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里空无一物

来源 :中学生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ocoo_dani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我是一个很喜欢“捡垃圾”的人。
  小学时放学回家的路上我总是走得很慢很慢。那时回家的路旁总是有人们堆放的垃圾,我的乐趣就是从那一堆一堆被丢弃的物品中寻宝。
  我曾在那些被人遗弃的杂物中淘到了一个还能用的电话,我如寻到珍宝似的将它捡回来擦拭干净。我还记得那个电话是有点发黄的白色,按键就是那个时代最普遍的一粒一粒的椭圆形。当拿回来发现它还能用的时候,妈妈也很高兴,但我也忘记后来我们到底有没有用过它了。
  我还捡过木头,还有其他的一些小玩意儿。别人丢掉的东西就这样一件一件地被我捡回来,于是我们的仓库里渐渐堆起了一座小山,那座小山,正是我的杰作。
  我还在小学的时候和同班同学去一座高高的土堆后面捡过鸡蛋。这个秘密是同学发现的,她告诉我土堆后有鸡蛋,我半信半疑,同她前往,发现竟然真的有鸡蛋,满心欢喜,觉得捡了便宜,便立马下手,在一堆鸡蛋里翻翻捡捡,想要找到好的鸡蛋然后带回家。
  现在回想起来,估计那都是被人遗弃的臭掉的鸡蛋,我们还傻傻地视若珍宝,带回家给妈妈,终究被丢进垃圾桶。
  长大以后我读三毛的书,知道了她是个拾荒者,而我意外地发现我当年的举动与她相像,还为此沾沾自喜,也给自己冠上“拾荒者”的头衔。
  [2]
  我的拾荒之旅随着小学生涯的结束而结束。我不再从外面捡任何东西回来,但我的家里还是很乱。
  虽然我不捡东西了,但我开始买东西了。
  中学时代,没什么钱,买衣服就去夜市,遇到便宜的觉得好看的,也没有确定是否合身就直接买下来了,导致衣柜里全是一些穿了一两次就不想穿的;甚至有些衣服一次都没有穿过,就那样静静地躺在我的衣柜里,度过了整个中学时代。
  我们家似乎没有定期扔东西的习惯。住在旧家时,除了收破烂的来了,妈妈会整理一些废纸废书卖掉,衣物什么的几乎没有丢。我上到初一的时候,我小学一二年级的睡衣还在我的衣柜底。
  其实我和妈妈一样,对旧物,都舍不得,觉得丢掉太可惜,觉得也许有一天还能用上。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对渐渐增多的旧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愿意真正去面对。
  [3]
  我第一次接触断舍离,是刷微博时无意间看到的。
  当时我的意图是想要整理自己的房间,却意外地搜到了推荐的日剧《我的家里空无一物》,微博的配图是女主角麻衣呈“大”字形躺在木质地板上,四周空空荡荡,什么也没有。我一眼就喜欢上了那张图,那是一种完全没有束缚的自在舒服。
  带着好奇,我看了这部剧。
  女主角麻衣是一个以“丢丢丢”为人生口号的年轻家庭主妇,她的家里几乎没有任何多余的物品,只留下必需品。就拿客厅来说,她的客厅只有一个电视,没有茶几沙发,更别说什么装饰品。如果有客人来,就从过道的壁橱拿出吃饭时用的椅子和桌子。
  所有的东西都分类存放,衣柜里的衣服少而整洁,麻衣一直遵循一個原则:要买新的,就要舍弃一个旧的,以此保持数量恒等。
  那个下午我把整部剧都看完了,之后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和妈妈说明天我要大扫除我的房间。之所以选择第二天是想要有一份完整的较长的时间去完成这一仪式。用仪式这个词是在看这部日剧之前从《怦然心动的整理魔法》中学到的。女主说断舍离是告别的仪式。
  第二天一早,我便开始整理房间。首先从堆在房间各个角落和抽屉里的纸质类的物品整理起来,将那些已经过期的试卷、教科书统统打包丢掉,只把一些有纪念意义的东西留了下来。
  [4]
  那一天,我丢掉了房间里三分之二的东西。收拾完以后我的心情和房间一样,非常地空,非常地静,很清明的感觉。我知道,我很喜欢这种感觉。
  回到学校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断舍离学校里的衣物。我把衣服铺在野餐垫上,分成心动、不心动、犹豫的三部分,不心动的断然舍弃(不是直接扔,是捐出去),在犹豫的衣服里,挑挑选选,一部分放回心动,一部分归入不心动。
  每一次的告别都是一场仪式。像《怦然心动的整理魔法》里的女主说的那样,每决定要舍弃一件衣服,都要郑重地道别,对它说谢谢你,对不起,再见。是的,我也相信这些物品都是有生命的,它们能感受到我们的心情能听到我们的道别。
  整理之后我的衣柜空了许多,留下的衣服基本都是我喜欢并且能穿的。花哨的衣服已经没有了,留下的几乎都是纯色,看着心里就非常舒服。
  后来我读了山下英子的《断舍离》,对断舍离有了更深的体会。
  断舍离的过程,其实就是和旧的自己告别。如果长时间被旧的事物包围,很多事情举步维艰,因此陷入泥潭。
  现在的我,不会冲动做事,就像买一样东西,都会三思再三思。如果拥有一样物品,就要对它负责,所以我变得谨慎,珍惜所拥有的,不随意增加物品,除非非常必要的。
  我渐渐地和过去的自己告别。
  虽然外表变化并不大,但我知道,我真的在一点点地变好。
  最后,分享《断舍离》对于断舍离这一概念的三句话,希望大家都能有所收获与感悟。
  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多余的废物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
  编辑/张春艳
其他文献
[1]  这是许橙今年第五次失恋,划重点,今年,第五次。  因为两个人都有错的一点小事情冷战,许橙跟朋友斩钉截铁地说:“今天我低这个头,我就是狗。”于是男生始终也没等到许橙低头,而许橙等到了男生说分手。  他说:“分开,就这样。”  决绝又坚定。许橙看着那句话愣在原地,发现没看错之后疯狂追问为什么,对方编辑了很长一段话发过来,大意是我们都没认真过,我也没感受到你所谓的喜欢,就这样吧。  许橙一直以
游少言是我的青梅竹马。我们的父亲是战友,在十五岁以前,我喊他哥。  游少言从小就优秀,高三那年,我终于考进了他在的重点班。对此父亲很欣慰,认为有了游少言的带领,我也必定是能踏入重点大学的。  我的座位在教室最里面的一组,靠窗,游少言坐我后面。  高三真的是一段很特殊的时光,有无数的测试卷子,无数的习题册,草稿纸用完一摞又一摞,笔芯换掉一支又一支。幸好我有个游少言,所有我不懂的题目他都给我讲解,所有
通话记录里,有一条我一直都舍不得删除的通话,它存在于一个雾霭沉沉的冬天的早上,只有短短的5分32秒,在这5分多钟的时间里,我和电话那头的那个人,礼貌而生疏地寒暄,冷淡得像外面可以冰封出路的大雪。  最后他说:“有空去找你玩儿啊!”  我说:“好,如果你来的话,我一定给你报销车票,再请你吃饭。”  他笑着说:“说话算数!”  我回答他:“当然!”  电话那头的人,是我高中时代一直喜欢的男生。  我们
告白时刻:  有一对这样的父母是什么感受?有人这么问过我,我回答说很幸福也很满足,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想起他们我都会不自觉地扬起嘴角。这就是爱吧!-①-  某日我是想“委婉”地向妈妈要点零用钱.  ——“妈妈妈妈妈,我的好妈妈。”  ——“说!”  ——“还是妈妈懂得小女的心思,我……想要零用钱。”说完附带一张亲亲的表情包。  ——你的良心不会痛吗GIF.  ——抛媚眼GIF.  ——懒得理你G
【想成为像父亲一样坚强的顶梁柱】年凌轩,祖籍山东的他現居兰州,就读于兰州市第51中学,酷爱冰雪运动,喜欢结交朋友。《中学生博览》是心理老师推荐给他们的,年凌轩觉得小博内容很阳光,相比于其他的刊物,《中学生博览》让他感觉很亲近,并且很多优秀同龄人的经历让他倍受鼓舞,于是他也在慢慢变成那些优秀的人之一。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这个不一样的年轻人。  年凌轩没有非常喜欢的名言,但他把祖父说过的一句话当成信条,“
我的老房子里,藏着我童年的糖果。  春天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紙鸢。童年资金有限,买零食的钱都觉得远远不够,买不起风筝,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放。爷爷不知道从哪里给我捡来一个破风筝,也许是别人不小心挂在树上的吧。即使是这样我也很开心啊,用报纸把破的地方粘一粘,就带着满腔兴奋出发了。开心地在堤边跑啊跑啊,看着自己的风筝摇摇摆摆地上去,心里装满了欢喜。  老房子后面有很多的果树,枣子树啦,柚子树啦,橘子
近日学校组织了一场教职工排球赛,我们班刚好是体育课,便在旁边观摩。  我一眼就看到“他”,头发短短的,一些挡住前额的头发被抓到后面绑成了小鬏鬏,运动系的打扮,整个人身手灵活,动作敏捷。  同学碰碰我的肩膀:“女生场比男生场好看多了。”  我诧异:“这是女生场?”  “是啊!”  我一口老血卡在喉咙里。所以我以为的“小哥哥”其实是个小姐姐?!  场上赛事激烈,排球直直向小姐姐飞去,小姐姐背对着球,也
乌雅思宸:如果一定要有一个答案的话,嗯……世人以他们自己的眼光和人生经验在看这个世界,在看身边的每一个人,他们不容许我的疯狂,就像爱玲姐的《我的天才梦》里一样。  我花了很多年才从这份无地自容、这份每每想表达真情时却总是别扭的自我唾弃中踏出来。  我曾经很挫败自己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的诸多“不合时宜”,甚至有时会偏激又怀着恶趣味地想:再这样发展下去,会让我不合于整个人类社会吧。  让我对这一切产生清
我现在的房间位于宿舍楼的最西头,推开走廊尽头的门就是一个露天的大阳台。我常在傍晚坐在那儿发呆直至暮色渐深,偶尔会伸出手将那抹夕阳框在视线之内,每当这时,我就会想起涂夏,想到她那被余晖染成金黄的头发,和定格在我记忆中的坦率笑容。[1]  那一年,穿着蓝白条校服,留着乖巧短发的我像班上任意一个女孩那样普通,发型与言行都被模式化,看起来呆板又木讷,但只有我自己清楚心中有个亟待爆发的小宇宙。我没有和任何人
我们翻过许多本书,也看过太多人物。他们在书里哭了又笑,我们在书外笑了又哭。虚构的人生,几笔纸墨落定命运。情之一字,动人心弦。到头来发现,我们看的书和人物,为他们落的泪,以及实在的笑,绕不开的都是心理。当我们在书中探索时,实际上也正在探索自己的心。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有一个引人注目的书名。  “死”这个字眼一出现,很容易让人不假思索地认为:这一定是一本灰暗至极、没有希望的书。  其实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