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养生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体现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ba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阐述道教“天人合一”养生思想,揭示了道教"天人合一"养生思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依据,并指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取向将成为未来我国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改革导向,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太极拳将成为人们主要的健身手段,为提高人们生命质量,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养生思想;和谐社会;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G8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1-0025-02
  21世纪是人类社会步入关心自身生命和生态环境的新世纪。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人类对生命和生存环境的关系更加关注。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物质文化的追求欲望更加强烈,从而大大提高了征服自然的能力,却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生态危机。为了提高人类的生命质量和促进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以中华养生术为代表的传统体育文化--“天人合一”体育思想,对促进当代中国和谐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对道教“天人合一”养生思想,探索养生的价值,揭示人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规律,促进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发展,为人类保健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作贡献。
  一、道教“天人合一”养生思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依据
  (一)“天人合一”养生思想与道家养生思想。
  道教是在我国社会生活的土壤上产生和发展的宗教,道教为追求长寿之法,形成了独特的养生文化。“天人合一”养生思想是道教养生思想的核心,这里的“天”指的是宇宙和自然,道教认为,任何自然天地息息相通,窍目相应,人的精神受之于天,人的形骨受之于大地,在天地之间,认识沟通天地的至灵至宝。“人”是天地中和之气的产物,要想健康长寿,就要吸收自然、宇宙万物之气。“天人合一”养生思想还强调按季节和气候进行修炼,强调了疾病与客观环境的关系,有些疫性的疾病,往往随着季节性的变化而产生或消失。道教认为,人的寿命与自然相应,若想长寿就必须遵行自然法则,人体生病即是与自然不协调的结果。《太平经》指出:“人命在天地,天地常悦喜,乃理致太平,寿为后,是以吾居天地之间,常骇忿天地,故勉勉也。天地不和,不得吾年。”人的生命存在与自然环境分不开,如果生态系统失去平衡,人就不能竟其天年,所以人必须敬畏自然,保护自然环境。
  老子被道教崇奉为“元始天尊”之称,老子在养生方面主要提倡“致虚极、守静笃”,即涤除外物对心境的干扰,保持心态的虚静状态,这就是老子提倡的主静说,他对调谐人们身心健康有极大的作用。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是万物中之一物,本是自然的产物,因此,人要生存就不能脱离自然,不能违背自然,破坏自然环境。老子强调和谐为宇宙万物的根本法则,老子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即说万物皆是阴阳和谐的产物。即古人所说的“和实生物”的意思,没有和谐也就不能有万物的存在。因此在当前竞争剧烈的时代,我们不能只要竞争而不要社会的和谐,我们提倡公平竞争,以竞争求得和谐协调发展。
  道教养生思想在追求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延缓生命的衰败过程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保健强身医疗治病的重要框架,成为东方保健体育的瑰宝,值得人类探索和研究。
  (二)太极拳的产生与特征。
  太极拳源于古老的道教,太极拳以包容着中国道家、儒家和理学家思想和伦理的“太极学说”立论,依太极之理规范拳技体系,依太极之理解释拳械技法,借太极立名而称之为“太极拳”,是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完美结合的范例。太极拳运动以动作、呼吸和意识的统一为原则,强调内外合一,内外兼修,身心俱健。太极拳以阴阳合一方为太极的思想,以及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为基础,强调自身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阴阳合则万物生”,太极拳充满了众多的“矛盾”或者说给人们提供了一种直接地体验矛盾及解决矛盾的实践方式。中国太极拳的主旨就是在发展中一直不断地致力于“矛盾”的解决,从而完成更高层次上的“和谐”。
  太极拳以中国古代的太极,阴阳学说为理论基础,顺乎人体的自然规律,强调养练结合。养生上讲究精、气、神的内修,以顺畅遂、和为原则。技击上主张以柔克刚,主要技术有“引进落空”、“借力打力”等。
  哲学家们认为,运动是太极的本质属性,或者说太极本身就是蕴含着运动的潜能,动静互为其根,互相依存,不杂不离。对于动静张岱年先生说:“太极之动,非谓移动。太极乃无外之体,不能有由彼至此的移动。所谓太极之动,可以说是内在的动。太极动,便有阳分出;动极而静,便有阴分出。所谓阳,实即是太极之动;所谓阴,实即是太极之静。虽云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阴阳与动静,其实并非二事。动极则静,静极则动,一动一静互根,一阴一阳相继。”张先生在这里所论的太极之动“是内在动”的思想,何太极与阴阳的关系,以及阴阳间的相互关系,对我们认识太极拳是至为重要的。
  二、“天人合一”养生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
  (一)弘扬中国养生文化,提高生命质量。
  “天人合一”养生思想为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注入了理论基础,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是由生物、人和物理环境组成的天人合一的生态系统,但是人类对自然界进行掠夺性的开发利用,和对空气的严重污染,造成了生态环境失去平衡。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严重影响了人类的身体、身心的健康。而太极拳运动和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是完善自身,追求自然最为理想的健身手段。他的动作要求舒展圆活、轻灵沉着、速度均匀、连绵不断,并且结合“气宜鼓荡”、“以身行气”、“以气运身”的意识活动与呼吸运动,把肌肉和呼吸以及意念的调整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对人体的生理,心理机能以及对防治某些疾病,防衰老都有显著效果。因此,保护环境、弘扬中国养生文化必将有利于提高人类的生命质量,对现在的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天人合一”养生思想和太极拳对疾病的防治、康复保健有积极的作用,太极拳对红细胞SOD的含量及活性影响有好的促进作用,据美国有关部门研究老年人联系太极拳对提高平衡能力,防止摔倒有显著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来激烈,内心的压力严重的影响了人类的健康,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心理疾病和自杀现象,“天人合一”养生思想、以及太极拳对调节心理健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太极拳的国际化发展,中国养生文化必将受到广泛的传播。   (二)太极拳在和谐社会中的开展及国际化发展趋势。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开幕式上太极拳第一次通过奥运会向全世界传递了中国的传统体育文化,这将引起世界各国对太极拳的关注,太极拳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太极拳运动在全世界各地蓬勃展开,每届举办的国际太极拳年会都吸引了大批的海外学人前来参加,成为太极拳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大大推进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太极拳必将成为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对完善太极拳套路和规则的制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胡锦涛在赛后表彰大会上发表讲演中说到“我国将要实现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而太极拳必将成为推动大众健身的重要的健身手段。越来越多的太极拳协会成立,从事太极拳运动的人在小区,公园随处可见。这将大大的促进了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生命质量,为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作贡献。
  三、“天人合一”养生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大意义
  以中华养生术为代表的传统体育文化--“天人合一”养生思想,在当代中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说,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是“五个统筹”之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2006年10月11日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七项具体工作,第七项即“加强环境治理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道教“天人合一”的养生思想正是阐释了人与自然必不可分的关系,由此可见,“天人合一”养生思想在当代中国构建和谐社会中有重大的意义。
  四、结语
  (一)“天人合一”养生思想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基础;它对于日益高涨的人类对生命文化的关注,以及当代中国在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二)弘扬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追求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对提高生命的质量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三)促进太极拳向国际化发展, 为太极拳进入奥运会而做好准备。
  (四)推动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太极拳的开展,提高人们对体育的认识,激发人们的健身热情,丰富社区体育文化发展, 为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肖焕禹,李长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基础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取向[J].上海体育科研,2003:43.
  [2]任修瑾.道教养生之道[M].甘肃:甘肃文化出版社,2006:8.
  [3]叶至明.道教与人生[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352.
  [4]乔克勤.关文明.中国体育思想史[M].甘肃:甘肃民族出版社,1993:61.
  [5]温立.中国武术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79.
  [6]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无数分会.武术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13.116.310.
  [7]舒大刚,彭华.忠恕与礼让-----儒家的和谐世界[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172.
  [8]余功保.精选太极拳词典[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2.
  [9]国家体育总局干部培训中心,构建和谐社会与体育改革发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212.
  作者简介:王辉,内蒙古呼伦贝尔,在读硕士,体育人文社会学。
其他文献
1970-80年代,对于台湾左翼作家陈映真来说是一个关键时期。1975年出狱后的他,面临着两大难题:一个是新殖民主义对台湾的宰制,另一个是中国大陆“文革叙述”的冲击。对于第一个问题,陈映真对其采取揭露和批判的态度。对于第二个问题,一方面,“文革叙述”让陈映真陷入思想的困顿,另一方面,因为陈映真在1960年代已经具有左翼思想雏形,而七年的狱中学习坚定了他的“中国民族主义”立场,因此,他选择在深沉的思想苦闷中,努力重建理想。
  本文结合“华盛顿大楼”系列小说和“山路”系列小说,将陈映真在1970-80
摘要:聂树平《你唱过的歌长成树》在内容上体现了三个方面的结合:以旧为新的学术积累与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的结合;对乡土故里的拳拳深情与冷静理性的学术眼光的结合,这正是作者作为古代文学研究者,长寿文化研究者,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者三种身份叠加之效果,值得肯定。  关键词:聂树平;长寿文化;重庆工商大学;辅导员;文学作品集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1-
期刊
摘要: 城市广场的地形设计直接关系到城市广场形态的完整、功能的合理及景观的美化。科学合理的认识地形,利用地形可以大量的节省工程时间、金钱、人力和物力。本文通过广场地形对于广场平面布局的规划、广场的剖面形式的分析说明其重要性。  关键词: 城市公共空间;城市规划;广场地形;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Q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291-01  一、引言  人
期刊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对自己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重要性,然后讨论了如何加强并规范食品药品的档案管理工作,促进食品药品监管事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档案;档案管理;食品药品监管;规范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300-01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
期刊
摘要:针对未成年人我国目前没有专门的防恐安全教育,只是在某些课程中渗透,没有有关防恐教育的明确目标,更没有实践训练掌握其技能的要求。“纸上谈兵”,学生只是掌握了其基本理论,缺乏“实战”经验。因此,本课题选择以未成年人防恐教育现状为研究对象,采取发放问卷及走访等方式对河北省保定市部分中小学未成年人防恐教育展开调查,并针对发现问题,开展了防恐教育实践活动。  关键词:未成年人;防恐;教育;实践  中图
期刊
摘要:随着三维虚拟技术的不断跨界应用与发展,它也开始走入教育教学领域,并且将成为未来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三维虚拟技术;包装设计;效果图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298-01  近年来,三维虚拟技术已被大多数人熟知,但很多人还是只认为它仅与游戏相关,和实际生活关联不大。事实上,三维虚拟技术在应用方面的适用广度是空前的。世界上任
期刊
摘要:白荻是台灣詩人,在1955年更以《羅盤》獲得中國文藝協會第一屆新詩獎,與林泠同被冠以「天才詩人」稱號,但一直以來卻甚少學者研究白荻的詩。而存在主義即是現當代文學的重要一環,所以是次即嘗試從在在主義角度出發,去探討這一首〈雁〉,望帶出更多新的觀點。  關鍵詞:白荻;雁;存在主義;沙特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1-0002-02  一、何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保定市困难群体就业难的原因,借鉴格莱珉银行模式和美国个人发展帐户的宝贵经验,给出了保定市建设社区银行来促进困难群体就业的几点启示。  关键字:困难群体就业;社区银行;格莱珉银行模式;个人发展账户  中图分类号:C9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1-0030-01  一、保定市困难群体就业难、就业差的原因分析  1.基于困难群体自身角度的分析。
期刊
摘要:美与丑是相对存在的,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丑具有审美的负价值,与美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受到老庄审美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些丑怪事物被赋予了特殊的生命力和思想内涵。  关键词:艺术丑;以丑为美;枯木怪石  中图分类号:J2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1-0040-02  丑与美相比较而存在,没有丑,美的价值就不能显示出来。丑具
期刊
摘要:民国时期,大量京伶来沪演出,作为京剧艺术的载体,他们将产生于北京本土传统文化下的一套京剧表演规范,带入上海这一充斥着多元文化的海派环境中,以冀寻求个人经济利益、社会地位、艺术特色、审美趣味的认可。高庆奎于1919年至1940年之间多次来沪,旅沪生活使其得以长时间地浸润在海派文化中,而代表西学精神的西方文化元素亦不断渗入其在沪社会网络及日常生活领域。本文从高庆奎1928年至1930年期间两次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