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教师科研素养和科研能力的提升对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仍存在工作量耗费时间与科研时间冲突、科研文化氛围不浓、科研经费投入不足的客观问题,及教师自身科研认识存在误区、系统科研理论知识贫乏、科研实践方法与创新性不足的主观问题,本文力图从构建三方联动的小学语文教师科研发展体系、建立健全小学语文教师科研保障机制、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科研素养、营造教师自主科研的文化氛围的建设路径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科研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科研能力;提升
一、小学语文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对社会发展的推进作用日益明显,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事业也进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中共中央国务院1999年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也提出教师要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教育部2001年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鼓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和中小学教师投身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联合开展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研究工作,并积极参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至此,我国教育改革迫切要求小学教师向科研型角色转变,小学语文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反思总结、积极改进工作、研究教学课程、创新专业发展,小学语文教师科研素养和科研能力的提升对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
本文通过探讨小学语文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路径,为教师、学校、地方教育部门在规章制度制定和方法指导等方面提供具有实操性的路径,使得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研究有的放矢,能够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凝练成更高层次的教学经验并物化推广成果,推动教师用创新思维模式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共同构建高质量教学水平的学校,最终实现新课程改革和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
二、当前小学语文教师科研能力的现状与问题
(一)客观现状及问题
1.工作量耗费时间与科研时间冲突
据我国部分学者的调查统计,65.5%的小学教师每天授课3-4节,29%的小学教师授课4-5节,5.5%的小学教师授课2-3节[1]。小学教师除了每天授课外,备课、批改作业、进修、班级管理等也都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再加上自身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因素,导致小学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的时间和精力都较少。
2.科研文化氛围不浓
虽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明白小学教学科研的重要性,但缺乏对教师系统性的教学科研指导,尚未成立专业的教学科研组织,部分学校领导还没有把科研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仍以考试成绩、升学率等作为教师评价的重要指标,对教师的培训不到位,试图开展1-2次专家讲座解决教学科研问题,导致小学语文教师难以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用探究和创新的思维来思考教学和课程专业问题。
3.科研经费投入不足
部分地区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对科研经费方面投入较少,有的甚至没有投入,并且对小学教师获得的科研成果不重视,奖励机制不到位,打击教师科研的积极性,导致即使有课题申报,也不敢轻易承接,无法保障教学科研的顺利进行。
(二)主观现状及问题
1.科研认识存在误区
部分小学教师认为教学科研是大学和研究所的事情,小学教师无须也无法开展教育科研,也有部分教师认为自身教学实践经验丰富,无须开展科研也能做好教学工作,还有部分教师认为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就是走形式,费时费力还可能会影响教学的质量[2]。也有少数教师将科研和职称评定、待遇、荣誉联系在一起,功利性较强,无法静下心来对教学实际问题进行长期的研究[3]。小学教师对科研的态度误区对教师获取科研知识和参与教学科研都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系统科研理论知识贫乏
小学语文教师年龄一般在35岁左右,大多教师的中坚力量毕业于师范专科学校,在学校读书时主要是学习教材教法类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知识较少接触,系统的科研知识储备不足,因处于一线教师岗位,更多关注的是成绩的提升和班级管理,往往重知识传授,轻教育科学研究,仍然还停留在低层次、简单的经验总结上,在教育管理知识、课程理论、教育史和教育理论知识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科研实践方法与创新性不足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善于收集精编试题,但不知道如何收集教育科研类的资料,大多只会使用百度搜索,对科研文献或理论著作阅读则少之又少,对选择什么类型和形式的科研课题比较盲目,多数没有新意和开创性,经常简单地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感受总结成科研课题,对于行动研究、叙事研究、校本研究、校本课程开发等研究方式不熟悉,不能通过学习他人教学成果、教学反思和教学实践结合内化成自己的教学理论素养,无法提出新的教育观点和教育理论。
三、小学语文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路径
本文基于小学语文教师科研客观与主观现状存在的问题,力图从构建三方联动的小学语文教师科研发展体系——建立健全小学语文教师科研保障机制——提升小学語文教师科研素养——营造教师自主科研的文化氛围的建设路径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科研能力。
(一)构建三方联动的小学语文教师科研发展体系
1.探索常态化课题研究路径,打造本校教科研团队
构建具有指导教学和科研功能的小学语文教研室,能为小学语文教师在科研过程中提供指导和培训,引导教师如何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讨论确定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教师教育与科研的效率,进而形成亟待解决的备选校级课题。依据学校语文教学的规划目标,立足于新课程改革、地市发展特点、学校实际问题及教师自身需求,制定小学语文科研的三年规划,确定学校的语文科研课题库,形成本校小学教师常态化课题研修的教科研团队。 2.小学语文教研室与高校合作成立科研机构
由小学发起,联合高校或研究型专家形成研究共同体,建立小学语文教研室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机制,使得小学语文教师高效获得先进的科研知识和理念,掌握最新的研究动态和成果,以便他们能够有敏锐的科研状态,也可以通过问题会诊的方式共同研究解决教育中的问题和课题。
3.构建区域-学校联动发展的小学语文教师科研交流模式
地市教育管理部门为学校和教师提供科研培训、指导和专业咨询,提高科研资源共享平台,地市出台多项推动小学语文教育和语文专业发展的政策,地市区域教育管理部门把握教育科研的新思想和新理念,与学校共同研讨确定市级小学语文教师科研课题,为地市区域内小学建立并拓宽教师的科研交流渠道,引导教师走进教育科研领域,打造区域小学语文教师精英团队。
(二)建立健全小学语文教师科研保障机制
1.分层建立小学语文教师科研激励机制
教育科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个教师参与科研的初衷、观念和动机都不尽相同,针对年青教师,学校更多的提供科研帮扶、培训和对外的研修交流,并在课题申报和研究成果上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在校级课题的申报名额上给予年青教师一定倾斜,使其在科研实践中快速成长;针对骨干教师,学校提供更专业和高水准的培训,为与教育届的专家交流提供平台,给予在精神上更多的鼓励使其获得成就感;针对已获得荣誉的年长教师,应在精神上给予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学校定期评定校级优秀个人、校级优秀团队、校级优秀课题等表彰,为教师提供科研经费和时间,通过课题研究兑换课时量、晋升等形式在学校形成积极的科研氛围。
2.健全多元化的小学语文教师科研评价机制
将科研成果和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作为考核小学语文教师业绩的重要指标,学校每学期应定期设定定量的教师需要完成的教育科研任务(发表论文、科研报告、特色课堂教学实施等),把定期与不定期的科研进度跟踪调查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中,将解决本校实际问题作为科研的重点,通过考量科研的实践应用性、创新性、科学性等评估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将教育科研与正常教学工作纳入同等的考核指标权重,加快推进教师科研水平的提升。
3.建立多途径多样化的小学语文教师科研培训机制
立足校本培训:组织语文教师参与本校的小课题研究和科研竞赛,组织教师参加各种科研观摩、论坛和研讨,做到学-教-研-验,通过科研促进教学,教学验证科研成果;专家学者辅导培训:立足学校发展和科研需求,专家江苏自身语文教学研究的成功经验,提出当前教育科研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成果,开拓小学语文教师的事业,提出自身研究的课题以便教师思考和反思,丰富教师的教学科研理论。
(三)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科研素养
1.增强小学语文教师自主科研意识
小学语文教师要自主认识到科研对教学和专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只有从自身授课课程和教学等实际遇到的问题为切入点,留意教学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并长期跟踪总结和反思,积极主动的围绕教学实践进行探索和研究,在一定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选择应用型课题,才能更快、更精准的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教学与科研的相互促进。
2.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科研创新意识
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更新自身的科研理论知识,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不断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进行教育反思[4],不断尝试新的方法,不断突破和探索解决发现的新问题,不断发现教学科研对教学质量和专业发展带来的新价值,进而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和科研风格。
3.强化小学语文教师科研方法实践意识
小学语文教师在做教学科研时需要重点在选题范围和目的、资料收集、方案设计、资料分析、研究实施、成果展现等方面具备相应的技能方法。教师要善于从教学、学生发展、学校发展、课程改革、教育体制等方面提出有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课题,要系统的学习文献法、教学观察法、经验总结法、对比分析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实验研究法等研究方法的核心精髓,结合实践应用熟练掌握定性和定量结合的研究,进而向研究型教师目标迈进。
(四)营造教师自主科研的文化氛围
教师自主科研文化是学校教育科研变革的内核,才能促进其可持续和创造性发展。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教师科研的重要性,创立更多符合学校发展需要的校本研究,鼓励教师根据个人兴趣、知识沉淀和教学问题等方面主动参加科研,倡导教师在自主研究中形成特色的研究成果,其科研成果和教学效果充分显性化的展现教师个人价值,不断内化教师知识素养、个人成长、终身学习和科研能力提升的需求,實现教师进入主动科研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宋宙红,张蕾,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现状与对策,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6):47-48
[2]林宇,福建省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现状的调查报告,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5(7):67-71
[3]王玉,刘惠林,小学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逻辑起点与对策,教学与管理,2017(11):20-22
[4]周慧霞,朱苏飞,校本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策略,教师教育研究,2003(11):28-33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科研能力;提升
一、小学语文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对社会发展的推进作用日益明显,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事业也进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中共中央国务院1999年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也提出教师要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教育部2001年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鼓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和中小学教师投身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联合开展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研究工作,并积极参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至此,我国教育改革迫切要求小学教师向科研型角色转变,小学语文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反思总结、积极改进工作、研究教学课程、创新专业发展,小学语文教师科研素养和科研能力的提升对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
本文通过探讨小学语文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路径,为教师、学校、地方教育部门在规章制度制定和方法指导等方面提供具有实操性的路径,使得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研究有的放矢,能够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凝练成更高层次的教学经验并物化推广成果,推动教师用创新思维模式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共同构建高质量教学水平的学校,最终实现新课程改革和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
二、当前小学语文教师科研能力的现状与问题
(一)客观现状及问题
1.工作量耗费时间与科研时间冲突
据我国部分学者的调查统计,65.5%的小学教师每天授课3-4节,29%的小学教师授课4-5节,5.5%的小学教师授课2-3节[1]。小学教师除了每天授课外,备课、批改作业、进修、班级管理等也都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再加上自身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因素,导致小学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的时间和精力都较少。
2.科研文化氛围不浓
虽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明白小学教学科研的重要性,但缺乏对教师系统性的教学科研指导,尚未成立专业的教学科研组织,部分学校领导还没有把科研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仍以考试成绩、升学率等作为教师评价的重要指标,对教师的培训不到位,试图开展1-2次专家讲座解决教学科研问题,导致小学语文教师难以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用探究和创新的思维来思考教学和课程专业问题。
3.科研经费投入不足
部分地区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对科研经费方面投入较少,有的甚至没有投入,并且对小学教师获得的科研成果不重视,奖励机制不到位,打击教师科研的积极性,导致即使有课题申报,也不敢轻易承接,无法保障教学科研的顺利进行。
(二)主观现状及问题
1.科研认识存在误区
部分小学教师认为教学科研是大学和研究所的事情,小学教师无须也无法开展教育科研,也有部分教师认为自身教学实践经验丰富,无须开展科研也能做好教学工作,还有部分教师认为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就是走形式,费时费力还可能会影响教学的质量[2]。也有少数教师将科研和职称评定、待遇、荣誉联系在一起,功利性较强,无法静下心来对教学实际问题进行长期的研究[3]。小学教师对科研的态度误区对教师获取科研知识和参与教学科研都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系统科研理论知识贫乏
小学语文教师年龄一般在35岁左右,大多教师的中坚力量毕业于师范专科学校,在学校读书时主要是学习教材教法类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知识较少接触,系统的科研知识储备不足,因处于一线教师岗位,更多关注的是成绩的提升和班级管理,往往重知识传授,轻教育科学研究,仍然还停留在低层次、简单的经验总结上,在教育管理知识、课程理论、教育史和教育理论知识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科研实践方法与创新性不足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善于收集精编试题,但不知道如何收集教育科研类的资料,大多只会使用百度搜索,对科研文献或理论著作阅读则少之又少,对选择什么类型和形式的科研课题比较盲目,多数没有新意和开创性,经常简单地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感受总结成科研课题,对于行动研究、叙事研究、校本研究、校本课程开发等研究方式不熟悉,不能通过学习他人教学成果、教学反思和教学实践结合内化成自己的教学理论素养,无法提出新的教育观点和教育理论。
三、小学语文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路径
本文基于小学语文教师科研客观与主观现状存在的问题,力图从构建三方联动的小学语文教师科研发展体系——建立健全小学语文教师科研保障机制——提升小学語文教师科研素养——营造教师自主科研的文化氛围的建设路径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科研能力。
(一)构建三方联动的小学语文教师科研发展体系
1.探索常态化课题研究路径,打造本校教科研团队
构建具有指导教学和科研功能的小学语文教研室,能为小学语文教师在科研过程中提供指导和培训,引导教师如何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讨论确定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教师教育与科研的效率,进而形成亟待解决的备选校级课题。依据学校语文教学的规划目标,立足于新课程改革、地市发展特点、学校实际问题及教师自身需求,制定小学语文科研的三年规划,确定学校的语文科研课题库,形成本校小学教师常态化课题研修的教科研团队。 2.小学语文教研室与高校合作成立科研机构
由小学发起,联合高校或研究型专家形成研究共同体,建立小学语文教研室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机制,使得小学语文教师高效获得先进的科研知识和理念,掌握最新的研究动态和成果,以便他们能够有敏锐的科研状态,也可以通过问题会诊的方式共同研究解决教育中的问题和课题。
3.构建区域-学校联动发展的小学语文教师科研交流模式
地市教育管理部门为学校和教师提供科研培训、指导和专业咨询,提高科研资源共享平台,地市出台多项推动小学语文教育和语文专业发展的政策,地市区域教育管理部门把握教育科研的新思想和新理念,与学校共同研讨确定市级小学语文教师科研课题,为地市区域内小学建立并拓宽教师的科研交流渠道,引导教师走进教育科研领域,打造区域小学语文教师精英团队。
(二)建立健全小学语文教师科研保障机制
1.分层建立小学语文教师科研激励机制
教育科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个教师参与科研的初衷、观念和动机都不尽相同,针对年青教师,学校更多的提供科研帮扶、培训和对外的研修交流,并在课题申报和研究成果上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在校级课题的申报名额上给予年青教师一定倾斜,使其在科研实践中快速成长;针对骨干教师,学校提供更专业和高水准的培训,为与教育届的专家交流提供平台,给予在精神上更多的鼓励使其获得成就感;针对已获得荣誉的年长教师,应在精神上给予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学校定期评定校级优秀个人、校级优秀团队、校级优秀课题等表彰,为教师提供科研经费和时间,通过课题研究兑换课时量、晋升等形式在学校形成积极的科研氛围。
2.健全多元化的小学语文教师科研评价机制
将科研成果和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作为考核小学语文教师业绩的重要指标,学校每学期应定期设定定量的教师需要完成的教育科研任务(发表论文、科研报告、特色课堂教学实施等),把定期与不定期的科研进度跟踪调查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中,将解决本校实际问题作为科研的重点,通过考量科研的实践应用性、创新性、科学性等评估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将教育科研与正常教学工作纳入同等的考核指标权重,加快推进教师科研水平的提升。
3.建立多途径多样化的小学语文教师科研培训机制
立足校本培训:组织语文教师参与本校的小课题研究和科研竞赛,组织教师参加各种科研观摩、论坛和研讨,做到学-教-研-验,通过科研促进教学,教学验证科研成果;专家学者辅导培训:立足学校发展和科研需求,专家江苏自身语文教学研究的成功经验,提出当前教育科研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成果,开拓小学语文教师的事业,提出自身研究的课题以便教师思考和反思,丰富教师的教学科研理论。
(三)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科研素养
1.增强小学语文教师自主科研意识
小学语文教师要自主认识到科研对教学和专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只有从自身授课课程和教学等实际遇到的问题为切入点,留意教学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并长期跟踪总结和反思,积极主动的围绕教学实践进行探索和研究,在一定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选择应用型课题,才能更快、更精准的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教学与科研的相互促进。
2.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科研创新意识
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更新自身的科研理论知识,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不断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进行教育反思[4],不断尝试新的方法,不断突破和探索解决发现的新问题,不断发现教学科研对教学质量和专业发展带来的新价值,进而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和科研风格。
3.强化小学语文教师科研方法实践意识
小学语文教师在做教学科研时需要重点在选题范围和目的、资料收集、方案设计、资料分析、研究实施、成果展现等方面具备相应的技能方法。教师要善于从教学、学生发展、学校发展、课程改革、教育体制等方面提出有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课题,要系统的学习文献法、教学观察法、经验总结法、对比分析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实验研究法等研究方法的核心精髓,结合实践应用熟练掌握定性和定量结合的研究,进而向研究型教师目标迈进。
(四)营造教师自主科研的文化氛围
教师自主科研文化是学校教育科研变革的内核,才能促进其可持续和创造性发展。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教师科研的重要性,创立更多符合学校发展需要的校本研究,鼓励教师根据个人兴趣、知识沉淀和教学问题等方面主动参加科研,倡导教师在自主研究中形成特色的研究成果,其科研成果和教学效果充分显性化的展现教师个人价值,不断内化教师知识素养、个人成长、终身学习和科研能力提升的需求,實现教师进入主动科研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宋宙红,张蕾,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现状与对策,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6):47-48
[2]林宇,福建省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现状的调查报告,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5(7):67-71
[3]王玉,刘惠林,小学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逻辑起点与对策,教学与管理,2017(11):20-22
[4]周慧霞,朱苏飞,校本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策略,教师教育研究,2003(11):2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