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结合学生的认知和思维特点,分析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认知规律、数学学科特点,研究应用思维能力、逆向思维与逻辑思维培养的方法,对如何培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獻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437(2018)04-0168-01
1 中高年级数学教学应遵循学生认知规律
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认知和思维发展还不成熟,在思考时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思维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首先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出现了很大差异,思维从具体向抽象过渡[1]。其次,小学生的思维品质也体现了不同阶段学生个体智力和思维能力上的差异性,低年级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不具有自觉性,因此不能以逻辑思维方式来解决数学问题。但是到了中高年级,学生主动性思维提升,能够独立主动地思考问题,并提出不同的见解。此外,中高年级之间的思维方式也存在差异,这是因为每个学生个体的数学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和个性特点均不相同,所以在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上具有差异。如果想要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就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认识到学生在各个阶段思维能力、思维方式的不同,然后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学生认识水平的提高和其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关,所以数学教师应遵循思维规律,循序渐进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认知。具体的方式可以是为学生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提升学生整体认知感。
2 思维能力培养应同时兼顾数学学科特点
学生在三年级以后进入中高年级阶段,在这个阶段数学学科知识比低年级阶段时难度更大,抽象性更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要求变高。所以在培养中高年级学生思维能力时要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将数学理论知识和现实问题联系起来。因为数学是一门和现实紧密相关的学科,所以在培养学生能力上如果不和现实问题相结合,就无法体现数学的价值,也无法真正帮助学生理解所学习到的知识。因此,数学教师在课程设计、课堂活动设置以及课后作业布置上都要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逐渐适应数学学科的特点。
3 中高年级数学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应用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知识的学习关键在于应用,只有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数学才算完成了其使命。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因为其思维已逐步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所以更应该在应用层面培养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可以根据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生活,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比如对于课本上的应用题,除了要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更应该鼓励学生练习用实际生活改编题目,从而提高解决现实数学问题的能力。在具体的授课中,教师可以采用翻转课堂“先学后教”的模式[2],让学生先自学,然后把问题带到课堂一起讨论研究,最终通过列举法、假设法和比较法等将相应问题解决。
4 注意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及逻辑思维能力
在小学中高年级阶段,需要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概括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而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对学生逆向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逆向思维,指的是学生在心理过程中思考问题时,将正向思维向逆向思维的转变。学生关于数学问题的逆向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结构的重要因素,也是数学基础概念形成和基础知识巩固的前提条件,所以逆向思维的培养尤为重要,只有在一方面形成联系,在相反方向上也建立联系时,才能够在遇到数学问题时迅速辨认和理解。具体的思维训练方法是:利用一题多解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在训练过程中培养逆向思考的习惯和能力,而且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高,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反应能力。比如让学生分析问题中不同知识间的联系,挖掘问题背后隐藏的其它问题[3],不但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而且发展了思维的活跃性。比如在应用题教学中启发学生变换思想,改变其中的问题与条件,这样学生不仅对这一类型题的内在联系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应变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涂恒伟.浅谈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07).
[2]张艳,张井艳.小学数学思维训练过程与形式探究[J].基础教育参考,2017(01).
[3]黄惠育.新理念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策略谈[J].学子:下半月(教育新理念),2015(03).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獻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437(2018)04-0168-01
1 中高年级数学教学应遵循学生认知规律
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认知和思维发展还不成熟,在思考时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思维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首先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出现了很大差异,思维从具体向抽象过渡[1]。其次,小学生的思维品质也体现了不同阶段学生个体智力和思维能力上的差异性,低年级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不具有自觉性,因此不能以逻辑思维方式来解决数学问题。但是到了中高年级,学生主动性思维提升,能够独立主动地思考问题,并提出不同的见解。此外,中高年级之间的思维方式也存在差异,这是因为每个学生个体的数学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和个性特点均不相同,所以在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上具有差异。如果想要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就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认识到学生在各个阶段思维能力、思维方式的不同,然后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学生认识水平的提高和其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关,所以数学教师应遵循思维规律,循序渐进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认知。具体的方式可以是为学生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提升学生整体认知感。
2 思维能力培养应同时兼顾数学学科特点
学生在三年级以后进入中高年级阶段,在这个阶段数学学科知识比低年级阶段时难度更大,抽象性更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要求变高。所以在培养中高年级学生思维能力时要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将数学理论知识和现实问题联系起来。因为数学是一门和现实紧密相关的学科,所以在培养学生能力上如果不和现实问题相结合,就无法体现数学的价值,也无法真正帮助学生理解所学习到的知识。因此,数学教师在课程设计、课堂活动设置以及课后作业布置上都要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逐渐适应数学学科的特点。
3 中高年级数学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应用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知识的学习关键在于应用,只有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数学才算完成了其使命。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因为其思维已逐步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所以更应该在应用层面培养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可以根据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生活,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比如对于课本上的应用题,除了要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更应该鼓励学生练习用实际生活改编题目,从而提高解决现实数学问题的能力。在具体的授课中,教师可以采用翻转课堂“先学后教”的模式[2],让学生先自学,然后把问题带到课堂一起讨论研究,最终通过列举法、假设法和比较法等将相应问题解决。
4 注意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及逻辑思维能力
在小学中高年级阶段,需要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概括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而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对学生逆向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逆向思维,指的是学生在心理过程中思考问题时,将正向思维向逆向思维的转变。学生关于数学问题的逆向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结构的重要因素,也是数学基础概念形成和基础知识巩固的前提条件,所以逆向思维的培养尤为重要,只有在一方面形成联系,在相反方向上也建立联系时,才能够在遇到数学问题时迅速辨认和理解。具体的思维训练方法是:利用一题多解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在训练过程中培养逆向思考的习惯和能力,而且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高,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反应能力。比如让学生分析问题中不同知识间的联系,挖掘问题背后隐藏的其它问题[3],不但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而且发展了思维的活跃性。比如在应用题教学中启发学生变换思想,改变其中的问题与条件,这样学生不仅对这一类型题的内在联系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应变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涂恒伟.浅谈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07).
[2]张艳,张井艳.小学数学思维训练过程与形式探究[J].基础教育参考,2017(01).
[3]黄惠育.新理念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策略谈[J].学子:下半月(教育新理念),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