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幼儿教育的对象来看,幼儿维持学习活动、游戏活动的内在动机主要不是来自教育的目标,而是来自于自身的兴趣和需要。也就是说,幼儿的学习活动主要是由兴趣和需要维持的,因此,材料的投放对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大力倡导的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就是使幼儿主动、活泼地学习,强调幼儿在学习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也是新《纲要》的精神所在。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对象,如何让学习材料在第一时间吸引幼儿的目光,继而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使学习活动有效地开展下去呢?
一、材料的選择要有吸引力
对幼儿来说,颜色鲜艳的材料比较能够能吸引他们的眼球。因此,首先要选择材料要尽可能选择色彩比较艳丽的材料,同时要注意色彩搭配。其次要选择一些立体的学习材料,便于幼儿操作尝试,使其在具备教育功能的同时充分展现艺术性。如在语言区选择一些形象、生动、有新意的立体阅读材料,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引导幼儿观察、感受书面语言。
二、材料的投放要适应幼儿发展水平
材料的投放要根据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具体要求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整体安排,一切从幼儿的水平和发展需求出发。材料投放是否得当,对幼儿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最近教育目标及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投放材料。材料的投放要有计划、有目的,不要把材料一下子投放进去,应分期分批地不断更新,由易到难,有简到繁,从而不断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使他们保持新鲜感。
第一,家园配合准备区域材料。皮亚杰提出:“幼儿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表现。区域活动材料越丰富,形式越多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就会越投入越聪明自信。而利用自然物和废旧物品就成了丰富区域材料的形式,在材料收集中需要教师、家长和幼儿共同配合。一是充分利用自然物。在大自然里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游戏材料。如利用树叶粘贴、叶子拓印、树叶“书签”,在语言区中创编故事。提供大自然中的植物,通过听、看、摸、闻等直接感知获得知识,继而发展幼儿的语言。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各类粮食、谷物品种丰富,由于它们颜色不同、大小不同、形态不同,幼儿对此有浓厚的兴趣,通过操作、文字与实物的对应,在认字的同时自然感受到自然界的奇妙。二是巧用废旧物品。除幼儿园为各班配置的成品材料外,还应充分发动家长和幼儿齐动手,收集废旧物品及半成品材料和复合材料,制作一些活动中需要的、丰富的、有吸引力的材料,可以让幼儿知道哪些废旧物品有使用价值,知道一物能多用,并能主动帮助幼儿园积极搜集材料;同时还能培养幼儿做个有心人,养成关心集体、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增强家园的密切联系。由于相关的废旧物品是幼儿自己带来的,他们的兴致更高,参与制作的热情更高,动手能力进步了,创新意识增加了,环保意识提高了,也更喜欢玩区域活动了。
第二,根据幼儿兴趣投放材料。投放材料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有趣的材料能够引起幼兒活动的兴趣,幼儿有兴趣参与活动是完成教育目标的基础。
教师投放材料的丰富程度可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活动质量。活动区材料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然而,丰富的材料并不等于越多越好,多则滥,滥则泛。幼儿注意力具有不稳定性,过多过杂地投放材料,尽管能吸引幼儿投入活动,但也易造成幼儿玩得分心,玩得眼花,一会儿拿这个玩玩,一会儿拿那个玩玩。因此,在投放材料时,应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加强材料投放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并依据对幼儿活动的观察,进行定期更换与补充。通常可以在开展某一区域游戏前,先与幼儿共同探讨,再根据幼儿的认识特点、兴趣及教育目标,共同制订区域游戏的规则。如开展“有趣的车”这一主题活动中,幼儿对各种车的种类、构造以及功能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于是就生成了“停车场”这一区域,教师带领幼儿参观马路上的车,请家长介绍车的构造,并请幼儿把自己家的各种玩具车带来逐一介绍。因为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了游戏的玩法,材料的投入就满足了幼儿的需要。
有的教师往往觉得语言区的活动较难组织,材料的投放没有新意,很难引起幼儿的兴趣。怎样才能让语言区“活跃"起来呢?可以在语言区放上剪刀、旧图书、透明胶、双面胶、纸、笔等材料,由原有的几本图书改为剪剪、贴贴、说说,由单纯的讲故事改为“娃娃家”——爸爸妈妈给娃娃讲故事。如果语言区的图书破了怎么办?可以设置“图书美容院”,让幼儿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自己进行修补,懂得图书的来之不易。也可以通过优秀的文学作品,借助多媒体播放和立体背景、人物角色的制作,让幼儿边操作边讲述以加深理解,积极地表达、表现。
第三,提供层次多样的活动材料。材料的投放要根据班级幼儿不同的需要、能力,尽可能地提供有较强操作性、趣味性、可变性的材料吸引幼儿主动探索。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不可能整齐划一,不同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甚至同一年龄的幼儿,他们之间也存在着能力上的差异,而且发展速度也不一样。所以提供材料时,千万不能“一刀切”,既要考虑“吃不了”的幼儿,还要兼顾到“吃不饱”的幼儿,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根据最近发展区获得发展。如表演区各种纸偶、头饰可以是教师提供的,也可提供半成品让幼儿自己制作。这些措施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兴趣,也调动了每个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材料与幼儿的活动始终联系在一起。通过材料的投放,可以引起幼儿的兴趣和操作活动;而幼儿活动也可作为反馈,便于教师检测投放材料的适宜性,如是否是幼儿所需要的、有没有起到材料预期的作用等。因此,教师在语言教育实践活动中要注重材料的选择和投放,让材料在第一时间内吸引幼儿的目光。
一、材料的選择要有吸引力
对幼儿来说,颜色鲜艳的材料比较能够能吸引他们的眼球。因此,首先要选择材料要尽可能选择色彩比较艳丽的材料,同时要注意色彩搭配。其次要选择一些立体的学习材料,便于幼儿操作尝试,使其在具备教育功能的同时充分展现艺术性。如在语言区选择一些形象、生动、有新意的立体阅读材料,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引导幼儿观察、感受书面语言。
二、材料的投放要适应幼儿发展水平
材料的投放要根据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具体要求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整体安排,一切从幼儿的水平和发展需求出发。材料投放是否得当,对幼儿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最近教育目标及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投放材料。材料的投放要有计划、有目的,不要把材料一下子投放进去,应分期分批地不断更新,由易到难,有简到繁,从而不断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使他们保持新鲜感。
第一,家园配合准备区域材料。皮亚杰提出:“幼儿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表现。区域活动材料越丰富,形式越多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就会越投入越聪明自信。而利用自然物和废旧物品就成了丰富区域材料的形式,在材料收集中需要教师、家长和幼儿共同配合。一是充分利用自然物。在大自然里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游戏材料。如利用树叶粘贴、叶子拓印、树叶“书签”,在语言区中创编故事。提供大自然中的植物,通过听、看、摸、闻等直接感知获得知识,继而发展幼儿的语言。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各类粮食、谷物品种丰富,由于它们颜色不同、大小不同、形态不同,幼儿对此有浓厚的兴趣,通过操作、文字与实物的对应,在认字的同时自然感受到自然界的奇妙。二是巧用废旧物品。除幼儿园为各班配置的成品材料外,还应充分发动家长和幼儿齐动手,收集废旧物品及半成品材料和复合材料,制作一些活动中需要的、丰富的、有吸引力的材料,可以让幼儿知道哪些废旧物品有使用价值,知道一物能多用,并能主动帮助幼儿园积极搜集材料;同时还能培养幼儿做个有心人,养成关心集体、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增强家园的密切联系。由于相关的废旧物品是幼儿自己带来的,他们的兴致更高,参与制作的热情更高,动手能力进步了,创新意识增加了,环保意识提高了,也更喜欢玩区域活动了。
第二,根据幼儿兴趣投放材料。投放材料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有趣的材料能够引起幼兒活动的兴趣,幼儿有兴趣参与活动是完成教育目标的基础。
教师投放材料的丰富程度可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活动质量。活动区材料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然而,丰富的材料并不等于越多越好,多则滥,滥则泛。幼儿注意力具有不稳定性,过多过杂地投放材料,尽管能吸引幼儿投入活动,但也易造成幼儿玩得分心,玩得眼花,一会儿拿这个玩玩,一会儿拿那个玩玩。因此,在投放材料时,应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加强材料投放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并依据对幼儿活动的观察,进行定期更换与补充。通常可以在开展某一区域游戏前,先与幼儿共同探讨,再根据幼儿的认识特点、兴趣及教育目标,共同制订区域游戏的规则。如开展“有趣的车”这一主题活动中,幼儿对各种车的种类、构造以及功能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于是就生成了“停车场”这一区域,教师带领幼儿参观马路上的车,请家长介绍车的构造,并请幼儿把自己家的各种玩具车带来逐一介绍。因为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了游戏的玩法,材料的投入就满足了幼儿的需要。
有的教师往往觉得语言区的活动较难组织,材料的投放没有新意,很难引起幼儿的兴趣。怎样才能让语言区“活跃"起来呢?可以在语言区放上剪刀、旧图书、透明胶、双面胶、纸、笔等材料,由原有的几本图书改为剪剪、贴贴、说说,由单纯的讲故事改为“娃娃家”——爸爸妈妈给娃娃讲故事。如果语言区的图书破了怎么办?可以设置“图书美容院”,让幼儿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自己进行修补,懂得图书的来之不易。也可以通过优秀的文学作品,借助多媒体播放和立体背景、人物角色的制作,让幼儿边操作边讲述以加深理解,积极地表达、表现。
第三,提供层次多样的活动材料。材料的投放要根据班级幼儿不同的需要、能力,尽可能地提供有较强操作性、趣味性、可变性的材料吸引幼儿主动探索。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不可能整齐划一,不同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甚至同一年龄的幼儿,他们之间也存在着能力上的差异,而且发展速度也不一样。所以提供材料时,千万不能“一刀切”,既要考虑“吃不了”的幼儿,还要兼顾到“吃不饱”的幼儿,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根据最近发展区获得发展。如表演区各种纸偶、头饰可以是教师提供的,也可提供半成品让幼儿自己制作。这些措施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兴趣,也调动了每个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材料与幼儿的活动始终联系在一起。通过材料的投放,可以引起幼儿的兴趣和操作活动;而幼儿活动也可作为反馈,便于教师检测投放材料的适宜性,如是否是幼儿所需要的、有没有起到材料预期的作用等。因此,教师在语言教育实践活动中要注重材料的选择和投放,让材料在第一时间内吸引幼儿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