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可这个重头戏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普遍厌烦,归根结底是应该激发学生习作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关键词】激发兴趣;体验生活;增强自信;日常积累;培养读写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同时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这几年来,我主要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害怕作文,常常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地冥思苦想之后,仍然无从下笔无话可说。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激发学生习作的自信心呢?下面我总结了几点,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激发写作兴趣
激发写作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好的老师是最善于培养学生兴趣的人。普遍学生感到写作困难,谈“文”色变,产生厌学情绪。如果老师不及时医好这块心病,那么写作教学将事半功倍。学生厌恶写作,最根本的原因是不知道写什么,如何写。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从他们感兴趣的事做起。比如写《一次有意义的活动》,写作之前,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趣的活动。如:参观工厂、游览名胜古迹、举行跳绳和拔河比赛等。写作时,先在班上进行口头训练,鼓励学生人人参与,把活动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讲出来,让他们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消除对写作的神秘感和畏惧心理。在此基础上进行书面训练,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作文,写作兴趣随之而来。
二、用心体验生活
好的习作题材来自生活的孕育和对生活的热爱。可是很多学生苦于不知写什么才好,认为作文很难,原因是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较差,不善于通过认识和捕捉生活中最本质的事例,不懂得怎样去表达,对身边的许多事物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所以,我们应该在教学中要积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身边事、身边人、身边物、心中情,使学生明白,生活处处皆文章,只要留心生活、细心观察、勤做记录、善于积累,就会拥有永远写不完的素材,说不定信手拈来的就是一篇原汁原味的好文章。因此,班里学校里只要有值得说、写的人或事,我都会引导学生说一说、写一写,这样慢慢去培养学生留心生活。
三、增强学生的作文自信心
语文知识薄弱的学生认为作文是件很难甚至很可怕的事情。对于这些学生,我给他们创造一些实践活动的机会。课堂上启发他们的思想,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及时给予肯定与补充。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尝试写出自己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不强求有华丽的词语,生动的语汇,只要做到写自己的所思所想。发现学生作文中有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如:好句用“﹋﹋”,好词用“△”或在旁边做简单批注鼓励。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喜悦。久而他们就会觉得写作并不可怕,写作文的自信心随之增强。
四、日常积累
学生常常在拿起笔的时候,茫然不知所措。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心中无物何以写出文章来。作文需要厚积薄发,只有心中有物才会写出东西来。长期以来,作文空洞无物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同学们,而“内容具体”又是小学作文教学的最基本的要求。如何做到言而有物呢?我让学生做如下积累:
1、语言方面要建立“语汇库”。语汇是文章的细胞。广义的语汇,不仅指词、短语的总汇,还包括句子、句群。建立“语汇库”途径有二条:第一是阅读。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并做好读书笔记,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摘录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制作读书卡片。第二是生活。平时要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并把这些语言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或卡片上,这样日积月累、集腋成裘,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会妙笔生花。
2、要加强材料方面的积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许多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每到作文时就去搜肠挂肚,或者胡编乱造或者抄袭他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积累素材。平时有条件的可带着摄像机、录音机、深入观察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并用写生、写日记、写观察笔记等形式,及时记录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见闻。记录时要抓住细节,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这样,积累多了就不怕没东西写了。
3、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从中猎取你作文时所需要的材料。鲁迅先生在回答文学青年“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问题时强调了两点:一是多看,二是多练。这里的“多看”即指多观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观察必须采用与之相应的多角度方式。在观察事物时必须要全面细致。多观察,学会观察,观察是写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五、培养多读多写
多读多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学生有了写作兴趣以后,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多读多写,否则将前功尽弃。要达到多读的目的,除了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外,还应该引导学生阅读有益的课外读物,从中吸取写作“营养”。为了让学生能读到更多的课外读物,我的做法是:首先,鼓励学生办好借书证,定期到学校的图书室借书;其次,每个学期都精心设计好“班级图书角”,为学生订《小学生作文报》《小学生优秀作文》《小学生创新作文》等,并号召学生踊跃捐书。除此之外,还与其他班级友好合作,定期交换课外读物。平时用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并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效果,享受进步、收获的喜悦。读是积累,写是提高,只有读写结合,才能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要达到多写的目的,首先培养学生写好读书笔记。具体做法是:优等生可以写出读过的文章的主要内容,自己的感受等;中等生可以抄录文章中的精彩片断、优美词句等;后进生则不同,他们只要能抄录几个好词佳句就应该给予肯定表扬。其次培养学生写好日记。写日记可以积累写作素材,作文时就不必为无“米”下“锅”而发愁。日记的内容千变万化,长短不限,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思都可以写。写日记要防止千篇一律,记“流水帐”,应该突出新颖。我鼓励学生每天写一篇读书笔记或日记,不定期检查,对于做得较好的学生给予夸奖,树立榜样,做得不够好的学生则耐心指导鼓励。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学生的作文自信,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学会写作技巧,使学生做到想写、爱写、会写。这样,才能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激发兴趣;体验生活;增强自信;日常积累;培养读写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同时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这几年来,我主要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害怕作文,常常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地冥思苦想之后,仍然无从下笔无话可说。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激发学生习作的自信心呢?下面我总结了几点,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激发写作兴趣
激发写作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好的老师是最善于培养学生兴趣的人。普遍学生感到写作困难,谈“文”色变,产生厌学情绪。如果老师不及时医好这块心病,那么写作教学将事半功倍。学生厌恶写作,最根本的原因是不知道写什么,如何写。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从他们感兴趣的事做起。比如写《一次有意义的活动》,写作之前,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趣的活动。如:参观工厂、游览名胜古迹、举行跳绳和拔河比赛等。写作时,先在班上进行口头训练,鼓励学生人人参与,把活动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讲出来,让他们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消除对写作的神秘感和畏惧心理。在此基础上进行书面训练,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作文,写作兴趣随之而来。
二、用心体验生活
好的习作题材来自生活的孕育和对生活的热爱。可是很多学生苦于不知写什么才好,认为作文很难,原因是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较差,不善于通过认识和捕捉生活中最本质的事例,不懂得怎样去表达,对身边的许多事物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所以,我们应该在教学中要积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身边事、身边人、身边物、心中情,使学生明白,生活处处皆文章,只要留心生活、细心观察、勤做记录、善于积累,就会拥有永远写不完的素材,说不定信手拈来的就是一篇原汁原味的好文章。因此,班里学校里只要有值得说、写的人或事,我都会引导学生说一说、写一写,这样慢慢去培养学生留心生活。
三、增强学生的作文自信心
语文知识薄弱的学生认为作文是件很难甚至很可怕的事情。对于这些学生,我给他们创造一些实践活动的机会。课堂上启发他们的思想,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及时给予肯定与补充。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尝试写出自己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不强求有华丽的词语,生动的语汇,只要做到写自己的所思所想。发现学生作文中有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如:好句用“﹋﹋”,好词用“△”或在旁边做简单批注鼓励。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喜悦。久而他们就会觉得写作并不可怕,写作文的自信心随之增强。
四、日常积累
学生常常在拿起笔的时候,茫然不知所措。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心中无物何以写出文章来。作文需要厚积薄发,只有心中有物才会写出东西来。长期以来,作文空洞无物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同学们,而“内容具体”又是小学作文教学的最基本的要求。如何做到言而有物呢?我让学生做如下积累:
1、语言方面要建立“语汇库”。语汇是文章的细胞。广义的语汇,不仅指词、短语的总汇,还包括句子、句群。建立“语汇库”途径有二条:第一是阅读。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并做好读书笔记,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摘录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制作读书卡片。第二是生活。平时要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并把这些语言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或卡片上,这样日积月累、集腋成裘,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会妙笔生花。
2、要加强材料方面的积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许多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每到作文时就去搜肠挂肚,或者胡编乱造或者抄袭他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积累素材。平时有条件的可带着摄像机、录音机、深入观察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并用写生、写日记、写观察笔记等形式,及时记录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见闻。记录时要抓住细节,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这样,积累多了就不怕没东西写了。
3、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从中猎取你作文时所需要的材料。鲁迅先生在回答文学青年“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问题时强调了两点:一是多看,二是多练。这里的“多看”即指多观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观察必须采用与之相应的多角度方式。在观察事物时必须要全面细致。多观察,学会观察,观察是写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五、培养多读多写
多读多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学生有了写作兴趣以后,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多读多写,否则将前功尽弃。要达到多读的目的,除了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外,还应该引导学生阅读有益的课外读物,从中吸取写作“营养”。为了让学生能读到更多的课外读物,我的做法是:首先,鼓励学生办好借书证,定期到学校的图书室借书;其次,每个学期都精心设计好“班级图书角”,为学生订《小学生作文报》《小学生优秀作文》《小学生创新作文》等,并号召学生踊跃捐书。除此之外,还与其他班级友好合作,定期交换课外读物。平时用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并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效果,享受进步、收获的喜悦。读是积累,写是提高,只有读写结合,才能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要达到多写的目的,首先培养学生写好读书笔记。具体做法是:优等生可以写出读过的文章的主要内容,自己的感受等;中等生可以抄录文章中的精彩片断、优美词句等;后进生则不同,他们只要能抄录几个好词佳句就应该给予肯定表扬。其次培养学生写好日记。写日记可以积累写作素材,作文时就不必为无“米”下“锅”而发愁。日记的内容千变万化,长短不限,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思都可以写。写日记要防止千篇一律,记“流水帐”,应该突出新颖。我鼓励学生每天写一篇读书笔记或日记,不定期检查,对于做得较好的学生给予夸奖,树立榜样,做得不够好的学生则耐心指导鼓励。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学生的作文自信,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学会写作技巧,使学生做到想写、爱写、会写。这样,才能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