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老家,“帮工”已成为一种习惯,不知从何时开始延续至今。哪家婚丧喜庆,哪家干塘建房,乡亲邻里只要得闲在家的,都会主动去帮一把,今天你帮我,明天我帮你,在你来我往中,一个大屋场渐渐演绎成了一个大家庭。
记得小时候,帮工最多的是插田扮禾。那时刚分田到户,打稻机还没有装上柴油机,纯靠人力,一个家庭一般只有一个劳动力,既要踩打稻机,又要担谷。特别是“双抢”(抢收、抢插)季节,全部是水谷子,一把禾稍子压在打稻机上,一个人踩机子就像老牛在“噗呲噗呲”喘气,好像随时会接不上气一样。因此,每个家庭都希望有人来帮一下忙,好在心愿随人,乡邻们不请自来。哪家开扮了,你家来个割禾的,我家来个搂耙的,他家来个踩机子的……十来个人一哄而上,以摧枯拉朽之势,一亩田一两小时便一扫而光。在这种气势下,打稻机也不再上气不接下气地“噗呲噗呲”了,而是一路“呱呱”直叫,好像要在这场大合唱中引领那个最高音。
邻里们来帮忙,主人也是格外客气,把家中好吃的都拿了出来。那时候物质匮乏,最奢侈的享受就是歇息时,大家围坐在树荫下,先“咕噜咕噜”吞下一两碗凉茶,再大口大口地咬着主家慰劳大家的菜瓜、黄瓜。大家一边吃、一边侃大山,从张家外婆的笑话,到李家大屋的奇闻,你一言、我一语,有时为了证明自己所讲故事的真实性,大家都争着提高嗓门。声音一浪高过一浪,笑声也是一浪高过一浪,在开心的场景中,浑然忘记了刚才劳作的辛苦。
休息十来分钟后,大家又吆喝着继续劳动,打稻机仍然“呱呱”直叫,调侃声、笑闹声仍然此起彼伏。
幫工中最有趣的还是干塘。那时,每家每户都有一口鱼塘,每到冬季快过年时,家家户户都会挑一个好日子干塘捕鱼。干塘自然少不了请人帮忙,有车水的,有捉鱼的,有搬运的,特别有意思的是还有专门负责守卫鱼塘、拉警戒当护卫的。在老家,只要听说谁家干塘,周边几里的乡亲都会拿着叉子、捞子、赶毡子等去蹭鱼。蹭鱼大概与现在蹭网是同一个意思,邻家干塘捕鱼,大家去蹭一下,顺便捞几条回来。其实,去蹭鱼的并不是真为了那几条鱼,好像邻居家干塘,你不去蹭鱼就是不给面子,蹭鱼大有捧场的意思。既然有人来蹭鱼,主人也一定要有模有样地安排人守护,那场景甚是正式,有如临大敌之势。塘快干时,鱼开始从水里显露出来,真有点像热锅上的蚂蚁,乱蹿乱蹦。这时,蹭鱼的便也慢慢地从四方围拢过来,拿着叉、张着网,一副要抢的架势。负责守护的人也顿时紧张了起来,握紧手中的铲子、铁锹,大声地吆喝:“不要抢,不要过来哦,再过来就打烂泥巴啦!”有时,也会有一两个胆子大的,偷偷地溜到水边,用叉子去叉鱼,可再隐蔽的动作也逃不过守护人的眼睛。一边喊“不要叉哦”,一边一锹烂泥就打了过去,叉鱼的便赶紧缩了回来。这其中也有不怕打的,迎着烂泥而上,虽然满身满脸的泥巴,但毕竟还是叉了一条鱼,于是把鱼叉扛在肩上,叉子上叉着一条还在蹦跳的鱼,一路哼着小调,洋洋得意地回去了,大有得胜将军凯旋班师的架势。负责守护鱼塘的都是最坚持原则的人,来蹭鱼的哪怕是自己的老婆、孩子,那一锹子烂泥巴打过去,也真是六亲不认、大义灭亲了。
当主人家把鱼快要捉尽的时候,蹭鱼的便开始吆喝了“蹭了它喽,蹭了它喽”,最后有人带头喊“一、二、三”,大家便一哄而上,守卫的人也象征性地打了几把烂泥就草草收工了。大家在烂泥里翻腾一番,捞上几条小鱼、泥鳅。也有幸运者,能踩上只角鱼或在烂泥深处发现条财鱼什么的。总之,不论捞上大鱼也好,小鱼也好,泥鳅虾子也好,大家乐在其中的都是蹭鱼的过程,最后都满怀丰收的喜悦,得意洋洋地回家去了,但蹭鱼的场景和中间的笑料乡邻们却还要在茶余饭后说上好几天。
这些年,帮工的还在,蹭鱼的却越来越少了,但谁家干塘,不论是帮工的还是看热闹的,主人家都会送上一两条鱼让大家回去尝个鲜,虽然不用蹭,但那种热闹的氛围依旧。
记得小时候,帮工最多的是插田扮禾。那时刚分田到户,打稻机还没有装上柴油机,纯靠人力,一个家庭一般只有一个劳动力,既要踩打稻机,又要担谷。特别是“双抢”(抢收、抢插)季节,全部是水谷子,一把禾稍子压在打稻机上,一个人踩机子就像老牛在“噗呲噗呲”喘气,好像随时会接不上气一样。因此,每个家庭都希望有人来帮一下忙,好在心愿随人,乡邻们不请自来。哪家开扮了,你家来个割禾的,我家来个搂耙的,他家来个踩机子的……十来个人一哄而上,以摧枯拉朽之势,一亩田一两小时便一扫而光。在这种气势下,打稻机也不再上气不接下气地“噗呲噗呲”了,而是一路“呱呱”直叫,好像要在这场大合唱中引领那个最高音。
邻里们来帮忙,主人也是格外客气,把家中好吃的都拿了出来。那时候物质匮乏,最奢侈的享受就是歇息时,大家围坐在树荫下,先“咕噜咕噜”吞下一两碗凉茶,再大口大口地咬着主家慰劳大家的菜瓜、黄瓜。大家一边吃、一边侃大山,从张家外婆的笑话,到李家大屋的奇闻,你一言、我一语,有时为了证明自己所讲故事的真实性,大家都争着提高嗓门。声音一浪高过一浪,笑声也是一浪高过一浪,在开心的场景中,浑然忘记了刚才劳作的辛苦。
休息十来分钟后,大家又吆喝着继续劳动,打稻机仍然“呱呱”直叫,调侃声、笑闹声仍然此起彼伏。
幫工中最有趣的还是干塘。那时,每家每户都有一口鱼塘,每到冬季快过年时,家家户户都会挑一个好日子干塘捕鱼。干塘自然少不了请人帮忙,有车水的,有捉鱼的,有搬运的,特别有意思的是还有专门负责守卫鱼塘、拉警戒当护卫的。在老家,只要听说谁家干塘,周边几里的乡亲都会拿着叉子、捞子、赶毡子等去蹭鱼。蹭鱼大概与现在蹭网是同一个意思,邻家干塘捕鱼,大家去蹭一下,顺便捞几条回来。其实,去蹭鱼的并不是真为了那几条鱼,好像邻居家干塘,你不去蹭鱼就是不给面子,蹭鱼大有捧场的意思。既然有人来蹭鱼,主人也一定要有模有样地安排人守护,那场景甚是正式,有如临大敌之势。塘快干时,鱼开始从水里显露出来,真有点像热锅上的蚂蚁,乱蹿乱蹦。这时,蹭鱼的便也慢慢地从四方围拢过来,拿着叉、张着网,一副要抢的架势。负责守护的人也顿时紧张了起来,握紧手中的铲子、铁锹,大声地吆喝:“不要抢,不要过来哦,再过来就打烂泥巴啦!”有时,也会有一两个胆子大的,偷偷地溜到水边,用叉子去叉鱼,可再隐蔽的动作也逃不过守护人的眼睛。一边喊“不要叉哦”,一边一锹烂泥就打了过去,叉鱼的便赶紧缩了回来。这其中也有不怕打的,迎着烂泥而上,虽然满身满脸的泥巴,但毕竟还是叉了一条鱼,于是把鱼叉扛在肩上,叉子上叉着一条还在蹦跳的鱼,一路哼着小调,洋洋得意地回去了,大有得胜将军凯旋班师的架势。负责守护鱼塘的都是最坚持原则的人,来蹭鱼的哪怕是自己的老婆、孩子,那一锹子烂泥巴打过去,也真是六亲不认、大义灭亲了。
当主人家把鱼快要捉尽的时候,蹭鱼的便开始吆喝了“蹭了它喽,蹭了它喽”,最后有人带头喊“一、二、三”,大家便一哄而上,守卫的人也象征性地打了几把烂泥就草草收工了。大家在烂泥里翻腾一番,捞上几条小鱼、泥鳅。也有幸运者,能踩上只角鱼或在烂泥深处发现条财鱼什么的。总之,不论捞上大鱼也好,小鱼也好,泥鳅虾子也好,大家乐在其中的都是蹭鱼的过程,最后都满怀丰收的喜悦,得意洋洋地回家去了,但蹭鱼的场景和中间的笑料乡邻们却还要在茶余饭后说上好几天。
这些年,帮工的还在,蹭鱼的却越来越少了,但谁家干塘,不论是帮工的还是看热闹的,主人家都会送上一两条鱼让大家回去尝个鲜,虽然不用蹭,但那种热闹的氛围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