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高中生的问题意识既是新课改教学的要求,也是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此,要想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首要工作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养成好问、善问、能问的好习惯,自然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学生;高中政治教学;问题意识;培养途径
一、 前言
问题是促进学习的动力,是思维的起点,基于问题解决来建构知识,是以探究性为主的学习活动的重要特征。英国科学家哲学家波普尔认为,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启发新问题的问题。教育亦然。真正明确问题,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围绕问题而组织起来。但是在传统教学观念的作用下,大多政治教师都过多地偏重于应试教育的要求,而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需要,忽略了问题意识的重要性。既然问题意识如此重要,我们当代政治教师又当如何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这就是笔者本文所要讲述的内容。
二、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问的热情
问题意识其实就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来,主动地思考和探究,真正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对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当以学生为主體,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如在讲民主选举这一内容的时候,对于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优缺点,教师可以通过村民委员会选举这个案例,引导学生进入讨论的情境,给予学生思考和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对于其中的优点和缺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逐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 营造出良好的“问题环境”,发散学生的提问思维
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多学生有问题却不敢说,一方面是学生自身不自信,另一方面是没有一个宽松愉悦的氛围。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教师至上、书本至上的观念,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和变化,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畅所欲言,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问题环境”。
例如在讲授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和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过程中,学生的生活认知以及从历史书本中所掌握的内容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公有经济,学生们了解较多,但是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中的垄断企业以及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学生了解较少,教师可以以此切入点向学生提问或者引导学生思考此类问题,引导学生对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以及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继而展开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向学生讲解中国社会经济体制中的市场经济、国有企业、私营企业等重要元素,也可以展开对计划经济、垄断企业的讲解。层层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引导学生深入探索问题,不仅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散思维。
四、 合理设置问题难度,提高学生提问的能力
要想学生积极的提问,树立起健康的问题意识,首先就要求我们教师会设置问题,通过教师的设问继而引发学生的提问。但教师对问题的提出和讲解不是漫无目的的,而是经过“精心策划问题设计,细致思考问题引导,充分准备问题回答”这样一个“三位一体”的问题教学模式。在问题提出环节,应该保证问题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 控制好问题的难易程度
我们教师设置的问题应该保证难度适中,使用面广,尽量是针对所有学生。若难度过大,学生难以自己深入探索,将会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和求知欲,而难度过低将会造成教学时间的浪费;若问题过于简单,则会影响成绩较好学生对于提问的兴趣。例如,在学习“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时,教师可设置问题:“从物质决定意识角度分析,我们是要尊重客观反对主观吗?”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会对客观事实和主观意识进行辩证分析,即对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进行分析。在探索过程中,他们会不断给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以不断佐证最终观点的准确性,但是如果将这个问题上升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层面上进行分析论述,那么答案就会变得十分晦涩难懂,导致学生望而生畏,不利于教师下一步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 把握好问题的连贯性、系统性
对于高中政治教学内容而言,每一章节之间都是具有连贯性的,而问题的设置更是要富有逻辑性,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独立思考的问题,都应该是具有严密逻辑和层次关系的,而不是杂乱无章的孤立問题。在问题引导阶段,教师应该坚持疏导和指引,而不是像传统课堂上进行大量的灌输式讲解,可以采取研究学习法以及小组合作法共同解决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教师认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活动效率较低,课容量相对较少,不利于保证教学顺利进行。诚然,以学生为主体的问题教学单堂课容量要低于教师为主体的讲解教学,但是却更加利于学生基础的夯实,因此更适合在高一高二阶段开展,为学生的知识体系奠定良好的基础。在问题回答环节,教师既要回答提出的问题,同时也要将回答内容加以补充和丰富,可以将类似的问题进行串联回答,也可以将用到的知识点进行对比分析。采用这一方法旨在扩大课堂容量,促进学生通过一个问题带动多个问题和多个知识点的学习,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五、 积极肯定,增强学生的提问信心
要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通过对高中思想政治内容的探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质疑,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积极的解答,对学生自身的见解给予积极的评价,认可学生独立思考的结果,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教师要给予学生自主探究和讨论的机会,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引导。
六、 结语
总之,要在政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就是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问题环境,创设一定的提问情景,激发学生的提问兴趣,再为学生巧妙的设置一些牵引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问,通过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定能慢慢树立起学生的问题意识。
参考文献:
[1]施敏.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问题意识培养策略[J].考试(教研),2011,(10).
[2]孟玲.高中政治问题意识与有效教学的构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02).
作者简介:
曾莲,四川省宜宾市,宜宾市第三中学。
关键词:学生;高中政治教学;问题意识;培养途径
一、 前言
问题是促进学习的动力,是思维的起点,基于问题解决来建构知识,是以探究性为主的学习活动的重要特征。英国科学家哲学家波普尔认为,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启发新问题的问题。教育亦然。真正明确问题,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围绕问题而组织起来。但是在传统教学观念的作用下,大多政治教师都过多地偏重于应试教育的要求,而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需要,忽略了问题意识的重要性。既然问题意识如此重要,我们当代政治教师又当如何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这就是笔者本文所要讲述的内容。
二、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问的热情
问题意识其实就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来,主动地思考和探究,真正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对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当以学生为主體,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如在讲民主选举这一内容的时候,对于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优缺点,教师可以通过村民委员会选举这个案例,引导学生进入讨论的情境,给予学生思考和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对于其中的优点和缺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逐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 营造出良好的“问题环境”,发散学生的提问思维
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多学生有问题却不敢说,一方面是学生自身不自信,另一方面是没有一个宽松愉悦的氛围。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教师至上、书本至上的观念,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和变化,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畅所欲言,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问题环境”。
例如在讲授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和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过程中,学生的生活认知以及从历史书本中所掌握的内容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公有经济,学生们了解较多,但是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中的垄断企业以及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学生了解较少,教师可以以此切入点向学生提问或者引导学生思考此类问题,引导学生对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以及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继而展开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向学生讲解中国社会经济体制中的市场经济、国有企业、私营企业等重要元素,也可以展开对计划经济、垄断企业的讲解。层层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引导学生深入探索问题,不仅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散思维。
四、 合理设置问题难度,提高学生提问的能力
要想学生积极的提问,树立起健康的问题意识,首先就要求我们教师会设置问题,通过教师的设问继而引发学生的提问。但教师对问题的提出和讲解不是漫无目的的,而是经过“精心策划问题设计,细致思考问题引导,充分准备问题回答”这样一个“三位一体”的问题教学模式。在问题提出环节,应该保证问题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 控制好问题的难易程度
我们教师设置的问题应该保证难度适中,使用面广,尽量是针对所有学生。若难度过大,学生难以自己深入探索,将会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和求知欲,而难度过低将会造成教学时间的浪费;若问题过于简单,则会影响成绩较好学生对于提问的兴趣。例如,在学习“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时,教师可设置问题:“从物质决定意识角度分析,我们是要尊重客观反对主观吗?”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会对客观事实和主观意识进行辩证分析,即对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进行分析。在探索过程中,他们会不断给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以不断佐证最终观点的准确性,但是如果将这个问题上升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层面上进行分析论述,那么答案就会变得十分晦涩难懂,导致学生望而生畏,不利于教师下一步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 把握好问题的连贯性、系统性
对于高中政治教学内容而言,每一章节之间都是具有连贯性的,而问题的设置更是要富有逻辑性,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独立思考的问题,都应该是具有严密逻辑和层次关系的,而不是杂乱无章的孤立問题。在问题引导阶段,教师应该坚持疏导和指引,而不是像传统课堂上进行大量的灌输式讲解,可以采取研究学习法以及小组合作法共同解决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教师认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活动效率较低,课容量相对较少,不利于保证教学顺利进行。诚然,以学生为主体的问题教学单堂课容量要低于教师为主体的讲解教学,但是却更加利于学生基础的夯实,因此更适合在高一高二阶段开展,为学生的知识体系奠定良好的基础。在问题回答环节,教师既要回答提出的问题,同时也要将回答内容加以补充和丰富,可以将类似的问题进行串联回答,也可以将用到的知识点进行对比分析。采用这一方法旨在扩大课堂容量,促进学生通过一个问题带动多个问题和多个知识点的学习,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五、 积极肯定,增强学生的提问信心
要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通过对高中思想政治内容的探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质疑,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积极的解答,对学生自身的见解给予积极的评价,认可学生独立思考的结果,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教师要给予学生自主探究和讨论的机会,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引导。
六、 结语
总之,要在政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就是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问题环境,创设一定的提问情景,激发学生的提问兴趣,再为学生巧妙的设置一些牵引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问,通过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定能慢慢树立起学生的问题意识。
参考文献:
[1]施敏.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问题意识培养策略[J].考试(教研),2011,(10).
[2]孟玲.高中政治问题意识与有效教学的构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02).
作者简介:
曾莲,四川省宜宾市,宜宾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