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化因子:对宏大叙事的潜在拆解——以《青春之歌》为例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aha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春之歌》是一部以知识分子思想改造为题材的“红色经典”小说,但主角林道静在长成的道路上,留下了大量“非革命化”的痕迹,尤其是爱情纠葛中的内心?徨与痛苦,使“革命”染上了人道主义的凄楚与温情。正是这些因素使作品成为描述“革命”的独特文本,获得了比较持久的艺术生命力。 “Song of Youth” is a “Red Classic” novel whose theme is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tellectuals’ thinking. However, the protagonist Lin Dajing has left traces of “non-revolutionization” on the road to its development. In particular, Is the heart of love entanglements? Pain and suffering, so that “revolution ” infected with humanitarian sad and warmth. It is these factors that make the work a unique text that describes “revolution ” and gain a more lasting artistic vitality.
其他文献
元代统治者采取优容的宗教政策,使诸宗教得以广泛地传播与发展。在那浓郁的宗教文化氛围中,出身于答失蛮(穆斯林)之家的萨都剌,与佛教的禅宗、律宗和藏传佛教等名僧及道教的正
本文分析了废名与熊十力关于佛教哲学论争的问题,对废名的《阿赖耶识论》一文中的心与物、理智与因果、阿赖耶识种子与意识等关系作了阐述。 This article analyzes Fei Xio
2003年出现的一些以当下日常生活为题材的小说,体现出关注个体生命的浓重人文关怀。表现在四方面:描写个体不同的生存状态并对其遭遇到的苦难表达同情;塑造在物欲利诱乃至威
《金陵十三钗》将“妓女出列”这则历史本相,升格为一种崇高想像。电影不仅强化了“妓女救世”的国族寓言,而且将士兵、学生等其他角色征用至其麾下,软弱和苟且被压缩至最低限度
一年前,我在香港凤凰卫视的《秋雨时分》谈话节目中公布了自己拟定的一个文化定义。我的定义可能是全世界最简短的——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它通
判词作为一种独特文体,其产生、成熟、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进程息息相关。宋代是继唐代之后判词史上的又一重要历史阶段,文学性与实用性进一步演化,由拟判演变为实判,由骈文演
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版图上,左翼启蒙派思想文化传统是相当独特、不容忽视的一种精神现象。相对于毛泽东———周扬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左翼启蒙派文化思潮形成了迥然不同的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