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青年赡养老人力不从心
日前,笔者到南阳老家内乡县采访了罗书平,罗书平说:“生意难做啊,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钱,生活压力好大。”罗书平今年31岁,在南阳市开了一家化妆品店。罗书平的父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今年59岁了,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可是,父亲为了给他凑买商品房的钱,不得不在农闲时到离家35公里外的县城建筑工地上打工挣钱。罗书平劝了很多次,老父亲就是不听。“父亲一辈子不容易,母亲去世早,他把我抚养大,费了很多心思。可是现在我连自己都照顾不了,还得靠他资助。”说起这些,罗书平满心愧疚。
“从农村来到城市,吃穿住行都得花钱,孩子上学得花钱,哪儿都得用钱。父亲劳累了一辈子,到老了我也没能力好好给他养老。”罗书平的妻子也是家里的独女,他们俩要养双方三个老人。罗书平有两个儿子,看着活泼可爱的儿子,罗书平满脸愁容说:“孩子在上幼儿园,将来还得上小学、中学、大学,这又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啊。我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养活父母,尽到孝心。”
“孩子都不容易,现在物价这么高,租房得花钱,买粮买菜得花钱,坐车得花钱。他挣得又不多,我还不算老,还有把力气,还能干活,能帮他们就多帮点吧!”碰巧,采访罗书平时,在罗书平租的屋子里,笔者见到了罗书平的父亲,他是来看望孙子的。生活的沧桑在罗书平父亲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印记,快60岁的人了,还在想办法帮儿子生活得好一点。
如何营造农村老人福祉
长期研究农民工及打工经济问题的郑州大学教授许圣道认为,他们到建筑工地打工,从宏观上讲是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比如,最直接的就是中国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现在农村新型养老保险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农村养老保险筹资水平低,比如内乡县农村60岁以上老人每月仅能领取60元养老金,仅算个零钱而已,根本不可能维持老人的基本生活。“如果家里有孩子要上学,或者有孩子结婚需要买房子、盖房子等大事,即便有了新农保的保障,农村老人也不得不去外地打工。”许圣道分析说。
也有专家分析说,如果中国父母摒弃为子女做牛做马的思想,树立“养活子女到18岁即视完成养育任务”的观念,不需要父母为子女建房购屋、结婚成家而苦熬、揪心的话,就不需要垂暮之年还要拼着一把老骨头到建筑工地打工。
更有专家把矛头指向了现在的城市病,认为如果中国房价低稳,年轻人能够轻松买房,或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城市参加工作后就能住上廉租房,就不需要年迈的父母为帮其筹措高额的“首付款”,垂暮之年还要拼着一把老骨头到建筑工地打工。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如果建筑队伍中的“老头儿”、“老太太”少了,建筑行业等领域的“用工荒”问题就严峻了,还有,清扫街道卫生的城市环卫工、宾馆写字楼的保洁工,街道餐馆的洗碗工等等,农村青年根本不屑一顾,原因无非是这些工种既脏又累且工作时间长、工资待遇低,所以吸引中青年前来就业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
专家认为,提高建筑工人的地位,改善建筑工人的福利,保障建筑工人的权益是最根本的解决办法。现在,农民工在城市建设扮演着重要角色,只有将建筑工人的地位提到与城市建设主力军相对等的地位,才能吸引中青年的加入。只有将城市环卫工、宾馆写字楼的保洁工、街道餐馆的洗碗工等服务从业人员纳入社保范围并提高工资福利待遇及改善工作环境,才能吸纳年轻就业。同时,必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除了强制缴纳工伤保险外,城市环卫保洁及餐饮场所、建筑工地同样应该考虑为工人办理养老、医疗保险。有关部门还应加大对农民工权益维护力度,确保建筑工人在绝对安全的情况下施工,工资能及时拿到手,没有后顾之忧。
如果不能吸引中青年前来就业,城市环卫保洁及餐饮场所、建筑工地将会出现更为严重的缺工现象。那么,城市环卫保洁及餐饮场所、建筑工地中的“老头儿”、“老太太”还会继续增加。
那么,如何营造农村老人福祉?一方面倡导赡养老人孝敬父母长辈的优良传统,“百善孝为先”,对于广大农村老人来讲,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养老恐怕主要还是指望子女和年轻一代人担负责任,尽职天伦。另一方面,就是建立健全农村老人养老保险体制机制,不断提高农村养老金标准和老年人福利待遇。试想: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财政收入连年增长,何况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农村老人的养老金标准早已经达到了600元/月以上,像豫西南内乡县等偏僻地域农村老人养老金仅仅60元/月,让人情何以堪?况且,豫西南内乡县等偏僻地域的城市非农业人口低保标准是人均纯收入300元/月,农村农业人口低保标准是人均纯收入1800元/年,而豫西南内乡县农村老人养老金区区720元/年(60元/月),实在少得可怜啊!
在中国的传统农村社会中,农民养老依赖于土地和子女。农村对土地情有独钟,为什么?现在全国各地征地都非常困难,农民的抵触情绪很大,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土地是农民的养老保障,由于如今农民普遍缺少足够的养老保障,农民不敢失去土地。事实上,如今土地直接产出的经济效益并不高,一旦农民拿到的养老金超过了土地带来的收益,征地的难度就会减少很多。经济落后地区,发展经济的关键在于尽快完成城市化和工业化,让农民全部拥有社会养老保险,并确保最低生活标准不降低,就能有效促进土地的优化配置。
由于目前大多数农村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在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进入老年以后,那些贫困的农村家庭就将面临很大的养老经济负担。未来几十年,这些新生代农民将陆续进入城市生活,但城市生活的成本是如此之高,单单房价就让他们难以负担,再加上对自身养老和赡养父母的担忧,不佳的生活预期将带来巨大的不安全感。当这种不安全感普遍存在时,就会影响年轻人对老年人赡养责任的履行,就可能成为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不安定因素之一。子女养老是人伦必须的责任,但是,政府养老也是推托不掉的职责。再者,农村老人怎也可像城市退休人员一样年年增涨养老金。因此,将全体农民都纳入到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之内,并保障农村老人基本生活标准,其意义并不仅仅是解决了农民的养老问题,更有助于树立国民信心、实现社会和谐。
期望不久的将来,建筑队伍中的“老头儿”、“老婆儿”现象会消失,在饮食摊点不再出现“老头儿择菜”、“老婆儿洗碗”的身影,在学校、医院、车站、码头、宾馆、酒店不再碰到“花甲保洁员”,在商场超市不再晃动老年装卸工的身影……让农村老人像城市老人一样,能够享有一个舒心安逸的晚年。而这一切,关键是抓紧建立并完善农村老人的社会养老保障体制机制及养老保险制度,让农村老人和广大农民和城市人一样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让农村老人舒心地生活,把颐养天年的愿景早日变成真实的生活。
日前,笔者到南阳老家内乡县采访了罗书平,罗书平说:“生意难做啊,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钱,生活压力好大。”罗书平今年31岁,在南阳市开了一家化妆品店。罗书平的父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今年59岁了,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可是,父亲为了给他凑买商品房的钱,不得不在农闲时到离家35公里外的县城建筑工地上打工挣钱。罗书平劝了很多次,老父亲就是不听。“父亲一辈子不容易,母亲去世早,他把我抚养大,费了很多心思。可是现在我连自己都照顾不了,还得靠他资助。”说起这些,罗书平满心愧疚。
“从农村来到城市,吃穿住行都得花钱,孩子上学得花钱,哪儿都得用钱。父亲劳累了一辈子,到老了我也没能力好好给他养老。”罗书平的妻子也是家里的独女,他们俩要养双方三个老人。罗书平有两个儿子,看着活泼可爱的儿子,罗书平满脸愁容说:“孩子在上幼儿园,将来还得上小学、中学、大学,这又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啊。我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养活父母,尽到孝心。”
“孩子都不容易,现在物价这么高,租房得花钱,买粮买菜得花钱,坐车得花钱。他挣得又不多,我还不算老,还有把力气,还能干活,能帮他们就多帮点吧!”碰巧,采访罗书平时,在罗书平租的屋子里,笔者见到了罗书平的父亲,他是来看望孙子的。生活的沧桑在罗书平父亲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印记,快60岁的人了,还在想办法帮儿子生活得好一点。
如何营造农村老人福祉
长期研究农民工及打工经济问题的郑州大学教授许圣道认为,他们到建筑工地打工,从宏观上讲是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比如,最直接的就是中国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现在农村新型养老保险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农村养老保险筹资水平低,比如内乡县农村60岁以上老人每月仅能领取60元养老金,仅算个零钱而已,根本不可能维持老人的基本生活。“如果家里有孩子要上学,或者有孩子结婚需要买房子、盖房子等大事,即便有了新农保的保障,农村老人也不得不去外地打工。”许圣道分析说。
也有专家分析说,如果中国父母摒弃为子女做牛做马的思想,树立“养活子女到18岁即视完成养育任务”的观念,不需要父母为子女建房购屋、结婚成家而苦熬、揪心的话,就不需要垂暮之年还要拼着一把老骨头到建筑工地打工。
更有专家把矛头指向了现在的城市病,认为如果中国房价低稳,年轻人能够轻松买房,或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城市参加工作后就能住上廉租房,就不需要年迈的父母为帮其筹措高额的“首付款”,垂暮之年还要拼着一把老骨头到建筑工地打工。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如果建筑队伍中的“老头儿”、“老太太”少了,建筑行业等领域的“用工荒”问题就严峻了,还有,清扫街道卫生的城市环卫工、宾馆写字楼的保洁工,街道餐馆的洗碗工等等,农村青年根本不屑一顾,原因无非是这些工种既脏又累且工作时间长、工资待遇低,所以吸引中青年前来就业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
专家认为,提高建筑工人的地位,改善建筑工人的福利,保障建筑工人的权益是最根本的解决办法。现在,农民工在城市建设扮演着重要角色,只有将建筑工人的地位提到与城市建设主力军相对等的地位,才能吸引中青年的加入。只有将城市环卫工、宾馆写字楼的保洁工、街道餐馆的洗碗工等服务从业人员纳入社保范围并提高工资福利待遇及改善工作环境,才能吸纳年轻就业。同时,必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除了强制缴纳工伤保险外,城市环卫保洁及餐饮场所、建筑工地同样应该考虑为工人办理养老、医疗保险。有关部门还应加大对农民工权益维护力度,确保建筑工人在绝对安全的情况下施工,工资能及时拿到手,没有后顾之忧。
如果不能吸引中青年前来就业,城市环卫保洁及餐饮场所、建筑工地将会出现更为严重的缺工现象。那么,城市环卫保洁及餐饮场所、建筑工地中的“老头儿”、“老太太”还会继续增加。
那么,如何营造农村老人福祉?一方面倡导赡养老人孝敬父母长辈的优良传统,“百善孝为先”,对于广大农村老人来讲,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养老恐怕主要还是指望子女和年轻一代人担负责任,尽职天伦。另一方面,就是建立健全农村老人养老保险体制机制,不断提高农村养老金标准和老年人福利待遇。试想: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财政收入连年增长,何况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农村老人的养老金标准早已经达到了600元/月以上,像豫西南内乡县等偏僻地域农村老人养老金仅仅60元/月,让人情何以堪?况且,豫西南内乡县等偏僻地域的城市非农业人口低保标准是人均纯收入300元/月,农村农业人口低保标准是人均纯收入1800元/年,而豫西南内乡县农村老人养老金区区720元/年(60元/月),实在少得可怜啊!
在中国的传统农村社会中,农民养老依赖于土地和子女。农村对土地情有独钟,为什么?现在全国各地征地都非常困难,农民的抵触情绪很大,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土地是农民的养老保障,由于如今农民普遍缺少足够的养老保障,农民不敢失去土地。事实上,如今土地直接产出的经济效益并不高,一旦农民拿到的养老金超过了土地带来的收益,征地的难度就会减少很多。经济落后地区,发展经济的关键在于尽快完成城市化和工业化,让农民全部拥有社会养老保险,并确保最低生活标准不降低,就能有效促进土地的优化配置。
由于目前大多数农村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在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进入老年以后,那些贫困的农村家庭就将面临很大的养老经济负担。未来几十年,这些新生代农民将陆续进入城市生活,但城市生活的成本是如此之高,单单房价就让他们难以负担,再加上对自身养老和赡养父母的担忧,不佳的生活预期将带来巨大的不安全感。当这种不安全感普遍存在时,就会影响年轻人对老年人赡养责任的履行,就可能成为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不安定因素之一。子女养老是人伦必须的责任,但是,政府养老也是推托不掉的职责。再者,农村老人怎也可像城市退休人员一样年年增涨养老金。因此,将全体农民都纳入到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之内,并保障农村老人基本生活标准,其意义并不仅仅是解决了农民的养老问题,更有助于树立国民信心、实现社会和谐。
期望不久的将来,建筑队伍中的“老头儿”、“老婆儿”现象会消失,在饮食摊点不再出现“老头儿择菜”、“老婆儿洗碗”的身影,在学校、医院、车站、码头、宾馆、酒店不再碰到“花甲保洁员”,在商场超市不再晃动老年装卸工的身影……让农村老人像城市老人一样,能够享有一个舒心安逸的晚年。而这一切,关键是抓紧建立并完善农村老人的社会养老保障体制机制及养老保险制度,让农村老人和广大农民和城市人一样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让农村老人舒心地生活,把颐养天年的愿景早日变成真实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