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上怎样才能写好记叙性散文

来源 :新高考·新世纪智能·语文备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ys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叙性散文,是一种非规范性的记叙文。这类作文不拘泥于写真人真事,不怎么讲究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经过、结果等要素的完整性,常常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加工,或虚构个别细节,或虚拟各类故事,或边叙事边以抒情笔调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把哲理性思索蕴含在生动具体的叙事描写之中,等等。在考场上,大多数同学喜欢运用这种格式。从总体来看,这类散文的写法,更讲究选材构思的艺术性,讲究虚实结合,讲究记叙、议论、描写、抒情方式的综合运用。
  一、选材力求小而深
  生活素材杂繁纷呈,从我们阅读过的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出,那些小中见大,蕴意深邃,并能认识生活本质的材料,应该是作文材料的首选。我们选取的素材,应该首先是自己情感深处的亮点,只有找到写作的“焦点”,把握那些自己有兴趣而且能把握的事件、人物、情感,才能将文字写得具体,有个性,才能避免空泛和概念化。因此,选材要从小处落笔,借小事情来表现大主题。生活是浩瀚的海洋,我们只选择一束浪花;生活是茫茫的草原,我们只选择一棵小草;生活是雄浑的大合奏,我们只选择一支插曲。这朵浪花使生活更加千姿百态;这棵小草使生活更加充满活力;这支插曲使生活的乐章更加丰富多彩。
  选材还应该力求深刻,不能仅仅停留在所选材料的表面现象上,要对所选择的材料往深处开掘,即对生活现象进行深入的感受、领悟、思考,对其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精细加工,力求在生活的矿石中,提炼出珍贵的人生之“金”,用深刻的思想意蕴给读者理性的启悟。
  二、谋篇力求奇而曲
  写人叙事若平铺直叙,像流水账一样,必然寡然无味;须知,只把事情“写清楚明白”不等于是好文章,只有写出情趣和理趣,寫出波折,才会打动读者。古人提倡写文章要能“尺水兴波”,就是说,短文章也要写出波澜。当我们拿到一个题目或者话题之后,在一般情况下,头脑中库存的现成材料不可能本身就具有波澜起伏、曲折多变的特点,这就要通过对材料进行艺术加工,将文章整体布局,使情节跌宕起伏、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例如,1994年初夏,18岁的河南打工妹郜艳敏被人以介绍工作哄骗,落入两个人贩子圈套,后被转卖、被人凌辱,再以2700元的价格卖到了太行山深处的曲阳县灵山镇下岸村,卖给了一个比她大6岁的不识字的羊倌。她曾多次自杀、逃跑,但都没有成功。之后,因村里条件艰苦,老师都不愿意来,村里的孩子们面临失学,作为村里唯一上过初中的人,郜艳敏在孩子们的哀求下当上了代课老师,孩子们期待的目光使她留在这个被外界遗忘的角落。这是一件真人真事,可根据这个素材写一篇叙事散文。这个素材已告诉了我们故事的大体情节,现在关键之处就是在布局谋篇上要力求情节奇而曲折,就在于如何把这件事写得跌宕起伏。在设计情节时可以这样层层设疑:打工妹郜艳敏被人哄骗,落入两个人贩子圈套后,怎么样了——被卖给人贩子后,是怎样生活的——多次自杀、逃跑的经过怎样——结果怎样。有了这样的整体框架,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把各个部分描写地栩栩如生,就一定会波澜起伏,打动读者。
  三、写人力求“真”而“实”
  真实是作文的生命。就是说作文时要从实际出发,以事实为依据。写人要“确有其人”,写事要“实有其事”,写物要“实有其物”,切不可脱离生活的原型而凭空编造,或“换汤不换药”,搬套别人现成的作文。如鲁迅先生在《祝福》一文中塑造的祥林嫂形象就符合文学的真实性。虽然大家都知道祥林嫂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但由于鲁迅先生善于洞察、归纳、总结,他把当时中国劳动妇女所受的压迫集中在祥林嫂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来,既真实具体、又形象生动。像祥林嫂遭遇的不幸,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实有其事”,只是未集中于一人身上。鲁迅先生将几件不幸之事巧妙地嫁接到祥林嫂一人身上,更突出了她的代表性,更能让人们看清封建礼教对中国劳动妇女的迫害。又如某中学王莉同学写的《奶奶》一文中有这样的片段:“有一次张叔叔带着张阿姨从外面回来,看到他们手拉手走在一起,奶奶立刻瞪着眼睛数落道:‘外面才转了几年,就这样不像话了,唉!现在的年轻人真是……”’这一片段符合老奶奶的言行特征,真实可信。
  写作时,要引发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并动用这种感情,澎湃于内心,激情于笔端,排除那些道德、功利、技巧、规范等的束缚,把内心的最直接的感受充分表达出来。不要假饰,不要有意拔高。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接地气,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四、叙事力求情而理
  写记叙性散文,要注意写出情趣和理趣,而把自己对人生的思考融入具体生动的描写叙事里,也是使文章具有情趣和理趣的方法之一。例如:
  穆罕默德带着他的四十门徒在山谷里讲道。他说:“信心是成就任何事物的关键。也就是说,人有信心,便没有不能完成的计划。”一位门徒对他说:“你有信心,你能把那座山移过来,让我们站在山顶吗?”穆罕默德满怀信心地把头一点,对山大喊一声:“山,你过来!”山谷里响起了他的回声。大家都聚精会神地望着那座山,穆罕默德对大家说:“山不过来,我们过去吧!”他们开始爬山,经过一番努力,到了山顶。他们欢呼雀跃,这时,穆罕默德微笑着对大家说:“事实上,这世界上没有移山大法,唯一能移山的方法就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生活中,每个人都应拥有“山不过来,我就过去”的积极心态。
  这段话中,作者富有感情地讲述了一则故事,没有明确地告诉我们什么哲理,而把自己对人生的思考融入具体生动的描写叙事里,让我们通过阅读这则故事,从中感悟到“要想事情改变,首先得改变自己”的道理。
  最后还应该在文章写作手法和语言等方面多下功夫,我们要通过恰当的表现手法,使情、事、景交融,使感情更充沛,事例更恰当,形象更生动。
其他文献
[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关于2019年高考江苏卷作文,考试后网络上有大量的分析,可谓众说纷纭。有人说,“材料强调了对事物个体特性的认同,同时又强调了现代社会的多元性与包容性”,似乎考题有两个侧重点;有
期刊
诗歌是最精致的文学,古代诗歌尤贵巧致,能在一字之间蕴含无限空间。  一、小诗贵在渗入肌理  2019年高考全国卷Ⅰ的古代诗歌阅读题,以宋代诗人陈与义的《题许道宁画》为材料,命制了两道试题。题目如是:  题许道宁画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
期刊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2019年高考尘埃落定,但研读上年度试题,洞察命题规律及走向,对于下一届的考生来说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故此,笔者对2019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题进行梳理与分析,以期对广大学子备战来年高考有所帮助。  [命题特点]  1.题材较为广泛。2019年高考8套语文试卷,除了北京卷、浙江卷来考查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其他6套试卷均进行了考查。选材及命题上可谓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期刊
文言文翻译题是高考语文试卷中除作文外分值最大的一道题,从近年来考生答题的实际情况来看,得分率还普遍偏低,如何科学、高效、准确地把握这一高分题型的应试技法,是摆在众多考生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笔者以为,只要在透视高考真题的基础上科学实施如下四条复习对策,还是可以突破文言文翻译这一难点的。  一、综观10年试题,探究命题规律  综观近10年高考全国卷中的文言文翻译题,我们可以探寻出2020年高考文言文翻
期刊
组合型新材料作文是近两年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材料变化的一种新形式。虽脱胎于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但在命题材料的组合形式、写作任务的要求、审题构思的侧重点上又有所区别,所以在2020年的第一轮作文复习中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组合型新材料作文是在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基础上的优化  1.明确的写作任务克服了过去新材料作文写作指令宽泛的弊端。  2015年高考出现的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的命题特点是由命题
期刊
年年岁岁高考热,岁岁年年考不同。“语言文字与运用”可谓“渤懈桑田”,分值在15分到22分不等,是语文考卷中最为“波谲云诡”的版块。该版块被称为高考试卷的“试验田”,形成了以“考能力、重实用、求创新”为主的命题思路,题型灵活多变,内容丰富多彩,历年来常考常新。2019年高考尘埃落定,在“坚守”与“创新”中,“语言文字与运用”版块呈现怎样的命题态势,有必要综合分析和整体把握,这有益于备考2020年高考
期刊
[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和目光的定向一样,人的品性与行为也需要定向,它必须朝着更加文明的地方而去。  [写作指导]  本作文材料改编自当代著名作家毕飞宇先生2018年在“改革开放40周年”座谈会上讲话摘要。面对一个陌生的作文试题,考生要能够找到题目的“要害”,这要害也许是一个词,也许是一句话,它往往是材料的“文眼”,蕴含着
期刊
作文一直是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在某种意义上说,能否写好一篇作文,往往决定了最后语文得分的高低。通过对2019年高考报告中“二、三类文”的分析,我们发现,考生的主要写作误区有:  [误区展示]  1.审题不清,偏离题意。立意是一篇文章的“统帅”,无帅犹如乌合之众,可见立意正确的重要。然而,据阅卷中观察,不少考生误把新材料作文当作话题作文,从材料中直接提炼出关键词,然后以此为话题进行写作。还有考生审题
期刊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群企业高管前往青海攀登岗什卡雪峰,有人问他们为何去,回答是“逃离城市”。他们来到雪峰下向上攀登,一路攀登一路用微博直播,最终登上山顶。置身雪域绝美风景之中,有人发了一条微博:“山顶风景真美,极目远望,莽莽苍苍……”周围的人都在低头看自己的手机,偶尔抬头,大家都会心一笑。  对于上述现象,你怎么看?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
期刊
[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真相往往隐藏在事实的背后,打开真相的钥匙是事实。  有些人想方设法弄清事情的真相;而有些时候,真相还没有来得及展开,便被人们丢到脑后了。很多时候,我们活在假象里;明白真相时,又活在假象的阴影里。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写作指导]  写好本次作文,应做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