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区域性、综合性。尤其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给地理课堂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所提出的教学理念,更令人耳目一新。那么如何掌握和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理念,并将理念的要求融入、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呢?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粗浅看法。
一、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使教学“生活化”
《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本学科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实际,侧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力求学以致用,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如学习了《我们怎样学地理》一节后,可创设情境:暑假里,小伟和小琳随夏令营的同学到国家森林公园游玩。他们不幸掉队,在森林里迷失了方向。同学们,你觉得他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辨认森林中的方向,尽快找到回去的路呢?请将你想到的方法说出来。这样,把课堂教学“生活化”,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起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学到了有用的地理知识。
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使教学“社会化”
《课程标准》指出:“反映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因此,人口、资源、环境及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应当成为教学内容的拓展。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时代脉搏,注意收集新闻报道中与地理学科相关的热点,让学生知识能力协调发展。例如,在学习《我国地形》中的“四大高原”时,可以讲解:2008年9月25日,我国自行研制“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飞船载着中国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按计划进入预定轨道,并于9月28日在内蒙古安全着陆。你知道。我国卫星发射基地除酒泉外,还有哪些地方?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合作探究:
1 “神舟”七号为什么选择在甘肃酒泉发射?
2 “神舟”七号在内蒙古中部降落的原因是什么?
3 中国人的飞天梦想为什么在今天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谈谈你的认识。
4 在载人航天辉煌的成就鼓舞下,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又应该怎样做呢?
学生积极动手,搜集资料,查找信息,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样“社会化”的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拓展知识视野,而且能增强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化”的地理课堂。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首先,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照本宣科”,应根据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社会实际,由传统封闭式教育向现代开放式教育转变。
其次,教师要改变传统地理学习方式,要重视学生自主性学习,特别要加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情境,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最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让学生从“学会”地理知识走向“会学”地理知识。地理教学内容繁杂,尤其地名、特征等不易记忆。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至关重要。在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1)图示法:课本中有些内容单凭教师口头讲述,学生往往难以接受。采用图示法,将教材中的文字转化成图像,以图说文,以图释文。这样可以化难为易,形象直观,记忆深刻。(2)联想法:同学们的想象力是十分丰富的,这种想象力如果运用于学习过程,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就是说,把一些本不相干的现象或事物通过联想有机结合起来,加深知识在头脑中的印象。如学习《长江》时,长江流域的湖泊较难记忆,我们可以把“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联想为“洞破太潮”四字来记忆。采用联想记忆法既有趣,又使知识容易记忆。这不但使教学事半功倍,而且能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获益无穷。
总之,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去发现,从社会实践中去提炼教学素材,使地理教学“生活化”“社会化”“开放化”。
一、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使教学“生活化”
《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本学科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实际,侧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力求学以致用,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如学习了《我们怎样学地理》一节后,可创设情境:暑假里,小伟和小琳随夏令营的同学到国家森林公园游玩。他们不幸掉队,在森林里迷失了方向。同学们,你觉得他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辨认森林中的方向,尽快找到回去的路呢?请将你想到的方法说出来。这样,把课堂教学“生活化”,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起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学到了有用的地理知识。
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使教学“社会化”
《课程标准》指出:“反映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因此,人口、资源、环境及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应当成为教学内容的拓展。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时代脉搏,注意收集新闻报道中与地理学科相关的热点,让学生知识能力协调发展。例如,在学习《我国地形》中的“四大高原”时,可以讲解:2008年9月25日,我国自行研制“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飞船载着中国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按计划进入预定轨道,并于9月28日在内蒙古安全着陆。你知道。我国卫星发射基地除酒泉外,还有哪些地方?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合作探究:
1 “神舟”七号为什么选择在甘肃酒泉发射?
2 “神舟”七号在内蒙古中部降落的原因是什么?
3 中国人的飞天梦想为什么在今天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谈谈你的认识。
4 在载人航天辉煌的成就鼓舞下,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又应该怎样做呢?
学生积极动手,搜集资料,查找信息,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样“社会化”的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拓展知识视野,而且能增强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化”的地理课堂。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首先,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照本宣科”,应根据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社会实际,由传统封闭式教育向现代开放式教育转变。
其次,教师要改变传统地理学习方式,要重视学生自主性学习,特别要加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情境,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最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让学生从“学会”地理知识走向“会学”地理知识。地理教学内容繁杂,尤其地名、特征等不易记忆。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至关重要。在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1)图示法:课本中有些内容单凭教师口头讲述,学生往往难以接受。采用图示法,将教材中的文字转化成图像,以图说文,以图释文。这样可以化难为易,形象直观,记忆深刻。(2)联想法:同学们的想象力是十分丰富的,这种想象力如果运用于学习过程,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就是说,把一些本不相干的现象或事物通过联想有机结合起来,加深知识在头脑中的印象。如学习《长江》时,长江流域的湖泊较难记忆,我们可以把“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联想为“洞破太潮”四字来记忆。采用联想记忆法既有趣,又使知识容易记忆。这不但使教学事半功倍,而且能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获益无穷。
总之,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去发现,从社会实践中去提炼教学素材,使地理教学“生活化”“社会化”“开放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