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新课标下为提高普通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现通过作业问题进行了实践研究,提出普通高中物理作业有效设计的观点,并对其设计的原则、功能、设计策略进行阐释,根据实践研究的结果对有效作业设计进行反思、总结。
【关键词】高中物理 有效作业设计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035-01
一、高中物理作业现状分析
学生普遍学业负担重,每天只能基本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没有更多的时间来整理、反思、研究当天所学习的知识,这样导致的结果是:(1)学生不会“求知”。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他们的自学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可持续学习能力不强,没有老师的作业支持就不知道怎么办。(2)学生不会“探究”。学生只是做题的“机器”,他们的思维太固定,无法有效的提高,独立思考的意识不足,对问题的思考不够深入,往往难以切人问题的本质。(3)学生不会“反思”。学生只就题做题,不会从知识的发现过程、获取方法上去反思,更难以将新、旧知识反思后加以整合,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不到有效的开发,他们的学习效果往往与投入的学习时间不成正比。
造成这些结果的主要原因有:
1、作业的针对性不强,作业不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刀切。
2、作业量太多,搞题海战术,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
3、作业内容的太理想化,脱离实际,不关注科技、社会的发展,不关注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作业设计缺乏探究性。
二、提高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策略
通过对普通高中物理有效作业的实践研究,我认为解决策略主要为:目标设计策略、整体设计策略和形式设计策略。
1.作业目标设计策略
物理有效作业设计的依据是教学目标.新课程实施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物理有效作业设计围绕着新课程三维目标而展开,先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和本校本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各个模块的教学目标、各个模块中各个章节的教学目标。
2.作业全局设计策略
物理有效作业设计的全局策略是将高一、二年级教学中所使用的课前、课中、课后作业、测试作业统筹考虑,整体设计。避免不同学习阶段之间作业设计的无序、重复、杂乱。
物理有效作业包括课前作业、课中作业、课后作业、测试作业。课前作业主要是课前预习、资料查找。课中作业主要是典型例题、变式训练。典型例题是师生课内共同探究解决,变式训练由学生独立探究解决。课后作业包括针对训练、复习课作业(单元复习、模块复习、期中、期末复习)。测试作业包括单元测试作业、模块测试作业、期中测试作业、期末测试作业。课后作业根据课中作业进行变式设计,测试作业根据课后作业进行变式设计,形成教学、练习、评价三位一体的作业体系。使学生上课能听懂、课后作业能会做、考试成绩有进步、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有效避免“无效”作业对学生学习的负面干扰,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3.作业层次设计策略
①注重基础,面向全体
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要求学生学习有利于终身发展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因此,在设计物理作业时应注重基础,面向全体学生,巩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比如:物体的受力分析,牛顿定律的应用等内容,这些内容贯穿于物理课程的始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一定程度的反复性作业,才能保证所有的学生获得牢固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②体现个体差异,不搞一刀切
针对教材实际、学生实际,根据教学进度,从课本和练习册中,精心选择作业题,数量要有弹性,不搞一刀切,给学生自主选择协调发展的空间。这样让学困生巩固基础知识,中等生强化基本技能,优秀生优化知识结构,这种层次性、选择性作业设计就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和新课程的基本要求。
三、作业分类设计的方案
1、预习自学类作业。这一类型的作业由课前作业来承担。从形式上,可以是口头作业、阅读作业,可以是资料搜集、观察现象、调查等形式。教师要编制提纲,提前发给学生,要有汇报,防止走形式。如《电磁感应》中《划时代的发现》这节课,我认为让学生课前查找伟大物理学家法拉第的生平事迹,这对推进课堂进程有积极作用。
2、情景信息类作业。体育赛事、卫星发射、科技发明等为题材的作业设计,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学生在关注信息的同时,要弄明白信息背后的物理知识,寓乐于学。指导学生阅读各种相关书籍、“科学足迹”、“科学漫步”、“STS”、查阅相关科技网站,了解当今科技动态,促进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处理、分析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3、探究开放类作业。探究开放类作业就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在学习了“测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后,学生会发现根据实验中得到的数据作出的U—I图线的斜率非常小,很难得到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值。许多学生都跑过来问我该怎么办?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在课后让学生去探究这样解决这个问题。在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学生把探究的结果在班级里讨论,得到一致的结论,是因为干电池的内电阻太小了,所以路端电压改变量小,从而使图线斜率很小,很难和两坐标轴相交,以致无法得到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所以,如果电源的内电阻较大,那作出的U—I图象的斜率就大了。怎样来增大电源的内电阻呢?方法一是换用旧电池,方法二是在干电池上串联一个定值电阻,测出的电阻值减去定值电阻的阻值就是干电池的内电阻。根据讨论的结果,再让学生做实验,并且把两次实验加以对比。用方法一做的学生得到的U—I图象的斜率稍微大一些了,但还是不太完美。用方法二做的学生有几组得到干电池的内电阻是负值。学生更奇怪了,内电阻怎么会是负值呢?我把这个问题在全班上进行讨论,得到的结论是干电池的内电阻太小,实验误差较大。
4、反思总结类作业。学完一节、一个单元或一个模块后,教师要组织引导学生及时反思总结,组织学生交流成功和不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建立科学的知识框架,如“树状”“网状”“纲要图表”等不同形式,便于理解记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四、物理作业有效性的反思
物理有效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表明,物理有效作业设计在“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方面有较明显的效果。跟踪、调查试点班级学生作业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物理作业量是合适的,甚至有相当部分学生认为物理学科的学业负担是偏轻的;学生的学业成绩有了明显的提升。更可贵的是,学生对物理课非常感兴趣,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与教师间的情感也得到了积极的提升。
在普通高中物理有效作业探究的过程中付出了很多,但收获得也多。抱定一个改革与创新的信念,坚持就有价值,坚持就是方向!
【关键词】高中物理 有效作业设计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035-01
一、高中物理作业现状分析
学生普遍学业负担重,每天只能基本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没有更多的时间来整理、反思、研究当天所学习的知识,这样导致的结果是:(1)学生不会“求知”。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他们的自学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可持续学习能力不强,没有老师的作业支持就不知道怎么办。(2)学生不会“探究”。学生只是做题的“机器”,他们的思维太固定,无法有效的提高,独立思考的意识不足,对问题的思考不够深入,往往难以切人问题的本质。(3)学生不会“反思”。学生只就题做题,不会从知识的发现过程、获取方法上去反思,更难以将新、旧知识反思后加以整合,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不到有效的开发,他们的学习效果往往与投入的学习时间不成正比。
造成这些结果的主要原因有:
1、作业的针对性不强,作业不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刀切。
2、作业量太多,搞题海战术,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
3、作业内容的太理想化,脱离实际,不关注科技、社会的发展,不关注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作业设计缺乏探究性。
二、提高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策略
通过对普通高中物理有效作业的实践研究,我认为解决策略主要为:目标设计策略、整体设计策略和形式设计策略。
1.作业目标设计策略
物理有效作业设计的依据是教学目标.新课程实施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物理有效作业设计围绕着新课程三维目标而展开,先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和本校本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各个模块的教学目标、各个模块中各个章节的教学目标。
2.作业全局设计策略
物理有效作业设计的全局策略是将高一、二年级教学中所使用的课前、课中、课后作业、测试作业统筹考虑,整体设计。避免不同学习阶段之间作业设计的无序、重复、杂乱。
物理有效作业包括课前作业、课中作业、课后作业、测试作业。课前作业主要是课前预习、资料查找。课中作业主要是典型例题、变式训练。典型例题是师生课内共同探究解决,变式训练由学生独立探究解决。课后作业包括针对训练、复习课作业(单元复习、模块复习、期中、期末复习)。测试作业包括单元测试作业、模块测试作业、期中测试作业、期末测试作业。课后作业根据课中作业进行变式设计,测试作业根据课后作业进行变式设计,形成教学、练习、评价三位一体的作业体系。使学生上课能听懂、课后作业能会做、考试成绩有进步、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有效避免“无效”作业对学生学习的负面干扰,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3.作业层次设计策略
①注重基础,面向全体
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要求学生学习有利于终身发展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因此,在设计物理作业时应注重基础,面向全体学生,巩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比如:物体的受力分析,牛顿定律的应用等内容,这些内容贯穿于物理课程的始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一定程度的反复性作业,才能保证所有的学生获得牢固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②体现个体差异,不搞一刀切
针对教材实际、学生实际,根据教学进度,从课本和练习册中,精心选择作业题,数量要有弹性,不搞一刀切,给学生自主选择协调发展的空间。这样让学困生巩固基础知识,中等生强化基本技能,优秀生优化知识结构,这种层次性、选择性作业设计就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和新课程的基本要求。
三、作业分类设计的方案
1、预习自学类作业。这一类型的作业由课前作业来承担。从形式上,可以是口头作业、阅读作业,可以是资料搜集、观察现象、调查等形式。教师要编制提纲,提前发给学生,要有汇报,防止走形式。如《电磁感应》中《划时代的发现》这节课,我认为让学生课前查找伟大物理学家法拉第的生平事迹,这对推进课堂进程有积极作用。
2、情景信息类作业。体育赛事、卫星发射、科技发明等为题材的作业设计,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学生在关注信息的同时,要弄明白信息背后的物理知识,寓乐于学。指导学生阅读各种相关书籍、“科学足迹”、“科学漫步”、“STS”、查阅相关科技网站,了解当今科技动态,促进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处理、分析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3、探究开放类作业。探究开放类作业就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在学习了“测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后,学生会发现根据实验中得到的数据作出的U—I图线的斜率非常小,很难得到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值。许多学生都跑过来问我该怎么办?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在课后让学生去探究这样解决这个问题。在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学生把探究的结果在班级里讨论,得到一致的结论,是因为干电池的内电阻太小了,所以路端电压改变量小,从而使图线斜率很小,很难和两坐标轴相交,以致无法得到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所以,如果电源的内电阻较大,那作出的U—I图象的斜率就大了。怎样来增大电源的内电阻呢?方法一是换用旧电池,方法二是在干电池上串联一个定值电阻,测出的电阻值减去定值电阻的阻值就是干电池的内电阻。根据讨论的结果,再让学生做实验,并且把两次实验加以对比。用方法一做的学生得到的U—I图象的斜率稍微大一些了,但还是不太完美。用方法二做的学生有几组得到干电池的内电阻是负值。学生更奇怪了,内电阻怎么会是负值呢?我把这个问题在全班上进行讨论,得到的结论是干电池的内电阻太小,实验误差较大。
4、反思总结类作业。学完一节、一个单元或一个模块后,教师要组织引导学生及时反思总结,组织学生交流成功和不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建立科学的知识框架,如“树状”“网状”“纲要图表”等不同形式,便于理解记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四、物理作业有效性的反思
物理有效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表明,物理有效作业设计在“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方面有较明显的效果。跟踪、调查试点班级学生作业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物理作业量是合适的,甚至有相当部分学生认为物理学科的学业负担是偏轻的;学生的学业成绩有了明显的提升。更可贵的是,学生对物理课非常感兴趣,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与教师间的情感也得到了积极的提升。
在普通高中物理有效作业探究的过程中付出了很多,但收获得也多。抱定一个改革与创新的信念,坚持就有价值,坚持就是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