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园教育需贯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的教学原则。科学有效的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音乐审美、节奏感和音乐鉴赏能力。因为幼儿年龄尚小,对于世界的事物都处于认识阶段,思维、智力、身体机能等都处于待开发阶段,是进行音乐教育的最佳时期。幼教在进行音乐教育时,应该将音乐与游戏相结合,使幼儿在游戏中感知音乐的节奏、旋律和情感,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加有效地培养幼儿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幼儿;音乐游戏化;策略;方法
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听音乐和学习演唱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主要方式,教学内容和形式都较为单一,不适合年龄尚小的幼儿。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方式,在幼儿园阶段开展的游戏应该充分符合幼儿的年龄、学习能力、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等,所以幼教应该创新教学观念,将游戏与音乐教学进行巧妙整合,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音乐激发学生参与游戏活动的欲望,使幼儿能够在音乐游戏中充分感受到音乐学习的快乐,从而有效培养节奏感、创造力、表现力和音乐鉴赏能力。
一、科学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音乐是进行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载体,所以教师应该科学合理选择游戏活动的音乐,首先,应该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应该尽量选择一些节奏明快、词曲简单的音乐,其次,应该充分考虑音乐的趣味性,可以选择一些故事性强、歌词表述生动的歌曲,这类歌曲不仅更容易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也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歌曲内容。同时,教师在选择歌曲的时候,也应该充分考虑幼儿的个性化差异,有的孩子可能喜欢安静的音乐,有的孩子可能喜欢节奏感强的音乐,教师应该提前做好了解,充分准备各类音乐素材,这样也更加方便结合各种形式的游戏活动,从而使音乐游戏教学更加有效。
二、丰富音乐游戏活动形式
幼儿年龄尚小,天生好动,且自控能力和学习学习能力较弱,幼教应该结合幼儿的这一特点,科学合理设计音乐游戏活动,根据音乐的形式可以设计出情节性游戏、表演性游戏、竞赛性游戏等,比如,击鼓传花、跳皮筋、跳绳、丢手绢、团体操等,引导幼儿在游戏中随着音乐进行跑、跳、追、敲等动作,也可以边游戏边哼唱,这样幼儿的口、脑、手、脚等身体各个器官都充分被调动起来,可以有效促进综合素质的發展。教师可以鼓励幼儿随着音乐的节奏变换动作,节奏快的时候,动作要快;音乐节奏慢的时候,动作也要慢,从而更好地感知音乐节奏。比如,在进行“大象走小兔跳”的游戏时,大象的音乐是缓慢低沉的,幼儿的动作也应该是缓慢的,小兔的音乐是轻快的,幼儿可以进行小兔跳、快走、拍手等动作,从而有效提升音乐辨别能力。
三、创设轻松愉悦的游戏环境
环境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思想和行为,尤其是对自控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差的幼儿而言,环境的作用尤为重要。所以幼教在开展音乐游戏教学时,应该出创设良好环境,使幼儿的精神和注意力充分投入到游戏当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与音乐或者游戏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创设直观情境,从听觉和视觉两种角度使幼儿引起更丰富的游戏体验感,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教师也可以巧妙创设故事情境,教师可以运用一些道具将游戏区域进行装饰,模拟故事情境,这样幼儿在进行角色扮演游戏的时候会更有代入感,游戏体验感也会更佳,再加上音乐的带动,幼儿会更加享受音乐游戏过程,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培养核心素养。比如,在进行《猪小弟》这一游戏活动时,教师可以提前将活动区域装饰成小森林,并且制作和分发小猪的头饰,选择《猪之歌》作为背景音乐,在环境的和音乐的双重刺激下,幼儿会引起更丰富情感体验,充分享受游戏过程。
四、实时观察、科学评价
因为幼儿年龄尚小,在游戏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嬉戏打闹、争抢玩具、摔倒等问题,所以教师在幼儿进行音乐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实时观察游戏动态,可以运用话筒、音响等工具对游戏人员、游戏形式等进行合理调整,及时制止嬉戏打闹情况,努力规避安全问题的发生。教师也可以运用手机或者相机将幼儿进行音乐游戏活动的场面记录下来,可以将活动图片和视频发送到家长微信群组中,使家长也可以充分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情况。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幼儿的游戏情况进行科学请假,对于表现突出、态度积极的孩子给予一定的表扬和鼓励,对于游戏态度消极、违反游戏规则的孩子,应该及时进行沟通和引导,使幼儿能够在游戏活动中获得满足感。
综上所述,游戏是幼儿在一日幼儿园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幼教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应该将其与游戏相结合,落实课程游戏化策略,同时,教师也应该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科学选择音乐素材和游戏形式,巧妙创设直观情境或者故事情境,对幼儿的音乐游戏活动也要进行监督和评价,使幼儿能够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在音乐中提升游戏体验感,从而有效培养幼儿的音乐辨别能力、节奏感、鉴赏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等。
【参考文献】
[1]张君宇.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51):102-103.
[2]童西香.如何在音乐游戏中提升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J].新课程,2020(50):165.
[3]刘翔.幼儿音乐教育活动游戏化的策略分析[J].北方音乐,2020(22):124-126.
关键词:幼儿;音乐游戏化;策略;方法
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听音乐和学习演唱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主要方式,教学内容和形式都较为单一,不适合年龄尚小的幼儿。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方式,在幼儿园阶段开展的游戏应该充分符合幼儿的年龄、学习能力、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等,所以幼教应该创新教学观念,将游戏与音乐教学进行巧妙整合,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音乐激发学生参与游戏活动的欲望,使幼儿能够在音乐游戏中充分感受到音乐学习的快乐,从而有效培养节奏感、创造力、表现力和音乐鉴赏能力。
一、科学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音乐是进行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载体,所以教师应该科学合理选择游戏活动的音乐,首先,应该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应该尽量选择一些节奏明快、词曲简单的音乐,其次,应该充分考虑音乐的趣味性,可以选择一些故事性强、歌词表述生动的歌曲,这类歌曲不仅更容易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也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歌曲内容。同时,教师在选择歌曲的时候,也应该充分考虑幼儿的个性化差异,有的孩子可能喜欢安静的音乐,有的孩子可能喜欢节奏感强的音乐,教师应该提前做好了解,充分准备各类音乐素材,这样也更加方便结合各种形式的游戏活动,从而使音乐游戏教学更加有效。
二、丰富音乐游戏活动形式
幼儿年龄尚小,天生好动,且自控能力和学习学习能力较弱,幼教应该结合幼儿的这一特点,科学合理设计音乐游戏活动,根据音乐的形式可以设计出情节性游戏、表演性游戏、竞赛性游戏等,比如,击鼓传花、跳皮筋、跳绳、丢手绢、团体操等,引导幼儿在游戏中随着音乐进行跑、跳、追、敲等动作,也可以边游戏边哼唱,这样幼儿的口、脑、手、脚等身体各个器官都充分被调动起来,可以有效促进综合素质的發展。教师可以鼓励幼儿随着音乐的节奏变换动作,节奏快的时候,动作要快;音乐节奏慢的时候,动作也要慢,从而更好地感知音乐节奏。比如,在进行“大象走小兔跳”的游戏时,大象的音乐是缓慢低沉的,幼儿的动作也应该是缓慢的,小兔的音乐是轻快的,幼儿可以进行小兔跳、快走、拍手等动作,从而有效提升音乐辨别能力。
三、创设轻松愉悦的游戏环境
环境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思想和行为,尤其是对自控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差的幼儿而言,环境的作用尤为重要。所以幼教在开展音乐游戏教学时,应该出创设良好环境,使幼儿的精神和注意力充分投入到游戏当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与音乐或者游戏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创设直观情境,从听觉和视觉两种角度使幼儿引起更丰富的游戏体验感,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教师也可以巧妙创设故事情境,教师可以运用一些道具将游戏区域进行装饰,模拟故事情境,这样幼儿在进行角色扮演游戏的时候会更有代入感,游戏体验感也会更佳,再加上音乐的带动,幼儿会更加享受音乐游戏过程,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培养核心素养。比如,在进行《猪小弟》这一游戏活动时,教师可以提前将活动区域装饰成小森林,并且制作和分发小猪的头饰,选择《猪之歌》作为背景音乐,在环境的和音乐的双重刺激下,幼儿会引起更丰富情感体验,充分享受游戏过程。
四、实时观察、科学评价
因为幼儿年龄尚小,在游戏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嬉戏打闹、争抢玩具、摔倒等问题,所以教师在幼儿进行音乐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实时观察游戏动态,可以运用话筒、音响等工具对游戏人员、游戏形式等进行合理调整,及时制止嬉戏打闹情况,努力规避安全问题的发生。教师也可以运用手机或者相机将幼儿进行音乐游戏活动的场面记录下来,可以将活动图片和视频发送到家长微信群组中,使家长也可以充分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情况。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幼儿的游戏情况进行科学请假,对于表现突出、态度积极的孩子给予一定的表扬和鼓励,对于游戏态度消极、违反游戏规则的孩子,应该及时进行沟通和引导,使幼儿能够在游戏活动中获得满足感。
综上所述,游戏是幼儿在一日幼儿园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幼教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应该将其与游戏相结合,落实课程游戏化策略,同时,教师也应该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科学选择音乐素材和游戏形式,巧妙创设直观情境或者故事情境,对幼儿的音乐游戏活动也要进行监督和评价,使幼儿能够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在音乐中提升游戏体验感,从而有效培养幼儿的音乐辨别能力、节奏感、鉴赏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等。
【参考文献】
[1]张君宇.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51):102-103.
[2]童西香.如何在音乐游戏中提升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J].新课程,2020(50):165.
[3]刘翔.幼儿音乐教育活动游戏化的策略分析[J].北方音乐,2020(22):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