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根据笔者长期在基层从事文化工作的经验,结合嘉兴市海盐县的地域特色,将从题材选取和完善、吸收外来元素、打造本土特色三个方面浅谈群众舞蹈的地域文化特征、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群众舞蹈 发展 地域 非遗
一、引言
舞蹈是一种表演艺术,是一种以人的肢体动作为语言的艺术形式,有着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代替的社会功能,在群众文化中深受广大老百姓的喜爱。舞蹈艺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地域性和时代性特征,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文化艺术,并在长期的生活发展中形成独特的舞蹈艺术风格。舞蹈源于生活,它的本质决定了它的群众性,所以舞蹈创作的基础是现实生活的真实体现,也有着其所处环境的地域特征。
二、结合当地特色,精心选取创作题材
地域舞蹈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对地域舞蹈文化载体的研究。随着各地舞蹈演出的增多,在推广地域舞蹈文化的过程中,要想树立一个知名品牌,不仅要把握好舞蹈节目的内容,还要深入挖掘当地区域特色。许多舞蹈作品的创作之所以能获得成果,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其揭示了深刻的地域文化内涵。在如今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地域文化的特色也越发凸显,如何保护和弘扬地域文化成为文化馆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要研究课题。舞蹈工作者对于地域文化的认识更为重要,在保留地域文化艺术特点的同时,不断创新进步,跟着现代审美潮流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审美观念的更新与变化。
笔者是海盐文化馆的舞蹈干部,现如今工作在秦山街道,从事基层文化工作也有6年多了。在6年多的时间里,笔者初步了解了海盐县各乡镇所处地域的文化脉络。海盐县是崧泽文化发祥地之一,距今5000多年前,县境就有先民从事农牧渔猎活动,因“海滨广斥,盐田相望”而得名。笔者所在的秦山,是杭州湾北岸一颗璀璨的明珠。秦驻天堑登山望海,千百年来一脉钱塘脉脉传,聪慧勇敢的秦山人民与海浪的搏斗中在“海上长城”唱响了气势壮阔的“塘工号子”,在抗击海盗骚扰时舞起“27式滚灯、老虎嗒蝴蝶”,成为秦山文化之源。海浪拍岸,最美塘堤文化展现了“国之光荣”,掀起了秦文化瑰丽的新诗篇,可谓是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千百年的文化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不少印记和传说。
在乡镇工作的这几年,笔者创作出了很多舞蹈作品,其中有成功也有失败。在一次次实践中,笔者慢慢探索地域舞蹈的特色和将这些特色融入舞蹈作品的方法。庆幸的是,在不断努力的过程中,笔者对于地域舞蹈的创作也有了实质性的考量。
对于一个舞蹈的创编,选材是最重要的一步。笔者创编的男子滚灯舞蹈《灯兮情兮》,就是以海盐非物质文化遗产《海盐滚灯》为原型。滚灯源于海盐,流行于江南,古时盛行于海盐的元宵灯会。海盐滚灯不仅可翻滚舞蹈,更是竞技比武的手段,体现了海盐先民在与海患长期抗争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有的尚武精神。秦山街道是滚灯的发源地,有着传统滚灯的详细资料,包括9套27个动作和每组动作的详细名称等。这些详细的资料为舞蹈作品提供了很好的题材。
笔者之前参加了很多滚灯活动,如长三角滚灯联谊、余杭滚灯展、上海奉贤滚灯演出等,也看到了许多优秀的滚灯团队如海盐武警滚灯队的气势宏伟,上海奉贤滚灯团队的技巧优越,海盐文化馆女子滚灯有着江南水乡的柔美,还有海盐天宁寺少儿滚灯队有着创新和童趣等等。在百花盛开的形势下,笔者更喜欢男子滚灯,震撼人心的气势、力量与美的结合、英姿飒爽的整体动作,再结合舞台艺术在观众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三、紧抓当地文化内涵,致力打造特色精品
(一)紧抓地方特色,引发群众共鸣
一个舞蹈作品的成功需要多方面的因素,只停留在叙事描情的阶段是不够的。笔者在创作舞蹈作品的实践过程中,对地域舞蹈艺术创作也有了实质性的考量。刚刚下乡镇时,笔者创作的舞蹈都停留在初级阶段,离所谓的“成功”还有很大的距离。但近两年来,有许多富含地域文化特色的舞蹈开始活跃起来。譬如要体现浙江省地域特色的舞蹈创作就要抓住江南水乡柔、美、静的特色,能让群众感觉到亲和力。而群众舞蹈的创作要想获得广大人民的喜爱,就要通过挖掘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本土文化,拉近舞蹈与群众的距离。就拿笔者创作的男子滚灯《灯兮情兮》来说,选材是大家都熟悉的海盐滚灯,但是对于男子滚灯来说,刚劲勇猛、英姿飒爽成了他们的代名词,所以笔者想如何创作可以既融入我们江南水乡的特色,又不失男子气魄。最后,笔者决定将太极融入男子滚灯之中。笔者没有接触过太极,更没接触过男子舞蹈,但庆幸的是在专业院校学习时有一门舞蹈基础课程叫《中国古典舞身韵》,身韵是这一舞种的生存灵魂和魅力所在。中国古典舞身韵基本动律包括:提、沉、冲、靠、含、腆、移。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由这些基本动律变化的动作比如横拧、双晃手、风火轮、掰抠步、旁提等等很多细腻的动作,而身韵又与太极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排练中,笔者分出了一半的演员进行身韵培训,又将直径为90厘米的大滚灯改为30厘米的小滚灯。在两者的完美融合之下,舞者可以如行云流水般舞动滚灯,不会因为滚灯的体型大而限制舞蹈动作的韵律。整个舞蹈的开场就是以江南特色的静和美为主,男子手托滚灯在儒雅的动作中却藏着几分刚劲,由白至黑飘逸的长服,配合江南丝竹的背景音乐,在第一时间抓住群众的心。随着音乐旋律由轻柔慢慢转变为激烈,大滚灯同时上场。柔和与刚强、安静与热闹、儒雅与豪放,永远象征着祥和、宁静。就像笔者的舞蹈作品,其中蕴含着不同的对立点,在最后与开场相呼应,回归江南的安静与儒雅,有传统的继承又有创新的亮点,能够更直观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从而激发观众的共鸣,引起观众的兴趣。
(二)大力培养本土舞蹈演员
几年来,各地文化活动举办得如火如荼,各类培训比赛项目也是多种多样,给大家提供了学习的平台。随之而来的,乡镇要培养自己的文化队伍,那就需要自己的本土演员,他们如何得到“养成”,成了我们基层文化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如:下派员在乡镇坚持着每年的公益培训任务,想从中寻找符合条件的本土人才,但是大部分舞蹈活动参与者都是奔着减肥或健身的目的而来,并不能长期坚持。笔者每次进行舞蹈创作,第一个问题就是演员哪里來,而这种问题在街道尤为明显。 舞台舞蹈的要求相对要高,在选取演员、培养演员上更需要花费大量功夫。所以要打造一个精品,除了上文提到的要在题材选取完善作品的同时,演员的选择也十分重要。如何在“人”这个因素上有所收获,唯一的突破口在于牢牢抓住每一位热爱舞蹈的人,认真开设培训课程,有一定的规章制度,强化他们的舞感,培养他们坚持练习舞蹈,给予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展示自我。比如可以从简易的舞蹈开始教学。笔者发现,簡易的成品舞蹈会更易于被大众喜欢和接受,容易普及和流传,就像排舞、广场舞。或者也可以创编一些简易的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舞蹈,进而吸引更多的舞蹈爱好者,并给他们坚持下来的理由。
四、传统文化舞蹈的继承和发展路径
(一)依托文化底蕴
说起浙江,就会让人联想到美丽的江南文化,而江南文化融合了“吴文化”和“越文化”,是一个更广泛的区域范围,所以研究江南不能忽略吴越。吴越文化是浙江文化的核心,研究浙江舞蹈必然要追溯到古代吴越地区的舞蹈,它们之间有着一脉相成的联系。所谓“继承”就是对过去所发生的事情进行追问,而“发展”也就是对过去历史的选择与重构。浙江省文化源远流长、根基深厚,如何继续发展和继承也是我们每一个舞蹈工作者所要深思的问题。用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基础,就像肥沃的土地才能长出参天的大树。
(二)夯实音乐根基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俗话说:“二流的音乐设计不出一流的舞蹈”,舞蹈和音乐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各区域的音乐如民歌、越剧、沪剧、豫剧、曲艺种类多样,风格各异,都非常有特色而且代表着这一区域的音乐特色。在舞蹈创作中,主要根据音乐的风格来决定舞蹈的动作走向,或者根据舞蹈的内容来融合音乐。二者的有机融合才能激发出无限的创作灵感,有地方特色存在于这个作品中,才能更让当地老百姓喜欢,让作品在舞台上呈现更美的“形”和“声”。
(三)利用非遗特色
几年来,浙江一带古文物不断出现,就笔者所在乡镇的秦山街道来说,有秦山碉堡、新联村高岗廊遗址、秦兴吴家桥等等,还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竹编、红木雕刻、草编等手工艺。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这些静态类或工艺类的“活化石”进行研究,让这些无声的历史通过舞蹈去讲述他们的故事,会给舞蹈长远的发展提供一个好的途径。
五、结语
舞蹈作品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特点和价值理念。当地域文化对舞蹈创作产生影响、渗透、融合的作用时,舞蹈作为一门艺术所要体现的时代意义、生命经历、艺术语汇和审美价值等就会切实地反作用于地域文化。一个优秀的舞蹈编导应全面发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善于挖掘地域文化内涵,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属于当代特色的地域舞蹈文化。
(作者简介:吴慧,女,本科,嘉兴市海盐县文化馆,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责任编辑 徐参文)
关键词:群众舞蹈 发展 地域 非遗
一、引言
舞蹈是一种表演艺术,是一种以人的肢体动作为语言的艺术形式,有着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代替的社会功能,在群众文化中深受广大老百姓的喜爱。舞蹈艺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地域性和时代性特征,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文化艺术,并在长期的生活发展中形成独特的舞蹈艺术风格。舞蹈源于生活,它的本质决定了它的群众性,所以舞蹈创作的基础是现实生活的真实体现,也有着其所处环境的地域特征。
二、结合当地特色,精心选取创作题材
地域舞蹈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对地域舞蹈文化载体的研究。随着各地舞蹈演出的增多,在推广地域舞蹈文化的过程中,要想树立一个知名品牌,不仅要把握好舞蹈节目的内容,还要深入挖掘当地区域特色。许多舞蹈作品的创作之所以能获得成果,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其揭示了深刻的地域文化内涵。在如今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地域文化的特色也越发凸显,如何保护和弘扬地域文化成为文化馆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要研究课题。舞蹈工作者对于地域文化的认识更为重要,在保留地域文化艺术特点的同时,不断创新进步,跟着现代审美潮流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审美观念的更新与变化。
笔者是海盐文化馆的舞蹈干部,现如今工作在秦山街道,从事基层文化工作也有6年多了。在6年多的时间里,笔者初步了解了海盐县各乡镇所处地域的文化脉络。海盐县是崧泽文化发祥地之一,距今5000多年前,县境就有先民从事农牧渔猎活动,因“海滨广斥,盐田相望”而得名。笔者所在的秦山,是杭州湾北岸一颗璀璨的明珠。秦驻天堑登山望海,千百年来一脉钱塘脉脉传,聪慧勇敢的秦山人民与海浪的搏斗中在“海上长城”唱响了气势壮阔的“塘工号子”,在抗击海盗骚扰时舞起“27式滚灯、老虎嗒蝴蝶”,成为秦山文化之源。海浪拍岸,最美塘堤文化展现了“国之光荣”,掀起了秦文化瑰丽的新诗篇,可谓是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千百年的文化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不少印记和传说。
在乡镇工作的这几年,笔者创作出了很多舞蹈作品,其中有成功也有失败。在一次次实践中,笔者慢慢探索地域舞蹈的特色和将这些特色融入舞蹈作品的方法。庆幸的是,在不断努力的过程中,笔者对于地域舞蹈的创作也有了实质性的考量。
对于一个舞蹈的创编,选材是最重要的一步。笔者创编的男子滚灯舞蹈《灯兮情兮》,就是以海盐非物质文化遗产《海盐滚灯》为原型。滚灯源于海盐,流行于江南,古时盛行于海盐的元宵灯会。海盐滚灯不仅可翻滚舞蹈,更是竞技比武的手段,体现了海盐先民在与海患长期抗争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有的尚武精神。秦山街道是滚灯的发源地,有着传统滚灯的详细资料,包括9套27个动作和每组动作的详细名称等。这些详细的资料为舞蹈作品提供了很好的题材。
笔者之前参加了很多滚灯活动,如长三角滚灯联谊、余杭滚灯展、上海奉贤滚灯演出等,也看到了许多优秀的滚灯团队如海盐武警滚灯队的气势宏伟,上海奉贤滚灯团队的技巧优越,海盐文化馆女子滚灯有着江南水乡的柔美,还有海盐天宁寺少儿滚灯队有着创新和童趣等等。在百花盛开的形势下,笔者更喜欢男子滚灯,震撼人心的气势、力量与美的结合、英姿飒爽的整体动作,再结合舞台艺术在观众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三、紧抓当地文化内涵,致力打造特色精品
(一)紧抓地方特色,引发群众共鸣
一个舞蹈作品的成功需要多方面的因素,只停留在叙事描情的阶段是不够的。笔者在创作舞蹈作品的实践过程中,对地域舞蹈艺术创作也有了实质性的考量。刚刚下乡镇时,笔者创作的舞蹈都停留在初级阶段,离所谓的“成功”还有很大的距离。但近两年来,有许多富含地域文化特色的舞蹈开始活跃起来。譬如要体现浙江省地域特色的舞蹈创作就要抓住江南水乡柔、美、静的特色,能让群众感觉到亲和力。而群众舞蹈的创作要想获得广大人民的喜爱,就要通过挖掘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本土文化,拉近舞蹈与群众的距离。就拿笔者创作的男子滚灯《灯兮情兮》来说,选材是大家都熟悉的海盐滚灯,但是对于男子滚灯来说,刚劲勇猛、英姿飒爽成了他们的代名词,所以笔者想如何创作可以既融入我们江南水乡的特色,又不失男子气魄。最后,笔者决定将太极融入男子滚灯之中。笔者没有接触过太极,更没接触过男子舞蹈,但庆幸的是在专业院校学习时有一门舞蹈基础课程叫《中国古典舞身韵》,身韵是这一舞种的生存灵魂和魅力所在。中国古典舞身韵基本动律包括:提、沉、冲、靠、含、腆、移。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由这些基本动律变化的动作比如横拧、双晃手、风火轮、掰抠步、旁提等等很多细腻的动作,而身韵又与太极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排练中,笔者分出了一半的演员进行身韵培训,又将直径为90厘米的大滚灯改为30厘米的小滚灯。在两者的完美融合之下,舞者可以如行云流水般舞动滚灯,不会因为滚灯的体型大而限制舞蹈动作的韵律。整个舞蹈的开场就是以江南特色的静和美为主,男子手托滚灯在儒雅的动作中却藏着几分刚劲,由白至黑飘逸的长服,配合江南丝竹的背景音乐,在第一时间抓住群众的心。随着音乐旋律由轻柔慢慢转变为激烈,大滚灯同时上场。柔和与刚强、安静与热闹、儒雅与豪放,永远象征着祥和、宁静。就像笔者的舞蹈作品,其中蕴含着不同的对立点,在最后与开场相呼应,回归江南的安静与儒雅,有传统的继承又有创新的亮点,能够更直观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从而激发观众的共鸣,引起观众的兴趣。
(二)大力培养本土舞蹈演员
几年来,各地文化活动举办得如火如荼,各类培训比赛项目也是多种多样,给大家提供了学习的平台。随之而来的,乡镇要培养自己的文化队伍,那就需要自己的本土演员,他们如何得到“养成”,成了我们基层文化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如:下派员在乡镇坚持着每年的公益培训任务,想从中寻找符合条件的本土人才,但是大部分舞蹈活动参与者都是奔着减肥或健身的目的而来,并不能长期坚持。笔者每次进行舞蹈创作,第一个问题就是演员哪里來,而这种问题在街道尤为明显。 舞台舞蹈的要求相对要高,在选取演员、培养演员上更需要花费大量功夫。所以要打造一个精品,除了上文提到的要在题材选取完善作品的同时,演员的选择也十分重要。如何在“人”这个因素上有所收获,唯一的突破口在于牢牢抓住每一位热爱舞蹈的人,认真开设培训课程,有一定的规章制度,强化他们的舞感,培养他们坚持练习舞蹈,给予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展示自我。比如可以从简易的舞蹈开始教学。笔者发现,簡易的成品舞蹈会更易于被大众喜欢和接受,容易普及和流传,就像排舞、广场舞。或者也可以创编一些简易的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舞蹈,进而吸引更多的舞蹈爱好者,并给他们坚持下来的理由。
四、传统文化舞蹈的继承和发展路径
(一)依托文化底蕴
说起浙江,就会让人联想到美丽的江南文化,而江南文化融合了“吴文化”和“越文化”,是一个更广泛的区域范围,所以研究江南不能忽略吴越。吴越文化是浙江文化的核心,研究浙江舞蹈必然要追溯到古代吴越地区的舞蹈,它们之间有着一脉相成的联系。所谓“继承”就是对过去所发生的事情进行追问,而“发展”也就是对过去历史的选择与重构。浙江省文化源远流长、根基深厚,如何继续发展和继承也是我们每一个舞蹈工作者所要深思的问题。用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基础,就像肥沃的土地才能长出参天的大树。
(二)夯实音乐根基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俗话说:“二流的音乐设计不出一流的舞蹈”,舞蹈和音乐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各区域的音乐如民歌、越剧、沪剧、豫剧、曲艺种类多样,风格各异,都非常有特色而且代表着这一区域的音乐特色。在舞蹈创作中,主要根据音乐的风格来决定舞蹈的动作走向,或者根据舞蹈的内容来融合音乐。二者的有机融合才能激发出无限的创作灵感,有地方特色存在于这个作品中,才能更让当地老百姓喜欢,让作品在舞台上呈现更美的“形”和“声”。
(三)利用非遗特色
几年来,浙江一带古文物不断出现,就笔者所在乡镇的秦山街道来说,有秦山碉堡、新联村高岗廊遗址、秦兴吴家桥等等,还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竹编、红木雕刻、草编等手工艺。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这些静态类或工艺类的“活化石”进行研究,让这些无声的历史通过舞蹈去讲述他们的故事,会给舞蹈长远的发展提供一个好的途径。
五、结语
舞蹈作品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特点和价值理念。当地域文化对舞蹈创作产生影响、渗透、融合的作用时,舞蹈作为一门艺术所要体现的时代意义、生命经历、艺术语汇和审美价值等就会切实地反作用于地域文化。一个优秀的舞蹈编导应全面发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善于挖掘地域文化内涵,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属于当代特色的地域舞蹈文化。
(作者简介:吴慧,女,本科,嘉兴市海盐县文化馆,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责任编辑 徐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