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日常教育教学中的观察和线上调研的结果,本研究的教学主题聚焦于突破自我设限,结合心理剧的相关技术,在课堂上现场创设情境,现场产生剧本和演员,深入觉察自我设限的存在,感受自我设限的束缚,探索突破自我设限的方法。学生在亲身参与和体验中,充分发挥了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身的心理结构和行为,激发了学生转换自我设限的习惯性思维和深入挖掘自身资源的动力。
〔关键词〕心理剧;自我设限;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11-0059-03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也是广大心理教师日常工作的主阵地。上海市中小学自实施心理健康教育20年来,经历了2轮教材的修订和实践应用,经过全市7届心理辅导活动课教学比赛的教学提升,在传统的教学内容上,形成了一批优秀的教学成果和资源。随着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和上海市教委近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达标校验收等政策的出台,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进一步稳定,心理辅导活动课正式进入各学校的整体教学计划,但依旧存在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的问题。拓宽拓深教育教学内容,提高心理辅导活动课和当下学生心理的契合度,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是增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持续生命力的基础。
心理剧是由精神病学家莫雷诺于1921 年在维也纳创立,并随后在美国发展起来的一种团体心理治疗方法。它以戏剧的形式,通过参与者的角色扮演,将内心的问题呈现出来,使当事人的情绪得以宣泄,压力得到缓解,从而增强自信心,提高解决现实心理问题的能力。20 世纪80 年代后期,这一理论被介绍到我国,后来,随着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不断探索,心理剧被创造性地应用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这不仅赋予了其心理治疗以外的教育功能,还颠覆了传统的以教师和教材为主导、强调认知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心理剧形式的体验式教学在课堂组织和学习方式上都有其独特性。
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心理剧有三个重要环节: 创作、表演和分享。“创作”环节的目标是确定主题,这些主题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面临和关注的,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容易导致内心冲突和困惑,也容易引起表演者和观众的思考和共鸣。“表演”环节除了突出主题矛盾外,注重与全体学生的心灵连接。“分享”环节让团体成员可以宣泄并且再次整合他们的经历。心理剧能被引入心理辅导活动课堂,不仅是因为它本身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相符合,还因为它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相一致。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精心设置教学情境,并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能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亲身参与和体验中更加深刻地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最大限度地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身的心理结构和行为,实现了教学目标“知-情-意”的统一,促进了心理活动课堂“教育-发展-治疗”功能的实现。
一、聚焦教学主题
对自我的认知,作为经典的心理辅导活动课的主题,属于上海市《初中生心理健康自助手册》专题八(与自我对话)的教学版块。在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中均有涉及。教学内容和目标上主要集中在:认识自我的外在特点和内在特质,以及对自我的突破和自我理想的建立。
在现实社会中,人们会用成就差异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将失败归因于一个人的能力低下,因而失败会威胁到人们的自我价值感。人们在涉及自我价值评价的情境时,如果对自我能力产生不确定性,往往会采用一些保护性的策略。自我设限(Self-Handicapping)作为一种防御机制,它保护着人们的自我价值感不受到损害。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可以观察到中学生中间自我设限的现象较为普遍,他们常于无意识中在自己的心里默认了一个“高度”,这个“心理高度”常常暗示自己:这么多困难,我不可能做到,也无法做到,成功机会几乎是零。想成功那是不可能的!这严重地削弱了学生前进的信心,限制了学生潜能的发挥。因此教学主题进一步聚焦在突破自我设限上,活动课的主题为:在优秀的边缘试探——自我不设限。
二、线上前期调研
围绕这一教学主题,深入了解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自我设限的几个主要维度,这样才能有更加精细化的教学设计。通过针对中预年级关于“自我设限”主题的问卷调研了解到:
1.学生普遍认为自我设限的情况是存在的;
2.学生普遍认为自我设限确实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自我潜能的发挥;
3.学生普遍希望突破自我设限,深入挖掘自身资源;
4.學生普遍表示出了对自我不设限这节课的浓厚兴趣;
5.学生自我设限主要的10个原因如下:(1)不相信自己;(2)没时间、没精力;(3)怕吃苦;(4)成绩不好;(5)耽误学习;(6)怕被嘲笑、怕受打击;(7)父母不支持;(8)家里经济条件不允许;(9)不切实际;(10)客观条件(如身材、嗓子等)不允许。
三、线下精心设计
通过前期调研结果,整体了解了学生关于自我设限的背景,进行教学设计。在课程中,现场创设心理剧情景,现场产生心理剧剧本和演员,灵活运用心理剧技术(具象化、束绳和雕塑等),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能深入感受、体验和突破自我设限,挖掘自身资源。教学整体设计如表1。
活动目标:
1.觉察并了解自我设限的存在与表现;
2.在心理剧的技术运用过程中,切身体会到自我设限的束缚感;
3.尝试突破自我设限,寻找更多的资源和方法达成自己的目标。
活动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有意识地转换自我设限的习惯性思维,深入挖掘自身的资源。
2.难点:引导学生尝试寻找方法和资源突破自我设限,使其终生受益。
四、课后深入反思
(一)进一步增强心理剧表演效果
“水中回形针”实验的视频可以用投影仪投射展示出来,方便学生观看,增强活动效果,回形针还可一串一串地放,会更有感觉;对于水的张力的说明,也可以用一张图片直观地展示出来;在束绳活动里,解完绳子后,可以让贴有“不行”标签的同学自己把身上的标签贴在黑板上,贴有“可以”标签的同学也这样做,以加强表演效果;在心理剧表演开始前,给学生的指导语要更明确;在演员表演的过程中,分发给其他同学每人一根橡皮筋,当主角被“不行”同学束缚和拉扯的时候,其他同学也可以试着用手上的橡皮筋束缚自己,让每个同学都能有切身的体会;除了用视觉的方式呈现束缚,也可以用其他方式,比如听觉,以“回音壁”的形式,让主角走过去,“不行”同学向他说话,“不行”同学和“可以”同学还可以互动和对话。
(二)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细节
“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当中,有哪件事是你想做但又觉得自己做不到的?”这个问题可以改成:“你目前最想突破的是什么?”学习单可以横向设计,便于前后对照,也是和板书的一种呼应;束绳在主角身体上的部位可以是不同的,比如肚子、手臂或腿等;在雕塑的时候,可以有走动,有语言,可以去表达,这样会更立体、更深刻;在最后的总结之前,可以再请一两个同学分享他们的学习单,他们的“可以”对策;在课的最后还可以加个作业,作为课堂的延伸。
参考文献
[1] 陈滢,储琛婷.从实证到实践,亲子沟通主题心理辅导课的深入探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19):17-19.
[2] 吕澜, 王育英.心理剧的体验式教学在心理健康课中的应用[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3):63-66.
[3] 邓旭阳,桑志芹,费俊峰,石红.心理剧与情景剧理论与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4] 谭亚菲.体验式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5 (23):249-250.
(作者单位:上海市闵行区莘松中学,上海,201199)
编辑/张国宪 终校/卫 虹
〔关键词〕心理剧;自我设限;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11-0059-03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也是广大心理教师日常工作的主阵地。上海市中小学自实施心理健康教育20年来,经历了2轮教材的修订和实践应用,经过全市7届心理辅导活动课教学比赛的教学提升,在传统的教学内容上,形成了一批优秀的教学成果和资源。随着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和上海市教委近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达标校验收等政策的出台,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进一步稳定,心理辅导活动课正式进入各学校的整体教学计划,但依旧存在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的问题。拓宽拓深教育教学内容,提高心理辅导活动课和当下学生心理的契合度,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是增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持续生命力的基础。
心理剧是由精神病学家莫雷诺于1921 年在维也纳创立,并随后在美国发展起来的一种团体心理治疗方法。它以戏剧的形式,通过参与者的角色扮演,将内心的问题呈现出来,使当事人的情绪得以宣泄,压力得到缓解,从而增强自信心,提高解决现实心理问题的能力。20 世纪80 年代后期,这一理论被介绍到我国,后来,随着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不断探索,心理剧被创造性地应用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这不仅赋予了其心理治疗以外的教育功能,还颠覆了传统的以教师和教材为主导、强调认知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心理剧形式的体验式教学在课堂组织和学习方式上都有其独特性。
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心理剧有三个重要环节: 创作、表演和分享。“创作”环节的目标是确定主题,这些主题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面临和关注的,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容易导致内心冲突和困惑,也容易引起表演者和观众的思考和共鸣。“表演”环节除了突出主题矛盾外,注重与全体学生的心灵连接。“分享”环节让团体成员可以宣泄并且再次整合他们的经历。心理剧能被引入心理辅导活动课堂,不仅是因为它本身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相符合,还因为它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相一致。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精心设置教学情境,并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能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亲身参与和体验中更加深刻地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最大限度地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身的心理结构和行为,实现了教学目标“知-情-意”的统一,促进了心理活动课堂“教育-发展-治疗”功能的实现。
一、聚焦教学主题
对自我的认知,作为经典的心理辅导活动课的主题,属于上海市《初中生心理健康自助手册》专题八(与自我对话)的教学版块。在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中均有涉及。教学内容和目标上主要集中在:认识自我的外在特点和内在特质,以及对自我的突破和自我理想的建立。
在现实社会中,人们会用成就差异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将失败归因于一个人的能力低下,因而失败会威胁到人们的自我价值感。人们在涉及自我价值评价的情境时,如果对自我能力产生不确定性,往往会采用一些保护性的策略。自我设限(Self-Handicapping)作为一种防御机制,它保护着人们的自我价值感不受到损害。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可以观察到中学生中间自我设限的现象较为普遍,他们常于无意识中在自己的心里默认了一个“高度”,这个“心理高度”常常暗示自己:这么多困难,我不可能做到,也无法做到,成功机会几乎是零。想成功那是不可能的!这严重地削弱了学生前进的信心,限制了学生潜能的发挥。因此教学主题进一步聚焦在突破自我设限上,活动课的主题为:在优秀的边缘试探——自我不设限。
二、线上前期调研
围绕这一教学主题,深入了解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自我设限的几个主要维度,这样才能有更加精细化的教学设计。通过针对中预年级关于“自我设限”主题的问卷调研了解到:
1.学生普遍认为自我设限的情况是存在的;
2.学生普遍认为自我设限确实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自我潜能的发挥;
3.学生普遍希望突破自我设限,深入挖掘自身资源;
4.學生普遍表示出了对自我不设限这节课的浓厚兴趣;
5.学生自我设限主要的10个原因如下:(1)不相信自己;(2)没时间、没精力;(3)怕吃苦;(4)成绩不好;(5)耽误学习;(6)怕被嘲笑、怕受打击;(7)父母不支持;(8)家里经济条件不允许;(9)不切实际;(10)客观条件(如身材、嗓子等)不允许。
三、线下精心设计
通过前期调研结果,整体了解了学生关于自我设限的背景,进行教学设计。在课程中,现场创设心理剧情景,现场产生心理剧剧本和演员,灵活运用心理剧技术(具象化、束绳和雕塑等),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能深入感受、体验和突破自我设限,挖掘自身资源。教学整体设计如表1。
活动目标:
1.觉察并了解自我设限的存在与表现;
2.在心理剧的技术运用过程中,切身体会到自我设限的束缚感;
3.尝试突破自我设限,寻找更多的资源和方法达成自己的目标。
活动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有意识地转换自我设限的习惯性思维,深入挖掘自身的资源。
2.难点:引导学生尝试寻找方法和资源突破自我设限,使其终生受益。
四、课后深入反思
(一)进一步增强心理剧表演效果
“水中回形针”实验的视频可以用投影仪投射展示出来,方便学生观看,增强活动效果,回形针还可一串一串地放,会更有感觉;对于水的张力的说明,也可以用一张图片直观地展示出来;在束绳活动里,解完绳子后,可以让贴有“不行”标签的同学自己把身上的标签贴在黑板上,贴有“可以”标签的同学也这样做,以加强表演效果;在心理剧表演开始前,给学生的指导语要更明确;在演员表演的过程中,分发给其他同学每人一根橡皮筋,当主角被“不行”同学束缚和拉扯的时候,其他同学也可以试着用手上的橡皮筋束缚自己,让每个同学都能有切身的体会;除了用视觉的方式呈现束缚,也可以用其他方式,比如听觉,以“回音壁”的形式,让主角走过去,“不行”同学向他说话,“不行”同学和“可以”同学还可以互动和对话。
(二)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细节
“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当中,有哪件事是你想做但又觉得自己做不到的?”这个问题可以改成:“你目前最想突破的是什么?”学习单可以横向设计,便于前后对照,也是和板书的一种呼应;束绳在主角身体上的部位可以是不同的,比如肚子、手臂或腿等;在雕塑的时候,可以有走动,有语言,可以去表达,这样会更立体、更深刻;在最后的总结之前,可以再请一两个同学分享他们的学习单,他们的“可以”对策;在课的最后还可以加个作业,作为课堂的延伸。
参考文献
[1] 陈滢,储琛婷.从实证到实践,亲子沟通主题心理辅导课的深入探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19):17-19.
[2] 吕澜, 王育英.心理剧的体验式教学在心理健康课中的应用[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3):63-66.
[3] 邓旭阳,桑志芹,费俊峰,石红.心理剧与情景剧理论与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4] 谭亚菲.体验式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5 (23):249-250.
(作者单位:上海市闵行区莘松中学,上海,201199)
编辑/张国宪 终校/卫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