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突出学生学习的实践性,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又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群体合作的能力。
什么是案例教学法呢?案例教学法是指利用真实的事件为基础撰写的案例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让学生针对案例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高层次认知学习目标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 简言之,案例教学法就是利用案例作为教学媒介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关系是一种完全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由课堂的管理者转化为探究的引导者。教师按照案例教学所提供的步骤进行教学,一改那种教师既当“导演”、又是“演员”,学生只是“观众”而被动接收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案例教学的实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展示案例,学生阅读感知
展示案例可以在课前也可以在课中,一般而言是在教师导入了“主题”之后进行。案例展示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给每个学生发放文字材料。(2)播放案例录音材料。(3)教师或学生生动形象地描述材料。(4)利用多媒体教学,运用投影仪将案例投影到屏幕上,或直接播放视频材料。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教师应尽可能地渲染出案例所描述的氛围,让学生尽快进入案例的情境之中。
例如,我在教学鲁人版八年级第十课第二部分“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一课时,利用了下列案例:
挖矿致富导致环境问题
张家沟村是我国北方的的一个小山村,全村有近500口人,此村背靠大山,村民一直以种田为生,生活较为贫困。近几年,随着钢铁需求量的增大,有人在村边建立了选矿厂,很多村民为了增加收入,到山上随处乱挖矿石,导致植被遭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而选矿厂的尾矿也随意排放。
我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上述案例,尽力渲染了挖矿排污导致的环境问题,学生似乎来到了现场。
二、设疑问难指导,学生个体自主探究
学生进入案例情境之中,教师应立即设疑问难,要求学生剖析解惑。设疑应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设疑之后,不能对学生放任自流,要巡回检查和个别指导,为后面的讨论打好基础。
上述案例,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问题:
(1)张家沟村的环境问题有哪些?这些环境问题是如何引起的?带来了哪些危害?
这是浅层性设问,属于知识性探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的探究,从特殊到一般,归纳出环境问题的概念、表现、危害。由案例入手,进行探究,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正是案例教学的关键所在。
(2)部分村民挖矿致富的行为合法吗?为什么?假如你是该村村民之一,你该如何做?
这是对前一层次的提升,要求学生将前一层次的认识提升到法律的角度,通过角色的置换,要求学生探究出行为倾向,因此属于行为性探究。
(3)请为该村村民走上致富之路出谋划策。
这一层次的设问,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是对學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属于创新性探究。
三、组织小组讨论,学生群体合作探究
学生通过自己个人的分析、探究,获得了个人关于案例问题的见解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一阶段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发表自己的看法、认识、见解的机会。主要目的在于挖掘群体潜能,培养合作精神。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讨论的效益,小组规模应以4—6人为最佳,选出一名成员担任组长,负责协调关系、记录讨论内容。要求每个成员都要发表自己的看法,供大家讨论、切磋、补充,具体做法灵活掌握,可以不拘一格。为使讨论充满活力,更好地发挥小组成员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允许有不同的意见存在,无需达成共识。
四、组织班级交流,学生自主学习互补
班级交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全班所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是小组讨论的延续和深入,主要任务是,一方面解决小组讨论阶段遗留的有争议的问题。另一方面,巩固和强化大家业已达成共识的知识、观点。它的重要意义在于:(1) 肯定每个学生及每个小组自主探究的成果,给学生展示自己、欣赏自己的机会,从中获取成功的体验,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进取心和创新精神。(2)学生可以进一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这一阶段的讨论,教师要力保其沿着预期的轨道运行,把讨论引到问题的解决上去,而且要力争让每个学生都有一次发言的机会,切实做到有效参与。
五、总结评价,能力提高
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是总结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总结评价过程中得到认知结构的调整和完善、情感的升华、能力的提高。总结评价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对学生在前面几个阶段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以正面激励为主,对发言积极的同学给予肯定;对有独到见解的同学给予表扬;对有创新思维的给予鼓励。(2)对案例本身所蕴含的道理或问题进行评价,以调整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让学生树立对某一问题或现象的正确态度,以提高学生再次遇到类似问题或现象时的分析、解决的经验与能力。
案例教学的关键是案例的编制和设计,研制好案例的分析框架。根据初中思想品德课新课标中提出的理念和要求,用于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案例应具有真实性、时代性、针对性等特点。从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可以看出,案例教学实质上就是自主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启发学生研究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就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智力开发及能力培养的现代教学方法,也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的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它有着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而它的运用可以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运用案例教学,课堂自主性学习气氛空前高涨,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对于推动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的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什么是案例教学法呢?案例教学法是指利用真实的事件为基础撰写的案例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让学生针对案例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高层次认知学习目标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 简言之,案例教学法就是利用案例作为教学媒介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关系是一种完全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由课堂的管理者转化为探究的引导者。教师按照案例教学所提供的步骤进行教学,一改那种教师既当“导演”、又是“演员”,学生只是“观众”而被动接收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案例教学的实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展示案例,学生阅读感知
展示案例可以在课前也可以在课中,一般而言是在教师导入了“主题”之后进行。案例展示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给每个学生发放文字材料。(2)播放案例录音材料。(3)教师或学生生动形象地描述材料。(4)利用多媒体教学,运用投影仪将案例投影到屏幕上,或直接播放视频材料。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教师应尽可能地渲染出案例所描述的氛围,让学生尽快进入案例的情境之中。
例如,我在教学鲁人版八年级第十课第二部分“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一课时,利用了下列案例:
挖矿致富导致环境问题
张家沟村是我国北方的的一个小山村,全村有近500口人,此村背靠大山,村民一直以种田为生,生活较为贫困。近几年,随着钢铁需求量的增大,有人在村边建立了选矿厂,很多村民为了增加收入,到山上随处乱挖矿石,导致植被遭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而选矿厂的尾矿也随意排放。
我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上述案例,尽力渲染了挖矿排污导致的环境问题,学生似乎来到了现场。
二、设疑问难指导,学生个体自主探究
学生进入案例情境之中,教师应立即设疑问难,要求学生剖析解惑。设疑应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设疑之后,不能对学生放任自流,要巡回检查和个别指导,为后面的讨论打好基础。
上述案例,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问题:
(1)张家沟村的环境问题有哪些?这些环境问题是如何引起的?带来了哪些危害?
这是浅层性设问,属于知识性探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的探究,从特殊到一般,归纳出环境问题的概念、表现、危害。由案例入手,进行探究,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正是案例教学的关键所在。
(2)部分村民挖矿致富的行为合法吗?为什么?假如你是该村村民之一,你该如何做?
这是对前一层次的提升,要求学生将前一层次的认识提升到法律的角度,通过角色的置换,要求学生探究出行为倾向,因此属于行为性探究。
(3)请为该村村民走上致富之路出谋划策。
这一层次的设问,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是对學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属于创新性探究。
三、组织小组讨论,学生群体合作探究
学生通过自己个人的分析、探究,获得了个人关于案例问题的见解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一阶段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发表自己的看法、认识、见解的机会。主要目的在于挖掘群体潜能,培养合作精神。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讨论的效益,小组规模应以4—6人为最佳,选出一名成员担任组长,负责协调关系、记录讨论内容。要求每个成员都要发表自己的看法,供大家讨论、切磋、补充,具体做法灵活掌握,可以不拘一格。为使讨论充满活力,更好地发挥小组成员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允许有不同的意见存在,无需达成共识。
四、组织班级交流,学生自主学习互补
班级交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全班所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是小组讨论的延续和深入,主要任务是,一方面解决小组讨论阶段遗留的有争议的问题。另一方面,巩固和强化大家业已达成共识的知识、观点。它的重要意义在于:(1) 肯定每个学生及每个小组自主探究的成果,给学生展示自己、欣赏自己的机会,从中获取成功的体验,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进取心和创新精神。(2)学生可以进一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这一阶段的讨论,教师要力保其沿着预期的轨道运行,把讨论引到问题的解决上去,而且要力争让每个学生都有一次发言的机会,切实做到有效参与。
五、总结评价,能力提高
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是总结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总结评价过程中得到认知结构的调整和完善、情感的升华、能力的提高。总结评价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对学生在前面几个阶段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以正面激励为主,对发言积极的同学给予肯定;对有独到见解的同学给予表扬;对有创新思维的给予鼓励。(2)对案例本身所蕴含的道理或问题进行评价,以调整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让学生树立对某一问题或现象的正确态度,以提高学生再次遇到类似问题或现象时的分析、解决的经验与能力。
案例教学的关键是案例的编制和设计,研制好案例的分析框架。根据初中思想品德课新课标中提出的理念和要求,用于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案例应具有真实性、时代性、针对性等特点。从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可以看出,案例教学实质上就是自主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启发学生研究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就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智力开发及能力培养的现代教学方法,也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的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它有着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而它的运用可以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运用案例教学,课堂自主性学习气氛空前高涨,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对于推动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的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