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中华之地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积淀的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诗词作为我国五千年历史打磨后留下来的文化精,对其进行鉴别赏析尤为重要。学习古诗词对学生们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有重要的意义。下文就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方法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健词:初中语文 古诗词 诗词鉴赏
古人曾说“诗无达诂”,这不仅站在诗歌解释的角度,对诗歌的鉴赏也同样适用。对于中学生的古诗词鉴赏,必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切实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以促进当代对古代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1.初中语文古诗词的鉴赏角度
1.1诗词语言鉴赏。诗歌是有生命的雕刻品,犹如冰灯玉露,看过是赏赞,是慨叹,经历千磨万击,看过是感喟,是敬畏。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诗歌的载体,语言在诗歌中的重要地位,就在于一字的出入,便有高下的悬殊。诗歌的语言在丰富的想象与明晰的概念间跳跃穿行,在直觉的感性与清醒的理性间幻化重生,辨证交织下的语言便有了动态的立体之感。诗歌的音乐美体现在节奏的长短参差,轻重的错落有序,句读的轻重缓急,韵脚的和谐交替之上。
1.2诗词意境鉴赏。在中国古典诗歌里,诗人的思想情感通过对意象的描摹和意境的创造来体现。无意不成诗,无境不生情,诗情与画意,情趣总相通。诗歌是抒情的,诗人用有情的眼光观照自然与生活,当二者相遇,在碰撞下相契相合,意象便产生;当诗人独具匠心,把各种有情意象相互联结创生,一个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便被开启。在诗的形式里,意象是具体的,似可观可感,可从具体的描写中捕捉;意境是空灵的,得自心源,须于笔墨外可得。无论是创造意象还是意境,诗人都追求达到“妙合无垠”的境界,但意境的特征超越了具体的意象,诱使读者展开联想,体悟诗人寄寓意象上的思考和感悟。
1.3诗词风格鉴赏。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通过言语的组织,在文学作品中显示出来并使读者获得审美享受的独创艺术。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风格有助于学生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和情感基调。但历来探讨风格的角度多样,其中,生活个性与创作个性不可等量齐观,创作个性也不能直接转化为文学风格,只有将两者结合,启发学生从言语的格调与行文的笔性共同去窥视作品的风格。
2.初中语文中古诗词鉴赏能力培养策略
2.1知人论世,主动了解。一方面,要考察古诗词的写作背景。鉴赏古诗文时,要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把握古诗词的创作背景。优秀的古诗词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深深打上了时代烙印,同时,作品创作和思想感情的表达,与作者的人身经历也具有密切联系,这是古诗词鉴赏中必须把握的内容。例如,杜甫的《三吏》、《三别》都与“安史之乱”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亲身经历密切相关,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疾苦以及作者颠沛流离的经历,是杜甫诗歌“沉郁顿挫”风格形成的关键,古诗文鉴赏过程中必须努力把握这一点。另一方面,将作品中的思想感情放入写作的时代背景去作判断。例如,在鉴赏唐代诗人王翰《凉州词》的过程中,作者表达的到底是征战沙场不能生还的悲凉心情,还是战死疆场的悲壮之情?鉴赏中,如果透过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结合盛唐时期昂扬豪迈的时代精神,就很容易把握该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2加强阅读,提升兴趣。古诗词鉴赏过程中,诵读是第一步。只有在诵读的基础上,才能逐渐把握古诗词的含义,逐步提高鉴赏能力。任课老师要加强指导,强调古诗词背诵的数量和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古诗文功底。古诗词的韵律和节奏之美,诗词中的意境和中心思想的把握,只有通过诵读才能细细体会。课堂教学中,要利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开展诵读活动,以激发學生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诵读的热情。例如,利用分组诵读法,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分角色诵读古诗文。将诵读与歌曲演唱有效结合起来,例如,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诵读时,根据该诗词的节奏,采用拍手、踏足、踏歌而吟的方法。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还有利于深入把握诗词意境,有效分析和鉴赏古诗词的内容。
2.3把握格律,切入重点。古诗很讲究音律的和谐圆润,特别是初中语文所选篇目大多为格律诗和词,在这一点表现的尤为突出。为了使诗读起来能抑扬顿挫,琅琅上口,所以古时往往平仄声交错使用。格律诗句数固定,如五言、七言、五律、七律等。此外,在初中古诗词鉴赏教学中,要合理应用诗眼分析法,纵观古代诗词中的名言佳句,“诗眼”通常是句中的某个动词,优秀的诗人往往非常注重动词的巧妙应用,通过生动有趣的描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进而有效表达诗词的中心主题。例如,孟浩然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中的“就”字,写作过程中经过仔细推敲,通过“就”字的应用,巧妙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渴望与憧憬。总之,整个古诗词鉴赏过程中,善于抓住“诗眼”,离理解全诗的基本内容也就不远了。
古诗词的学习主要就是积累与练习。想要学好古诗词,就需要积累关于古诗词的相关文学知识,立足古诗词的精华,行知人论世之举动,达提升兴趣之目的,最终提升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董杰.高中宋词教学中文学鉴赏力的培养[D].河北师范大学,2014.
[2]张丽.初中古典诗歌教学研究[D].渤海大学,2015.
(作者单位:重庆市云阳县第二初级中学)
关健词:初中语文 古诗词 诗词鉴赏
古人曾说“诗无达诂”,这不仅站在诗歌解释的角度,对诗歌的鉴赏也同样适用。对于中学生的古诗词鉴赏,必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切实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以促进当代对古代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1.初中语文古诗词的鉴赏角度
1.1诗词语言鉴赏。诗歌是有生命的雕刻品,犹如冰灯玉露,看过是赏赞,是慨叹,经历千磨万击,看过是感喟,是敬畏。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诗歌的载体,语言在诗歌中的重要地位,就在于一字的出入,便有高下的悬殊。诗歌的语言在丰富的想象与明晰的概念间跳跃穿行,在直觉的感性与清醒的理性间幻化重生,辨证交织下的语言便有了动态的立体之感。诗歌的音乐美体现在节奏的长短参差,轻重的错落有序,句读的轻重缓急,韵脚的和谐交替之上。
1.2诗词意境鉴赏。在中国古典诗歌里,诗人的思想情感通过对意象的描摹和意境的创造来体现。无意不成诗,无境不生情,诗情与画意,情趣总相通。诗歌是抒情的,诗人用有情的眼光观照自然与生活,当二者相遇,在碰撞下相契相合,意象便产生;当诗人独具匠心,把各种有情意象相互联结创生,一个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便被开启。在诗的形式里,意象是具体的,似可观可感,可从具体的描写中捕捉;意境是空灵的,得自心源,须于笔墨外可得。无论是创造意象还是意境,诗人都追求达到“妙合无垠”的境界,但意境的特征超越了具体的意象,诱使读者展开联想,体悟诗人寄寓意象上的思考和感悟。
1.3诗词风格鉴赏。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通过言语的组织,在文学作品中显示出来并使读者获得审美享受的独创艺术。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风格有助于学生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和情感基调。但历来探讨风格的角度多样,其中,生活个性与创作个性不可等量齐观,创作个性也不能直接转化为文学风格,只有将两者结合,启发学生从言语的格调与行文的笔性共同去窥视作品的风格。
2.初中语文中古诗词鉴赏能力培养策略
2.1知人论世,主动了解。一方面,要考察古诗词的写作背景。鉴赏古诗文时,要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把握古诗词的创作背景。优秀的古诗词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深深打上了时代烙印,同时,作品创作和思想感情的表达,与作者的人身经历也具有密切联系,这是古诗词鉴赏中必须把握的内容。例如,杜甫的《三吏》、《三别》都与“安史之乱”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亲身经历密切相关,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疾苦以及作者颠沛流离的经历,是杜甫诗歌“沉郁顿挫”风格形成的关键,古诗文鉴赏过程中必须努力把握这一点。另一方面,将作品中的思想感情放入写作的时代背景去作判断。例如,在鉴赏唐代诗人王翰《凉州词》的过程中,作者表达的到底是征战沙场不能生还的悲凉心情,还是战死疆场的悲壮之情?鉴赏中,如果透过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结合盛唐时期昂扬豪迈的时代精神,就很容易把握该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2加强阅读,提升兴趣。古诗词鉴赏过程中,诵读是第一步。只有在诵读的基础上,才能逐渐把握古诗词的含义,逐步提高鉴赏能力。任课老师要加强指导,强调古诗词背诵的数量和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古诗文功底。古诗词的韵律和节奏之美,诗词中的意境和中心思想的把握,只有通过诵读才能细细体会。课堂教学中,要利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开展诵读活动,以激发學生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诵读的热情。例如,利用分组诵读法,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分角色诵读古诗文。将诵读与歌曲演唱有效结合起来,例如,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诵读时,根据该诗词的节奏,采用拍手、踏足、踏歌而吟的方法。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还有利于深入把握诗词意境,有效分析和鉴赏古诗词的内容。
2.3把握格律,切入重点。古诗很讲究音律的和谐圆润,特别是初中语文所选篇目大多为格律诗和词,在这一点表现的尤为突出。为了使诗读起来能抑扬顿挫,琅琅上口,所以古时往往平仄声交错使用。格律诗句数固定,如五言、七言、五律、七律等。此外,在初中古诗词鉴赏教学中,要合理应用诗眼分析法,纵观古代诗词中的名言佳句,“诗眼”通常是句中的某个动词,优秀的诗人往往非常注重动词的巧妙应用,通过生动有趣的描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进而有效表达诗词的中心主题。例如,孟浩然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中的“就”字,写作过程中经过仔细推敲,通过“就”字的应用,巧妙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渴望与憧憬。总之,整个古诗词鉴赏过程中,善于抓住“诗眼”,离理解全诗的基本内容也就不远了。
古诗词的学习主要就是积累与练习。想要学好古诗词,就需要积累关于古诗词的相关文学知识,立足古诗词的精华,行知人论世之举动,达提升兴趣之目的,最终提升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董杰.高中宋词教学中文学鉴赏力的培养[D].河北师范大学,2014.
[2]张丽.初中古典诗歌教学研究[D].渤海大学,2015.
(作者单位:重庆市云阳县第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