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在笔先,落笔成形

来源 :青春期健康·人口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q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烙画,也叫烫画,一种中国民间传统装饰工艺品,系用烧热的铁扦(现在也有用电烙铁的),在扇骨、梳篦、葵扇、木制家具、木片及胶合板上烫出各种人物、山水花卉、飞禽走兽等纹样。历史上以河南南阳出产的较为著名。
  烙画又称烫画,火笔画,即用火烧热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烙画创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烙画不仅有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还可以烫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具有较强的立体感,酷似棕色素描和石版画,因此烙画既能保持中国传统绘画的民族风格,又可达到西洋画严谨的写实效果。使其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因而给人以古朴典雅、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
  烙画的发展历程
  烙画相传起源于秦朝,但并无可考证据和史料。据民间传说记载,始见于西汉末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民间传说
  传说那时南阳城里有一姓李名文的烙花工匠,是远近闻名的烙花高手,无论是尺子、筷子,还是手杖、扇坠,经他一烙烫,各式各样的人物、花鸟、山水、走兽,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精美绝伦,巧夺天工,人称烙花王。他为人忠厚,心地善良,在城内开了个门面,方圆百里人皆知之,知名度颇高。传说当年“王莽撵刘秀”(南阳民间传说),李文曾救过刘秀并送一只烙花葫芦给他作盘缠,刘秀不盛感激,此后历经千辛万苦,也不曾将那只烙花葫芦卖掉。公元25年刘秀称帝后,仍不忘烙花王的救命之恩,查访到他后即宣进京,赐银千两,加封“烙画王”,并把南阳烙花列为贡品,供宫廷御用。
  从此,南阳烙花便蓬勃发展,名扬四海。“烙花王”的故事也流传至今。
  形成工艺
  据志书记载,清光绪三年(公元一八七七年),擅长绘画的南阳人赵星三在一次吸食鸦片时,烟瘾过后,顿生画兴,以烧红的烟扦代笔在烟杆上信手烙烫作画,得一小品,喜出望外,继而又在其它木玩上施艺,均获成功,于是潜心研究,久而久之,就琢磨出一整套烙画工艺。他的烙画作品也逐渐成为达官贵族之间礼尚往来馈赠之佳品,以至作为南阳的贡品进入清宫,一些烙画上品颇受皇亲国戚的青睐。之后赵星三又收了四个徒弟,大徒弟李番之能写会画,精通各种花色,技艺娴熟,专攻人物;二徒弟邱义亭擅长博古;三徒弟杨殿奎专攻花鸟;四徒弟张西凡则独领山水之风骚。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烙画已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手工行业,烙画品也成为南阳颇有名气的民间艺术品而享誉国内。当时,南阳城内已有专卖烙画的店铺六、七家,其中方玉堂的“福聚恒”筷子铺最为有名,赵星三的四个徒弟成了“福聚恒”的顶梁柱。“福聚恒”生意兴隆,日进斗金,产品远近闻名,远销北京、西安、天津、开封等地。到四十年代初,单“福聚恒”一家,店员艺人已发展到三十多人,初具规模。
  逐渐发展壮大
  除南阳外,河南、广东、浙江、江苏和安徽等地的烙画艺术也都十分活跃,可以说是高手辈出。清代,云南武定县烙画名匠武恬,能在长不盈尺的筷子上烙画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瀛州古八学士图》,其人物“须、眉、衣褶、剑、履,细若丝粟,而一一生动,巧夺天工。”
  广东新会画师陈晚于清朝同治十三年(1874年)创制火画扇用铁针在扇面上烙画,其中的精品受到富豪大亨及达官贵人追捧。陈晚传徒给仲衡,此后一直在赵氏家族内传承。如民国初年在世的赵兆铭,能在葵扇上烙画《竹林七贤》、《东山报喜》等人物和背景复杂的画面。赵的弟弟赵晃,在1960年去世,从事烙画达五十年。赵兆铭的儿子赵元,在广东省新会县也家喻户晓,至今其第五代传人仍在从事火画扇制作。
  江苏的苏杭和南京也出现过不少烙画名家,如张友琴、刘锦堂、钱怀瑾、潘三四等。刘锦堂技艺精湛,以扇骨和梳篦为主,擅烫花鸟和仕女;钱怀瑾长于书画,作品以扇骨和笔筒为主,不用打稿,其烙线工细如发丝,擅烙高士人物。钱怀瑾的学生李环卿,也擅烙人物高士图样。改革开放初以烙画闻名的苏州烙画名家龚福琪,就是刘锦堂的学生。
  解放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挖掘、整理和发展工作,将分散流落于南阳各地的烙花艺人组织起来,先后成立了互助组,合作社。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烙花艺人不断继承发扬前人的优秀传统,推陈出新,改进工艺和工具,从而把烙画艺术推上了更加广阔的发展道路。
  烙画艺术成就
  烙画艺术继承了中国画
  无论是烙画艺术还是中国画,从本质上来讲,它们都是绘画。关于绘画的定义,应从两个方面来把握:艺术家的艺术修养,包括对美的感受认识和表达的能力;工具、材料的选择运用情况。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的一种绘画形式,它的界定基本上是以湖南长沙战国时代楚墓中出土的两幅帛画《人物龙凤帛画》和《人物御龙帛画》为最早。随后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逐渐地发展、成熟。从人物画发展到风景画、花鸟画、鞍马画等,而每种体裁的绘画都各有其自身的演变、发展过程和特点。烙画是一种民间艺术,它的传承基本上是通过烙画师傅口授的方式传给徒弟,是一种家族作坊式的艺术,所以关于烙画艺术的起源、体裁、风格传承变化特点等方面都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但是,从当代烙画艺术的体裁风格特点上看,可以说它是中国画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无论是中国画还是烙画艺术,它都需要艺术家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对美的感受和认知的能力,当然,这里所说的“美”是从绘画层面来说的。比如北宋中期山水画家和绘画理论家郭熙,在他的《林泉高致集》中写到四时山水景物的变化“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至今仍然被人们所传诵。我们再看当代的烙画作品,也不乏含有强烈感受美的艺术作品,只是烙画作品大部分不留艺术家的名字,只有作品的名字,如《富贵吉祥》、《国色天香》、《竹报平安》等;一些作品是临摹品或者根据文学故事创作的,如《清明上河图》、《红楼十二钗》、《大观园图卷》、《万里长城》、《山河万里图》等。烙画的题材都是民间喜闻乐见的,名字通俗易懂。所有从事绘画的人都要对美的规律进行研究学习,对表达美的技巧进行严格持续的训练。烙画艺人赵星三原本就擅长绘画,而他收的四个徒弟也都能写会画,并且各有专攻。大徒弟李番之的筷子烙花《百子图》、《七剑十三侠》、《上、中、下八仙》、《关爷挑袍》、《西厢人物》等都极尽生动形象。所以,烙画艺术与中国画艺术是一脉相承的。   烙画艺术是中国画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中国画的工具、材料是毛笔、墨、宣纸或丝绢,以及国画颜料。国画家要掌握各种工具、材料的特性,用笔蘸墨在宣纸或丝绢上勾、划、点、染、皴、擦等用笔,同时控制墨的浓淡、轻重、缓急的变化,作品或者施色或者不施色。烙画的工具、材料则是烙笔(或铁扦、火笔)、竹木、宣纸或丝绢等,有的还用到国画颜料。烙画艺术家也要掌握各种工具、材料的特性,利用控温技巧,在竹木、宣纸、丝绢等材料上勾画烘烫而成。将二者进行比较,我们发现,烙画用烙笔替换了中国画的毛笔,将施艺的材料由宣纸、丝绢扩大到竹、木、葫芦、贝壳等材质上。因为有烙笔这一特殊的工具,使施艺的材料更为广泛。
  在不同的材料上烙制,能达到不同的艺术效果。《金陵十二钗》是南阳烙画的经典之作,反映的是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人物故事。尽管人物相同,但在不同的材料上烙制,却有不同的韵味,竹木上烙制的“十二钗”少了一些妩媚,多了几分豪爽;丝绢上的“十二钗”,减少了豪气,却增添了许多贵族风韵;宣纸上烙制难度最大,却能兼具前二者之间。所以,烙画艺术又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中国画。
  烙画艺术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
  烙画艺术是一种民间艺术,它根植于民间,凝结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它的烙绘者是能书会画有知识的农民,所以烙画本身既受到农民的喜爱,又受到上层社会人士的青睐。
  解放初期南阳烙画是以烙花筷子为主发展起来的,筷子是东方人吃饭必备的工具。木烙花筷子选用冬青药木,质地优良,工艺精湛,性寒凉、色洁白,用香油浸泡后,呈象牙黄色、气味清香,有助于养生。在方头筷面上,工匠们用手工烙绘出的画面,典雅精美,可供欣赏,所以又成为收藏者的所爱。
  当代烙画发展到丝绢、宣纸上,形成类似于国画的艺术品。题材都是民间喜闻乐见的,因为火笔这一工具的介入,使画面增添了古朴典雅的气度。从烙画起源的传说得知,它曾是宫廷的御用品。时至今日,烙画已成为一种风格高雅的艺术欣赏品和国际友人的馈赠礼品,备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爱。烙画艺术淳朴而唯美,古拙而独特,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被文化界及收藏界誉为“艺术的活化石”。
  烙画艺术逐渐走向成熟
  以前的烙画作品多数采用中国画和民间画相结合的表现手法,近年来经艺人的不断探索实践,在吸收西洋画表现手法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收到了理想的效果。烙画作品的材料、内容和形式方面都有所发展,以其古朴典雅的风格,独特的艺术魅力倾倒了海内外广大客商,多在国际艺术博览会上展露风采并远销欧美、日本、东南亚及我国港、澳、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世界艺林一绝。
  最近几年,南阳烙画艺人又有新的突破,在两轴系列以丝绢、宣纸烙画为主的基础上,内容以花鸟为主;在形式上,把花卉的枝叶仍用烫烙的手法,花卉部分采用了国画颜料,并运用国画的平涂和润染相结合的方法,达到了工笔重彩的效果。这样一来,形成了在原来古朴典雅的风格上又增添了完全能和国画艺术媲美的套彩艺术,正是运用了这些技法,给烙画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使烙画的表现效果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境界,给人以生机盎然的感觉。
  实践证明,古今中外先人给我们留下无数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可以“或采明珠,或拾翠羽”,通过大量研究学习先辈传下的艺术理论和艺术作品,从中吸取精华,博采众长,逐渐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使民族艺术之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目前,烙画这个民间艺术已经逐渐走向成熟,走向国际,愿烙画这枝独具风采的艺术之花开得更鲜艳。
  (编辑 王琳琳)
其他文献
2018年下半年卡通画大赛的获奖名单已经揭晓,现公布如下。2019年卡通画大赛作品正在火热征集中,主题是“缤纷童年,创意无限”。编辑大朋友准备了精美的奖品等你来拿,快来参加我们的卡通画大赛吧!最佳色彩奖:  山东枣庄 葛烜辰 江苏海门 徐鑫艺 浙江杭州 范悦滢 广东湛江 吕施诺辽宁沈阳 贾诗涵 甘肃兰州 吴政宇 甘肃兰州 冯家音 北 京 刘泉灵河北石家庄 郝威铭 河北石家庄 骆佳颖最佳构图奖:  
有一天,一个男人走进一家酒吧,后面跟着一只猪。这只猪的四只脚都没了,换成四根木棍当作假肢。  店里的酒保就问这个男人:你的猪真奇怪,它为什么没有脚?  男人答道:我这只猪可是很厉害的,想当初我们家还很穷,住在草屋里,结果这只猪在后院嗅东嗅西时。发现了石油,让我发了财,盖了洋房,又盖了游泳池。  酒保惊讶的说不出话来,过了一会又问道:对了,那他的脚是怎么回事?  男人说道:你知道,我这只猪可是很厉害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扇子的国家,并逐渐传入日本和欧洲的许多国家。扇子的历史可上溯到远古的禹舜时代,扇子也是中华传统生活世袭传承的重要物事。中国扇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与竹文化、佛教文化有着密切关系。  扇子,是中华传统生活世袭传承的重要物事。“舜广开视听,求贤人自辅,作五明扇。”——《古今注》所云,表明中国扇子的历史至少已有3000年以上。  然而让人难以料想的是,扇子的
今天是周日,早上一大早爬起来,我哼着小曲走到楼下,看见奶奶独自在包汤包。我手有些痒,决定亲自体验一下。  奶奶用熟练的手法,轻巧地捏了几下,一个个长得像元宝一样的汤包就包好了。我对奶奶说:“我也要学做汤包。”她点头答应了。奶奶让我先把手洗干净,她先包一个做示范。我认真地记住每一个步骤。该我大展身手了,我首先拿一张擀[gǎn]好的面皮放在手上,再用勺子舀一点儿馅料放在面皮中间。奶奶说不能装太多,要不
为扎实推进人口计生“双诚信双承诺”工作,绥阳县探索建立“五项制度”,保证了工作有序推进,规范运行。目前,该县按照“建示范、全覆盖”的总体要求,已建设“双诚信双承诺”示范村(居)30个,一般村(居)87个。  一是建立宣传教育制度。在电视、报刊、网络上设置“双诚信双承诺”专栏,镇、村、组所在地及群众集中的院落制作永久性的宣传标语、漫画,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召开群众会、干部与群众面对面等形式宣传计划生育
食客随吃随走,米粉店里永远都是人头攒动。米粉在汤碗里任意地缠绕着,淹没在泛着油光的椒红色汤汁中,臊子、葱花和芹菜粒就那样散淡地盖在上面,红绿相间,赏心悦目。用筷子将米粉轻轻搅动,拌匀作料,那种扑鼻的香味立刻就在你的舌尖缠绕,恨不得将舌头打个结。  南方人吃米,北方人吃面,自古亦然。然在中国,因为地域千差万别,米和面也衍生出许多经典吃法来。面有面条,米有米线。米线,顾名思义,像棉线一样细长,柔软,只
乌兰巴托意思是“红色英雄城”,是一座具有浓郁草原风貌的现代城市。它只有3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人口最年轻的城市之一。乌兰巴托位于蒙古高原中部,肯特山南端,鄂尔浑河支流图拉河畔,海拔1351米。这里地处内陆,南北两面是连绵起伏的群山,清澈的图拉河从城南的博格多山脚下自东向西缓缓流过,东西两面为广阔的草原,也是城市发展的走向。  蒙古这个居于中国正北的国家,这块曾经属于中国的土地,一提及她,联想到的
我玩过许多有趣的游戏,如“木头人”“泡泡糖”“老鹰捉小鸡”“捉迷藏”,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玩的就是“泡泡糖”游戏。想知道怎么玩吗?请听我细细道来吧!  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由主持人选出5至7人。当大家准备好,听到主持人喊“泡泡糖”,台下的观众就要回应“粘哪里”。主持人随机说出身体的某个部位,台上的同学就要找到自己的伙伴,两个人一组,相互接触主持人说的部位。没有找到同伴的同学就要被淘汰出局。如果台上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一句古话精准地论述了人口流动的本质。人口的流动特征表现为从欠发达的地方向发达的地方流动,从不宜居的地方向宜居的地方流动。流动最直接的驱动因素是人们都有获取更高的收入和提供生活品质的内在需求。为此,选取一个县级行政区域(贵州省仁怀市)为样本,通过与全国其它地区数据对比分析,力求寻求一些人口流动趋势变化与区域经济发展、收入水平之间的内定量关系。  一、基础
20多岁的小朱已被确诊为胃癌。他平时酷爱吃麻辣烫,吃麻辣烫、火锅时,汤底会一直处于沸腾状态,而汤底长时间沸腾、反复煮会产生亚硝酸盐,是致癌物。另外,很多人都有一种误区,认为麻辣烫、火锅等一定要趁热吃才好。其实,人的口腔、食道和胃黏膜一般最高只能耐受50~60℃的温度,太烫的食物会损伤到人的口腔黏膜、食管黏膜和胃黏膜。这些黏膜受伤后会自行修复,而反复修复就会变成慢性炎症,黏膜细胞就会发生改变,进而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