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张家界游览印象最深的,除了令人惊讶不已的自然山水奇观外,可能就是当地有生命、有色彩、有滋味的民歌了。那种突如其来的惊喜与心神共振的契合,简直把人完完全全镇住了。其实,开发旅游资源,各地都很重视文化的内涵,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到处都能听到富有特色的民歌。但是,能把民歌的演唱自然而巧妙地融入旅游过程之中,让人在仰视俯察间陶醉,张家界应是最富有创意的。
张家界深处武陵山脉的腹地,少数民族人口占绝大部分,而人数最多的是土家族。在长期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一代代土家族先民用自己的身心感受外界事物,习惯于用乐曲把积淀于胸的情愫表达出来。更有特点的是,其民歌的乐句与乐段既不生硬地要求工整对仗,又自然流畅地上口,唱段中多辅以各种副词、衬词和装饰音,使曲调清新优美,纯朴自然。穿行在景区,到处可听见旋律优美、轻快灵动的歌声在山谷间飘荡,那种流动的酣畅与野性,让人有种久违的感觉。忙忙碌碌的在尘世生活,特别需要一种雍容博大的抒情来搭救心灵,而飘忽灵动的民歌,正好可以释放与托付。
来自山野之中的民歌,如花朵一般,散发着鲜腥的泥土气息,情感真切朴实,语言生动凝练,用土家族民歌中的歌词来说,就是能“叙事讲理,说古道今”,而形象贴切的比喻,也可以表达“喜怒哀乐,示爱传情”。这些民歌都是以生活感受来直接抒情寄兴、感物咏怀,或赞美,或愁叹,或沉思,或抗争,用单纯质朴、开朗明快的曲调,随心随性随意地表达了现实生活在人们内心所激起的情感波澜,听者的心绪被它席卷而去,又轻轻地铺展开来,体验内心有一种飞扬的惊喜和感动。
马桑树是当地山区常见的一种生命力顽强的落叶灌木。初夏时节,一蓬蓬的水红色马桑花如同搭起的灯台,那树荫下常常是土家族青年男女谈情说爱和偷偷约会的地方,于是,繁茂旺盛的马桑树,成为当地青年男女爱情天长地久的象征。“马桑树树儿搭灯台(哟嗬),我写封的书信与呀姐带哟。郎去当兵姐耶在家呀,我三五两年不得来哟,你个儿移花别处栽哟!马桑树树儿搭灯台(哟嗬),我写封的书信与呀郎带哟,你一年不回我一年等呀,你两年不回我两年捱哟,钥匙不到锁也不开哟!”那种大胆、自由追求爱情的决心和欲走还留的依依不舍,在这首民歌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纯真的质地是心中的光束,那种透明的、从灵魂深处荡漾而来的美好情感,无论何时听了这首能让人心儿都融化了的民歌,心里都会生出一种莫名的感动。
张家界的千山万壑中深藏的文化元素,精神的足迹究竟能行走多远?心灵的空间究竟能纵深多宽?其实,借助《湘西往事》《血色湘西》等影视剧,这些民歌就像风中蓦然回首的女子,早已在被熟知的同时而广泛传唱。山水无言,而歌声有情。再苦再累或再惊再喜的日子,张家界人都会把它化成一种念想唱出来。以民歌为主打元素,张家界甚至举办了两届国际乡村音乐周,让歌谣和行走成为一种行为,在丛山峻岭和峡谷沟壑间绽放民歌的魅力,把众多痴痴的目光带向无限透明的蔚蓝。深受游人喜欢的《四季花儿开》《冷水泡茶慢慢浓》《太阳出来照白岩》等民歌,载着曾经的生与死、情与爱、觅与梦,它们的根系牵连成张家界丰富而灵性的底蕴,美丽的释放营造着一种纯粹的水洗无尘的心境,原初而浑朴的歌词,穿越时间的屏障,在这莽阔深密的地方,带给听众不同以往的艺术抚慰与享受,也成为中国民歌宝库中的经典。
张家界民歌的对唱更有味道,就像石生山、山生石一般,水的相携,风的相生,一山的浪漫尽在其中。在天门山,刚过鬼谷天堑,在蹈虚凌空的峭崖上,就有较大的点歌台,两个土家族阿妹,似乎打擂台般,把歌台设在登山步道路口,而且摆放了许多竹椅,供游人休息听歌。她们还弹扬琴进行伴奏,唱了个摇滚版《棒棒儿捶在岩板上》,清亮甜润的嗓音和张弛有度的节奏把握,很有个性。特别是张家界民歌中的经典对唱——《你唱花花儿我来解》和《太阳出来晒山坡》,演唱起来很有难度,但她们娴熟自如的发挥却把歌词诠释得淋漓尽致。在大家的怂恿和鼓励下,同伴与其中一个阿妹对唱刚学的应该并不太熟的《六口茶》。但奇怪的是,在回环复沓的对唱中,他居然将较长的歌词连贯地唱完了,而且竟然一句也没错!一位是戴着眼镜的游客,一位是身着民族服装的土家族阿妹,一个极熟练,一个较生疏,客观上也有一种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吸引众多的游客鼓掌叫好。假如没有民歌,也许就那么擦肩而过或擦目而过,一别永恒。然而,歌声一起,那些与掌声相伴的欣赏而柔软的目光,就永远存储在内心深处了。离开时,浑身洋溢着纯真气息的土家族阿妹主动与我们合影,并依依不舍唱起了《送客歌》。沉浸在山人合一的歌声中,似乎让人体悟到一种禅机:从这秀甲天下的奇峰峻岭回望我们居住的遥远城市,远离和阻隔的仅仅是原生态吗?
张家界景区的主要景点都设有点歌台,点歌台都有身着民族服饰的土家姑娘唱歌或邀请游人共唱,面对那些秋日潭水般清澈的眼睛,任何人都无法坚硬地拒绝。那些姑娘带着山野的芬芳气息,面部表情生动,风趣活跃,每一个人都是颇有实力的歌手。当然也可男女数人边歌边舞,这些民歌大多脱胎于乡村流行的各种山歌、谣曲,经过职业艺人的加工提炼,或被收集整理后刊行于世,经过无数艺人和爱好者传唱后,再度流传开来。歌手阿妹们或聚拢或散开,似仙女般从这个山峰飘到另一个山峰,让人生的美好与情感的音符飘荡在张家界的每一处峰巅。这些植根于山野之中的民歌,与经过艺术家精心修改与再创作的新民歌不同,大多是一种说唱结合的小调体裁民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真情实感的乡土气息,更因其不事雕琢的返本还原、返璞归真而扣人心弦。这些俯首可拾的山歌、小调、花灯,十分上口地记述着那人难以忘怀的乡土记忆,虽然可能不太适合纯舞台化的表演,但是,它们仿佛是醇厚的老酒,不管时空间隔多久,只要一打开就有陌生而亲切的扑鼻清香。 (摘自《中国旅游报》)
张家界深处武陵山脉的腹地,少数民族人口占绝大部分,而人数最多的是土家族。在长期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一代代土家族先民用自己的身心感受外界事物,习惯于用乐曲把积淀于胸的情愫表达出来。更有特点的是,其民歌的乐句与乐段既不生硬地要求工整对仗,又自然流畅地上口,唱段中多辅以各种副词、衬词和装饰音,使曲调清新优美,纯朴自然。穿行在景区,到处可听见旋律优美、轻快灵动的歌声在山谷间飘荡,那种流动的酣畅与野性,让人有种久违的感觉。忙忙碌碌的在尘世生活,特别需要一种雍容博大的抒情来搭救心灵,而飘忽灵动的民歌,正好可以释放与托付。
来自山野之中的民歌,如花朵一般,散发着鲜腥的泥土气息,情感真切朴实,语言生动凝练,用土家族民歌中的歌词来说,就是能“叙事讲理,说古道今”,而形象贴切的比喻,也可以表达“喜怒哀乐,示爱传情”。这些民歌都是以生活感受来直接抒情寄兴、感物咏怀,或赞美,或愁叹,或沉思,或抗争,用单纯质朴、开朗明快的曲调,随心随性随意地表达了现实生活在人们内心所激起的情感波澜,听者的心绪被它席卷而去,又轻轻地铺展开来,体验内心有一种飞扬的惊喜和感动。
马桑树是当地山区常见的一种生命力顽强的落叶灌木。初夏时节,一蓬蓬的水红色马桑花如同搭起的灯台,那树荫下常常是土家族青年男女谈情说爱和偷偷约会的地方,于是,繁茂旺盛的马桑树,成为当地青年男女爱情天长地久的象征。“马桑树树儿搭灯台(哟嗬),我写封的书信与呀姐带哟。郎去当兵姐耶在家呀,我三五两年不得来哟,你个儿移花别处栽哟!马桑树树儿搭灯台(哟嗬),我写封的书信与呀郎带哟,你一年不回我一年等呀,你两年不回我两年捱哟,钥匙不到锁也不开哟!”那种大胆、自由追求爱情的决心和欲走还留的依依不舍,在这首民歌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纯真的质地是心中的光束,那种透明的、从灵魂深处荡漾而来的美好情感,无论何时听了这首能让人心儿都融化了的民歌,心里都会生出一种莫名的感动。
张家界的千山万壑中深藏的文化元素,精神的足迹究竟能行走多远?心灵的空间究竟能纵深多宽?其实,借助《湘西往事》《血色湘西》等影视剧,这些民歌就像风中蓦然回首的女子,早已在被熟知的同时而广泛传唱。山水无言,而歌声有情。再苦再累或再惊再喜的日子,张家界人都会把它化成一种念想唱出来。以民歌为主打元素,张家界甚至举办了两届国际乡村音乐周,让歌谣和行走成为一种行为,在丛山峻岭和峡谷沟壑间绽放民歌的魅力,把众多痴痴的目光带向无限透明的蔚蓝。深受游人喜欢的《四季花儿开》《冷水泡茶慢慢浓》《太阳出来照白岩》等民歌,载着曾经的生与死、情与爱、觅与梦,它们的根系牵连成张家界丰富而灵性的底蕴,美丽的释放营造着一种纯粹的水洗无尘的心境,原初而浑朴的歌词,穿越时间的屏障,在这莽阔深密的地方,带给听众不同以往的艺术抚慰与享受,也成为中国民歌宝库中的经典。
张家界民歌的对唱更有味道,就像石生山、山生石一般,水的相携,风的相生,一山的浪漫尽在其中。在天门山,刚过鬼谷天堑,在蹈虚凌空的峭崖上,就有较大的点歌台,两个土家族阿妹,似乎打擂台般,把歌台设在登山步道路口,而且摆放了许多竹椅,供游人休息听歌。她们还弹扬琴进行伴奏,唱了个摇滚版《棒棒儿捶在岩板上》,清亮甜润的嗓音和张弛有度的节奏把握,很有个性。特别是张家界民歌中的经典对唱——《你唱花花儿我来解》和《太阳出来晒山坡》,演唱起来很有难度,但她们娴熟自如的发挥却把歌词诠释得淋漓尽致。在大家的怂恿和鼓励下,同伴与其中一个阿妹对唱刚学的应该并不太熟的《六口茶》。但奇怪的是,在回环复沓的对唱中,他居然将较长的歌词连贯地唱完了,而且竟然一句也没错!一位是戴着眼镜的游客,一位是身着民族服装的土家族阿妹,一个极熟练,一个较生疏,客观上也有一种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吸引众多的游客鼓掌叫好。假如没有民歌,也许就那么擦肩而过或擦目而过,一别永恒。然而,歌声一起,那些与掌声相伴的欣赏而柔软的目光,就永远存储在内心深处了。离开时,浑身洋溢着纯真气息的土家族阿妹主动与我们合影,并依依不舍唱起了《送客歌》。沉浸在山人合一的歌声中,似乎让人体悟到一种禅机:从这秀甲天下的奇峰峻岭回望我们居住的遥远城市,远离和阻隔的仅仅是原生态吗?
张家界景区的主要景点都设有点歌台,点歌台都有身着民族服饰的土家姑娘唱歌或邀请游人共唱,面对那些秋日潭水般清澈的眼睛,任何人都无法坚硬地拒绝。那些姑娘带着山野的芬芳气息,面部表情生动,风趣活跃,每一个人都是颇有实力的歌手。当然也可男女数人边歌边舞,这些民歌大多脱胎于乡村流行的各种山歌、谣曲,经过职业艺人的加工提炼,或被收集整理后刊行于世,经过无数艺人和爱好者传唱后,再度流传开来。歌手阿妹们或聚拢或散开,似仙女般从这个山峰飘到另一个山峰,让人生的美好与情感的音符飘荡在张家界的每一处峰巅。这些植根于山野之中的民歌,与经过艺术家精心修改与再创作的新民歌不同,大多是一种说唱结合的小调体裁民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真情实感的乡土气息,更因其不事雕琢的返本还原、返璞归真而扣人心弦。这些俯首可拾的山歌、小调、花灯,十分上口地记述着那人难以忘怀的乡土记忆,虽然可能不太适合纯舞台化的表演,但是,它们仿佛是醇厚的老酒,不管时空间隔多久,只要一打开就有陌生而亲切的扑鼻清香。 (摘自《中国旅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