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来源 :兵器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eng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仿制155毫米加榴炮时,我们遇到一次因“小”失大,几乎翻船的风险。1987年秋,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工作,我国全部自制的155毫米加榴炮精样炮加工装配出来后,进入包括弹、炮、药、引信全系统的综合摸底试验阶段。在我厂靶场进行射击试验时,领导机关和各配套单位的多位参试人员云集现场,准备参加包括各分系统的综合考核试验。大家觉得,经过多年的辛勤工作,火炮终于可以迈步进入设计定型阶段,如果此次摸底试验达到预期目的,就可以按照既定程序由国家主持作全炮系统的设计鉴定试验,获准定型生产装备部队。大家因而都抱着热切期待的心态,关注试验的每个细节。
  但是,不如意事常八九。谁也不会想到,在我主持的靶场试验中,意外情况竟然在前几发射击时就发生了。在火炮发射后,炮身作后坐、复进运动时,突然出现炮身复进速度加快。在开闩点处速度很高,导致通过开闩机构联动所产生的外力冲击巨大,炮闩动作失常,霎时间迅猛开启,出现不能关闩的故障。当时我们立刻跑到炮位上检查,发现炮闩的多个零部件严重损坏,以致关闩困难,无法进行下一发射击。由于从未遇到过此类故障,且问题明显出自火炮内部结构,在靶场是无法查明原因予以排除的,射击试验被迫宣告中止,大家只好收拾“残局”返厂。在这个众目睽暌、大家寄予极高期望的场合里,在跳出来突然袭击的故障面前,最难堪的自然是我们炮厂人员。考虑到下阶段定型试验的迫在眉睫,看着参试人员流露出失望的眼神,傍守着患有“疑难重病”的火炮,我的脑子里突然出现一片空白。在清理现场,收起火炮准备返厂的瞬间,出于多年历练,我的情绪很快重归冷静,恢复了理性思考:“毫无疑问,这是火炮的问题,作为总设计师,目前最要紧的当然是勇敢地承担责任,尽快把问题解决!”来靶场参试的兵科院火炮处长、主管工程师吴景忱也对我说:“看来问题有点诡怪。没啥,咱们一起琢磨琢磨处理它,相信久经战阵的咱们完全可以解决。”老搭档的话让我们深为感动,患难见真情,我们有把握把问题的根源找出来!使问题迅速迎刃而解,“不信东风唤不回”。
  我们观察到,现场出现的情况虽然异常,但并不复杂,只有两个:一是炮闩多个零件严重损坏,导致其丧失正常工作的功能;二是炮身复进速度较快,在开闩阶段尤为显著。我们就顺藤摸瓜,针对这两项从多角度、多方面着手分析判断和复查工作。
  首先,复查已经损坏的炮闩零部件的制造质量,检验它们的刚、强度是否满足要求。我们按资料规定对各零件的材料品质和冷、热加工质量,从投料开始一道道工艺过程进行认真复查。其中如闩体、锁扉等关键件是在外购的数控加工中心机床上经编程加工,然后在三坐标测量仪上检测各部位尺寸的,精度有绝对保证,我们对其数控加工程序仍做了认真复查。同时对各零件的外形轮廓、尺寸、硬度及局部淬火区域的实际质量状况等检测结果反复核查,没有发现任何不符合资料规定的疑点,说明炮闩零部件的加工过程和制造质量是信得过、可靠的。
  我们同时对第二个异常情况,即复进速度较快问题进行分析。炮身复进速度,特别复进到开闩阶段的速度取决于反后坐装置的工作。反后坐装置在火炮总体中的地位,可比为人类的心脏,控制射击时火炮动作和炮架负荷,决定火炮能否正常工作的关键部件。全套装置由驻退机和复进机组成,分别与炮身连接组成火炮的后坐体。它们外形是两个圆柱形组件,但内部结构十分复杂,充有油液或高压氮气。两者都是能量形态的转换机构。驻退机的作用是将后坐动能转化为热能,借助控制机内填充的液流,形成阻力以吸收、消耗炮身后坐动能;复进机是在炮身后坐时压缩内部填充的氮气储存能量,为炮身的复进运动提供动力。它们还都参与节制复进运动。我们分析,零件加工完全按照图纸要求进行,主要件如节制杆等均在由外购的数控车床上加工,质量应无疑问,经复检后证明合格。我们充入反后坐装置内的油液是我国通用的“斯杰奥尔-素M”驻退液,考虑其物理性能如黏度等可能与资料规定的油料有差别,我们就换为原资料规定的油液。此外,为辨别加工时存在尺寸公差范围内微小差异可能带来的影响,我们将另一套反后坐装置换装到待试的火炮上进行对比。这样我们反复做人工退力试验(是模拟射击过程的人工试验,利用专用设备将炮身牵引后拉,然后突然放开,观察其在反后坐装置控制下的复进运动状态),在经复检零部件全部符合图纸要求,组装件亦无异常的情况下,复进过快现象依然“顽强”地出现。病因究竟在哪里?
  当时各地来的参试人员都在急待处理结果,以便继续试验进程。承受巨大压力的我们比他们更着急。为争取时间,早日解决问题,我们日夜兼程,一直坚守在工厂里,进行各项试验和研究。其实,我们更习惯于夜间作业,一则不影响日间的正常生产秩序,二则在寂静环境中不受琐事干扰,易于敞开思绪、深入思考。那几天夜深人静时,我们徘徊在工房里、厮守在火炮身边,脑海里苦苦思索着如何再深挖几尺,把隐蔽很深的“真凶”暴露出来。在疑似“山穷水尽”的深夜,一个“灵感”突然出现了:图纸资料是零件加工的唯一依据,应该老老实实地、再次消化图纸资料,吃透其中每个细节,并对照图纸要求,复查所有可疑环节。于是就在工地上调来资料,在灯光下铺开,查阅反后坐装置的产品图纸。在一张张仔细翻阅时,忽然发现在复进机一个名为调节阀,长度140毫米、直径80毫米的小零件的图纸内一处尖角位置上一个箭头引出一行小字:“尖角(sharp cor-ner)”。这项异常不醒目的标注,使我眼睛一亮;它与一般可在该处倒角的习惯要求绝然不同,根据既有的技术工作经验理解,这一条标注可能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循此线索,我们找到加工完成的几件成品观察,该处果然都按照传统工艺过程,已经加工出0.5-1毫米×45°甚至更大的倒角,不符合图纸上标明的要求。为查找原因、进行对比,决定按图纸的要求、重新加工出一个保留尖角的零件,然后把有、无尖角的两个零件分别装配成两套阀组后,做液体渗漏性能对比试验,测量它们的漏液速度。结果,测到装有倒角零件阀组的漏液速度竟然较保留尖角的快上几倍。我们循此继续探讨,再翻阅复进机的装配图纸,结合我们掌握的复进机工作原理作深入分析(外商未向我们提供设计计算书),认为位于复进机内的该处部位实际上是个液流漏口(该零件的名字“调节阀”已经指明是个有用的“阀”体),在这里阻尼通过的液流,实施复进制动,以保持炮身正常速度运动,是个非常重要的关键部位。图纸上的特殊标注正是保证这个性能的重要技术要求,绝对不允许忽略。我们恰恰没有注意到它的特殊作用,因循传统工艺习惯在该处加工出倒角(车制该件时,一般均会很自然地最后将车刀向尖角处一靠,切出约1毫米倒角来,有的在图纸上甚至注明必须倒角),如此相当于在那里扩大了一个导流通道,使液流可以较顺畅地通过而减少复进机腔筒内的液体阻力,削弱了该处应起的制动减速作用,导致炮身复进速度加快,使炮闩开启动作失常零件破坏。为进一步验证我们的判断是否正确,我们把新加工的、保留尖角的零件装入复进机内,再做人工退力试验。不出所料,复进过快现象果然消失了,炮身平稳复进到位,在开闩机构联动作用下,炮闩缓慢打开。由于复进速度过快的“狂燥病毒”导致的强大冲击力消失了,炮闩上所有零件未再超载,经分解检查得知,个个安然无恙。这个情况充分证明我们的分析和判断符合客观实际,找到了“病灶”,是正确而切中要害的。几天的探察努力,终于给出了合理且满意的答案。
  原因查明,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在完全遵照图纸要求加工零件,重新装配后,火炮再次进入靶场,综合摸底试验得以继续进行。虽然推迟了几天时间,但换来的是可靠的火炮正常技术状态。参试者了解到事件处理过程后,既感到惊奇:没有想到企图“搅局”的竟是这个毫米数量级的小丑,真是细节决定成败,匪夷所思:又觉得欣慰:能够在短暂的三天演出一个序曲后,又可拉开大幕,合演精彩的正剧了。靶场上到处笑逐颜开,击掌相庆,皆大欢喜。重压在心头的巨石搬掉了,我们也呼出了一口长气,感到格外轻松愉快,那可是只有历经失误曲折、最终取得成功的当事者才能感受到的那种喜悦情绪。事后看来,直接威胁试验正常进程、令我们险些摔跤的“病灶”竟然就在这个不引人注意的一个小零件、一处小部位、一条小字上。再次佐证了一句哲言:“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吃一堑长一智,此次惨痛的教训,我们始终铭刻在心上。老实说,外在因素也罢,内在失误也罢,整个过程说明,作为一个技术人员,必需吃透每个技术环节,要达到明察秋毫的程度,对图纸上任何“不寻常、不规范”的标注或技术要求,必需透彻理解掌握,决不可马虎大意。要时刻保持在研制工作中坚持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和如履薄冰的工作作风。否则,难免受到严酷惩罚,当众丢脸,退回原点重读,甚至可能稀里糊涂地马失前蹄、功败垂成。
其他文献
两架俄罗斯T-50战斗机17日在茹科夫斯基航空城进行首次公开飞行。俄联合航空制造公司总裁透露,到年底前,远东共青城的航空联合体还将再组装出两架T-50试验机,用于特殊科目的测试(如静力测试)。此前他曾向外界透露,今年将成为T-50通过国家验收与技术定型的“决定性的阶段”,许多计划配备的电子设备和武器等都要实际装到T-50身上进行测试。现有的T-50试验机要比未来投产的机型“简陋得多”,不少部件都借
20世纪80年代初期,台湾“中山科学研究院”展开一系列“天”字头防空导弹研发计划,主要有“天弓”、“天翔”和“天戈”三个,预计研制五种防空导弹,涵盖各种射程和空域,以构建完整的防空体系。上述计划中唯一开花结果的就是“天弓”系列导弹。“天翔计划”是要利用“天剑”1和“天剑”2空空导弹改成野战防空导弹,但因研制进度拖沓而被取消。  至于“天戈计划”,则是仿制瑞典RBS-70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该计划有
两发红色的信号弹腾空而起,转瞬之间,铁甲轰鸣、烟尘四起,一场装甲步兵排实兵攻防演习,在位于太行山麓的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演习场拉开序幕。红方的步兵战车、装甲输送车在99坦克行进间炮火的掩护下向“敌”阵地发起猛攻。滚滚征尘直冲九天,隆隆炮声震耳欲聋。半小时之后,两发绿色信号弹宣告实兵攻防演习完美结束……  各型参演车辆迅速集结,排成一路纵队从观礼台下通过。接受首长、观众检阅。99、96式主战坦克,6
美海军“海豹”特种部队已收到在城镇军事行动期间用于执行侦察任务的150件小型地面无人器。在一项价值大约150万美元的交易中,侦察机器人公司已向驻弗吉尼亚州利特尔克里克基地和加州科罗纳多基地的“海豹”小队提供了Recon Scout XT地面无人器。  按照侦察机器人公司的说法,该系统打算用于执行包括爆炸物检查、人质解救行动以及室内清场在内的各种任务。该系统曾在伦敦的英国国际防务展上展出过,它虽以原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在第七届珠海航展上首次展出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FL-3000N舰艇自卫防御导弹武器系统。  当前,世界各国已经装备雷达和光学寻的制导的各类反舰导弹十万多枚,具备了舰对舰、岸对舰和空对舰三种攻击模式,反舰导弹成为海军水面舰艇的致命威胁,严重地影响了海军作战平台的安全和作战任务的执行。因此,抵御反舰导弹的大规模袭击进而解决舰艇的生存问题,成为各国海军的首要任务。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
“千舰海军”一词源于美国海军作战部长迈克尔·马伦上将有关美国未来海军发展的构想。所谓“千舰海军”,其实并非是由1000艘挂着同一旗帜战舰所组成的庞大舰队,也非美国海军一家单独装备1000艘战舰,而是指要联合所有能联合的他国海军,组成一个世界范围的“国际海军”。当然,为实现这一切,美国高举的还是“反恐”这面大旗。  对于“山姆大叔”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不少人心如明镜:此番美国广为联合世界各国海军,建
  
与那些言必称“夺取制空权”的防御型空军相比,作为最强进攻型空军的美空军,整天考虑的倒是如何对地打击,对目标的分类及武器的选择已穷极考究。本次谈谈美军如何攻击加固目标。    记:在美军概念中,加固目标是否等于硬目标?  丁:以前将经过加固、航弹没有直接命中就不能摧毁的目标都称为坚硬目标,包括碉堡、地下指挥所、防空洞以及桥梁、飞机单机掩体等。现在目标分类越来越细,出现了深埋加固目标(HDBT)。这类
自从上世界90年代初,美国提出军事变革以来,陆军武器装备的发展变化可说是受影响最大的。而在所有陆军武器系统中,信息系统无疑在军事变革中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美军在军事变革方面可以说有得有失。比如说作为其形象代言人之一的“斯崔克”装甲车。就一度受到热捧,后来又在伊拉克战场受到指责。其实在技术发展史上,不能以成败论英雄,关键是要看先行者留下了什么,继承者从中学到了什么。有时候,下马项目
最近几年,在俄罗斯政治和经济趋于稳定的同时,其海军也逐渐走上复兴之路,大力发展新型现代化武器装备成为海军复兴的主要表现之一。一改往日因资金、技术等问题而进展缓慢的尴尬局面,目前俄罗斯多种主战舰艇项目已趋于稳定并开始量产。与此同时,发展新航母的呼声也日益强烈,航母这一海军实力象征的伟大工程,在沉默了20多年后终于再次提上日程。  其实在近5年里,俄罗斯关于发展新航母的报道比较频繁,但军方总是在建与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