(5):56-57.
  [4] 陈锡宝,朱剑萍. 探寻校企合作实现机制的有效途径[J].中国建设教育,2011(Z2):47-49.
  [5] 张红欣.高职校企文化融合的重要原则探究[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5):13-16.
  [6] 徐峥.基于学理性认知的高职院校校企文化融合探析[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88-92.
  [7] 陈文海.高职校企文化融合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8(S1):494.
  [责任编辑 李 漪]
其他文献
摘 要:职业学校会计专业陈旧的教育理念、落后的教学方式、偏离实际的课程设置以及不科学的评价制度,使得会计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技能教学直接影响着会计专业学生未来的就业。分析了我国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技能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职业教育;会计专业;技能教学;优化课程设置;改善教学方法;改进评价制度;完善保障条件
日前,美国权威的《预防》保健杂志提出了蚧简单易行的保健小窍门。吃苹果不削皮:抗癌苹果的保健秘密都隐藏在“皮”里。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发现,苹果皮里富含十几种营养素,能有
正常男子的乳房发育程度很低,所以常常被遗忘,人们几乎从来不会想到对乳房的保健。其实,乳房作为一个位于体表的器官,男性也应对其重视才是。
摘 要:地方本科高校转型是应势之举,是高等教育多元化的必然趋势。其转型的关键在于拥有一支适合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地方本科转型高校是发展应用型、技术型本科,其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应是“双师型”教师。地方本科转型高校应通过“外引”与“内培”相结合、“校—企—校”协同定向培养、定期到国外应用技术大学学习交流等多条路径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从而逐步提高双师素质,为地方本科高校的成功转型保驾护航。  
冬季的皮肤特别容易变得干燥、没有光泽,眼角、嘴角也会悄悄冒出小小的细纹,往脸上喷了加倍的保温水也解决不了多少问题,难道冬季就只能忍受干燥,不能做水嫩女人了吗?其实,解决肌肤
2016年6月7日,我校与武义县人民政府共同举行了“绿洲杯”创新设计颁奖暨产学研合作签约仪式。徐玉芳副校长、上海市教委科发中心张勇华副主任和武义县县长张新宇率领的各相
现在的女人为了能看起来更性感,往往都会拼命挤出乳沟,然而你知道吗,长期挤乳沟可能会诱发乳腺增生!
1997年,世界精神病协会年会指出,人类已从“躯体疾病时代”进入“精神疾病时代”。心理疾病已成为21世纪的“世纪病”,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敌人。最近,有的科学家甚至认为,21世纪心
实验是帮助学生掌握课程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恰当地设定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依据“特种加工技术”课程的特点,结合“主体—主导”教学设计模式,从确定
女性对于生理期可说是每个月的烦恼,痛经不但缠扰着你,又伴随头痛等身体不适,简直令你烦扰至极。不过,你有可能有所不知,其实生理期也有好处,而以下的好处更可以让你巧妙瘦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