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老师在教学中,不是在上课就是在批改作业,既耗体力又耗脑力。若要解放学生,解放自己,应在作业的设计讲解中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捷径,留出更多的时间来备课,提高自身的素质,真正做到快乐地教学。
初中作业 教学效率 教学模式
工作已有十多年,如今感觉已经走进了死胡同,每天奔波于教室与办公室之间,把自己深埋在作业堆里,越来越觉得一节课时间不够长,因为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遇到的题型比较多了以后,自认为需要向学生讲清的东西也变得越来越多,生怕没讲到会耽误了学生。这都是对学生不放心惹得的祸,不愿放手,喜欢面面惧到,这是许多老教师的通病吧。结果是:学生要听现成的,不会独立思考,一节课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越来越短,跟上老师思路的人少得可怜,老师感叹反复强调的题目学生一错再错,付出与收获成不了正比,这应该是最纠结的事了。要扭转这种局面,必须得改变现在的教学模式,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改变作业练习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一、巧选题
借助例题来规范格式和发现易错点:上新课时,尤其是涉及带公式计算等知识点时,书中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先自学,自学后当堂给出例题,班中学生都会尝试动手自测一下自己的自学能力,争先恐后地让老师检查他的解法,老师在巡视过程中给予及时的鼓励,发现典型的错误可以让学生板书出来,师生共同评价。备课时,老师务必要选好例题,难度适宜,紧扣当堂的内容。在“欧姆定律”这一课时,我就选了这样一个例题:某定值电阻两端加3伏电压,电流为0.2安,求它的电阻。若两端电压改为8伏,电阻又为多大?电流又为多大?若两端电压改为0伏,电阻多大?电流多大?这个例题虽然很普通,但是学生很容易在学完欧姆定律后,认为电阻会随电压的改变而改变。在课堂上做例题时出错过了,经过老师和同学的提醒,学生在做作业时就会注意到这个易错点了。
1.课后练习不宜太难
新课刚结束,为巩固新课,以及检查大部分的听课效果。老师选第一次练习时,不宜太难。可以选书本上的课后小练习,根据教材编写的课课练的基础部分。这一块作业学生乐于去做,做出了自信。
2.避免简单重复,分层次选择提高题
基础练习结束,根据学生的解题情况,适当地挑选几道提高题,一为锻炼学生的思维,二为因材施教,让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更有施展能力的机会。
3.自创题目,不再“炒冷饭”
经过基础题和提高题的练习,老师必定发现了许多的知识漏洞,这时再反复发练习题去做就既费时又费力了,老师可以自创几题,可以把原来的错题稍做修改,改选择题的答案顺序,改其中一个已经条件,改问的方式等。例如,在初二电学中,学生经常会遇到查故障的题目,我就把许多的故障集中到了一道题目中,可以对故障问题作一下总结,又让学生再一次练习类似的题型。
这是初二电学中一个非常典型的电路中,如图所示,按电路连接好所有的电路元件,如果:
(1)电流表没有读数,电压表读数接近电源电压,可能是哪里出故障了,出了什么故障?哪个灯亮?哪个灯不亮?
(2)电流表没有读数,电压表也没有读数,可能是哪里出故障了,出了什么故障?哪个灯亮?哪个灯不亮?
(3)电流表有读数,电压表读数接近电源电压,可能是哪里出故障了,出了什么故障?哪个灯亮?哪个灯不亮?
(4)电流表有读数,电压表没有读数,可能是哪里出故障了,出了什么故障?哪个灯亮?哪个灯不亮?
二、精讲解
1.讲解作业时,要向学生讲清“为什么”“什么原理”
在科学题目中,有许多细小的知识点,学生选错了,听了老师的讲解,学生必须弄明白他所选的答案错在哪里,是由于什么知识点错了,或是在他的解题过程中哪一步错了。在学生做选择题或填空题时,我要求学生在题目边上写出思考的过程,这样老师在批改作业和讲解时就有的放失。讲解作业不能只要求学生订正一个答案,也不能老师在讲台上书写过程,学生在座位上做一个“抄写员”,在学生弄明白为什么以后,让学生再独立做一遍。
2.转换角色,由学生来分析讲解
针对自己的错题,要想检测学生是否真正懂了,是否已经理清了思路,得让学生说出来。可以把学生分成几组,由学生讲给其他学生听,学生之间一来可以相互讨论,二来可以发挥优秀学生的带领作用。也可以让学生说给老师听,老师一边听一边再一次纠正和追问,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整理,学生的知识点得到了复习,也可以避免题海战。
3.利用作业上的练习题作探究实验
许多老师认为只有教材中要求的活动或实验才有必要学演示,实际上,作业本上的许多结论的得出如果借助实验,会有非常好的效果。例如我在讲解上面提的电路故障时就要求学生分组试验,把断路和短用电器短路情况都做一遍,有了这样的尝试,学生既来了兴趣,又对故障问题的理解不再是纸上谈兵。又比如制作水果电池,探究水果电池的电压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经过动手实验后猜想很多,积极性也很高,课后或是在家里也做起探究,这就是科学学习最宝贵的。
三、结语
许多老师也许跟以前的我一样,不是在上课就是在批改作业,既耗体力又耗脑力,如果要解放学生,解放自己,可以在作业的设计讲解中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捷径,留出更多的时间来备课,提高自身的素质,真正做到快乐地教学。
初中作业 教学效率 教学模式
工作已有十多年,如今感觉已经走进了死胡同,每天奔波于教室与办公室之间,把自己深埋在作业堆里,越来越觉得一节课时间不够长,因为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遇到的题型比较多了以后,自认为需要向学生讲清的东西也变得越来越多,生怕没讲到会耽误了学生。这都是对学生不放心惹得的祸,不愿放手,喜欢面面惧到,这是许多老教师的通病吧。结果是:学生要听现成的,不会独立思考,一节课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越来越短,跟上老师思路的人少得可怜,老师感叹反复强调的题目学生一错再错,付出与收获成不了正比,这应该是最纠结的事了。要扭转这种局面,必须得改变现在的教学模式,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改变作业练习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一、巧选题
借助例题来规范格式和发现易错点:上新课时,尤其是涉及带公式计算等知识点时,书中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先自学,自学后当堂给出例题,班中学生都会尝试动手自测一下自己的自学能力,争先恐后地让老师检查他的解法,老师在巡视过程中给予及时的鼓励,发现典型的错误可以让学生板书出来,师生共同评价。备课时,老师务必要选好例题,难度适宜,紧扣当堂的内容。在“欧姆定律”这一课时,我就选了这样一个例题:某定值电阻两端加3伏电压,电流为0.2安,求它的电阻。若两端电压改为8伏,电阻又为多大?电流又为多大?若两端电压改为0伏,电阻多大?电流多大?这个例题虽然很普通,但是学生很容易在学完欧姆定律后,认为电阻会随电压的改变而改变。在课堂上做例题时出错过了,经过老师和同学的提醒,学生在做作业时就会注意到这个易错点了。
1.课后练习不宜太难
新课刚结束,为巩固新课,以及检查大部分的听课效果。老师选第一次练习时,不宜太难。可以选书本上的课后小练习,根据教材编写的课课练的基础部分。这一块作业学生乐于去做,做出了自信。
2.避免简单重复,分层次选择提高题
基础练习结束,根据学生的解题情况,适当地挑选几道提高题,一为锻炼学生的思维,二为因材施教,让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更有施展能力的机会。
3.自创题目,不再“炒冷饭”
经过基础题和提高题的练习,老师必定发现了许多的知识漏洞,这时再反复发练习题去做就既费时又费力了,老师可以自创几题,可以把原来的错题稍做修改,改选择题的答案顺序,改其中一个已经条件,改问的方式等。例如,在初二电学中,学生经常会遇到查故障的题目,我就把许多的故障集中到了一道题目中,可以对故障问题作一下总结,又让学生再一次练习类似的题型。
这是初二电学中一个非常典型的电路中,如图所示,按电路连接好所有的电路元件,如果:
(1)电流表没有读数,电压表读数接近电源电压,可能是哪里出故障了,出了什么故障?哪个灯亮?哪个灯不亮?
(2)电流表没有读数,电压表也没有读数,可能是哪里出故障了,出了什么故障?哪个灯亮?哪个灯不亮?
(3)电流表有读数,电压表读数接近电源电压,可能是哪里出故障了,出了什么故障?哪个灯亮?哪个灯不亮?
(4)电流表有读数,电压表没有读数,可能是哪里出故障了,出了什么故障?哪个灯亮?哪个灯不亮?
二、精讲解
1.讲解作业时,要向学生讲清“为什么”“什么原理”
在科学题目中,有许多细小的知识点,学生选错了,听了老师的讲解,学生必须弄明白他所选的答案错在哪里,是由于什么知识点错了,或是在他的解题过程中哪一步错了。在学生做选择题或填空题时,我要求学生在题目边上写出思考的过程,这样老师在批改作业和讲解时就有的放失。讲解作业不能只要求学生订正一个答案,也不能老师在讲台上书写过程,学生在座位上做一个“抄写员”,在学生弄明白为什么以后,让学生再独立做一遍。
2.转换角色,由学生来分析讲解
针对自己的错题,要想检测学生是否真正懂了,是否已经理清了思路,得让学生说出来。可以把学生分成几组,由学生讲给其他学生听,学生之间一来可以相互讨论,二来可以发挥优秀学生的带领作用。也可以让学生说给老师听,老师一边听一边再一次纠正和追问,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整理,学生的知识点得到了复习,也可以避免题海战。
3.利用作业上的练习题作探究实验
许多老师认为只有教材中要求的活动或实验才有必要学演示,实际上,作业本上的许多结论的得出如果借助实验,会有非常好的效果。例如我在讲解上面提的电路故障时就要求学生分组试验,把断路和短用电器短路情况都做一遍,有了这样的尝试,学生既来了兴趣,又对故障问题的理解不再是纸上谈兵。又比如制作水果电池,探究水果电池的电压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经过动手实验后猜想很多,积极性也很高,课后或是在家里也做起探究,这就是科学学习最宝贵的。
三、结语
许多老师也许跟以前的我一样,不是在上课就是在批改作业,既耗体力又耗脑力,如果要解放学生,解放自己,可以在作业的设计讲解中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捷径,留出更多的时间来备课,提高自身的素质,真正做到快乐地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