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洛可可绘画里法国凝视下的中国图像

来源 :艺术传播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yu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新航路开辟始,大量来自中国的商品就在欧洲掀起了“中国热”,但直到18世纪,随着洛可可艺术的兴起,“中国风”艺术才通过与之融合而在法国乃至整个欧洲放出异彩.通过分析华多、皮耶芒、布歇等当时著名画家的此类作品文本,结合图像学与艺术社会学的方法可以看到,洛可可艺术家笔下奇幻、瑰丽但也“套式”化的中国元素与中国形象,寄托的是当时的法国人对遥远东方异域的幻想与对某种乌托邦世界的不切实际的向往,与真实的中国形象是大相径庭的.这种对中国主题的表现方式包含着误读与建构,因此也可以借助有关“凝视”的理论思路对其进行深入解读.
其他文献
尊敬的廖书记、廖校长,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行:rn我首先代表王一川教授、王廷信教授、周星教授等前一届,乃至“前前届”的几位学科组成员,来给与会的各位老师道一声感谢,
期刊
20世纪上半叶,出版印刷事业及艺术刊物获得较快成长.印书馆等出版机构的艺术著作出版推进了艺术研究事业的发展.各类刊物为艺术批评、艺术思想传播、艺术知识普及,及艺术的学
中国早在夏商周时期已经建立起相当完备的工匠制度、工艺流程,但因为涉及这方面的古文献较少,所以目前学界对中国古代的工匠制度、工种、工艺的研究仍然较少.从《周礼正义》
第一代电影美学家从巴拉兹、阿恩海姆、维尔托夫,到爱森斯坦,将电影美学论述的两条路径,即镜头和蒙太奇确立了起来.德勒兹书写其电影理论时同样使用了这两条路径,但到“二战
从视觉文化时代中的跨文化传播视角出发,可以对中国民族音乐跨文化传播的视觉化转向做出一些必要的论述,并尝试把握这种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自信,进而提出更好地实现中国民族
历史上,随着福建的闽南人移民越南,闽南地区的民间音乐也传到了越南.通过对越南胡志明市“二府会馆”“福建古乐”的调查,可以梳理其历史、传承、使用乐器、演奏曲目、对外交
文化的复兴与经济的崛起让中国传统装饰纹样迎来当代发展契机,现代国际艺术设计舞台上常见中国元素的应用.尤其是在当代西方时尚设计界,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与时尚设计特性在文
以白诚仁的音乐创作为例,可以从湖湘风物名胜(音乐创作之灵)、湖湘历史文学(音乐创作之魂)、湖湘民间音乐(音乐创作之源)、湖湘方言衬词(音乐创作之韵)、湖湘故土情怀(音乐创
近年来,在媒介平台网络化、新媒体产品视频化和传播终端移动化的影响下,我国主流媒体积极以短视频平台作为发力点,创新视觉与听觉表现形式,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在
媒介是艺术存在的前提与基础,对艺术的变化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现当代以科技为依托的媒介的丰富发展与多元融合,引发了对艺术观念与现象的重新审视,为艺术批评与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