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少地谈论自己的父母。在外地上学,日常生活很少有他们的参与,于是隔阂越来越深。不知道是从何时起,和周围很多孩子一样,小时候的开朗活泼一下子转变成倔强叛逆,好像只有这样才表示自己在慢慢长大。
母亲对我的要求极为严格,甚至可以说是苛刻,考试低于班里前几名,回家她立刻变脸色。因为成绩的事,我不知道挨过多少批评,日积月累,渐渐地在心里形成一个屏障:任何事都不能和她说。于是,一直和她缺少基本的交流。
这样“暗无天日”的生活渐渐地让我对她有了最初的怨恨。
初中,我离开了家去外地上学。三年,除了刚离开时每天哭哭啼啼,时间长了也不知道想家是什么滋味了。回家没什么感觉,离开亦没什么不舍,甚至希望自己永远都不回来了。
清楚地记得在我回家的一个晚上,她突然从我房间里拿出一本日记和一些信。我顿时懵了:她竟然读了我的日记和笔友之间的信件!那一刻,我既吃惊又气愤。上课时和同学传的开玩笑的纸条也夹在里面,还有一些小感伤小情愫的文字。所有青春的秘密全部暴露。她斥责我说,怎么能背着大人在外面乱交朋友?!
我嘴上说着“以后不敢了”,心里却不知有多生气。我面无表情地走进卧室,内心像死灰一样绝望。那个“以后能走多远就走多远”的誓言悄无声息地萌芽。
第二天她跟着我一块去了学校,找到了我的班主任。听了她一五一十地数落着我的“罪行”班主任惊讶地说:“怎么可能?她在学校里很乖啊。学习也很认真。”家长都是很相信老师的,经过老师的一番开脱,她半信半疑地回家了。
其实,在大人面前,我们永远是个好孩子。唯有自己清楚,很多时候都是伪装出来的,很多话很多事他们都是不知道的。
母亲对我的无奈就像我对她的冷漠,无可救药。这也许就是代沟的可怕。
中考后,本来想在暑假时好好放松放松。她却给我当头一棒:“玩玩玩,就知道玩,高中的竞争比初中大多了,有本事考上好大学再玩。”
于是想玩的心一下子冷却下来。一个好好的暑假就在怨恨与压抑中度过了。
高三时,她来学校陪读。那么长时间没有和她一块生活,陌生与疏离感油然而生。但出乎意料的是她沉默了很多,每天除了给我洗衣做饭什么也不多说。
我的脾气还是那样固执,加上从小养成的独立和倔强,导致我在高三那段黑暗的日子里从来都是一个人默默地承受着压力和打击。压抑久了,性格真的会变得极端起来。于是,终于在一次月考失败之后彻底爆发了。
那天,知道成绩后,我低着头冷着脸回到家。她问分数。我沉默,只要问到成绩我就习惯性地沉默。见我不说话,她继续试探性地问。我再也承受不住了,把书包重重地摔在地上就跑了出去,蹲在街上大哭起来。
年少的逃离,多半是要后悔的。第二天我就乖乖地回去了。我以为她会歇斯底里地骂我。她却默不作声地关上卧室的门,好久好久都没有出来。
从那以后,无论大考小考之后,她从来没有多说一个字,并且干什么都小心翼翼,怕做错什么再次点燃我这个火药桶。这样状况,一直持续到高考。
高考的结果还是让她失望了。那是我长这么大面临的第一次也是最深的一次打击。记得考完英语我是哭着回去的。那时她也已知道,完了。我等着她狠狠地骂醒我,直至让我有勇气面对这一现实,可她还是沉默着。
一连好几天,我把自己关在屋里,不吃不喝,也没有和家里人说一句话。她想方设法弄好吃的,在外面敲门。但任她怎么劝说,我都是一句不吭。
终于有一天,她再也受不了了。她说,要不复读一年?我还是一声不吭。我没有料到最后她竟哭了起来,然后二话不说狠狠地扇了我一耳光。她说你怎么能这么不听话?不过随后她又不断地道歉。如果是以前,我肯定会觉得天都塌了:母亲怎么可能会打我?怎么可能呢?很少看见父母流泪,但那次她打我竟然哭得那么伤心。
终于明白,高考的挫败,他们比我自己还要难过。
复读的一年,一切都很平静。每天心如止水,波澜不惊,只管踏踏实实地,上课,认认真真地完成作业。她还是不问我的成绩,这样我的心里轻松了不少,至少不用再胆战心惊地向她汇报,然后再恐惧地等待她的反应。那真的是一种煎熬。
直到有一天,我看见她站在我们学校的公告栏旁才明白过来。她一直用这种方式来了解我的成绩。那天,我哭了好久。终于明白为什么好几次考得很差时,她总是蹑手蹑脚地把饭送到我的书桌上,然后安静地离开,不惊不扰,不多言语。
这一年,我以为自己默默地承受了很多很多,却从没有在乎过她做母亲的心痛。
我的任性与自私,全来自于初中时那个可笑的誓言:能走多远就走多远。对她的怨恨和疏远,也源自童年那些刻板的印象。
第二次高考查分后,她花了一个多小时熬了一锅莲子粥,脸上一直带着笑容。当时,我心很暖很暖。
去大学前她经常说:妈妈再也不会多问你的私事了,妈妈不管你了。
一句“不管了”,意味着自由意味着独立。这本是梦寐以求的日子,心底却像压了一块石头。相反地,当她什么都不管的时候,我却不断地打电话和她聊起自己的心事。
年少,我们渴望自由渴望没人管,当真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无依无靠时,却突然失去了所有的归属感。什么是母爱?什么是家?她的一句“不管了”让我明白得那么深刻,也那么有力地敲醒了我内心沉睡着的亲情。
很多感情都如此,我们仗着自己处在被爱的角色,恣意伤害对方,而更悲哀的是,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被爱着。
编辑/梁宇清
母亲对我的要求极为严格,甚至可以说是苛刻,考试低于班里前几名,回家她立刻变脸色。因为成绩的事,我不知道挨过多少批评,日积月累,渐渐地在心里形成一个屏障:任何事都不能和她说。于是,一直和她缺少基本的交流。
这样“暗无天日”的生活渐渐地让我对她有了最初的怨恨。
初中,我离开了家去外地上学。三年,除了刚离开时每天哭哭啼啼,时间长了也不知道想家是什么滋味了。回家没什么感觉,离开亦没什么不舍,甚至希望自己永远都不回来了。
清楚地记得在我回家的一个晚上,她突然从我房间里拿出一本日记和一些信。我顿时懵了:她竟然读了我的日记和笔友之间的信件!那一刻,我既吃惊又气愤。上课时和同学传的开玩笑的纸条也夹在里面,还有一些小感伤小情愫的文字。所有青春的秘密全部暴露。她斥责我说,怎么能背着大人在外面乱交朋友?!
我嘴上说着“以后不敢了”,心里却不知有多生气。我面无表情地走进卧室,内心像死灰一样绝望。那个“以后能走多远就走多远”的誓言悄无声息地萌芽。
第二天她跟着我一块去了学校,找到了我的班主任。听了她一五一十地数落着我的“罪行”班主任惊讶地说:“怎么可能?她在学校里很乖啊。学习也很认真。”家长都是很相信老师的,经过老师的一番开脱,她半信半疑地回家了。
其实,在大人面前,我们永远是个好孩子。唯有自己清楚,很多时候都是伪装出来的,很多话很多事他们都是不知道的。
母亲对我的无奈就像我对她的冷漠,无可救药。这也许就是代沟的可怕。
中考后,本来想在暑假时好好放松放松。她却给我当头一棒:“玩玩玩,就知道玩,高中的竞争比初中大多了,有本事考上好大学再玩。”
于是想玩的心一下子冷却下来。一个好好的暑假就在怨恨与压抑中度过了。
高三时,她来学校陪读。那么长时间没有和她一块生活,陌生与疏离感油然而生。但出乎意料的是她沉默了很多,每天除了给我洗衣做饭什么也不多说。
我的脾气还是那样固执,加上从小养成的独立和倔强,导致我在高三那段黑暗的日子里从来都是一个人默默地承受着压力和打击。压抑久了,性格真的会变得极端起来。于是,终于在一次月考失败之后彻底爆发了。
那天,知道成绩后,我低着头冷着脸回到家。她问分数。我沉默,只要问到成绩我就习惯性地沉默。见我不说话,她继续试探性地问。我再也承受不住了,把书包重重地摔在地上就跑了出去,蹲在街上大哭起来。
年少的逃离,多半是要后悔的。第二天我就乖乖地回去了。我以为她会歇斯底里地骂我。她却默不作声地关上卧室的门,好久好久都没有出来。
从那以后,无论大考小考之后,她从来没有多说一个字,并且干什么都小心翼翼,怕做错什么再次点燃我这个火药桶。这样状况,一直持续到高考。
高考的结果还是让她失望了。那是我长这么大面临的第一次也是最深的一次打击。记得考完英语我是哭着回去的。那时她也已知道,完了。我等着她狠狠地骂醒我,直至让我有勇气面对这一现实,可她还是沉默着。
一连好几天,我把自己关在屋里,不吃不喝,也没有和家里人说一句话。她想方设法弄好吃的,在外面敲门。但任她怎么劝说,我都是一句不吭。
终于有一天,她再也受不了了。她说,要不复读一年?我还是一声不吭。我没有料到最后她竟哭了起来,然后二话不说狠狠地扇了我一耳光。她说你怎么能这么不听话?不过随后她又不断地道歉。如果是以前,我肯定会觉得天都塌了:母亲怎么可能会打我?怎么可能呢?很少看见父母流泪,但那次她打我竟然哭得那么伤心。
终于明白,高考的挫败,他们比我自己还要难过。
复读的一年,一切都很平静。每天心如止水,波澜不惊,只管踏踏实实地,上课,认认真真地完成作业。她还是不问我的成绩,这样我的心里轻松了不少,至少不用再胆战心惊地向她汇报,然后再恐惧地等待她的反应。那真的是一种煎熬。
直到有一天,我看见她站在我们学校的公告栏旁才明白过来。她一直用这种方式来了解我的成绩。那天,我哭了好久。终于明白为什么好几次考得很差时,她总是蹑手蹑脚地把饭送到我的书桌上,然后安静地离开,不惊不扰,不多言语。
这一年,我以为自己默默地承受了很多很多,却从没有在乎过她做母亲的心痛。
我的任性与自私,全来自于初中时那个可笑的誓言:能走多远就走多远。对她的怨恨和疏远,也源自童年那些刻板的印象。
第二次高考查分后,她花了一个多小时熬了一锅莲子粥,脸上一直带着笑容。当时,我心很暖很暖。
去大学前她经常说:妈妈再也不会多问你的私事了,妈妈不管你了。
一句“不管了”,意味着自由意味着独立。这本是梦寐以求的日子,心底却像压了一块石头。相反地,当她什么都不管的时候,我却不断地打电话和她聊起自己的心事。
年少,我们渴望自由渴望没人管,当真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无依无靠时,却突然失去了所有的归属感。什么是母爱?什么是家?她的一句“不管了”让我明白得那么深刻,也那么有力地敲醒了我内心沉睡着的亲情。
很多感情都如此,我们仗着自己处在被爱的角色,恣意伤害对方,而更悲哀的是,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被爱着。
编辑/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