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自己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jc86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中,情感是第一位的。一个人有了良好的情感,就会有良好的价值观。教学《掌声》一课,可以从“把握故事情节”“揣摩人物形象”“挖掘主题思想”“渗透道德教育”四个维度,引领学生从阅读中体验情感,陶冶性情,涵养心灵。
  关键词:《掌声》;鼓励;尊重;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35-0079-01
  《掌声》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生动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掌声的鼓励下,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这篇课文文字浅显,与学生的生活贴近。在教学本课时,教师要紧紧围绕“掌声”来进行教学,让学生体验小英的情感变化,感悟“掌声”的内涵。本文就《掌声》教学中的三个环节和四个维度展开思考与研究。
  一、教学《掌声》的三个环节
  (1)朗读课题,了解表层意思。开门见山,揭示课题后,齐声朗读课题,请同学们思考:我们平时经常听到掌声,也会常给别人鼓掌。(2)品读文本,理解深层含义。师:本篇课文共有几次掌声?生:共有两次鼓掌。师:那我们来读读描写第一次掌声的语句,第一次为什么鼓掌呢?生:第一次小英走上讲台时,同学们自发地鼓掌,是对小英的鼓励。师:听到掌声的小英是怎样的呢?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生:“感动得流下眼泪”“情绪镇定”。师:演讲完,班级响起了第二次“掌声”,这是为什么呢?生:这是同学们对小英演讲成功的肯定和鼓励。师:听到第二次“掌声”,小英又是怎样呢?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生:“深深鞠了一躬”“微笑着走下讲台”。师:一次演讲、两次“掌声”,使小英之后发生哪些变化呢?找出相关词语读一读。生:“不再忧郁”“交谈”“游戏”“还走进舞蹈房”……师:由于“掌声”,小英在同学们的眼中变化真大,能用两个词来概括一下她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吗?生:忧郁——乐观。原来她很“忧郁”,现在变了,变得很“乐观”。(3)拓展迁移,升华文本内涵。师:小英的表现的确很棒,但她能克服心理障碍,勇敢地走出来,变得乐观,你们觉得这得感谢谁?生:同学们。师:同学们的确很棒,是他们的“掌声”让小英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师:同学们,学习了小英的故事,能谈谈此时此刻有什么感受吗?我们身边也会有这样的人和事。生:我们要珍惜他人的“掌声”,也要把“掌声”献给别人。教师进行扩展练习:珍惜他人掌声,也把掌声献给别人。是啊,我们也把“掌声”献给别人。这“掌声”是鼓励,还是什么?生:是关心、支持、友善、帮助……师:“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是种幸福,“勇于为他人鼓掌,也要学会为自己鼓掌,做最好的自己”更令人佩服,让我们再次齐读课题——掌声。
  二、教学这篇课文的四个维度
  “掌声”是本篇课文的情节线索,贯穿故事始终,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小英由自卑转变为乐观,这都是“掌声”引起的。为此,可以从下面四个维度引领学生去体验小英的情感变化,感悟“掌声”的深刻内涵。(1)把握故事情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明白课文讲的是小英在同学们的掌声鼓励下,鼓起生活的勇气,不再忧郁而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2)揣摩人物形象。为了让学生能深刻体验小英的情感变化,感悟“掌声”的内涵,可以重点引导学生揣摩小英的形象。引领学生从小英的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入手,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联系上下文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读悟体会,看小英性格的具体表现。第一次掌声热烈、持久,原本默默地坐、头低下的小英慢吞吞地站起来、眼圈红了;第二次掌声响起,小英情绪稳定、深深鞠躬、微笑。演讲前后的变化,着实让所有人惊喜,原本忧郁的小英,经过这掌声的鼓励,开始和同学交谈、做游戏,还去了舞蹈房,变得乐观向上。(3)挖掘主题思想。语文教学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本文体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4)渗透道德教育。文中的小英身体残疾无疑是不幸的,但是同学们的鼓励、关心帮助使她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她因掌声而变得开朗乐观,小英又是幸运的。通过学习,师生都潜移默化地感受到,尊重别人、尊重自我,主动关爱别人、正确地看待自己,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做最好的自己,这样的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们将学会与他人平等相处、平等交流,也会像小英一样正确面对自己的缺陷,不自卑,以正常人的心态去学习、交往,收获成绩、收获友谊,并给予他人掌声。
  三、结束语
  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使人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态,有一颗充满爱的心。也就是活得快乐,活得幸福,活得更有质量。语文课上学习知识,掌握方法,还有最重要的就是思想和情感的收获,要让学生们通过学习改善生活,使生活更加美好和有意義。教师要做领着学生飞的人、要做讲课讲出掌声来的人,要为学生的点滴进步而鼓掌,为学生的精彩创意而喝彩,让课堂成为学生梦想开始的地方,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参考文献:
  [1]陈康和.别让“不幸的人”更不幸——由《掌声》教学引发的思考[J].小学教学设计,2014(31).
  [2]周才功.努力构建孩子想要的语文课堂——《掌声》一课教学的一点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3(08).
其他文献
无论哪一所学校,哪一个班级,一定都有先进生,也有后进生。所谓“后进生”,指的是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或一方面与教师要求存在着较大差距和不足的学生。作为班主任、科任老师,必须重视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使后进生走进先进行列。    一、后进生形成原因分析    1.学生自暴自弃心理。部分初中生刚升上中学,他们还保留着小学生的好动、好奇等性格,因此听课注意力分散,未能领会老师所讲的知识,久而久之,便
摘要:以美育人——地理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模式创新,是指在审美观照下以人为本的教育展开,在提高地理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同时,着眼其人生境界的提升,铸造其完整而和谐的人格。目前,以美育人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地理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与美学的结合仍然是薄弱环节,值得地理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  关键词:以美育人;地理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模式;创新  一、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的意义  教师素养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
在杜甫诗歌中,“望”字或直接或间接不断出现。  创作于开元二十四年(736)的《望岳》,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清代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认为杜诗“当以是为首”,并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诗题含有“望”字,诗中虽没有一个“望”字,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充分显现了杜甫的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此后的第三或第四年里[开元二十八年(740)或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意思是在说,人周边的人文环境,对人的品行及学识上的成长影响极大。  既然人文环境对人的成长和发展是如此的重要,为了搞好外语的教学,我们教育工作者就必须为学生去大力营造人文环境,让他们在这一环境中接受教育,使他们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一人文环境该如何去营造呢?    一、使受教外语,近之于耳,受其耳濡而致“耳化”    这一环境的营造,首先要求师生都要讲外
语文教育应该是审美的、诗意的。审美的最高境界往往是超功利的——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中学各学科都兼有美育的任务,但是,语文学科美育的广泛性和深刻性远远超过数理化学科。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地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教育渗透,让学生学会感受美、鉴赏美、评价美、创造美。正像《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
[摘要]针对城镇学校学生来源的特殊性,尝试从教育的角度分析农村学生个性的形成及利弊,为某些来自农村的学生寻找一种较人性的教育方式,促使这些农村学生扬长避短,掌握一些进入城市社会的生存技能,达到现代教育的真正目的。  [关键词]农村 城市 文化 教育    一些学者曾从文化学的角度对“人”下了这样的定义:人是文化动物。这无疑是把人当作一种文化的产物,其中深刻地隐含“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力量”的思想。
[摘要]中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十分复杂,但是未成年人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此只要班主任有的放矢地加以引导,学生的心理问题就能得以解决。班主任工作既要投入爱心,对学生施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又要和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爱得适度。  [关键词]中学生 班主任 爱心 批评    中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十分复杂,但是未成年人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此只要班主任有的放矢地加以引导,学生的心理问题就能得以解決。我在教
目前的中小学教育教学带有浓厚的竞争色彩,学生们养成的是一种被扭曲了的竞争意识和与之相应的利己行为,缺乏合作意识,更少有利他行为,缺乏与他人相处和交往的基本技能,这种状况与我们所处的需要合作意识与社会技能的信息时代极不合拍。而合作学习的优势是:将合作、竞争和个人行为融为一体,并进行优化组合加以利用,符合教学规律和时代的需求,是对传统教学的单一竞争格局或情境的一大变革。  如何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课堂,专题教学和研究性学习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采用“专题教学 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科学把握教学专题和研究性学习主题设置依据和要求,精心设置教学专题和研究性主题,把课堂专题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研究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增强本课程的教学吸引力、感染力,提高本课程的教学针对性、实效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
摘 要:研学旅行作为将教育活动与旅游体验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备受社会各界关注。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兴起和普及,运用新技术进行研学旅行已成为新趋势。本文以闽江流域河流地貌为例,利用谷歌地球平台,结合相关软件功能,从研学目的、研学流程、具体任务、设计意图等方面进行线上研学活动设计的探索,旨在通过充分发挥谷歌地球在研学旅行中的优势,以提高研学旅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谷歌地球;虚拟研学;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