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招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践探索,总结了研究生招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现路径;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研究生招生管理信息化的意义并对其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评价;对研究生招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策略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今后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研究生招生;管理;信息化建设;路径;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3-0057-03
一、研究生招生管理信息化建设路径探索
1.研招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在研究生招生(以下简称“研招”)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安徽医科大学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从单机走向网络,从分散的业务系统走向集成化的业务平台,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单机版系统阶段、独立业务系统阶段、业务系统整合阶段。(详见表1)目前,已基本实现了研招管理的全程信息化,从编报专业目录、初报及下达招生计划、初试、复试到录取工作等各个环节。考生可以查询成绩、复试录取结果等各类信息,可以进行成绩单打印,可以在线修改通讯地址、联系方式等。我校研招管理平台还与第三方支付平台连接,实现了博士报名网上缴费。信息化使我校研招管理效能、规范化水平、便捷度都得到了极大提高。
我校研招管理平台采用了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方法(Role Based Access Control,RBAC),权限分配遵循最小权限原则和权限一致性原则,很好地分类管理用户和配置权限。[1]孔德琳[2]、包祎[3]等提出了基于C/S和B/S混合模式的研招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方案,笔者以为比较合理。因我校数据量不是特别大,而且学生查询模块是相对独立的,我校研招管理平台采用的是B/S结构。这种模式统一了客户端,将系统功能实现的核心部分集中到了服务器上,简化了系统的开发、维护和使用。[4]
2.研招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现路径
研招管理信息化建设一般要经过如下路径:“工作(数据)标准化-系统开发(需求调研-系统结构设计-系统编程-编制用户手册)-技术测试-(用户使用-反馈修改意见-修改)-(再次使用-再次修改)……”(见图1)一个较大的信息系统一般要经过两至三个招生年度的磨合,才能比较稳定和成熟。如果购买较成熟的软件,不用从头进行系统开发,但也要根据一个学校的具体要求进行相应的修改和测试。要实现研招管理信息化,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是信息系统要解决什么问题、实现哪些功能,然后才能按照上述路径进行相应的建设。
二、研究生招生管理信息化的评价
1.研招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1)发挥数据处理优势,提高工作效率
研招管理涉及的数据量大,需要处理的数据多,如专业目录及科目采集数据、网报及现场确认数据、推免生数据、初试成绩数据、复试名单数据、调剂考生数据、复试结果及录取数据等。而且这些数据信息量较大,比如2014年硕士报名库有70个字段,博士报名库有87个字段。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可以发挥信息系统数据处理方面的比较优势,提高效率,确保准确。
(2)方便各级各类用户,提高管理效能
信息化管理模式下,可以通过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方法(RBAC),有效实现分级管理,可以在同一平台共享数据,更好地方便各级各类用户,如校级、院系级、学科级管理人员、导师、考生等。应利用信息化技术使系统具备较高的自动化程度,充分实现信息共享,从而大量减少重复性的劳动,节省人力、物力。[2]
(3)为决策提供服务,使政策制定更科学
信息系统可以提供研招管理的各类基础数据,也可以通过统计分析提供更多信息,如报考考生信息分析,可以得到考生来源情况、考生成绩情况以及各专业生源情况、是否需要调剂等信息。这些信息可以为学校制定招生政策、复试录取办法、分配招生计划等,提供决策依据。信息化应对研招信息作深度挖掘,找寻规律,为人才选拔提供可靠依据。[5]
(4)促进教育信息公开,确保公平公正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校招生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6]对高校招生信息公开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信息化的管理手段能够促进研招信息的公开、透明。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研究生招生为招生信息公开、透明的多样化提供了成熟的技术环境。[7]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使招生单位与考生之间的信息更加对称。同时,信息化的管理可以促进公平公正。通过在信息系统中设置一定的规则和校验,使有违招生纪律和影响公平公正的行为得到限制,使各级各类用户的操作更加规范。
2.研招管理信息系统的评价
系统建成后要对其进行评价,一个好的研招管理信息系统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看:
一是系统本身方面:功能是否齐全、是否具有可拓展性,以满足研究生招生管理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用户使用是否简单,操作界面是否友好,与其它系统的数据是否兼容或共享。系统维护是否方便,报表的打印模式是否稳定和易维护,数据的安全性是否有保障等。
二是研招工作方面:数据处理能否满足研招工作的业务需求,导入、导出数据的格式是否与研招工作的数据标准一致,统计分析功能是否全面、准确,是否具备安全完善的用户管理模式和灵活有效的权限分配方式,年度研招工作结束后历史数据如何妥善保存等。
三、研究生招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策略分析
1.进行工作规划是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信息化建设要有长远的工作规划,不能碎片化、低水平、重复性地建设,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信息资源不能有效共享、充分利用。研招管理信息化建设要进行系统的规划和设计。首先,要把功能需求分析清楚,并借鉴国内外高校的成功经验;其次,要由研招办牵头,组织、集合各方面的专家,包括教育管理、招生管理、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专家和一线研招管理人员,进行总体规划与具体设计。[8]规划方案还应征求校、院、学科管理人员、导师、学生等不同角色代表的意见。在规划中要明确建设目标和分步实施的阶段,而且要考虑到与更高层级平台及其它业务系统的衔接。在建立工作规划的同时,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对单位和个人都要给予鼓励,以促进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抓好“四个要素”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研招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可以归纳为四个要素——管理队伍、工作(数据)标准化、信息技术和经费保障。
(1)强化研招管理人员信息素养:具有信息化素养的管理队伍是研招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核心要素。首先,要让招生队伍尤其是管理层的领导及时转变观念;其次,加强培养招生队伍的信息化管理意识。[7]从学校、学院到学科,研招工作人员大多不是计算机专业出身,要加强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实践。如果研招管理人员对信息技术方面一无所知,则无法与技术人员进行有效沟通交流,无法用“信息化的语言”去表达研招管理工作的需求。系统建好后,管理人员要能熟练使用和常规维护。
(2)推进工作(数据)的标准化:研招管理人员要投入专门的时间和精力把实际工作(数据)标准化。纷繁复杂的研招工作要有一个标准化的流程,才能在系统中实现,如包括哪些环节,每一环节包括哪些工作,每项工作怎样建立一个标准化的工作流程。有国家标准的工作(数据)按照国家标准,校内自主的工作(数据)也要制定统一的标准。比如我校采用“专业代码 英文字母”的方法为内科学、外科学所含三级学科设置三级学科代码,使技术人员能在系统中实现。当然,标准化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一些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系统应具有一定的包容性和拓展性。
(3)加强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一方面,专业技术人员要对编程的语言、系统结构的设计、报表打印工具、数据库的类型、服务器硬件配置、系统的安全保障等掌握得非常熟练,并且要不断研究和应用新的技术和开发工具;另一方面,研招管理工作人员也要不断学习,掌握或了解基本的信息技术,了解软、硬件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招生常用的数据库,如DBF、EXCEL等。
(4)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经费投入:无论作为项目从头开发,还是购买较为成熟的软件,都要有一定经费的投入,包括硬件的配备、软件的购置、人员的费用等。政府、高校都要重视教育信息化,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经费投入。经费的投入要建立在信息化建设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才能更有效,才能避免重复投入、盲目建设的短视行为。经费投入除了作为建设经费,也要建立奖励性的基金,引导鼓励单位、个人勇于打破旧的管理模式,在信息化管理方面进行探索创新。
3.加强有效沟通交流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无论从头开发,还是购买较为成熟的软件,都需要研招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有效沟通。研招工作环节多、任务杂,如果搞信息技术的人不懂研招业务,而搞研招的人又不懂信息技术,就难以沟通。因此,要做到双向有效沟通,才能更好地实现研招管理的信息化。
管理人员通过充分沟通交流,要让技术人员明白研招工作流程和一个学校的具体要求,测试系统并向技术人员提出修改意见。技术人员要尽可能熟悉研招工作,才能知道如何设计系统,比如研招工作分为哪些阶段,每一阶段有哪些流程,如何在系统中实现这些流程,如何在系统中实现用户的管理、权限的配置、各模块的关联,如何使操作界面更友好,如何使研招管理人员自主、便捷地进行系统维护。
4.推进更高水平的信息化是信息化建设的方向
对于一个高校的研究生教育甚至全校信息化,也将经历上述“三个阶段”。实现全校研究生教育甚至全校的业务系统整合阶段,还需要一个复杂的过程。现阶段,一方面,要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由专门的部门牵头组织规划并整体推进。同时完善已有系统的功能,并做好各系统的适当整合和数据衔接。如再进行新的信息化建设,必须服从学校整体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另一方面,信息化要逐步实现,不要搞“一刀切”,把现有系统全部推倒重建。要逐步推进全校统一标准的大业务系统平台建设。待新平台功能完善后,原有的独立业务系统再推倒废弃,即具体实施要“先立后破”、平稳过渡。同时,原有独立业务系统如果有比较完善并能接入平台的可直接接入,该部分不再重复建设。
参考文献:
[1]包祎.RBAC在研究生招生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2011(7):96-97.
[2]孔德琳.基于C/S和B/S混合模式的硕士研究生招生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7):49-52.
[3]包祎.基于C/S和B/S混合结构的研究生招生信息管理系统设计[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4).
[4]韩刚.研究生招生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5):124-126.
[5]王任模,黄静.新时期研究生招生信息化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4):68-70.
[6]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校招生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教学函[2013]9号)[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63/201312/160469.html.
[7]周小军,胡鹏.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研究生招生改革[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1(5):93-95.
[8]马强.浅议研究生招生管理信息化建设[J].江苏高教,2010(1):155.
(编辑:王天鹏)
关键词:研究生招生;管理;信息化建设;路径;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3-0057-03
一、研究生招生管理信息化建设路径探索
1.研招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在研究生招生(以下简称“研招”)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安徽医科大学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从单机走向网络,从分散的业务系统走向集成化的业务平台,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单机版系统阶段、独立业务系统阶段、业务系统整合阶段。(详见表1)目前,已基本实现了研招管理的全程信息化,从编报专业目录、初报及下达招生计划、初试、复试到录取工作等各个环节。考生可以查询成绩、复试录取结果等各类信息,可以进行成绩单打印,可以在线修改通讯地址、联系方式等。我校研招管理平台还与第三方支付平台连接,实现了博士报名网上缴费。信息化使我校研招管理效能、规范化水平、便捷度都得到了极大提高。
我校研招管理平台采用了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方法(Role Based Access Control,RBAC),权限分配遵循最小权限原则和权限一致性原则,很好地分类管理用户和配置权限。[1]孔德琳[2]、包祎[3]等提出了基于C/S和B/S混合模式的研招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方案,笔者以为比较合理。因我校数据量不是特别大,而且学生查询模块是相对独立的,我校研招管理平台采用的是B/S结构。这种模式统一了客户端,将系统功能实现的核心部分集中到了服务器上,简化了系统的开发、维护和使用。[4]
2.研招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现路径
研招管理信息化建设一般要经过如下路径:“工作(数据)标准化-系统开发(需求调研-系统结构设计-系统编程-编制用户手册)-技术测试-(用户使用-反馈修改意见-修改)-(再次使用-再次修改)……”(见图1)一个较大的信息系统一般要经过两至三个招生年度的磨合,才能比较稳定和成熟。如果购买较成熟的软件,不用从头进行系统开发,但也要根据一个学校的具体要求进行相应的修改和测试。要实现研招管理信息化,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是信息系统要解决什么问题、实现哪些功能,然后才能按照上述路径进行相应的建设。
二、研究生招生管理信息化的评价
1.研招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1)发挥数据处理优势,提高工作效率
研招管理涉及的数据量大,需要处理的数据多,如专业目录及科目采集数据、网报及现场确认数据、推免生数据、初试成绩数据、复试名单数据、调剂考生数据、复试结果及录取数据等。而且这些数据信息量较大,比如2014年硕士报名库有70个字段,博士报名库有87个字段。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可以发挥信息系统数据处理方面的比较优势,提高效率,确保准确。
(2)方便各级各类用户,提高管理效能
信息化管理模式下,可以通过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方法(RBAC),有效实现分级管理,可以在同一平台共享数据,更好地方便各级各类用户,如校级、院系级、学科级管理人员、导师、考生等。应利用信息化技术使系统具备较高的自动化程度,充分实现信息共享,从而大量减少重复性的劳动,节省人力、物力。[2]
(3)为决策提供服务,使政策制定更科学
信息系统可以提供研招管理的各类基础数据,也可以通过统计分析提供更多信息,如报考考生信息分析,可以得到考生来源情况、考生成绩情况以及各专业生源情况、是否需要调剂等信息。这些信息可以为学校制定招生政策、复试录取办法、分配招生计划等,提供决策依据。信息化应对研招信息作深度挖掘,找寻规律,为人才选拔提供可靠依据。[5]
(4)促进教育信息公开,确保公平公正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校招生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6]对高校招生信息公开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信息化的管理手段能够促进研招信息的公开、透明。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研究生招生为招生信息公开、透明的多样化提供了成熟的技术环境。[7]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使招生单位与考生之间的信息更加对称。同时,信息化的管理可以促进公平公正。通过在信息系统中设置一定的规则和校验,使有违招生纪律和影响公平公正的行为得到限制,使各级各类用户的操作更加规范。
2.研招管理信息系统的评价
系统建成后要对其进行评价,一个好的研招管理信息系统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看:
一是系统本身方面:功能是否齐全、是否具有可拓展性,以满足研究生招生管理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用户使用是否简单,操作界面是否友好,与其它系统的数据是否兼容或共享。系统维护是否方便,报表的打印模式是否稳定和易维护,数据的安全性是否有保障等。
二是研招工作方面:数据处理能否满足研招工作的业务需求,导入、导出数据的格式是否与研招工作的数据标准一致,统计分析功能是否全面、准确,是否具备安全完善的用户管理模式和灵活有效的权限分配方式,年度研招工作结束后历史数据如何妥善保存等。
三、研究生招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策略分析
1.进行工作规划是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信息化建设要有长远的工作规划,不能碎片化、低水平、重复性地建设,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信息资源不能有效共享、充分利用。研招管理信息化建设要进行系统的规划和设计。首先,要把功能需求分析清楚,并借鉴国内外高校的成功经验;其次,要由研招办牵头,组织、集合各方面的专家,包括教育管理、招生管理、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专家和一线研招管理人员,进行总体规划与具体设计。[8]规划方案还应征求校、院、学科管理人员、导师、学生等不同角色代表的意见。在规划中要明确建设目标和分步实施的阶段,而且要考虑到与更高层级平台及其它业务系统的衔接。在建立工作规划的同时,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对单位和个人都要给予鼓励,以促进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抓好“四个要素”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研招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可以归纳为四个要素——管理队伍、工作(数据)标准化、信息技术和经费保障。
(1)强化研招管理人员信息素养:具有信息化素养的管理队伍是研招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核心要素。首先,要让招生队伍尤其是管理层的领导及时转变观念;其次,加强培养招生队伍的信息化管理意识。[7]从学校、学院到学科,研招工作人员大多不是计算机专业出身,要加强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实践。如果研招管理人员对信息技术方面一无所知,则无法与技术人员进行有效沟通交流,无法用“信息化的语言”去表达研招管理工作的需求。系统建好后,管理人员要能熟练使用和常规维护。
(2)推进工作(数据)的标准化:研招管理人员要投入专门的时间和精力把实际工作(数据)标准化。纷繁复杂的研招工作要有一个标准化的流程,才能在系统中实现,如包括哪些环节,每一环节包括哪些工作,每项工作怎样建立一个标准化的工作流程。有国家标准的工作(数据)按照国家标准,校内自主的工作(数据)也要制定统一的标准。比如我校采用“专业代码 英文字母”的方法为内科学、外科学所含三级学科设置三级学科代码,使技术人员能在系统中实现。当然,标准化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一些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系统应具有一定的包容性和拓展性。
(3)加强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一方面,专业技术人员要对编程的语言、系统结构的设计、报表打印工具、数据库的类型、服务器硬件配置、系统的安全保障等掌握得非常熟练,并且要不断研究和应用新的技术和开发工具;另一方面,研招管理工作人员也要不断学习,掌握或了解基本的信息技术,了解软、硬件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招生常用的数据库,如DBF、EXCEL等。
(4)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经费投入:无论作为项目从头开发,还是购买较为成熟的软件,都要有一定经费的投入,包括硬件的配备、软件的购置、人员的费用等。政府、高校都要重视教育信息化,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经费投入。经费的投入要建立在信息化建设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才能更有效,才能避免重复投入、盲目建设的短视行为。经费投入除了作为建设经费,也要建立奖励性的基金,引导鼓励单位、个人勇于打破旧的管理模式,在信息化管理方面进行探索创新。
3.加强有效沟通交流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无论从头开发,还是购买较为成熟的软件,都需要研招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有效沟通。研招工作环节多、任务杂,如果搞信息技术的人不懂研招业务,而搞研招的人又不懂信息技术,就难以沟通。因此,要做到双向有效沟通,才能更好地实现研招管理的信息化。
管理人员通过充分沟通交流,要让技术人员明白研招工作流程和一个学校的具体要求,测试系统并向技术人员提出修改意见。技术人员要尽可能熟悉研招工作,才能知道如何设计系统,比如研招工作分为哪些阶段,每一阶段有哪些流程,如何在系统中实现这些流程,如何在系统中实现用户的管理、权限的配置、各模块的关联,如何使操作界面更友好,如何使研招管理人员自主、便捷地进行系统维护。
4.推进更高水平的信息化是信息化建设的方向
对于一个高校的研究生教育甚至全校信息化,也将经历上述“三个阶段”。实现全校研究生教育甚至全校的业务系统整合阶段,还需要一个复杂的过程。现阶段,一方面,要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由专门的部门牵头组织规划并整体推进。同时完善已有系统的功能,并做好各系统的适当整合和数据衔接。如再进行新的信息化建设,必须服从学校整体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另一方面,信息化要逐步实现,不要搞“一刀切”,把现有系统全部推倒重建。要逐步推进全校统一标准的大业务系统平台建设。待新平台功能完善后,原有的独立业务系统再推倒废弃,即具体实施要“先立后破”、平稳过渡。同时,原有独立业务系统如果有比较完善并能接入平台的可直接接入,该部分不再重复建设。
参考文献:
[1]包祎.RBAC在研究生招生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2011(7):96-97.
[2]孔德琳.基于C/S和B/S混合模式的硕士研究生招生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7):49-52.
[3]包祎.基于C/S和B/S混合结构的研究生招生信息管理系统设计[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4).
[4]韩刚.研究生招生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5):124-126.
[5]王任模,黄静.新时期研究生招生信息化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4):68-70.
[6]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校招生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教学函[2013]9号)[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63/201312/160469.html.
[7]周小军,胡鹏.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研究生招生改革[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1(5):93-95.
[8]马强.浅议研究生招生管理信息化建设[J].江苏高教,2010(1):155.
(编辑:王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