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职业学校确立主体德育观,把安全理念融入到教学全过程,大力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职业道德意识等几方面,论述了职业教育新时期,加强职校教育工作德育为先的重要性。
【关键词】激发 内在需要 德育实效 职业意识
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职业教育的新时期,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尤为重要,教育部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也明确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随着我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由计划向市场的转型期的完成,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对学生影响日益加深,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由于职业教育模式和主体的特殊性,也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一定难度。这些都要求职业中专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必须紧握时代脉搏,从职业教育特点出发,以学生为本,探索适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思想道德教育方式,提高职业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新形势下,如何更新观念,跳出旧的德育思维模式,切实提高职校德育的实效性,这是我们一直在努力探讨的重要课题。
1.确立主体德育观是德育教育创新的重要前提
吸纳德育理念,用主体性德育观指导新形势下的职校德育工作。主体性德育观是市场条件下德育实践“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成果。改革的深入,引发了一系列生活、文化生活、道德意识形态等整个社会结构的变革,一个明显结果就是个人的自我意识与主体意识显著增强。主体性德育有以下几个特点:
1.1 以培育学生自信为主,强调主体人格提升。职业学校的学生在社会上都有着一种无奈选择的心理,在教育过程中必须树立学生的自信,激发积极向上品质,才会增加学生提升自我的主动性,才会找到开启德育教育的金钥匙,强调要在德育过程中充分调动其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等,以挖掘潜能,促进主体意识、主体能力、主体人格的发展;遵循德育共性与个性、点与面相结合原则,充分考虑学生层次性、能动性、差异性,因材施教,既注重群体性道德水平提高,又彰显学生个性,使每个人都成为道德修养和道德行为实践主体。
1.2 在德育教育过程以案例教育为主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方式。德育教育很容易演绎成为说教,但是有了实际案例,从案例中汲取营养,提升认识就生动的多了。在学习的每个环节寻找更多案例提升了教育效果。
1.3 在尊重、平等、中促进学生整体性进步。 即要充分了解学生思想、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需要和选择,尊重学生作为主体的权利、个性、隐私与尊严等;要放弃居高临下的状态,不把学生当作“道德条目的容器”,而是朋友一样平等对话,进行真诚精神交流。使学生能在民主氛围下自觉、自愿地从教育教学活动中领悟内涵、陶冶情操在道德知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上全面和谐发展,形成较为合理的道德素质结构。
1.4 在主教育中实现德育的内求自塑。教师作为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顾问,承担着指导学生在对各种道德价值观念、比较基础上自主选择或拒斥一定道德价值的任务。其职责在于创设一种真实而深刻的道德激励境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德育过程,在自我体验、自我探求、中找到自我尊严和自我价值。
2.激发学生内在需要途径为载体
在树立自信的基础上 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做好巩固与强化工作。职校学生的两大需求既包含积极的需求,又包含消极的需求。对于学校而言,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创造条件引导培育学生的积极需求。
2.1 以全面发展的理念把握职校新生的需要,做好满足与引导工作。职校学生基本上是未成年人,而新时代职校学生大多缺少生活历练,对人生的将来充满理想与憧憬,对怎样才能健康成长,提高自身素养缺少思考,成长的需要、提高素养的需要、就业的需要等在他们身上成了隐性的内在需要,为此,职校需花大量心血做好学生内在需要的2激发、巩固与强化工作。
2.2 大力推行阳光体育、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需要。全面开展阳光体育能大大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需要。这是因为开展体育活动不需要很多文化知识、专业理论,体育活动本身具有开放性、趣味性、玩耍性的特点,学生容易参与。作为职校的德育工作者更应明白阳光体育就是阳光德育。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意志,有利于形成全校性的师生互动氛围,提高学生对学校、班集体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使学生在互动过程中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让“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健康理念深入人心。
3.以大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为方向
所谓职业意识通俗的讲就是就业意识与择业意识,职业意识是人们对职业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反映,是支配和调控全部职业行为和职业活动的调节器,在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重大战略中,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中等技术人才的重任,因此培养职校学生的职业意识,坚持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的观念,激发学生的就业需要。而驾驶技能培训作为技能学习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文明驾驶、安全驾驶的职业道德,无论是职业需要还是技能需求乃至安全要求,都需要更深层次的职业道德的教育。
3.1 大力宣传技术工人是建设国家的主体的思想,国家的发展需要高层次的技术工人,学习一门技能不仅是自身谋生的需要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当代社会,流行这样一种说法:老年人做不停,年轻人玩不停,小孩子吃不停。这种说法充分反映了现代社会好逸恶劳的不良风气,这种不良风气已严重影响了当代学生。而当代职校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许多学生读职校是无奈的选择,进入职校后,他们想的就是混个文凭,对劳动光荣,工作幸福,报效社会等深层次问题考虑甚少,对就业的认识还处于朦胧状态,对于职业意识更是无从谈起。鉴于此,目前对职校学生进行劳动观念教育已成当务之急。
3.2 把职业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计划之中。德国等西方国家重视培养学生职业意识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职校教育更应关注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发掘学生潜能和特长,增强职业意识。所以,职校应从新生开始就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把职业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计划之中,不仅要开设职业指导课,使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职业的要求,以专业的要求、专业的精神学好专业,还应把职业意识的培养渗透于各学科的教学之中,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明确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学会自主做出职业选择,成就自己的职业理想。
3.3 针对驾驶、修理培训,从第一课开始树立安全行车的理念,国家把安全驾驶文明行车诸多内容上升到法律高度,这不仅是个人行为,也是重要的职业道德要求,也是个人幸福生活的基础,从个人利益,社会需求出发,安全驾驶是交通培训的最低标准,进而上升到文明驾驶行车的高度,是时代需要,社会文明的标志,是和谐社会需要。
总而言之,加强职校德育工作,是一项艰巨和复杂的传统工程,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要以提高新一代思想道德素质为己任,深入爱国主义教育,正确陶冶学生道德情操和良好品质,为培养好新时代的接班人贡献力量。
【关键词】激发 内在需要 德育实效 职业意识
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职业教育的新时期,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尤为重要,教育部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也明确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随着我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由计划向市场的转型期的完成,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对学生影响日益加深,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由于职业教育模式和主体的特殊性,也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一定难度。这些都要求职业中专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必须紧握时代脉搏,从职业教育特点出发,以学生为本,探索适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思想道德教育方式,提高职业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新形势下,如何更新观念,跳出旧的德育思维模式,切实提高职校德育的实效性,这是我们一直在努力探讨的重要课题。
1.确立主体德育观是德育教育创新的重要前提
吸纳德育理念,用主体性德育观指导新形势下的职校德育工作。主体性德育观是市场条件下德育实践“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成果。改革的深入,引发了一系列生活、文化生活、道德意识形态等整个社会结构的变革,一个明显结果就是个人的自我意识与主体意识显著增强。主体性德育有以下几个特点:
1.1 以培育学生自信为主,强调主体人格提升。职业学校的学生在社会上都有着一种无奈选择的心理,在教育过程中必须树立学生的自信,激发积极向上品质,才会增加学生提升自我的主动性,才会找到开启德育教育的金钥匙,强调要在德育过程中充分调动其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等,以挖掘潜能,促进主体意识、主体能力、主体人格的发展;遵循德育共性与个性、点与面相结合原则,充分考虑学生层次性、能动性、差异性,因材施教,既注重群体性道德水平提高,又彰显学生个性,使每个人都成为道德修养和道德行为实践主体。
1.2 在德育教育过程以案例教育为主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方式。德育教育很容易演绎成为说教,但是有了实际案例,从案例中汲取营养,提升认识就生动的多了。在学习的每个环节寻找更多案例提升了教育效果。
1.3 在尊重、平等、中促进学生整体性进步。 即要充分了解学生思想、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需要和选择,尊重学生作为主体的权利、个性、隐私与尊严等;要放弃居高临下的状态,不把学生当作“道德条目的容器”,而是朋友一样平等对话,进行真诚精神交流。使学生能在民主氛围下自觉、自愿地从教育教学活动中领悟内涵、陶冶情操在道德知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上全面和谐发展,形成较为合理的道德素质结构。
1.4 在主教育中实现德育的内求自塑。教师作为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顾问,承担着指导学生在对各种道德价值观念、比较基础上自主选择或拒斥一定道德价值的任务。其职责在于创设一种真实而深刻的道德激励境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德育过程,在自我体验、自我探求、中找到自我尊严和自我价值。
2.激发学生内在需要途径为载体
在树立自信的基础上 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做好巩固与强化工作。职校学生的两大需求既包含积极的需求,又包含消极的需求。对于学校而言,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创造条件引导培育学生的积极需求。
2.1 以全面发展的理念把握职校新生的需要,做好满足与引导工作。职校学生基本上是未成年人,而新时代职校学生大多缺少生活历练,对人生的将来充满理想与憧憬,对怎样才能健康成长,提高自身素养缺少思考,成长的需要、提高素养的需要、就业的需要等在他们身上成了隐性的内在需要,为此,职校需花大量心血做好学生内在需要的2激发、巩固与强化工作。
2.2 大力推行阳光体育、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需要。全面开展阳光体育能大大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需要。这是因为开展体育活动不需要很多文化知识、专业理论,体育活动本身具有开放性、趣味性、玩耍性的特点,学生容易参与。作为职校的德育工作者更应明白阳光体育就是阳光德育。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意志,有利于形成全校性的师生互动氛围,提高学生对学校、班集体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使学生在互动过程中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让“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健康理念深入人心。
3.以大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为方向
所谓职业意识通俗的讲就是就业意识与择业意识,职业意识是人们对职业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反映,是支配和调控全部职业行为和职业活动的调节器,在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重大战略中,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中等技术人才的重任,因此培养职校学生的职业意识,坚持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的观念,激发学生的就业需要。而驾驶技能培训作为技能学习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文明驾驶、安全驾驶的职业道德,无论是职业需要还是技能需求乃至安全要求,都需要更深层次的职业道德的教育。
3.1 大力宣传技术工人是建设国家的主体的思想,国家的发展需要高层次的技术工人,学习一门技能不仅是自身谋生的需要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当代社会,流行这样一种说法:老年人做不停,年轻人玩不停,小孩子吃不停。这种说法充分反映了现代社会好逸恶劳的不良风气,这种不良风气已严重影响了当代学生。而当代职校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许多学生读职校是无奈的选择,进入职校后,他们想的就是混个文凭,对劳动光荣,工作幸福,报效社会等深层次问题考虑甚少,对就业的认识还处于朦胧状态,对于职业意识更是无从谈起。鉴于此,目前对职校学生进行劳动观念教育已成当务之急。
3.2 把职业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计划之中。德国等西方国家重视培养学生职业意识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职校教育更应关注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发掘学生潜能和特长,增强职业意识。所以,职校应从新生开始就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把职业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计划之中,不仅要开设职业指导课,使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职业的要求,以专业的要求、专业的精神学好专业,还应把职业意识的培养渗透于各学科的教学之中,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明确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学会自主做出职业选择,成就自己的职业理想。
3.3 针对驾驶、修理培训,从第一课开始树立安全行车的理念,国家把安全驾驶文明行车诸多内容上升到法律高度,这不仅是个人行为,也是重要的职业道德要求,也是个人幸福生活的基础,从个人利益,社会需求出发,安全驾驶是交通培训的最低标准,进而上升到文明驾驶行车的高度,是时代需要,社会文明的标志,是和谐社会需要。
总而言之,加强职校德育工作,是一项艰巨和复杂的传统工程,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要以提高新一代思想道德素质为己任,深入爱国主义教育,正确陶冶学生道德情操和良好品质,为培养好新时代的接班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