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也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生理学家也发现:“人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得的,也就是说是通过阅读获取的。”因此,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将儿童阅读做为一项重要的教育政策来实施。“阅读浪潮”大有席卷全球之意,在1995年,意大利教育部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的计划”;1998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签署了“阅读卓越法案”;日本也大势倡导儿童阅读,我国台湾也将2000年确立为“儿童阅读年”。我国新课标明确提出:学校要确立大教育观,要从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方法,养成良好阅读习惯。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对小学课外阅读量提出要求,六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00万字以上。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日趋重视,但从目前阅读状况来看,学生阅读范围比较窄,阅读时间少,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收效不大,为此我校进行了读书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旨在探索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而且还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审美品质。
一、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是学生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必要条件
要强化一种意识,必须营造相应的氛围,使孩子的内心世界不断尝到这种意识的提醒和冲击,才会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烙印,由无意注意逐步形成有意关注。因此,要注重校园书香氛围的营造。如:利用走廊张贴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建立读书岛,设立回音壁栏目和读书交流园地,建立阅读文化走廊,让孩子一走进教学楼就会被一股浓浓的书香气息所包围。各班的图书角不仅要装满书,还要有个美丽的名字“书海拾贝、阅读天地、心灵氧吧、书海展趣”等,孩子们一看到名字就有要阅读的冲动。通过营造氛围,让好书的影子随时撞击学生的眼球,让好书的声音回荡在学生的耳际,让好书的智慧不时愉悦孩子们的心灵。耳濡目染中,学生渐渐地把阅读当成了学生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提供充足的书源,是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形成的物质保障
开展每人人手一册书,能读千卷书活动,把各班学生手中的书目登记造册,实行期内自主阅读与班内交换阅读、学年组内交换阅读、年组间交换阅读,让学生手中的书成为我校千卷流动阅览室中的一卷,实现图书资源共享。同时,建议家长把给孩子们的物质奖励转化为书籍,呼吁社会多做赠书之举,使书源源源不断。
三、给予学生充裕的读书时间,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是良好读书习惯养成的必要举措
学生想读书、有书读,但没有时间,读书还是一句空话,更别说是形成习惯,为了保证学生有专门的阅读时间,使其阅读兴趣不断得到满足,我校给学生一些固定的阅读与交流时间。
每周利用一次二课堂的时间进行全校的大阅读。此外,潜移默化树立时间观念,引导学生会挤时间阅读,如:晨读二十分、阳光午读二十分、睡前亲子读二十分等,使学生们慢慢感觉到,只要合理安排时间,时间还是有的,不再为找不到时间阅读而苦恼。
学生想读书不掌握读书方法,阅读也不会有好的效果。为此,学习阅读课前,首先要有查阅资料的习惯;课上初读课文要有圈画与思考的习惯;再读课文要有批书的习惯;课后要有积累好词佳句段的习惯,有能力的同学要有练笔的习惯。
四、推荐读物,是学生读好书的捷径
小學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自主性和依赖性并存。学生有了课外阅读的热情之后,教师应不失时机、因势利导地为他们推荐课外阅读书籍。
在为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时,要由课内延伸至课外;由学习某类课文向同类作品延伸,由节选课文向原著延伸,由名家名作向作家的其他作品延伸,由引用的名句向原诗文延伸,由名家名篇向评论文章延伸。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衣》后,教师可介绍《安徒生童话选》;结合《将相和》《赤壁之战》的教学,教师可推荐学生拜读《三国演义》。学习了《松鼠的尾巴》一课后可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啄木鸟、猴子、狗、燕子、壁虎等动物尾巴的用处。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推动,纷纷要求借书阅读,在读中去感受名著的魅力,和灿烂文化的艺术所在。实践证明,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变“苦读”为“乐读”。
五、师长的榜样阅读是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动力
1.师生共读——分享阅读快乐。
要让孩子真正喜欢上阅读,教师的引领作用是不可少的。我们要与学生共读一本书,做一个忠实的读者。可以围绕书中的问题展开交流探讨,既交流阅读的感受,又交流各人的读书方法,在交流互动中进行阅读分享……师生共读,可以使教师走进孩子的世界,蹲下身子,用孩子的视角去看周围,可以让孩子感觉到,老师就是我们的学习伙伴,和我们有着同样的兴趣爱好,无意间加深了师生亲密度。在共读中,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感受,一起成长。
2.亲子阅读——在分享中养成阅读习惯。
专家们认为,在家里,父母应尽可能地和孩子们在一起看书,做孩子的阅读榜样。同时,还可经常与孩子在一起交流读书的方法和心得,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大家一起分析、讨论。如果经常这样做,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可能变得更加深厚,同时孩子的阅读水平也将逐步提高。因此,提倡亲子阅读,让阅读真正走进孩子,走进父母,并渗透到他们的心灵,亲子在彼此的交流中分享读书的乐趣,从而使学生自觉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六、开展活动,让学生享受读书的“甘甜”
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吸引能力和鉴赏能力是构成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重要因素,这些能力的形成有赖于大量的课外阅读实践。为此,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激发学生的内在阅读动力,让学生在浓郁了的文化环境中不断体会读书的甘甜。
(作者单位:辽阳市文圣区普化小学 辽宁辽阳)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日趋重视,但从目前阅读状况来看,学生阅读范围比较窄,阅读时间少,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收效不大,为此我校进行了读书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旨在探索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而且还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审美品质。
一、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是学生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必要条件
要强化一种意识,必须营造相应的氛围,使孩子的内心世界不断尝到这种意识的提醒和冲击,才会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烙印,由无意注意逐步形成有意关注。因此,要注重校园书香氛围的营造。如:利用走廊张贴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建立读书岛,设立回音壁栏目和读书交流园地,建立阅读文化走廊,让孩子一走进教学楼就会被一股浓浓的书香气息所包围。各班的图书角不仅要装满书,还要有个美丽的名字“书海拾贝、阅读天地、心灵氧吧、书海展趣”等,孩子们一看到名字就有要阅读的冲动。通过营造氛围,让好书的影子随时撞击学生的眼球,让好书的声音回荡在学生的耳际,让好书的智慧不时愉悦孩子们的心灵。耳濡目染中,学生渐渐地把阅读当成了学生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提供充足的书源,是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形成的物质保障
开展每人人手一册书,能读千卷书活动,把各班学生手中的书目登记造册,实行期内自主阅读与班内交换阅读、学年组内交换阅读、年组间交换阅读,让学生手中的书成为我校千卷流动阅览室中的一卷,实现图书资源共享。同时,建议家长把给孩子们的物质奖励转化为书籍,呼吁社会多做赠书之举,使书源源源不断。
三、给予学生充裕的读书时间,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是良好读书习惯养成的必要举措
学生想读书、有书读,但没有时间,读书还是一句空话,更别说是形成习惯,为了保证学生有专门的阅读时间,使其阅读兴趣不断得到满足,我校给学生一些固定的阅读与交流时间。
每周利用一次二课堂的时间进行全校的大阅读。此外,潜移默化树立时间观念,引导学生会挤时间阅读,如:晨读二十分、阳光午读二十分、睡前亲子读二十分等,使学生们慢慢感觉到,只要合理安排时间,时间还是有的,不再为找不到时间阅读而苦恼。
学生想读书不掌握读书方法,阅读也不会有好的效果。为此,学习阅读课前,首先要有查阅资料的习惯;课上初读课文要有圈画与思考的习惯;再读课文要有批书的习惯;课后要有积累好词佳句段的习惯,有能力的同学要有练笔的习惯。
四、推荐读物,是学生读好书的捷径
小學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自主性和依赖性并存。学生有了课外阅读的热情之后,教师应不失时机、因势利导地为他们推荐课外阅读书籍。
在为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时,要由课内延伸至课外;由学习某类课文向同类作品延伸,由节选课文向原著延伸,由名家名作向作家的其他作品延伸,由引用的名句向原诗文延伸,由名家名篇向评论文章延伸。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衣》后,教师可介绍《安徒生童话选》;结合《将相和》《赤壁之战》的教学,教师可推荐学生拜读《三国演义》。学习了《松鼠的尾巴》一课后可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啄木鸟、猴子、狗、燕子、壁虎等动物尾巴的用处。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推动,纷纷要求借书阅读,在读中去感受名著的魅力,和灿烂文化的艺术所在。实践证明,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变“苦读”为“乐读”。
五、师长的榜样阅读是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动力
1.师生共读——分享阅读快乐。
要让孩子真正喜欢上阅读,教师的引领作用是不可少的。我们要与学生共读一本书,做一个忠实的读者。可以围绕书中的问题展开交流探讨,既交流阅读的感受,又交流各人的读书方法,在交流互动中进行阅读分享……师生共读,可以使教师走进孩子的世界,蹲下身子,用孩子的视角去看周围,可以让孩子感觉到,老师就是我们的学习伙伴,和我们有着同样的兴趣爱好,无意间加深了师生亲密度。在共读中,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感受,一起成长。
2.亲子阅读——在分享中养成阅读习惯。
专家们认为,在家里,父母应尽可能地和孩子们在一起看书,做孩子的阅读榜样。同时,还可经常与孩子在一起交流读书的方法和心得,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大家一起分析、讨论。如果经常这样做,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可能变得更加深厚,同时孩子的阅读水平也将逐步提高。因此,提倡亲子阅读,让阅读真正走进孩子,走进父母,并渗透到他们的心灵,亲子在彼此的交流中分享读书的乐趣,从而使学生自觉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六、开展活动,让学生享受读书的“甘甜”
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吸引能力和鉴赏能力是构成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重要因素,这些能力的形成有赖于大量的课外阅读实践。为此,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激发学生的内在阅读动力,让学生在浓郁了的文化环境中不断体会读书的甘甜。
(作者单位:辽阳市文圣区普化小学 辽宁辽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