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则“思”,“思”后“创”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icker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学贵有疑。”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只有“疑”才会思考,有思考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进而有所创新。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创新精神的培养正应从质疑开始,质疑中蕴含着创新的萌芽。有位教育家说:“在学习方面,人的最有价格的财富是一种积极的态度。而在这种态度下,头脑会因为产生一个新的思想而伸展,而不再仅仅停留在它原来的层面”。在教学中,通过质疑化被动为主动,迸发出创新的思维火花。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并演好“配角”,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质疑”习惯的形成,则需要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营造氛围,激发质疑兴趣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致力于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对学习产生需求,从而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探索新知识。如,科学合理安排学生座位,让每个座位形成“一帮一”的学习对子。这样互补互助,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
  其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特定的情境。如教学《呼风唤雨的世纪》一文时,我通过图片,展示了农耕社会的生活场景,使学生明白了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化给人们带来了生活的巨变。这时,有位学生忽然发问:“课文为什么用‘呼风唤雨’而不用‘日新月异’?”对此质疑,我马上给予肯定、表扬,接着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观看影像演示,理解了科技翻天覆地的变化和上天入海的探索。像这样,抓住这类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课文,教师适时的启发诱导,激发了学生的质疑兴趣,诱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创造时机,培养质疑习惯
  在教学中,我“因地制宜”地利用教材,有意识地创造时机,为学生搭建翱翔思维的舞台,逐步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让学生随时随处都有“用武之地”;
  1.课前预习
  良好的预习能使学习事半功倍。我充分利用课前预习,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如有疑难的地方提出问题,用笔在相应地方做记号。久而久之,学生学会了预习过程中思考各种问题,并记录下自己的思考。
  2.课堂放手
  学生质疑习惯的养成要有一个过程。课堂教学中,我注意放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独特见解。课堂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叉吸引,设疑答疑。学生主动学习、思考、理解,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拓宽思路,提高質疑能力
  “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教师应重视把握教学契机,发展学生的思维,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刚开始学习提问时,学生往往不知如何入手,我注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入手,进行思考质疑:
  1.从题目入手
  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质疑,学生一时沉默。我就这样引导他们:“课文中主要描述诸葛亮用计取箭,再联系课题,想想有没有疑惑。”经过点拔,一位同学马上悟出:“课文其实是讲诸葛亮到曹营去骗箭,课题怎么会用‘借箭’?”这样,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立即进入思维状态,由无疑而激疑的效果就达到了。
  2.从矛盾处入手
  如在《乡下人家》一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合理想象乡下人家种花的情境后,学生很快从中发现矛盾:“这样华丽的景象。课文中为什么又说是‘朴素中带着华丽’?”这样,从看似矛盾却又统一的一对词语中,感受到乡下风光独特迷人的美,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
  除此之外,还可以从关键语句、标点符号、内容、中心等入手,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拓宽思路,从而提高他们的质疑能力。
  四、铺设通道,拓展释疑途径
  教师的责任是诱导学生自己去观察、去探索、去认知、去求解,为学生铺设“质疑——释疑”的通道。只有讲求落实,学生质疑问难、探索解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得得到进一步的保护和最大程度的发展。引导落实释疑大致有三条途径:
  1.寻找文中语句进行释疑
  学生产生疑问,往往是因为忽略了文中的某些语句。碰到这种情况时,我就引导他们再细读课文,划出关键词句来理解、释疑。如教学《搭石》时,有学生这样质疑:“课文中写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怎么老人也没表示谢意?”其实,认真阅读了课文的同学都知道课文并非只讲了年轻人背老人。所以我引导他再细读课文,寻找文中的关键语句,从而明白了原来年轻人背老人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习俗,从文中“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等词句可以看出:这种美好的品质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这位老人年轻时也这样背过年纪大的人;而这个年轻人老了以后,也会有别的年轻人背他过去。寻找文中语句,细细品读,不仅帮助学生释了疑,还帮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2.查找相关资料进行释疑
  学生的质疑并不是教师在备课时就能预见到了,所以难免会遇到些一时无法解决问题。这时我一般采用“存疑”的方法,鼓励学生和教师一同去查找资料,整理组织,寻找答案。不懂装懂,只能适得其反,既在实质上影响了教师自身的形象,又打击了学生独立思考获取真知的积极性。
  3.根据生活常识进行释疑
  小学生对书面文字的理解与他们的生活体验并不总是同步发展的。所以当学生因为对文字语言欠缺理解而产生疑问时,我就尽量引导他们依据已获知的生活常识来进行理解、质疑。课文《白鹅》中,写到鹅的叫声分别用了几个词“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厉声叫骂”,学生就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同样是形容叫声,这些词可以互调吗?”这时,如果单从字面上解答,这些词意思似乎都一样,学生不容易理解。于是我就根据已知的生活常识进行引导。先让学生回忆家中小狗看见陌生人是怎么叫的,再想想,如果小偷偷了你的东西,被你抓到了,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学生依据生活经验,马上体会了三个词的细微动态特点。接着我让学生再读三个句子,经过引导、体会,学生很快明白了,白鹅对待不同的对象虽然同样是大叫,但叫声有所不同,叫声里蕴含的意思也不同,这三个词是不能调换的。根据生活常识思考,结合文本词句品析,才能有更深的感悟,促进思辨能力的发展。
  推进素质教育,重在培养创新思维。小学生正是思维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离不开质疑和释疑。我们只有适时、适量、适度地引导学生质疑和释疑,把“学习目标”同思维训练密切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既长知识,又学方法。
其他文献
【摘要】农村是个广袤的天地,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和乡土材料为农村幼儿提供了宝贵的教育资源。区域活动是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开展、自由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乡土材料的投放是区域活动实施与开展的核心,它对幼儿行为的产生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区域活动 乡土材料 材料投放  陶行知先生对农村教育提出:“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
期刊
所谓创新思维,是指能动地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外在有机联系,具有新颖的广义模式和结构的那种可以物化的高级思维心理活动。在当今社会拥有创新思维能力极其重要,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出現之后。有科学家预言在将来有将近50%的重复性工作会被人工智能所替代。而人类的创造性劳动是人工智能所无法替代的。而现代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两千多年前,老子就在《道德经》中提出“天下万物生于有,
期刊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小学英语逐步开展英语课程改革,此次改革的重点在于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的讲解与传授增强对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自然拼读法(Phonics)不仅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小学英语改革发展的趋势,而且能够从根本上把孩子们从死记硬背记忆单词的沉重负担中解脱出来,增加孩子们学习英语的主动性,提高孩子们的语言交际能力。  二、自然拼读法(Phonics
期刊
大教育家孔子云:“知子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任何事情只有乐于去做,才能做好,好奇是人类第一美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是一座潜力无穷的宝库,只要老师开动脑筋,一定会找到开启这座宝库的金钥匙,而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师生情绪的相互作用,还有教学手段的改变,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快乐成长呢?  一、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去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采用新
期刊
梁邹小学作为一所新建学校,在办学七年的时间里以“本真教育”为发展主线,秉承“学会赏识,爱满天下”的办学理念,以“活动课”为载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课。  一、“特长活动课”——才艺培养的舞台  “活动课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学生自由选择、自主参与,符合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的特点  为了将“特长活动课”常态化,学校将活动作为综合活动实践课纳入了校本课程,每周二
期刊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在这样一个重要的环节中,“有舍方有得”亦体现得十分突出。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取舍”可以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究与思考,恰当选择、合理取舍,以少而精的教学获取更多的收益。  一、教学目标的合理取舍  (一)课前预设时的取舍  一堂课的成功与失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否合理,教学目标的合理取舍,应是教学设计考慮的
期刊
作为一位基层音乐教育工作者,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工作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大多数学生喜欢音乐极少数学生真正喜欢音乐,有的学生对我说喜欢音乐的真正原因是因为音乐课没有作业、没有压力,感觉很放松。  近几年来,随着课改的实施和深入,也给我们的音乐教育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在新课改全面实施的大环境下,我们音乐课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从以前以老师的教为主转化为现在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
期刊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人。  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她能凝聚人心、激励斗志,展示形象、提升文明素养,等等 。学校文化是一个不断建设、更新、提高的整体工程,是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更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  近年,潜江中学以“创文”“创卫”为契机,一方面,紧扣时代脉搏,另一方面,大力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从隐性文化、活动文化和显
期刊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数学问题是引发学生思考,发展数学思维的关键。康托尔指出:“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往往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提问是数学课堂的灵魂,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是引领学生索求知识、发现规律的有效途径。问得巧,课堂有效;问得窍,课堂高效。  在课堂中如何提有效、高效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呢
期刊
如今,我国的英语教育还未能有效满足迅猛发展的济需要,不能适合时代发展,作为英语教师,不能墨守陈规,因循守旧,只有大胆改革,锐意进取,打造高效的课堂质量,才能真正有效适应新时期下初中英语教育发展的需求。因此,英语教师应想尽千方百计、使学生燃起对英语学习的激情,在合作与交流中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打造高效课堂的目的。  一、目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据调查得知,目前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隐藏着诸多隐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