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个舂光明媚的日子,这种日子对于在大山深处“窝”了20年的林水明来说,是件值得庆贺的事情,山沟沟里嘛,盛产的是偏僻、荒凉、坎坷、贫穷和落后,能有暖融融的春光洒在以山为家没有更高奢求的导弹兵身上,肯定能换来惬意的心情。作为导弹团的团长,林水明此时的心情却有些异样,就在刚才,他接到了两个电话:一个电话是上级领导打来的,让他准备参加“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巡回报告团”,这样的活动对林水明来说并不陌生,这些年来他已经参加过五次了,用不着准备,自己这20年来的所作所为都在大山的岩石上晾晒着呢,七次三等功、一次二等功的奖章尽管都锁在了抽屉里,但从技术员到一团之长的脚印依旧清晰与坚实。第二个电话是远在厦门的老父亲打来的,这样的电话林水明已记不清有多少次了,内容依然显得陈旧与新鲜——陈旧的是老父亲还是那句话:家里的楼房都给你买好了,早点回来吧,新鲜的是他的家庭并非是因为贫穷需要林水明回去照顾,而是因为家里的公司与千万资产需要他去打理,这对于一个长期在山沟里工作的人来讲不能说没有诱惑力。可如果让风景如画的厦门与偏僻荒凉的山沟来一次拔河比赛的话,林水明却打心眼里希望山沟能赢,他在笔记本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山”字,越看越像三枚直刺苍穹的导弹,他觉得导弹与大山真是一个完美的结合,当地动山摇、烈焰升腾之际,山始了导弹以翅膀,导弹还山以壮美,而他坚信自己就是这种完美结合的最佳导演。因此,像往常一样,为了不让老父亲生气,他在电话里细声细语、不置可否地应对着老父亲让他回家的理由,但手里的笔却在笔记本上一心二用地写下了如下文字:艰苦因奉献而美丽,工作因勤奋而快乐,生活因知足而幸福。
在林水明看来,能给人带来享受的并非只有物质生活,就拿自己来说吧,上世纪80年代,当我国第一次向太平洋进行火箭发射试验时,正在高考的他毫不犹豫地报考了西安二炮工程学院,因为招生简章上的“导弹”二宇特别提神,特别摄人心魄,尽管他这个南方人对吃硬窝头还很不习惯,尽管北方的寒风把他的手“吹”成了面包,但他还是带着优异的成绩在大山深处扎了根,实现了当一名导弹“驭手”的梦想。不过,导弹毕竟不是骡马,用鞭子和口令就能解决问题。刚毕业那会儿,林水明突然对蜘蛛产生了兴趣,确切地说他十分羡慕蜘蛛对蜘蛛网的运用水平,有猎物上网,不用看,人家就知道方位。林水明的脑子里也有张网,那就是“笼罩”导弹的几十张密密麻麻的电路图和数千个反复无常的数据,导弹的复杂和娇贵就在于此,这里边只要有一个点或一条线出了毛病,那整个导弹就成了一堆废铁,“轻伤不下火线”这句话对人管用,但对导弹绝对不成立。所以要想让导弹听话,那你就得娴熟导弹的血管、神经与脉搏。那些日子,林水明宿舍和办公室的墙上挂满了电路图,他的血液顺着电路在流淌,他的脉搏顺着电路在跳动,他的思维顺着电路在游走,他要把一张张电路图复制在自己的神经线上,他要把一个个数据雕刻在自己的骨子里。蜘蛛结网是为了生存,林水明“结网”是为了导弹正常飞行。第一次参加实弹发射,林水明就传奇性地用六个宇立了一次三等功。当时导弹正在做例行测试,参加人员多为技术高手和知名专家,突然测试仪器出现了不正常的反应,经过“会诊”,大家的意见是从头再做—遍测试,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清楚,导弹不是鸡蛋,重做意味着大量的时间、人员和物资消耗,这时,反对声从“配角”林水明的嘴里说了出来:“不影响,继续做!”当然,就凭这六个字是无论如何也说服不了专家的,剩下的补充说明与精辟分析让相信科学的专家们采纳了他的意见,导弹的发射成功又进一步验证了林水明对测试原理的精通与运用,结果,一枚三等功奖章让他尝到“享受”的幸福滋味。
林水明的第二次传奇更加有滋有味。也是一次实弹发射,导弹的一个个仪器修正速度超常,生产厂家用自己的测试方法测试是没有问题的,而用军方的测试方法测试则是有问题的,一个是供应者,一个是使用者,就好比买卖双方,卖者说货好,买者说货孬,结果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双方处于胶着、僵持状态,这是关系到昂贵导弹的质量问题的天大事情,必须有个子丑寅卯的说法才行。林水明把“病情”带回宿舍,一个晚上没合眼,硬是开出了一服“治病”的良方。第二天,领导、专家和厂家代表几十人到教室听林水明“讲课”,“病因”找到了,“病情”讲明了,几天来的“山重水复”一下变成了“柳暗花明”,一位领导激动得现场拍板:这个“裁判”当得好,建议给林水明立二等功!
在山沟里扎根的日子,林水明饱尝了艰苦,老父亲在家给他买房的举动触动了他,他心里清楚,人不能只迷恋金钱,但优越的物质生活的确也是一根拴心留人的绳子。导弹部队是技术性极高的兵种,只有吃苦精神而没有掌握高技术的人才是不行的,而在真空条件下是培养不出艳冠群芳的花朵的。这些年来,他们团年年都有研究生考出,却年年种树不见树,研究生们学成后都以各种原因离开了山沟,变成孔雀飞东南了。当上团长后,林水明为了留住这些宝贵的凤凰,开始有步骤地栽种梧桐树:他先是与7所名牌大学联系,定向培养与导弹专业相关的人才,团里每年拿出十多万元的经费,让研究生们不掏腰包就能深造,但必须签订回部队工作的协议;他设想的改善研究生住房条件的“研究生公寓”已准备开工,标准是一定要比团领导的住房档次高。经过数年的“搭窝引风”,他的手下已经有25名研究生成为了导弹的翅膀,这个数字对一个团级单位来说是十分鲜见的。
事情就是这样奇怪,老父亲用豪华楼房没能把林水明“诱”回家去,林水明却用“研究生公寓”把25名研究生“引”进了山沟。
以前执行导弹发射任务,林水明都是作为“配角”出现的。成为了一团之长,当上军事指挥上的“主角”了,他又喜欢在团里能够扮演各种各样的普通角色,林水明希望防地上的各个角落都能留下自己的声音、身影、痕迹乃至影响,如果做到这一点,免不了就得多做一些“亲自”的工作,所以他这个“家长”当得就十分辛苦。今年,上级给全团每个伙食单位配发了新型煤气灶,不过却有点“水土不服”——由于设计上的原因,使用起来不但不方便,而且—星期的时间就烧坏了两口大锅。相信“吃饭别、事”的林团长“亲自”爬到锅灶里,研究气路的输送、火苗的散布、高度,从下午5点一直“琢磨”到晚上10点,按照他“亲自”设计的改造方案,全团的饭桌上又是喷香一片。团里盖房子,他怕施工单位偷工减料,半夜从床上爬起来,披着大衣来到工地观察水泥的凝固状态。盖招待所,按照铺彩钢瓦的设计,需要用钢槽固定,可钢材贵呀,经费肯定超出一大块,又是林团长“亲自”琢磨出用木料代替钢槽的办法,经与设计单位沟通,还真可行,结果招待所既上了档次,又节约了经费。坑道由于年久失修,有的地方的墙皮剥落、渗水漏水,在资金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林水明不等不靠,带领全团官兵自动转行成了“装修队”,他“亲自”跑建材市场,“亲自”设计装修方案,手握砂纸,穿着背心,“亲自”在尘灰飞扬、恶心呛人的施工现场苦干,结果,“水帘洞”变成了“水晶宫”,他的坑道成了“样板工程”。悠长的坑道里,一台略显粗糙的双方向电瓶车载着参观人员东拐西扭转。驾驶员说“这台车就是我们林团长‘亲自’设计的,市场上没有这样的尺寸,这是按照林团长思路敲出来的,很方便的!”
盛夏,群山环抱中的某发射场,导弹发射准备进入关键时刻,就在这节骨眼上,弹上某重要系统出现故障,需对导弹进行分解再装,而此时导弹所有火工晶与炸药已全部装弹,稍有不慎,就会弹毁人亡!顿时,现场人员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目址。面对突发险情,林水明果断下令:非排险人员撤出操作现场。然后,他“亲自”带领一班“敢死队”,奋战两天两夜,成功排险,确保导弹按时发射。随着一声“点火”指令,导弹喷吐着烈焰扶摇直上,准确命中目标。 也许有人会说,团长应该是抓大事,小事可以不抓。对此,林团长却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坚信,小事情包含着大事情,小点滴蕴藏着大道理;细节来自于关注,关注来自于责任,只有抓住丁关键的小事,才能干好大事,不辱使命。有一次发射演练的前夕,他到下面检查准备情况,在一台配气设备前,他问技术人员:这台设备调试了吗?技术人员回答:平时经常用,好着呢!我不是问平时,我是问马上进行的发射演练能不能保障,你们现在不测试一下怎么知道合格不合格呢?技术人员不情愿地进行了检测,结果真的出了问题,由于这台设备平时用得多,灰尘沾染严重,导致配气达不到要求。林团长语重心长地对技术人员说,我们是高技术兵种,在细节上来不得半点马虎,细节决定成败呀,越是你们觉得最保险的地方往往会成为最危险的地方啊!阵地搞现代化监控设施时,每个摄像头上的两根线引起子林团长的兴趣:阵地上有那么多的摄像头,这些连接线距离不短,买这些线花钱多不说,布线也很困难,干嘛不能设计成闭路电视那样,一根信号线就能接收到几十几百个频道,我们不妨也用一根线控制这些摄像头,于是这个芝麻粒大的想法不但让经费从一百万的预算降到了十万,省下了一大笔开支,而且还为以后的扩容留下了空间。团里的单身干部楼进行改造,按说这根本用不着林团长动脑筋,但他还是给有关部门提出了一条建议:最好在每个单身干部的房间建一个卫生间,就是这么一个“人情化”的小举动,让许多单身干部的心里荡漾起了春水般的暖流。
在导弹团,一些基层干部总觉得自己的“领导”不好当,为啥?林团长啥都明白。在业务上,跟他玩虚的不行,跟他来假的不中,哪十怕是一招一式中有了表演的性质也糊弄不了他。有一次,林团长到一个基层单位检查训练情况,专业分站为了提神提气增加“看点”,在实装操作中有意把简单的程序复杂化,增加了许多中看不中用的“队列动作”,以追求所谓的整齐划一。林水明心知肚明,一语就道破了玄机:你们这是在演练还是在演戏?有人给他提醒:这套程序是经上级有关部门肯定过的“经验”。林水明听了坚决地说,我不管经验不经验,凡是这些不符合实战要求的形式主义一定要砍掉!于是他组织人员对全团所有专业训法逐一进行审定,对一些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按照实战标准进行了修正,有效地增强了训练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在生活中,有时连个针尖大的事也会让林团长发上一顿火。有年春节前,林团长带着年货高高兴兴地到一个连队慰问,刚到连部一落座,他一眼瞅见连部的一只电暖器“瘸”了一条腿,于是慰问临时改成了训问,他对连干部说,你们整天教育战士要以连队为家,可你们这个“家长”是怎么当的,电暖器掉了一条腿就不知修一修,如果是你们自己家的东西,你会让它带“病”工作?这件事虽小,但反映出来的问题却大,电暖器可以不要,但事业心、责任感不能丢,过硬的作风不能丢!
“一个优秀的班长胜过一个平庸的团长!”这是林水明经常自勉的话。他知道一团之长当不好,还真不如去当一名优秀的班长。也许是他太想当好这个团长了,凡事他总喜欢较个真,喜欢较真则助长了他“敢说敢千”的个性,而个性又是“神正胆壮”的滋养剂。在发射现场,保障单位提供的房子质量较差,外面下大雨屋里落小雨,别人让他找保障单位交涉维修,林团长一声令下:别人的房子也漏,他们短时间也修不过来,咱磨那个嘴皮子干啥,咱自己掏钱自己干!早点不让战士受苦不是更好吗?驻地不光他一个军事单位,战士外出,难免与地方人员有个磕磕碰碰,又是林团长一声令下:导弹团的人员一律带红牌标志外出,老百姓有了问题一看红牌就能找上门来。团里工作组下基层,林团长再次明令:基层一律不准摆水果和香烟,要知道一盒香烟就是一个战士一天的伙食费呀!
2002年执行实弹发射任务期间,一台计算射程的设备受到了干扰,技术人员查来查去一直找不到干扰源,在现场的专家和厂家代表也是一筹莫展,但发射时间越来越近,这“病根”找不到怎么办?为了保障发射,专家提出了多加滤波电容的办法,把干扰信号尽量过滤,现场所有人员都沉默不语。林水明坐不住了,他站起来放了一炮:我觉得这种方法既没有道理,更谈不上科学,你们这是“病根”没找到就乱吃“止疼药”!再说了,在地面滤掉了干扰,那导弹上丁天怎么办呢?临时改装备,今后交给部队的导弹改不改?……
去年导弹团接收了一套用于训练的新型装备,对于导弹团来说,这可是—件更新换代级的“宝贝”,如果把它“捣鼓”明白了,那么全团的战斗力将有一个大幅度的跨越。但是等装备运到进行训练时,他们发现由于在其他单位进行训练时出现丁故障,装备已经不能正常运转了。按照常规,装备出现了问题要送回工厂进行维修,但来来回回需要很长的时间,这对于即将执行新型导弹发射任务、如饥似渴等待新装备的导弹团来说,可不能把到嘴的“面包”再回炉去烤一烤。于是林团长胆子又“壮”了起来:“我们自己干!”胆子可以壮,口气可以大,面对从未接触过的新装备,他们的“金钢钻”到底好不好使,谁也不敢保证。林水明知道“夸海口”要付出的代价,于是他又“亲自”带着精兵强将,沿着每—条电路、每一个器件、每一处节点开始了“啃骨头工程”。结果只用一天时间就修好了故障装备,而且还查找出一些厂家设计欠妥的地方,向厂家提出了合理化改进建议。
林水明这次“胆壮”,不但解决了燃眉之急,更为属下官兵树立了榜样,给他们精技术修装备“壮”了胆。
林水明当了5年的团长, 可以用“54321”这简简单单的五个数字来概括他5年来的奋斗历程——他带领团队连续5年被第二炮兵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团”,完成 4次导弹发射任务,连续3年被第二炮兵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团”,团2次荣立集体二等功,当然,他也十分清楚,无论是转业还是升迁,他都不会在团长这个位置上千一辈子,接下来的工作,他要用一个“1”字收尾——就是给未来的继任者交一个好的人才队伍,交一个好的政治氛围,交一个好的家底。【采访手记】
林水明曾经为军师级指挥员默画讲解过导弹的电路图,先后担纲完成了26个技术革新项目和20多项战法训法,有4项革新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奖,有11种战法训法被基地和二炮推广过,所以导弹对于林水明来讲,夸张一点就是卖油翁手里的油葫芦。采访过林水明的记者很多,都有一个明显的感受,那就是被林水明滔滔不绝的业务知识讲得头昏脑胀。这一次我也不例外,一支圆珠笔在林水明的手里像一枚导弹一样转来转去,他的眼睛闪着兴奋与激情的亮光,两手比画着各种动作,嘴里成串的符号和术语就像导弹的尾焰喷泉喷去,这对于我们这些门外汉来说简直就是一次痛苦的炼狱,五个小时的采访,我始终被无知和疑惑笼罩着,也被林水明的敬业和胆识感染着,不过,他最后一句话让人听了不禁心头一震,他说,这些年来,我对自己或者说对导弹有一个理想,也可以说是一种境界,我希望发射出去的导弹,都能带着我的忠诚、我的英勇、我的灵魂去飞行……
在林水明看来,能给人带来享受的并非只有物质生活,就拿自己来说吧,上世纪80年代,当我国第一次向太平洋进行火箭发射试验时,正在高考的他毫不犹豫地报考了西安二炮工程学院,因为招生简章上的“导弹”二宇特别提神,特别摄人心魄,尽管他这个南方人对吃硬窝头还很不习惯,尽管北方的寒风把他的手“吹”成了面包,但他还是带着优异的成绩在大山深处扎了根,实现了当一名导弹“驭手”的梦想。不过,导弹毕竟不是骡马,用鞭子和口令就能解决问题。刚毕业那会儿,林水明突然对蜘蛛产生了兴趣,确切地说他十分羡慕蜘蛛对蜘蛛网的运用水平,有猎物上网,不用看,人家就知道方位。林水明的脑子里也有张网,那就是“笼罩”导弹的几十张密密麻麻的电路图和数千个反复无常的数据,导弹的复杂和娇贵就在于此,这里边只要有一个点或一条线出了毛病,那整个导弹就成了一堆废铁,“轻伤不下火线”这句话对人管用,但对导弹绝对不成立。所以要想让导弹听话,那你就得娴熟导弹的血管、神经与脉搏。那些日子,林水明宿舍和办公室的墙上挂满了电路图,他的血液顺着电路在流淌,他的脉搏顺着电路在跳动,他的思维顺着电路在游走,他要把一张张电路图复制在自己的神经线上,他要把一个个数据雕刻在自己的骨子里。蜘蛛结网是为了生存,林水明“结网”是为了导弹正常飞行。第一次参加实弹发射,林水明就传奇性地用六个宇立了一次三等功。当时导弹正在做例行测试,参加人员多为技术高手和知名专家,突然测试仪器出现了不正常的反应,经过“会诊”,大家的意见是从头再做—遍测试,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清楚,导弹不是鸡蛋,重做意味着大量的时间、人员和物资消耗,这时,反对声从“配角”林水明的嘴里说了出来:“不影响,继续做!”当然,就凭这六个字是无论如何也说服不了专家的,剩下的补充说明与精辟分析让相信科学的专家们采纳了他的意见,导弹的发射成功又进一步验证了林水明对测试原理的精通与运用,结果,一枚三等功奖章让他尝到“享受”的幸福滋味。
林水明的第二次传奇更加有滋有味。也是一次实弹发射,导弹的一个个仪器修正速度超常,生产厂家用自己的测试方法测试是没有问题的,而用军方的测试方法测试则是有问题的,一个是供应者,一个是使用者,就好比买卖双方,卖者说货好,买者说货孬,结果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双方处于胶着、僵持状态,这是关系到昂贵导弹的质量问题的天大事情,必须有个子丑寅卯的说法才行。林水明把“病情”带回宿舍,一个晚上没合眼,硬是开出了一服“治病”的良方。第二天,领导、专家和厂家代表几十人到教室听林水明“讲课”,“病因”找到了,“病情”讲明了,几天来的“山重水复”一下变成了“柳暗花明”,一位领导激动得现场拍板:这个“裁判”当得好,建议给林水明立二等功!
在山沟里扎根的日子,林水明饱尝了艰苦,老父亲在家给他买房的举动触动了他,他心里清楚,人不能只迷恋金钱,但优越的物质生活的确也是一根拴心留人的绳子。导弹部队是技术性极高的兵种,只有吃苦精神而没有掌握高技术的人才是不行的,而在真空条件下是培养不出艳冠群芳的花朵的。这些年来,他们团年年都有研究生考出,却年年种树不见树,研究生们学成后都以各种原因离开了山沟,变成孔雀飞东南了。当上团长后,林水明为了留住这些宝贵的凤凰,开始有步骤地栽种梧桐树:他先是与7所名牌大学联系,定向培养与导弹专业相关的人才,团里每年拿出十多万元的经费,让研究生们不掏腰包就能深造,但必须签订回部队工作的协议;他设想的改善研究生住房条件的“研究生公寓”已准备开工,标准是一定要比团领导的住房档次高。经过数年的“搭窝引风”,他的手下已经有25名研究生成为了导弹的翅膀,这个数字对一个团级单位来说是十分鲜见的。
事情就是这样奇怪,老父亲用豪华楼房没能把林水明“诱”回家去,林水明却用“研究生公寓”把25名研究生“引”进了山沟。
以前执行导弹发射任务,林水明都是作为“配角”出现的。成为了一团之长,当上军事指挥上的“主角”了,他又喜欢在团里能够扮演各种各样的普通角色,林水明希望防地上的各个角落都能留下自己的声音、身影、痕迹乃至影响,如果做到这一点,免不了就得多做一些“亲自”的工作,所以他这个“家长”当得就十分辛苦。今年,上级给全团每个伙食单位配发了新型煤气灶,不过却有点“水土不服”——由于设计上的原因,使用起来不但不方便,而且—星期的时间就烧坏了两口大锅。相信“吃饭别、事”的林团长“亲自”爬到锅灶里,研究气路的输送、火苗的散布、高度,从下午5点一直“琢磨”到晚上10点,按照他“亲自”设计的改造方案,全团的饭桌上又是喷香一片。团里盖房子,他怕施工单位偷工减料,半夜从床上爬起来,披着大衣来到工地观察水泥的凝固状态。盖招待所,按照铺彩钢瓦的设计,需要用钢槽固定,可钢材贵呀,经费肯定超出一大块,又是林团长“亲自”琢磨出用木料代替钢槽的办法,经与设计单位沟通,还真可行,结果招待所既上了档次,又节约了经费。坑道由于年久失修,有的地方的墙皮剥落、渗水漏水,在资金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林水明不等不靠,带领全团官兵自动转行成了“装修队”,他“亲自”跑建材市场,“亲自”设计装修方案,手握砂纸,穿着背心,“亲自”在尘灰飞扬、恶心呛人的施工现场苦干,结果,“水帘洞”变成了“水晶宫”,他的坑道成了“样板工程”。悠长的坑道里,一台略显粗糙的双方向电瓶车载着参观人员东拐西扭转。驾驶员说“这台车就是我们林团长‘亲自’设计的,市场上没有这样的尺寸,这是按照林团长思路敲出来的,很方便的!”
盛夏,群山环抱中的某发射场,导弹发射准备进入关键时刻,就在这节骨眼上,弹上某重要系统出现故障,需对导弹进行分解再装,而此时导弹所有火工晶与炸药已全部装弹,稍有不慎,就会弹毁人亡!顿时,现场人员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目址。面对突发险情,林水明果断下令:非排险人员撤出操作现场。然后,他“亲自”带领一班“敢死队”,奋战两天两夜,成功排险,确保导弹按时发射。随着一声“点火”指令,导弹喷吐着烈焰扶摇直上,准确命中目标。 也许有人会说,团长应该是抓大事,小事可以不抓。对此,林团长却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坚信,小事情包含着大事情,小点滴蕴藏着大道理;细节来自于关注,关注来自于责任,只有抓住丁关键的小事,才能干好大事,不辱使命。有一次发射演练的前夕,他到下面检查准备情况,在一台配气设备前,他问技术人员:这台设备调试了吗?技术人员回答:平时经常用,好着呢!我不是问平时,我是问马上进行的发射演练能不能保障,你们现在不测试一下怎么知道合格不合格呢?技术人员不情愿地进行了检测,结果真的出了问题,由于这台设备平时用得多,灰尘沾染严重,导致配气达不到要求。林团长语重心长地对技术人员说,我们是高技术兵种,在细节上来不得半点马虎,细节决定成败呀,越是你们觉得最保险的地方往往会成为最危险的地方啊!阵地搞现代化监控设施时,每个摄像头上的两根线引起子林团长的兴趣:阵地上有那么多的摄像头,这些连接线距离不短,买这些线花钱多不说,布线也很困难,干嘛不能设计成闭路电视那样,一根信号线就能接收到几十几百个频道,我们不妨也用一根线控制这些摄像头,于是这个芝麻粒大的想法不但让经费从一百万的预算降到了十万,省下了一大笔开支,而且还为以后的扩容留下了空间。团里的单身干部楼进行改造,按说这根本用不着林团长动脑筋,但他还是给有关部门提出了一条建议:最好在每个单身干部的房间建一个卫生间,就是这么一个“人情化”的小举动,让许多单身干部的心里荡漾起了春水般的暖流。
在导弹团,一些基层干部总觉得自己的“领导”不好当,为啥?林团长啥都明白。在业务上,跟他玩虚的不行,跟他来假的不中,哪十怕是一招一式中有了表演的性质也糊弄不了他。有一次,林团长到一个基层单位检查训练情况,专业分站为了提神提气增加“看点”,在实装操作中有意把简单的程序复杂化,增加了许多中看不中用的“队列动作”,以追求所谓的整齐划一。林水明心知肚明,一语就道破了玄机:你们这是在演练还是在演戏?有人给他提醒:这套程序是经上级有关部门肯定过的“经验”。林水明听了坚决地说,我不管经验不经验,凡是这些不符合实战要求的形式主义一定要砍掉!于是他组织人员对全团所有专业训法逐一进行审定,对一些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按照实战标准进行了修正,有效地增强了训练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在生活中,有时连个针尖大的事也会让林团长发上一顿火。有年春节前,林团长带着年货高高兴兴地到一个连队慰问,刚到连部一落座,他一眼瞅见连部的一只电暖器“瘸”了一条腿,于是慰问临时改成了训问,他对连干部说,你们整天教育战士要以连队为家,可你们这个“家长”是怎么当的,电暖器掉了一条腿就不知修一修,如果是你们自己家的东西,你会让它带“病”工作?这件事虽小,但反映出来的问题却大,电暖器可以不要,但事业心、责任感不能丢,过硬的作风不能丢!
“一个优秀的班长胜过一个平庸的团长!”这是林水明经常自勉的话。他知道一团之长当不好,还真不如去当一名优秀的班长。也许是他太想当好这个团长了,凡事他总喜欢较个真,喜欢较真则助长了他“敢说敢千”的个性,而个性又是“神正胆壮”的滋养剂。在发射现场,保障单位提供的房子质量较差,外面下大雨屋里落小雨,别人让他找保障单位交涉维修,林团长一声令下:别人的房子也漏,他们短时间也修不过来,咱磨那个嘴皮子干啥,咱自己掏钱自己干!早点不让战士受苦不是更好吗?驻地不光他一个军事单位,战士外出,难免与地方人员有个磕磕碰碰,又是林团长一声令下:导弹团的人员一律带红牌标志外出,老百姓有了问题一看红牌就能找上门来。团里工作组下基层,林团长再次明令:基层一律不准摆水果和香烟,要知道一盒香烟就是一个战士一天的伙食费呀!
2002年执行实弹发射任务期间,一台计算射程的设备受到了干扰,技术人员查来查去一直找不到干扰源,在现场的专家和厂家代表也是一筹莫展,但发射时间越来越近,这“病根”找不到怎么办?为了保障发射,专家提出了多加滤波电容的办法,把干扰信号尽量过滤,现场所有人员都沉默不语。林水明坐不住了,他站起来放了一炮:我觉得这种方法既没有道理,更谈不上科学,你们这是“病根”没找到就乱吃“止疼药”!再说了,在地面滤掉了干扰,那导弹上丁天怎么办呢?临时改装备,今后交给部队的导弹改不改?……
去年导弹团接收了一套用于训练的新型装备,对于导弹团来说,这可是—件更新换代级的“宝贝”,如果把它“捣鼓”明白了,那么全团的战斗力将有一个大幅度的跨越。但是等装备运到进行训练时,他们发现由于在其他单位进行训练时出现丁故障,装备已经不能正常运转了。按照常规,装备出现了问题要送回工厂进行维修,但来来回回需要很长的时间,这对于即将执行新型导弹发射任务、如饥似渴等待新装备的导弹团来说,可不能把到嘴的“面包”再回炉去烤一烤。于是林团长胆子又“壮”了起来:“我们自己干!”胆子可以壮,口气可以大,面对从未接触过的新装备,他们的“金钢钻”到底好不好使,谁也不敢保证。林水明知道“夸海口”要付出的代价,于是他又“亲自”带着精兵强将,沿着每—条电路、每一个器件、每一处节点开始了“啃骨头工程”。结果只用一天时间就修好了故障装备,而且还查找出一些厂家设计欠妥的地方,向厂家提出了合理化改进建议。
林水明这次“胆壮”,不但解决了燃眉之急,更为属下官兵树立了榜样,给他们精技术修装备“壮”了胆。
林水明当了5年的团长, 可以用“54321”这简简单单的五个数字来概括他5年来的奋斗历程——他带领团队连续5年被第二炮兵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团”,完成 4次导弹发射任务,连续3年被第二炮兵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团”,团2次荣立集体二等功,当然,他也十分清楚,无论是转业还是升迁,他都不会在团长这个位置上千一辈子,接下来的工作,他要用一个“1”字收尾——就是给未来的继任者交一个好的人才队伍,交一个好的政治氛围,交一个好的家底。【采访手记】
林水明曾经为军师级指挥员默画讲解过导弹的电路图,先后担纲完成了26个技术革新项目和20多项战法训法,有4项革新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奖,有11种战法训法被基地和二炮推广过,所以导弹对于林水明来讲,夸张一点就是卖油翁手里的油葫芦。采访过林水明的记者很多,都有一个明显的感受,那就是被林水明滔滔不绝的业务知识讲得头昏脑胀。这一次我也不例外,一支圆珠笔在林水明的手里像一枚导弹一样转来转去,他的眼睛闪着兴奋与激情的亮光,两手比画着各种动作,嘴里成串的符号和术语就像导弹的尾焰喷泉喷去,这对于我们这些门外汉来说简直就是一次痛苦的炼狱,五个小时的采访,我始终被无知和疑惑笼罩着,也被林水明的敬业和胆识感染着,不过,他最后一句话让人听了不禁心头一震,他说,这些年来,我对自己或者说对导弹有一个理想,也可以说是一种境界,我希望发射出去的导弹,都能带着我的忠诚、我的英勇、我的灵魂去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