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有限元分析在膝关节翻修胫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1名正常健康男性志愿者,25岁,身高170 cm,体质量62 kg,通过螺旋CT扫描、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软件,建立三维膝关节翻修胫骨缺损有限元模型.建立胫骨平台内侧5.0、7.5、10.0、12.5和15.0 mm高的5种不同楔形及块形骨缺损,分别模拟采用骨水泥(水泥固定组)、骨水泥强化螺钉(水泥强化组)和金属垫
【机 构】
:
中国香港,香港大学医学院矫形及创伤外科学系,中国香港,香港大学医学院矫形及创伤外科学系,中国香港,香港大学医学院矫形及创伤外科学系,中国香港,香港大学医学院矫形及创伤外科学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有限元分析在膝关节翻修胫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1名正常健康男性志愿者,25岁,身高170 cm,体质量62 kg,通过螺旋CT扫描、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软件,建立三维膝关节翻修胫骨缺损有限元模型.建立胫骨平台内侧5.0、7.5、10.0、12.5和15.0 mm高的5种不同楔形及块形骨缺损,分别模拟采用骨水泥(水泥固定组)、骨水泥强化螺钉(水泥强化组)和金属垫片(金属垫片组)修复不同骨缺损.受力和边界条件模拟体内膝关节受力情况.通过有限元应力分析比较骨-水泥界面之间位移,以及界面间骨水泥的受力情况. 结果 当骨缺损高度为12.5、15.0 mm时,水泥固定组和水泥强化组的相对位移超过松动的阈值,即>150 μm;当骨缺损的高度为7.5、10.0 mm时,水泥固定组的位移>150Iμm,但水泥强化组的位移<150 μm;当骨缺损的高度为5.0 mm时,所有治疗组的位移均<150 μm.所有治疗组骨水泥的最大剪切力都随着骨缺损的增大而增加.随着骨缺损的减少,水泥强化组的最大剪切力较水泥固定组的剪切力分别提高了21%、16%、11%、9%和7%,而金属垫片组则显示出最小的骨水泥剪切力. 结论 在膝关节翻修胫骨缺损修复的有限元模型中,当楔形骨缺损高度> 10.0 mm时,骨水泥强化螺钉修复发生松动的几率较高;当骨缺损高度< 10.0 mm时,骨水泥强化螺钉修复块形骨缺损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操纵杆复位技术在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 1年10月期间收治的43例儿童股骨干骨折患者资料,男26例,女17例;年龄为3岁5个月至13岁8个月,平均6.3岁;左侧24例,右侧19例;骨折根据AO分型:A1型1例,A2型14例,A3型28例.所有患者均在骨科牵引床上牵引复位,C型臂X线机透视下明确骨折移位情况,采用克氏针操纵杆复
目的 分析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X线与CT影像学表现,为诊断下胫腓联合损伤提供更为准确的参照标准.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36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6例,女20例;年龄18~67岁,平均41.9岁.术前均行X线及CT检查.测量X线片和CT上的下胫腓胫距关节上10 mm处间隙距离,并进行比较. 结果 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在X线片上中胫距
目的 探讨经伤椎单侧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的9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66例,女32例;年龄19~65岁,平均44.9岁.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经伤椎单侧椎弓根固定组(经伤椎组,50例)和短节段椎弓根固定组(短节段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前、术后cobb角、伤椎前、后缘
目的 设计一种与胫骨平台后外髁解剖形态匹配的钢板,比较其与5孔T型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LC-DCP)和7孔直型重建接骨板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将18具经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后的成人尸体膝关节标本,根据胫骨平台后外侧剪应力骨折的形态学特征建立后外侧骨折模型,随机分为3组(n=6):A组采用前外侧5孔T型LC-DCP固定,B组采用后外侧7孔直型重建接骨板固定,C组采用新设计的胫骨平
肘关节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对肘关节外翻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而外翻不稳定是最常见的肘关节不稳,在急性创伤和运动损伤中较为多见.目前公认投掷运动员的MCL慢性损伤需进行手术重建,但急性创伤时是否需要一期修复则尚无统一意见,争议很大.目前主要根据术者的经验在术中决定是否进行修复.本文对MCL的功能解剖、生物力学、常用诊治方法、以及肘关节单纯脱位和复杂
目的 探讨获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正常矢状曲度的方法及其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对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69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男41例,女28例;年龄18 ~71岁,平均39.3岁.骨折节段:T116例,T12 22例,L120例,L2 12例,L36例,L4 3例;术前神经功能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分级(ASIA):A级2例,B级4例,C级8例,D级20例,E级3
患者资料男性患者,19岁,因“左侧重度马蹄足畸形合并跟骨缺损14年”于2011年3月就诊.病史:4岁时,交通伤致左小腿后侧及足跟大范围组织缺损,跟骨粉碎性骨折伴部分缺损.经清创及植皮等治疗后创面瘢痕性愈合,但遗留左足马蹄高弓畸形及跟骨部分缺损.随着患儿生长发育,左足畸形逐渐加重,未接受矫形手术治疗.入院查体:左足重度马蹄高弓畸形,站立及行走时仅5个跖骨头及足趾负重(图1a),小腿后内侧及足跟广泛皮
患者资料男性患者,49岁,交通伤致左小腿中下段疼痛、出血6h入院.入院后诊断为Gustilo ⅢA型左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急诊行清创及单边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术后伤口感染,左小腿中下段骨质外露.伤后2周行清创和皮瓣转移术,术中将所有坏死的骨与软组织清除,在胫骨中下段形成6 cm的骨缺损和14 cm×10 cm的皮肤缺损,同时行腓肠神经皮瓣转移术将伤口闭合,皮瓣完全成活.皮瓣转移术后1个月,更换为
目的 比较双Endobutton技术与锁骨钩钢板(CHP)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近期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 1年12月收治的59例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资料,男41例,女18例;年龄21 ~ 69岁,平均44.0岁;左侧21例,右侧38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双Endobutton组(26例)和CHP组(33例).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目的 通过观察后踝骨折块大小及固定与否对于累及后踝的踝关节骨折预后的影响,探讨后踝骨折的手术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手术治疗的73例累及后踝的踝关节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骨折按照AO分型:44A型19例,44B型37例,44C型17例.本组73例患者中固定后踝30例(45.2%),未固定后踝43例(54.8%).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和简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