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本是枯燥无味的,但在他的手里,却把它变成了丰富多彩、吸引学生眼球的学科。他自称是一头永不疲倦的“老黄牛”,运用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在连续20多年担任数学教师及班主任的教学生涯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他,就是甘肃省第三届陇原名师获得者——陇西县巩昌中学教师汪英。
以身作则,“躬耕教坛书篇章,奉献爱心培英才”
1996年7月,汪英毕业被分配到陇西三中参加工作,2012年9月随陇西三中整体搬迁至现巩昌中学任教。
“一个数学老师,应该也是一个好演员,一举手一投足,全身都是戏。”一堂好课,也应该是教师全部素养在某个特定课堂情境中的自然挥洒,正如汪英所说的那样:好课是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汪英说道。
为了上好一堂数学研究课,汪英常常把课堂教学中要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写下来,有时还对着镜子排练教案,甚至掐着秒表计算时间,哪一个环节用几分钟。有时甚至幻想,当他讲完课堂结束语的最后一个字,下课铃声正好响起。
在课上,当学生们回答问题时,汪英是那样专注地注视着学生们,那期待的目光、那微笑的神情、那轻轻的颔首、那微张的嘴巴,给了学生们表达的信心与勇气。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而对每一个学生的尊重真的就融在了这静静的等待之中。
在汪英看来,不同时期有着不同时期的好课标准。传统意义上的所谓“好课”,放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来看,不一定还是好课;传统意义上的“好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后如果不与时俱进,就要被历史淘汰。因此,在“教材”二字上,汪英花费的时间、心力最多。坚持做到“三读”,即读教材、读学生、读教学设计。
在读教材这一环节,他要求自己要做到深刻解读教材,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安排合理,抓住关键,突出重点。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对教材内容进行深挖细掘、理解透彻。这让他的课程体现出真实、扎实、朴实与充实。
对于读学生,汪英认为要深刻解读学生,教学过程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做到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层次清楚才能达到理想教育的要求。而且最难能可贵的是,他认为教育是一种“扬长”的教育。像吕型伟老先生说的“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或者说,从某种意义上,理想的教育也是一种无痕的教育。数学无痕教育则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学习,在不露痕迹中理解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技能,在春风化雨中提升思想。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就是说要求学生做到的,他身先力行,自己一定先做到。来得最早,走得最晚,多研究自己,少埋怨别人,从不因小事而请假,从不因小利而忘义。这一切的一切,学生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正是因为他乐于和学生们交朋友,甘愿牺牲自己的利益,能为学生们排忧解难,所以,学生们都把他当作知心朋友,都愿意听他的话。所带班级团结一心,努力向上,20载春秋连续担任班主任工作,他所教学生70%考入陇西一中,据不完全统计,50%考入全国重点大学,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好评。
汪英用自己的青春岁月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的同时,用自己的辛勤汗水赢得了同事的敬重和学生的爱戴,也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领导的肯定。在近年的年度考核中,曾多次名列同级第一名,取得了多次“优秀”的好成绩,多次受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表彰奖励。
2008年、2011年,他辅导的学生周杰、齐云、安鹏宇三人参加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荣获全国三等奖;2008年12月,他撰写的教学案例《两个优质课案例的对比研究与反思》在甘肃省首届教学案例设计评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以人为本,“笔墨纸砚度生涯,呕心沥血育才华”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汪英在班主任工作岗位上,苦心奋战了20年,用心血、汗水和智慧谱写了一曲令人振奋的强者之歌。
从担任班主任开始,为了使自己的工作有针对性、实效性、启发性,汪英订阅了班主任专业杂志《班主任之友》,并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大量有关中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学、心理学文章,针对社会、家庭及个人交往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作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在对比分析中发现学生的个性差异,用于指导工作实践。
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汪英力求做到多鼓励、多帮助、多指导,少批评,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他尊重和满足学生合理的选择和需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他坚持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学生;他以自己真诚的爱心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心里装着学生,以慈父般的爱滋润学生。
班级管理中,汪英大胆推行班级自主化管理模式,推行分组管理,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选举班干部,自己讨论制订班规,轮流做班干部,轮流做值日总结;定期让学生写随笔,让学生把自己对学习、生活、社会、人生等各个方面的认识和感受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定期召开系列化主题班会,对班级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专题讨论,让学生在辩论与交流中不断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同时,结合班级实情,总结制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 “星级”量化积分德育考核标准,严格填写,张榜公布,有奖有罚,优劣分明,并如实登记在学生的个人成长档案记录中,并有计划分阶段及时发喜报通报给学生家长,充分调动家长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使班级管理形成了家校“双管齐下”的合力。
对成绩优秀的学生,汪英激励他们继续上进;对于后进生,他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对缺课的学生,他则及时为他们补习功课;对犯错的学生,他耐心细致地教育;对家庭困难的学生,他“雪中送炭”,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汪英用执着的爱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他既注重先进典型,也注重后进生转化,这种因材施教的个性化管理和教育方法,让每个学生充满了自信并扬起了上进的风帆。
“我已担任了20年班主任工作。20年的风风雨雨,让我感受到班主任工作的辛苦和甘甜。这些年的不断探索,更让我深深地认识到,家访工作是班主任全面了解学生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是班主任协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班主任经常性的工作,更是冷冰冰的微信群、QQ群所无可替代的。”谈起自己的带班经验,汪英如此说道。
汪英家访的对象是全班每一位学生,一般按学生住址划分片区,利用业余时间按划片区域性家访。“我通过一次次家访,充分细致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真实学情,积极去找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先感化家长,再去沟通教育学生,给家长、学生自信、希望和热情。只有这样,学生和家长才会真正‘亲其师,信其道’。”汪英说道。
1999年9月5日,七年级新生怀着对中学生活的美好憧憬,蹦蹦跳跳踏进了校门,可是魏武霞同学却未报到!汪英知道这个消息后,马上骑上自行车去她家里了解情况,原来魏武霞父母因故过早去世,她与哥哥、弟弟、奶奶相依为命,不要说上学读书,就是温饱生活也难以维持。
一个失去双亲的特困生,面临辍学的危机,面对无依无靠的学生,汪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当即买来一袋优等面粉送到她家中解决断炊困境,并及时召开主题班会,向全班学生说明了魏武霞同学家的实际情况。同学们也被她家的家庭困境和她求学的艰苦深深打动了,在汪英的号召下,在班干部的带领下,全班学生自发地开展“让魏武霞同学留在同学中间”的献爱心活动。
同学们默默地你几斤面、他几斤米,你捐几角零花钱,她捐几块压岁钱——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全班师生共捐助面粉、大米464斤,184元钱;校长还特意资助了她一套校服,解决了她短时内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
活动结束后,汪英还利用有利时机,在班内召开“珍惜条件,发奋学习”的主题班会。在班会上,同学们畅所欲言,有感而发,有的同学发自内心地说:“看了魏武霞同学的家庭,我很惭愧,自己平时胡乱花钱,而不努力学习,以后,我要刻苦学习,把以前的损失捡回来。”张丽娜同学在周记中写到:“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我们全班同学去了魏武霞家,当走进她家一看,我惊呆了,她家只有一间房子——全家人共同的唯一的房子,七十多岁的老奶奶,生病在床,打着吊滴,魏武霞在炕边给奶奶喂药。魏武霞同学在这样的条件下还克服重重困难,坚持上学,刻苦学习。经过这次去她家,我的感受很深,因为我有一个幸福的家,而魏武霞同学却没有,她还要侍侯生病在床的老奶奶,还要做家里的全部家务活,今天感受颇深,和她比较,我才知道自己身在福中不知福,我决心要珍惜自己的学习条件,好好学习。”
接受过汪英帮助的学生不止这一人。王春艳,家住陇西县机修厂后王家坪社,距学校10多公里。因家里人多地少,父亲长年外出打工养家糊口,几个弟妹相继辍学在家,王春艳家距校路远,同路的同学都骑自行车上学,可她因无钱买自行车而独自一人步行通校,经常迟到早走,中午也不能回家吃饭,早晚通途很不安全,长此下去,严重影响了学习,致使她从全班十几名退到28名,她多次想停学打工。
针对这种情况,汪英及时召开主题班会,向全班学生汇报了王春艳的实际情况和资助她买自行车的想法,并在班会上带头捐助200元。第二天,有个学生家长主动捐助300元,不久,一辆轻便黑马牌自行车交给了王春艳,切实解决了她往返校通途的困难。如今,王春艳中午能回家吃饭了,学习成绩也有所进步,一名留守儿童又一次被留住了。
类似这样的活动,汪英在业余时间开展了很多,在这些活动的影响推动下,汪英所带的班级育人环境进一步优化,团结互助之情蔚然成风,班级真正成了学生成长的第二个“家”。
2014年,汪英所带的班参加全县中考,54人中,52人升入普通高中,并且班级升学率、合格率等名列全县第一名,全校第一名。汪英本人也被学校评为全县优秀班主任。几个教师见他已经晋升了高级职称,荣誉又比较多,要求这个荣誉给他们让出来,汪英也觉得大家并不容易,同意让出这个先进,但尹校长坚决不同意,他说:“这个荣誉是对你努力工作的肯定,谁也不能让。”
在课堂上他是学生的良师,在课堂外他是学生的益友。早操、课间操、班会、课外活动,都是他用来培养学生良好身心素质的好机会。他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为学生个性才能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在课外活动中,他以全员参与、特长展示、鼓励创新为导向,带领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文体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良好的习惯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班级管理中,由于他坚持以人为本,方法灵活多样,富有鲜明个性和科学力度,所带过的班级,班班都充满生机和活力,呈现出蓬勃向上的比、学、赶、帮、超的喜人局面。良好的班风培育了合格的人才,为全校班主任做出了典范,也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大批优秀学子。汪英所带班级先后多次被学校评为“先进班集体”,他本人也多次被评为学校“优秀班主任”、陇西县“优秀班主任”。
投身课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坚持学习,探索创新,是汪英20年教坛生涯留下的最深足迹。
“汪英老师的数学课,思路新,方法活,学生兴趣浓。听他的课,真是一种艺术享受。”凡听过他数学课的人,几乎都有这样的切身体会,这与汪英处处追求创新不无关系。
有了思想的高度,不一定能够走得远,一定要有行动的高度配合,才能一路走远。在教学实践中,汪英不断反思自己的数学课堂,面对不断发展的教育形势,他不甘落后,积极转变教育思想,努力掌握课改新理念,大胆尝试课改新模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我们所上的每一课都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丰富而具体的综合。一堂好课,不应追求讲授技巧的滴水不漏、教学环节的天衣无缝、细枝末节上的精雕细刻,而应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习过程,注重学用结合,着眼全面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汪英说道。 多年来,汪英以其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一心扑在工作上,吃苦耐劳,勇于创新,善于钻研,形成了务实严谨、精益求精的教学风格。他注重研究教材,对新教材更是研究有加,抓住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施教,力求使每一堂课都收到良好效果。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心理、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德育。
在数学课教学中,他认真钻研教材,大胆探索,求异创新,因材施教,追求主题化、个性化教学风格。根据教育形势发展和新课改要求,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创新教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创造性地设计导学案。教学中坚持主体探索与教师引导相结合,他创设的“读、议、导、练、讲”五字课堂教学模式,在定西市中学数学教学研讨会上做了新课改专题经验交流,受到了与会专家和同行的一致好评。
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做”和“悟”,学会学习,此后由市教育局牵头,在全市各中学得以交流、推广。其坚持语言的规范性和通俗性相结合,讲解清楚,论证严密,启发得当,方法灵活。坚持把面向全体与分类指导相结合,把传授知识和训练思维相结合,把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相结合,把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在充满活力与和谐气氛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磨擦出智慧的火花。
汪英所带班级的中考成绩多次在全县名列前茅,一直超全县一类区平均线。由于他本人成绩突出,多次被评为学校教育工作先进者和优秀班主任,先后两次被评为陇西县教育系统优秀教师;2010年被评为定西市第五届中小学幼儿园“青年教学能手”;他本人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2013年被评为定西市第八批市管拔尖人才;2014年被评为陇西县首届县管拔尖人才、陇西县优秀班主任;2014年12月,被甘肃省教育厅评为2013年甘肃省中小学学科带头人、甘肃省中小学骨干教师。2015年11月,又被评为甘肃省中小学第三届“陇原名师”。
潜心教研,“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推进,教育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这也对教师师德修养和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汪英说道。
刚毅执着的汪英,一到工作岗位,就像一匹劲牛,如痴如醉,在陇西这片教育沃土艰苦地耕耘;为了教育的梦想,甘心付出,每周周末都在家里上网学习外省的名师授课思路及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刻苦探索,潜心研究,2007年11月,在甘肃省高考与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研讨会上他交流的论文《校内数学测试命题工作研究》被甘肃省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数学教学研究》编辑部评为甘肃省优秀论文二等奖,从此在教育科研的道路上他一发不可收。
汪英的梦想,一个接着一个,成功的希望和失败的威胁同在。有人称赞汪英是敢想敢干,但也有人嘲讽他是“异想天开”。然而,这都不是他最关心的问题,“我有一个期待和梦想,就是通过自己的探索与实践,摸索一条教师继续教育的新路,为广大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范式。”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对兼职工作,汪英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身体力行。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他兼任学校数学教研组长,并担任陇西县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推进组成员和陇西县教研室兼职教研员。他始终坚持以“教研促教学”,积极组织开展教研活动,积极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各项教研任务,用自己的热情帮助同事,协调全校数学教师间的关系。
先进的教育理念,扎实的专业基础是汪英奋飞的一对翅膀。他为了学校教学科研工作默默地奉献,在教学上以身作则,模范带头,带领青年教师积极钻研业务,大胆进行教学科研,笔耕不辍,撰写教学研究案例和教育教学论文,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在兼职工作中,他致力于学校教研工作的改革,建立学校教研工作新格局,提出了学校教研工作新思路:一是提出了“讲、议、评”——“议、讲、评”三环节跟踪对比改进教学法,亲自参与督促,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每学期,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开展全校性组内公开对比跟踪课教学10多节,召开系列化主题议题、评课会议10多次,大长了学校的教研之风,增加了教学中的科研含量,提高了教学质量;二是为了进一步扭转教风,他明确提出召开“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主题研讨会,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定期召开,组织教师结合新课程改革,从转变教育观念、转变教学习惯、转变教学情境、转变教学方式、转变学习方式等方面加强对新教材、新教法、新学法的研究,由于他以身作则,引导组员共同探讨,集思广益,形成统一认识,从而大大地调动了教师的教科研积极性;三是推行“学科教研日”主题活动,通过设立微小课题、定向研究、出外学习、引进交流、骨干培训、典型辐射和组织学科竞赛、组建课题小组等形式,大力开展“主题化”的教学研究工作,树立了向课改要质量、向教研要质量、向服务要质量的意识,促进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在陇西县教育局组织的优质课竞赛中,数学组有4名教师荣获定西市优质课二、三等奖,16名教师获县优质课奖。
同时,他结合实际,总结经验,以研促教,撰写了大量的教育教学论文,先后在国家级、省级数学专业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29篇,其中教学案例《构建高效活泼的数学课堂教学形态》被省教科所评为甘肃省教学案例一等奖,被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汇编成《甘肃省优秀教学案例设计(理科版)》由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公开发行,并作为甘肃省教科所新课改教师培训教材;教学课件《有理数的除法》被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评为甘肃省首届课件大赛一等奖,并由甘肃飞天音像出版社以《甘肃省优秀多媒体课件1000例》为题出版为DVD光盘,在全国公开发行;系列论文《构建高效活泼的数学课堂教学形态》在2011年甘肃省第八届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评比中,被甘肃省教育厅评为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14年7月,申报的甘肃省“十二五”规划课题《信息时代校本数学试题资源的创建与开发应用》已被甘肃省规划办批准为甘肃省2014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目前已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正准备实施鉴定。
在汪英的带动下,学校教研工作蔚然成风。近年来,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用自己的满腔热忱“传、帮、带”青年教师,把自己的成功经验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他们,促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教育教学骨干。
在汪英的帮助下,2013年青年教师冯燕妮、孙志强被评为陇西县骨干教师。2013年10月,数学组青年教师李小平被评为定西市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冯燕妮、狄宁、包彦平等10多人先后在全县初中数学课堂优质课竞赛活动中获优质课奖;2014年,数学组教师莫小平、陈平、杨效武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全县优秀教师;2015年5月,在临洮县举办的定西市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竞赛中,青年教师王锦秀承担的数学课被评为定西市优质课。
春风化雨,三尺讲台勤耕耘;润物无声,一片丹心育桃李。回首自己20年的教育教学之路,汪英说道:“有努力,也有收获;有探索中的艰辛,亦有成功后的喜悦。如果说自己小有成绩的话,那就是不论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还是在教育教学研究中,都能够以一个紧跟时代步伐的新型教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潜心教研,务实创新,身体力行,开拓进取,用心血和汗水浇灌课堂教学与专业研究这两块神圣的沃土!”带着这样的期许,汪英将继续用自己一贯的敬业、奉献行动塑造当代优秀教师的风采!编辑:王金梅
以身作则,“躬耕教坛书篇章,奉献爱心培英才”
1996年7月,汪英毕业被分配到陇西三中参加工作,2012年9月随陇西三中整体搬迁至现巩昌中学任教。
“一个数学老师,应该也是一个好演员,一举手一投足,全身都是戏。”一堂好课,也应该是教师全部素养在某个特定课堂情境中的自然挥洒,正如汪英所说的那样:好课是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汪英说道。
为了上好一堂数学研究课,汪英常常把课堂教学中要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写下来,有时还对着镜子排练教案,甚至掐着秒表计算时间,哪一个环节用几分钟。有时甚至幻想,当他讲完课堂结束语的最后一个字,下课铃声正好响起。
在课上,当学生们回答问题时,汪英是那样专注地注视着学生们,那期待的目光、那微笑的神情、那轻轻的颔首、那微张的嘴巴,给了学生们表达的信心与勇气。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而对每一个学生的尊重真的就融在了这静静的等待之中。
在汪英看来,不同时期有着不同时期的好课标准。传统意义上的所谓“好课”,放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来看,不一定还是好课;传统意义上的“好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后如果不与时俱进,就要被历史淘汰。因此,在“教材”二字上,汪英花费的时间、心力最多。坚持做到“三读”,即读教材、读学生、读教学设计。
在读教材这一环节,他要求自己要做到深刻解读教材,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安排合理,抓住关键,突出重点。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对教材内容进行深挖细掘、理解透彻。这让他的课程体现出真实、扎实、朴实与充实。
对于读学生,汪英认为要深刻解读学生,教学过程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做到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层次清楚才能达到理想教育的要求。而且最难能可贵的是,他认为教育是一种“扬长”的教育。像吕型伟老先生说的“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或者说,从某种意义上,理想的教育也是一种无痕的教育。数学无痕教育则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学习,在不露痕迹中理解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技能,在春风化雨中提升思想。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就是说要求学生做到的,他身先力行,自己一定先做到。来得最早,走得最晚,多研究自己,少埋怨别人,从不因小事而请假,从不因小利而忘义。这一切的一切,学生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正是因为他乐于和学生们交朋友,甘愿牺牲自己的利益,能为学生们排忧解难,所以,学生们都把他当作知心朋友,都愿意听他的话。所带班级团结一心,努力向上,20载春秋连续担任班主任工作,他所教学生70%考入陇西一中,据不完全统计,50%考入全国重点大学,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好评。
汪英用自己的青春岁月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的同时,用自己的辛勤汗水赢得了同事的敬重和学生的爱戴,也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领导的肯定。在近年的年度考核中,曾多次名列同级第一名,取得了多次“优秀”的好成绩,多次受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表彰奖励。
2008年、2011年,他辅导的学生周杰、齐云、安鹏宇三人参加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荣获全国三等奖;2008年12月,他撰写的教学案例《两个优质课案例的对比研究与反思》在甘肃省首届教学案例设计评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以人为本,“笔墨纸砚度生涯,呕心沥血育才华”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汪英在班主任工作岗位上,苦心奋战了20年,用心血、汗水和智慧谱写了一曲令人振奋的强者之歌。
从担任班主任开始,为了使自己的工作有针对性、实效性、启发性,汪英订阅了班主任专业杂志《班主任之友》,并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大量有关中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学、心理学文章,针对社会、家庭及个人交往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作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在对比分析中发现学生的个性差异,用于指导工作实践。
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汪英力求做到多鼓励、多帮助、多指导,少批评,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他尊重和满足学生合理的选择和需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他坚持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学生;他以自己真诚的爱心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心里装着学生,以慈父般的爱滋润学生。
班级管理中,汪英大胆推行班级自主化管理模式,推行分组管理,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选举班干部,自己讨论制订班规,轮流做班干部,轮流做值日总结;定期让学生写随笔,让学生把自己对学习、生活、社会、人生等各个方面的认识和感受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定期召开系列化主题班会,对班级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专题讨论,让学生在辩论与交流中不断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同时,结合班级实情,总结制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 “星级”量化积分德育考核标准,严格填写,张榜公布,有奖有罚,优劣分明,并如实登记在学生的个人成长档案记录中,并有计划分阶段及时发喜报通报给学生家长,充分调动家长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使班级管理形成了家校“双管齐下”的合力。
对成绩优秀的学生,汪英激励他们继续上进;对于后进生,他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对缺课的学生,他则及时为他们补习功课;对犯错的学生,他耐心细致地教育;对家庭困难的学生,他“雪中送炭”,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汪英用执着的爱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他既注重先进典型,也注重后进生转化,这种因材施教的个性化管理和教育方法,让每个学生充满了自信并扬起了上进的风帆。
“我已担任了20年班主任工作。20年的风风雨雨,让我感受到班主任工作的辛苦和甘甜。这些年的不断探索,更让我深深地认识到,家访工作是班主任全面了解学生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是班主任协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班主任经常性的工作,更是冷冰冰的微信群、QQ群所无可替代的。”谈起自己的带班经验,汪英如此说道。
汪英家访的对象是全班每一位学生,一般按学生住址划分片区,利用业余时间按划片区域性家访。“我通过一次次家访,充分细致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真实学情,积极去找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先感化家长,再去沟通教育学生,给家长、学生自信、希望和热情。只有这样,学生和家长才会真正‘亲其师,信其道’。”汪英说道。
1999年9月5日,七年级新生怀着对中学生活的美好憧憬,蹦蹦跳跳踏进了校门,可是魏武霞同学却未报到!汪英知道这个消息后,马上骑上自行车去她家里了解情况,原来魏武霞父母因故过早去世,她与哥哥、弟弟、奶奶相依为命,不要说上学读书,就是温饱生活也难以维持。
一个失去双亲的特困生,面临辍学的危机,面对无依无靠的学生,汪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当即买来一袋优等面粉送到她家中解决断炊困境,并及时召开主题班会,向全班学生说明了魏武霞同学家的实际情况。同学们也被她家的家庭困境和她求学的艰苦深深打动了,在汪英的号召下,在班干部的带领下,全班学生自发地开展“让魏武霞同学留在同学中间”的献爱心活动。
同学们默默地你几斤面、他几斤米,你捐几角零花钱,她捐几块压岁钱——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全班师生共捐助面粉、大米464斤,184元钱;校长还特意资助了她一套校服,解决了她短时内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
活动结束后,汪英还利用有利时机,在班内召开“珍惜条件,发奋学习”的主题班会。在班会上,同学们畅所欲言,有感而发,有的同学发自内心地说:“看了魏武霞同学的家庭,我很惭愧,自己平时胡乱花钱,而不努力学习,以后,我要刻苦学习,把以前的损失捡回来。”张丽娜同学在周记中写到:“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我们全班同学去了魏武霞家,当走进她家一看,我惊呆了,她家只有一间房子——全家人共同的唯一的房子,七十多岁的老奶奶,生病在床,打着吊滴,魏武霞在炕边给奶奶喂药。魏武霞同学在这样的条件下还克服重重困难,坚持上学,刻苦学习。经过这次去她家,我的感受很深,因为我有一个幸福的家,而魏武霞同学却没有,她还要侍侯生病在床的老奶奶,还要做家里的全部家务活,今天感受颇深,和她比较,我才知道自己身在福中不知福,我决心要珍惜自己的学习条件,好好学习。”
接受过汪英帮助的学生不止这一人。王春艳,家住陇西县机修厂后王家坪社,距学校10多公里。因家里人多地少,父亲长年外出打工养家糊口,几个弟妹相继辍学在家,王春艳家距校路远,同路的同学都骑自行车上学,可她因无钱买自行车而独自一人步行通校,经常迟到早走,中午也不能回家吃饭,早晚通途很不安全,长此下去,严重影响了学习,致使她从全班十几名退到28名,她多次想停学打工。
针对这种情况,汪英及时召开主题班会,向全班学生汇报了王春艳的实际情况和资助她买自行车的想法,并在班会上带头捐助200元。第二天,有个学生家长主动捐助300元,不久,一辆轻便黑马牌自行车交给了王春艳,切实解决了她往返校通途的困难。如今,王春艳中午能回家吃饭了,学习成绩也有所进步,一名留守儿童又一次被留住了。
类似这样的活动,汪英在业余时间开展了很多,在这些活动的影响推动下,汪英所带的班级育人环境进一步优化,团结互助之情蔚然成风,班级真正成了学生成长的第二个“家”。
2014年,汪英所带的班参加全县中考,54人中,52人升入普通高中,并且班级升学率、合格率等名列全县第一名,全校第一名。汪英本人也被学校评为全县优秀班主任。几个教师见他已经晋升了高级职称,荣誉又比较多,要求这个荣誉给他们让出来,汪英也觉得大家并不容易,同意让出这个先进,但尹校长坚决不同意,他说:“这个荣誉是对你努力工作的肯定,谁也不能让。”
在课堂上他是学生的良师,在课堂外他是学生的益友。早操、课间操、班会、课外活动,都是他用来培养学生良好身心素质的好机会。他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为学生个性才能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在课外活动中,他以全员参与、特长展示、鼓励创新为导向,带领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文体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良好的习惯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班级管理中,由于他坚持以人为本,方法灵活多样,富有鲜明个性和科学力度,所带过的班级,班班都充满生机和活力,呈现出蓬勃向上的比、学、赶、帮、超的喜人局面。良好的班风培育了合格的人才,为全校班主任做出了典范,也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大批优秀学子。汪英所带班级先后多次被学校评为“先进班集体”,他本人也多次被评为学校“优秀班主任”、陇西县“优秀班主任”。
投身课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坚持学习,探索创新,是汪英20年教坛生涯留下的最深足迹。
“汪英老师的数学课,思路新,方法活,学生兴趣浓。听他的课,真是一种艺术享受。”凡听过他数学课的人,几乎都有这样的切身体会,这与汪英处处追求创新不无关系。
有了思想的高度,不一定能够走得远,一定要有行动的高度配合,才能一路走远。在教学实践中,汪英不断反思自己的数学课堂,面对不断发展的教育形势,他不甘落后,积极转变教育思想,努力掌握课改新理念,大胆尝试课改新模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我们所上的每一课都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丰富而具体的综合。一堂好课,不应追求讲授技巧的滴水不漏、教学环节的天衣无缝、细枝末节上的精雕细刻,而应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习过程,注重学用结合,着眼全面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汪英说道。 多年来,汪英以其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一心扑在工作上,吃苦耐劳,勇于创新,善于钻研,形成了务实严谨、精益求精的教学风格。他注重研究教材,对新教材更是研究有加,抓住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施教,力求使每一堂课都收到良好效果。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心理、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德育。
在数学课教学中,他认真钻研教材,大胆探索,求异创新,因材施教,追求主题化、个性化教学风格。根据教育形势发展和新课改要求,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创新教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创造性地设计导学案。教学中坚持主体探索与教师引导相结合,他创设的“读、议、导、练、讲”五字课堂教学模式,在定西市中学数学教学研讨会上做了新课改专题经验交流,受到了与会专家和同行的一致好评。
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做”和“悟”,学会学习,此后由市教育局牵头,在全市各中学得以交流、推广。其坚持语言的规范性和通俗性相结合,讲解清楚,论证严密,启发得当,方法灵活。坚持把面向全体与分类指导相结合,把传授知识和训练思维相结合,把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相结合,把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在充满活力与和谐气氛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磨擦出智慧的火花。
汪英所带班级的中考成绩多次在全县名列前茅,一直超全县一类区平均线。由于他本人成绩突出,多次被评为学校教育工作先进者和优秀班主任,先后两次被评为陇西县教育系统优秀教师;2010年被评为定西市第五届中小学幼儿园“青年教学能手”;他本人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2013年被评为定西市第八批市管拔尖人才;2014年被评为陇西县首届县管拔尖人才、陇西县优秀班主任;2014年12月,被甘肃省教育厅评为2013年甘肃省中小学学科带头人、甘肃省中小学骨干教师。2015年11月,又被评为甘肃省中小学第三届“陇原名师”。
潜心教研,“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推进,教育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这也对教师师德修养和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汪英说道。
刚毅执着的汪英,一到工作岗位,就像一匹劲牛,如痴如醉,在陇西这片教育沃土艰苦地耕耘;为了教育的梦想,甘心付出,每周周末都在家里上网学习外省的名师授课思路及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刻苦探索,潜心研究,2007年11月,在甘肃省高考与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研讨会上他交流的论文《校内数学测试命题工作研究》被甘肃省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数学教学研究》编辑部评为甘肃省优秀论文二等奖,从此在教育科研的道路上他一发不可收。
汪英的梦想,一个接着一个,成功的希望和失败的威胁同在。有人称赞汪英是敢想敢干,但也有人嘲讽他是“异想天开”。然而,这都不是他最关心的问题,“我有一个期待和梦想,就是通过自己的探索与实践,摸索一条教师继续教育的新路,为广大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范式。”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对兼职工作,汪英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身体力行。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他兼任学校数学教研组长,并担任陇西县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推进组成员和陇西县教研室兼职教研员。他始终坚持以“教研促教学”,积极组织开展教研活动,积极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各项教研任务,用自己的热情帮助同事,协调全校数学教师间的关系。
先进的教育理念,扎实的专业基础是汪英奋飞的一对翅膀。他为了学校教学科研工作默默地奉献,在教学上以身作则,模范带头,带领青年教师积极钻研业务,大胆进行教学科研,笔耕不辍,撰写教学研究案例和教育教学论文,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在兼职工作中,他致力于学校教研工作的改革,建立学校教研工作新格局,提出了学校教研工作新思路:一是提出了“讲、议、评”——“议、讲、评”三环节跟踪对比改进教学法,亲自参与督促,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每学期,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开展全校性组内公开对比跟踪课教学10多节,召开系列化主题议题、评课会议10多次,大长了学校的教研之风,增加了教学中的科研含量,提高了教学质量;二是为了进一步扭转教风,他明确提出召开“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主题研讨会,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定期召开,组织教师结合新课程改革,从转变教育观念、转变教学习惯、转变教学情境、转变教学方式、转变学习方式等方面加强对新教材、新教法、新学法的研究,由于他以身作则,引导组员共同探讨,集思广益,形成统一认识,从而大大地调动了教师的教科研积极性;三是推行“学科教研日”主题活动,通过设立微小课题、定向研究、出外学习、引进交流、骨干培训、典型辐射和组织学科竞赛、组建课题小组等形式,大力开展“主题化”的教学研究工作,树立了向课改要质量、向教研要质量、向服务要质量的意识,促进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在陇西县教育局组织的优质课竞赛中,数学组有4名教师荣获定西市优质课二、三等奖,16名教师获县优质课奖。
同时,他结合实际,总结经验,以研促教,撰写了大量的教育教学论文,先后在国家级、省级数学专业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29篇,其中教学案例《构建高效活泼的数学课堂教学形态》被省教科所评为甘肃省教学案例一等奖,被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汇编成《甘肃省优秀教学案例设计(理科版)》由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公开发行,并作为甘肃省教科所新课改教师培训教材;教学课件《有理数的除法》被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评为甘肃省首届课件大赛一等奖,并由甘肃飞天音像出版社以《甘肃省优秀多媒体课件1000例》为题出版为DVD光盘,在全国公开发行;系列论文《构建高效活泼的数学课堂教学形态》在2011年甘肃省第八届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评比中,被甘肃省教育厅评为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14年7月,申报的甘肃省“十二五”规划课题《信息时代校本数学试题资源的创建与开发应用》已被甘肃省规划办批准为甘肃省2014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目前已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正准备实施鉴定。
在汪英的带动下,学校教研工作蔚然成风。近年来,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用自己的满腔热忱“传、帮、带”青年教师,把自己的成功经验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他们,促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教育教学骨干。
在汪英的帮助下,2013年青年教师冯燕妮、孙志强被评为陇西县骨干教师。2013年10月,数学组青年教师李小平被评为定西市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冯燕妮、狄宁、包彦平等10多人先后在全县初中数学课堂优质课竞赛活动中获优质课奖;2014年,数学组教师莫小平、陈平、杨效武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全县优秀教师;2015年5月,在临洮县举办的定西市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竞赛中,青年教师王锦秀承担的数学课被评为定西市优质课。
春风化雨,三尺讲台勤耕耘;润物无声,一片丹心育桃李。回首自己20年的教育教学之路,汪英说道:“有努力,也有收获;有探索中的艰辛,亦有成功后的喜悦。如果说自己小有成绩的话,那就是不论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还是在教育教学研究中,都能够以一个紧跟时代步伐的新型教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潜心教研,务实创新,身体力行,开拓进取,用心血和汗水浇灌课堂教学与专业研究这两块神圣的沃土!”带着这样的期许,汪英将继续用自己一贯的敬业、奉献行动塑造当代优秀教师的风采!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