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白加黑路面就是利用原有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通过对其进行处理后在其顶面铺筑沥青混凝土结构层。采用沥青混凝土结构对原路面的修整、改造及罩面施工,可有效延长高速公路的使用年限以及提高整体的行车舒适性。此类方案目前被很多高速公路维修及升级改造项目所使用,其具体实施可根据原路面情况采用局部修整、分段落改造以及全路段罩面施工等多种加铺方式。本文从高速公路白加黑路面的特点出发,对白加黑路面的病害种类进行分析,提出了白加黑路面病害防治的措施。
关键词:高速公路;白加黑路面;病害;防治措施
高速公路白加黑路面本质上属于修补或加铺工程,所谓“白加黑”实际上是针对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的颜色而言。原混凝土基层质量、刚柔性材料层间结合等因素使其出现问题的频率较高,常见质量问题即为沥青修补或加铺部分的“病害”。相关的路面病害具有缺陷性和危害性的双重属性,所謂缺陷性即指“病”,出现了质量问题就形成了“病”,危害性即指“害”,是指对于高速公路行车安全、使用性能造成的一定的风险。
故此,对于此类路面工程所出现的病害情况进行处理之前,应首先对其成因及影响因素分类别进行分析总结,再有针对性的对不同病害类型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其危害性,提高路面工程的总体质量。
一、高速公路白加黑路面常见的病害种类及其危害
(一)裂缝
裂缝病害有着相对复杂的成因,主要表现为路面通缝、网状缝、平行缝等形式。由于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的柔性刚柔特质差异,二者的结合面往往会由于变形不一致而产生裂纹,这种裂纹随着高速路上车辆荷载的作用,加之温度应力作用下使得这种不均匀形变加剧,从而使其裂缝扩展延伸,尤其是在原水泥混凝土板横纵向接缝处,较容易形成自下而上的反射裂缝,最终表现为路面的病害,对高速公路的使用和安全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裂缝对于高速公路的工程质量和行车安全的危害主要体现在裂缝可能引起沥青混凝土加铺部分产生松动甚至结构层脱离的情况;在车辆形式速度较快的情况下,严重的裂缝会给车辆造成剧烈振动,对行车安全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的同时,又造成裂缝的进一步扩展延伸,形成一种病害与危险因素的恶性循环,这种状态存在越久,危害性就越大。
(二)坑槽
坑槽是指因为沥青铺筑或修补的部分结构遭到外力损坏而形成的局部缺损,导致路面出现局部破损坑洞的现象。坑槽的成因主要有如下三种因素,一是由于路面水及结构水的侵蚀,引起局部水泥混凝土基层和沥青面层之间的粘结性遭到破坏,出现坑槽;二是由于油污类有机溶剂对路面造成污染和侵蚀而造成,由于汽油、柴油等有机溶剂对沥青具有溶解能力,当沥青混凝土中的沥青被溶解后,骨料之间失去粘合能力,早期形成局部的松散,随着行车荷载作用最终变成坑槽;三是由于高速路面行车速度快,对路面的碾压和振动大,产生机械破坏形成坑槽。
各类因素造成的坑槽病害均会对路面行车安全带来威胁,相比裂缝病害,坑槽对交通车辆造成的震动更加剧烈;严重的坑槽甚至可以导致机车轮胎直接陷入其中,造成追尾、侧翻等严重交通事故。
(三)凹陷
凹陷是指沥青加铺层因其自身结构的机械承载能力不足,或由于其下部基层出现局部破坏等情况,在长期交通荷载作用下,出现局部下沉、塌陷的现象。凹陷与坑槽的相比,都是出现了低于面层的局部凹坑,但坑槽是由于沥青加铺层局部缺损造成,整体性遭到破坏,而凹陷则保持了与路面整体面层的整体性;坑槽是相对脆性的破坏,坑槽周边存在粗糙面,易对车辆轮胎造成破坏,凹陷属于柔性破坏,边缘光滑,对机车轮胎的破坏力较小。
凹陷同样会导致机车振动;较大的凹陷会造成路面积水,影响高速公路的使用安全。
(四)车辙
车辙主要是由于沥青面层受车辆高频、反复的碾压,导致行车道内形成纵向碾压痕迹。车辙病害成因主要是由于交通荷载的作用造成,尤其是大型自卸车、运输车等等重型车辆的荷载作用;另外车辆的超载、超重也会加剧车辙的形成。对于高速公路而言,大型车行车道往往最先出现车辙病害,而随着通车使用时间的推移,行车道及超车道也先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车辙病害。
车辙病害所形成的路面车轮碾压痕迹,不仅影响路面平整度,容易造成局部积水,而且其碾压痕迹对车辆轮胎也会形成引导作用而改变正常行车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
二、高速公路黑加白路面病害的处理措施
上述几种高速公路黑加白路面病害是最常见的病害类型,这些病害往往是多种形式同时出现、相互关联,对工程质量和行车安全造成影响,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一)裂缝的处理原则及措施
根据裂缝的宽度、形状和破坏形式,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基本思路如下,对于线状单一分布的裂缝,在其宽度未达到限值,且未形成贯通缝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沥青砂等柔性材料填补,避免路面水下渗,防止病害进一步发育及加深。
对于贯通缝、网状缝或者宽度达到允许值上限的裂缝,要根据其具体病害程度对沥青混凝土加铺部分进行凿除,并重新铺装;严重情况下,还需要对其下部水泥混凝土基层进行处理后,在重新铺装。在处理下承层及重新加铺沥青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二)坑槽和凹陷的处理原则及措施
坑槽和凹陷的大小、深度在规范允许范围内的坑槽采取沥青混合料局部填补措施,而对于病害程度超出范围的情况,则需将原沥青铺装层及水泥混凝土基层破除,重新在凹陷或者坑槽处铺装基层及面层,在施工过程中要保持刚柔性材料层间粘结力,针对破除、清理等工序要加强管理。
(三)对于车辙的处理
对车辙的处理思路应该根据其长度、宽度、深度制定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案,由于车辙病害的处理面积相对于凹陷和坑槽病害相对较大,工程造价较高,故此一般情况下,针对车辙的处理需进行综合评估后采取填补、重新铺设等处理措施。
三、高速公路黑加白路面病害的处理原则
(一)预防为主的原则
首先要保证工程建设、改造维修的质量;所选的材料强度、刚度要满足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不得降低设计强度;其次在高速公路使用过程中,管理部门要严格限制超速、超载车辆行驶,避免对路面结构造成机械损坏;再者要加强对路面的养护和清理,及时清理路面油污、杂物、冰雪等。
(二)规范化标准化原则
遵循规范化、标准化的原则,处理措施和方案要严格按照规范标准和设计要求,在不能确定其影响和相关参数的情况下,要征求原设计单位或者第三方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的意见。处理过程要依法依规进行。
(三)综合治理原则
针对其病害相互关联等特点,首先将各种病害因素的形成原因、造成的影响和治理方案进行专业分析和综合评估,再根据分析及评估的结果,制定科学和有效的处理方案;其次将病害治理与道路交通治理相结合,对病害进行处理维修的过程中要采取必要的限行、减速等措施,且在一定时间段内治理的路段进行交通管制,给其足够的养护和质量形成周期,才能从根本上降低甚至解决病害因素及其带来的风险。
四、结论
高速公路白加黑路面病害对高速公路的质量和交通运输安全造成影响,按照形成机理和表现形式的不同,病害可以分为裂缝、坑槽、凹陷、车辙等多种类型。每一种类型都对道路的使用和车辆运行安全造成威胁,且每一种类型直接往往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因此要在预防为主、标准化规范化、综合治理的处理原则上,对高速公路白加黑路面病害采取相应的评估和处理措施。确保高速公路的质量可靠、运行平稳,保证通行车辆和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 路彦.大粒径多孔橡性沥青混合料在“白加黑”路面大修中的应用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广州工业大学,2013.
[2]苏权义.高速公路白加黑路面常见病害及处理[J]广东科技,2011(6):136-137.
[3]李君.浅谈高速公路白加黑技术的应用[J]交通环保,2014(6):277-278.
关键词:高速公路;白加黑路面;病害;防治措施
高速公路白加黑路面本质上属于修补或加铺工程,所谓“白加黑”实际上是针对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的颜色而言。原混凝土基层质量、刚柔性材料层间结合等因素使其出现问题的频率较高,常见质量问题即为沥青修补或加铺部分的“病害”。相关的路面病害具有缺陷性和危害性的双重属性,所謂缺陷性即指“病”,出现了质量问题就形成了“病”,危害性即指“害”,是指对于高速公路行车安全、使用性能造成的一定的风险。
故此,对于此类路面工程所出现的病害情况进行处理之前,应首先对其成因及影响因素分类别进行分析总结,再有针对性的对不同病害类型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其危害性,提高路面工程的总体质量。
一、高速公路白加黑路面常见的病害种类及其危害
(一)裂缝
裂缝病害有着相对复杂的成因,主要表现为路面通缝、网状缝、平行缝等形式。由于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的柔性刚柔特质差异,二者的结合面往往会由于变形不一致而产生裂纹,这种裂纹随着高速路上车辆荷载的作用,加之温度应力作用下使得这种不均匀形变加剧,从而使其裂缝扩展延伸,尤其是在原水泥混凝土板横纵向接缝处,较容易形成自下而上的反射裂缝,最终表现为路面的病害,对高速公路的使用和安全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裂缝对于高速公路的工程质量和行车安全的危害主要体现在裂缝可能引起沥青混凝土加铺部分产生松动甚至结构层脱离的情况;在车辆形式速度较快的情况下,严重的裂缝会给车辆造成剧烈振动,对行车安全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的同时,又造成裂缝的进一步扩展延伸,形成一种病害与危险因素的恶性循环,这种状态存在越久,危害性就越大。
(二)坑槽
坑槽是指因为沥青铺筑或修补的部分结构遭到外力损坏而形成的局部缺损,导致路面出现局部破损坑洞的现象。坑槽的成因主要有如下三种因素,一是由于路面水及结构水的侵蚀,引起局部水泥混凝土基层和沥青面层之间的粘结性遭到破坏,出现坑槽;二是由于油污类有机溶剂对路面造成污染和侵蚀而造成,由于汽油、柴油等有机溶剂对沥青具有溶解能力,当沥青混凝土中的沥青被溶解后,骨料之间失去粘合能力,早期形成局部的松散,随着行车荷载作用最终变成坑槽;三是由于高速路面行车速度快,对路面的碾压和振动大,产生机械破坏形成坑槽。
各类因素造成的坑槽病害均会对路面行车安全带来威胁,相比裂缝病害,坑槽对交通车辆造成的震动更加剧烈;严重的坑槽甚至可以导致机车轮胎直接陷入其中,造成追尾、侧翻等严重交通事故。
(三)凹陷
凹陷是指沥青加铺层因其自身结构的机械承载能力不足,或由于其下部基层出现局部破坏等情况,在长期交通荷载作用下,出现局部下沉、塌陷的现象。凹陷与坑槽的相比,都是出现了低于面层的局部凹坑,但坑槽是由于沥青加铺层局部缺损造成,整体性遭到破坏,而凹陷则保持了与路面整体面层的整体性;坑槽是相对脆性的破坏,坑槽周边存在粗糙面,易对车辆轮胎造成破坏,凹陷属于柔性破坏,边缘光滑,对机车轮胎的破坏力较小。
凹陷同样会导致机车振动;较大的凹陷会造成路面积水,影响高速公路的使用安全。
(四)车辙
车辙主要是由于沥青面层受车辆高频、反复的碾压,导致行车道内形成纵向碾压痕迹。车辙病害成因主要是由于交通荷载的作用造成,尤其是大型自卸车、运输车等等重型车辆的荷载作用;另外车辆的超载、超重也会加剧车辙的形成。对于高速公路而言,大型车行车道往往最先出现车辙病害,而随着通车使用时间的推移,行车道及超车道也先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车辙病害。
车辙病害所形成的路面车轮碾压痕迹,不仅影响路面平整度,容易造成局部积水,而且其碾压痕迹对车辆轮胎也会形成引导作用而改变正常行车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
二、高速公路黑加白路面病害的处理措施
上述几种高速公路黑加白路面病害是最常见的病害类型,这些病害往往是多种形式同时出现、相互关联,对工程质量和行车安全造成影响,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一)裂缝的处理原则及措施
根据裂缝的宽度、形状和破坏形式,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基本思路如下,对于线状单一分布的裂缝,在其宽度未达到限值,且未形成贯通缝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沥青砂等柔性材料填补,避免路面水下渗,防止病害进一步发育及加深。
对于贯通缝、网状缝或者宽度达到允许值上限的裂缝,要根据其具体病害程度对沥青混凝土加铺部分进行凿除,并重新铺装;严重情况下,还需要对其下部水泥混凝土基层进行处理后,在重新铺装。在处理下承层及重新加铺沥青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二)坑槽和凹陷的处理原则及措施
坑槽和凹陷的大小、深度在规范允许范围内的坑槽采取沥青混合料局部填补措施,而对于病害程度超出范围的情况,则需将原沥青铺装层及水泥混凝土基层破除,重新在凹陷或者坑槽处铺装基层及面层,在施工过程中要保持刚柔性材料层间粘结力,针对破除、清理等工序要加强管理。
(三)对于车辙的处理
对车辙的处理思路应该根据其长度、宽度、深度制定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案,由于车辙病害的处理面积相对于凹陷和坑槽病害相对较大,工程造价较高,故此一般情况下,针对车辙的处理需进行综合评估后采取填补、重新铺设等处理措施。
三、高速公路黑加白路面病害的处理原则
(一)预防为主的原则
首先要保证工程建设、改造维修的质量;所选的材料强度、刚度要满足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不得降低设计强度;其次在高速公路使用过程中,管理部门要严格限制超速、超载车辆行驶,避免对路面结构造成机械损坏;再者要加强对路面的养护和清理,及时清理路面油污、杂物、冰雪等。
(二)规范化标准化原则
遵循规范化、标准化的原则,处理措施和方案要严格按照规范标准和设计要求,在不能确定其影响和相关参数的情况下,要征求原设计单位或者第三方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的意见。处理过程要依法依规进行。
(三)综合治理原则
针对其病害相互关联等特点,首先将各种病害因素的形成原因、造成的影响和治理方案进行专业分析和综合评估,再根据分析及评估的结果,制定科学和有效的处理方案;其次将病害治理与道路交通治理相结合,对病害进行处理维修的过程中要采取必要的限行、减速等措施,且在一定时间段内治理的路段进行交通管制,给其足够的养护和质量形成周期,才能从根本上降低甚至解决病害因素及其带来的风险。
四、结论
高速公路白加黑路面病害对高速公路的质量和交通运输安全造成影响,按照形成机理和表现形式的不同,病害可以分为裂缝、坑槽、凹陷、车辙等多种类型。每一种类型都对道路的使用和车辆运行安全造成威胁,且每一种类型直接往往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因此要在预防为主、标准化规范化、综合治理的处理原则上,对高速公路白加黑路面病害采取相应的评估和处理措施。确保高速公路的质量可靠、运行平稳,保证通行车辆和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 路彦.大粒径多孔橡性沥青混合料在“白加黑”路面大修中的应用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广州工业大学,2013.
[2]苏权义.高速公路白加黑路面常见病害及处理[J]广东科技,2011(6):136-137.
[3]李君.浅谈高速公路白加黑技术的应用[J]交通环保,2014(6):277-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