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流通类人才培养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困境,如招生相对较冷、对口就业率低、专业建设经费少以及校企合作不够紧密,等等。文章对这一系列的困境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主要原因在于认知主体理解偏差;专业知识技能针对性较弱;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较低以及学校专业特色不突出,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要以招生宣传、市场调研、深化校企合作以及多元筹资等方式来应对。
[关键词]高职院校 农村流通专业 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姜华斌(1971- ),男,湖南岳阳人,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任修霞(1975- ),女,湖南澧县人,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管理。(湖南 长沙 41020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农村流通现代化背景下职业院校新农村流通人才培养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XJK011BZJ009)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05-0138-02
2011年,《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提出了五大人才培养工程,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就在培养之列,《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加强和扶持涉农专业建设,加大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农村流通现代化建设最终依靠的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会流通的专业人才,高职院校已成为培养农村流通现代化专业人才的重要承担者。
一、农村流通类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农村流通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流通领域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供销合作社系统商品购销总额增长快速。2013年,湖南省供销社系统实现购销总额1491.68亿元,同比增长13.31%;至2015年,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购销总额将达到2000亿元。
2.农产品物流行业发展快速。百城千镇县乡流通再造工程、农产品直销店三年行动等计划的实施,促进了现代农产品流通服务业的大力发展,同时为农产品物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必将培育和吸引众多大型农产品物流企业。
3.农产品国际贸易稳中有进。据海关统计,2014年上半年湖南农产品进出口总值为46.8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26.1%。其中,出口30.8亿元,增长24%,进口16亿元,增长20.5%。
4.(生鲜)连锁经营发展迅猛。随着消费者收入的提高,生鲜食品超市经营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小规模生鲜连锁专卖店将在未来几年内成为发展较快的业态形式。此外,大型连锁经营门店等(生鲜)连锁经营扩张迅速,必将带动连锁经营企业对生鲜经营人才需求的大幅增长。
5.农产品电子商务快速兴起。2013年湖南电子商务交易达到1215亿元,企业数占全国同类总数的2.5%,跻身全国前十,并涌现了一批如“网上供销社”、龙讯村村通、“惠农宝”等涉农电商平台。
二、农村流通领域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困境
1.招生相对较冷。调查发现,湖南省在2011年开设流通类专业的职业学校虽占72%,但开设与农村流通相关专业的学校只占24%。在对外招生的358个专业中,与农村生产流通相关的专业共22个,占高职招生总人数的10.16%,问卷调查的6所高职院校普遍认为农村流通类专业招生难于其他专业。此外,生源质量差异大,培养任务繁重,有的甚至只能依靠单招才能开办,教育质量与规模增长难以实现同步发展。
2.对口就业率低。在问卷调查的6所高职院校中,与企业合作开展短期农村流通人才培训的有5所,除市场营销专业外,普遍反映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低,大部分毕业生就业于非农流通岗位。
3.专业建设经费少。开设农村流通类专业的高职院校普遍师资力量薄弱,大部分教师是由其他专业教师通过培训后从事相关教学;实验实训条件有限。
4.校企合作紧密度弱。课题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连锁经营管理”等6个专业,就企业与学校开展校企合作意愿方面对省内农产品流通企业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110份,回收105份,其中有效问卷102份)。在调研的“连锁经营管理”“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商务经纪与代理”六个专业中,除市场营销、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外,其余专业与企业合作均不够紧密,就用人单位与企业合作的如下几个方面显示,企业与学校开展校企合作育人意愿程度均不强,具体如下表所示:
三、农村流通类专业人才培养困境的原因分析
1.认知主体理解偏差。认知主体对农村流通类专业的认知偏差是造成此类专业招生困境的主要原因。首先,学生、家长存在个体认知偏差。90%以上的家长希望孩子毕业后留在城市工作,对农村流通类专业的认识即是毕业后回到农村;而作为农村流通类专业潜在生源的农村学生,在心理上渴望从事进入社会地位高、经济收入好的非农行业。其次,是社会认知偏差。轻农的传统观念依然根深蒂固,社会对涉农教育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偏颇。
2.专业知识技能针对性较弱。农村流通组织体系日趋完善,市场对相关人才的知识与技能的专业针对性要求越来越高。但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主要为连锁经营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大众课程,“农村”针对性不强,以至于大部分农村流通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于非农流通岗位,造成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低。
3.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较低。职业核心能力又称为职业关键能力或职业通用能力, 是人们不管从事哪一种职业都离不开的通用的职业能力。良好的学习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是社会各职业所必备的通用能力,农村流通类专业人才也不例外。而高职院校在农村流通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主要侧重于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对这些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4.学校专业特色不突出。以所调研的农产品流通企业为例,中小型企业对一线岗位人员的学历要求不高,达到大专即可,其中28%的企业希望招聘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23%的企业愿招聘应届高职毕业生,44%的企业对有经验的高职毕业生表现出偏爱。企业愿意接收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意愿,与企业同高职院校的合作意愿程度呈现出矛盾,其主要原因在于开设农村流通类专业的高职院校学校知名度相对本科院校较低,且大部分专业开办时间不长,没有形成真正的特色,导致企业与高职院校紧密合作意愿不强。
四、农村流通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1.以招生为契机,加强宣传,逐步改变对农村流通类专业的认知偏差。其他传统涉农专业与农村流通类专业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主要针对生产与加工等环节,后者主要针对流通环节中的运、销、存等方面。农产品流通环节腐损率高、农村流通领域组织化程度低、城乡之间消费差距大以及农村信息化水平滞后等是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农村流通类专业是在农村现代化背景下,为解决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营销水平低等问题应运而生的。因此,高职院校应以招生为契机,加大宣传,逐步改变人们的“惧农”心理,摆脱农村流通类专业的招生困境,从而缓解农村流通类专业人才的供需矛盾。
2.以市场为导向,深入调研,合理设置专业、课程与岗位体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已成为高职教育战线的共识和自觉行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搞活农村流通,关键在于搞活农产品流通,涉及农产品购、销、存(储运)等各个环节。高职院校在专业开办与课程设置时,应深入进行市场调研,以市场为导向,根据职业与岗位能力要求,科学开办专业,合理设置课程,动态调整教学计划。针对市场营销人员、冷链物流管理人员、农产品进出口商务人员等岗位,以农村流通领域为重点,开办(农产品)市场营销、(生鲜)连锁经营管理、(农产品)物流配送等专业,采取以行业需求为核心的课程开发体系,注重课程设置的适用性,构建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的课程体系,专业和课程、教材、教学有机衔接,突出“农村”流通的专业特色。
3.以共赢为目标,深化合作,努力打造校企全程交互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培养农村流通类专业人才,必须了解流通活动的整个过程,熟悉农村流通领域职业活动的工作情景,掌握职业活动的基本技能,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瞄准市场需求设专业,结合生产实践抓教学。只有企业与学院深度融合,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过程,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专业人才。第一,邀请企业专家全面参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第二,聘请企业专业人员担任部分课程指导老师,学院教师深入企业挂职锻炼,引进或培养具备农村流通专业知识的教师,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第三,基地实习是将理论联系实际、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良好平台。实训基地一方面可有效缓解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资金压力,另一方面可充分实现基地资源共享。第四,以企业真实产品(项目、案例)为载体,设计与推行项目制模块教学组织形式,每一门专业技能课都要对接、依托一个稳定企业,集中阶段式教学,提升学习情境的真实性。第五,以技能抽查标准为基础,以企业考核为主,实行以操作能力为核心的结果考核方式,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
4.以服务为手段,多元筹资,有效缓解农村流通类专业建设经费瓶颈。充分利用高职院校农村流通类专业的师资、技术及场地等资源优势,以社会服务为突破口,拓宽筹资渠道,反哺农村流通类专业建设。第一,为合作企业培训农副产品购销人员、农产品经纪人、营销师等,争取项目资金支持。第二,承接相关职能部门在农村流通领域的科研项目与课题,提升高职院校农村流通领域的科研水平与行业影响力。第三,为行业内企业开展品牌策划、产品促销等营销策划,指导农村流通企业网络、电子商务等信息化平台建设,提升高职院校农村流通领域行业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 贺西子,寇丽霞.推进中国流通现代化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2] 中国商情网. 2014上半年湖南农产品进出口总值达46.8亿元[EB/OL].http://www.askci.com/chanye/2014/08/14/1717489kxf.shtml,2014-08-13.
[3] 杨明.论职业核心能力及其培养策略[J].职业与教育,2001(24).
[4] 姜华斌.推进湖南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建设的思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
[5] 刘占文,温景文.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7(35).
[6] 章志平.农产品流通领域人才培养机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14).
[7] 张海峰.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制度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7).
[8] 冀宝田.农村职业中学育人的五个环节[J].人民教育,1990(12).
[关键词]高职院校 农村流通专业 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姜华斌(1971- ),男,湖南岳阳人,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任修霞(1975- ),女,湖南澧县人,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管理。(湖南 长沙 41020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农村流通现代化背景下职业院校新农村流通人才培养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XJK011BZJ009)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05-0138-02
2011年,《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提出了五大人才培养工程,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就在培养之列,《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加强和扶持涉农专业建设,加大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农村流通现代化建设最终依靠的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会流通的专业人才,高职院校已成为培养农村流通现代化专业人才的重要承担者。
一、农村流通类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农村流通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流通领域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供销合作社系统商品购销总额增长快速。2013年,湖南省供销社系统实现购销总额1491.68亿元,同比增长13.31%;至2015年,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购销总额将达到2000亿元。
2.农产品物流行业发展快速。百城千镇县乡流通再造工程、农产品直销店三年行动等计划的实施,促进了现代农产品流通服务业的大力发展,同时为农产品物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必将培育和吸引众多大型农产品物流企业。
3.农产品国际贸易稳中有进。据海关统计,2014年上半年湖南农产品进出口总值为46.8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26.1%。其中,出口30.8亿元,增长24%,进口16亿元,增长20.5%。
4.(生鲜)连锁经营发展迅猛。随着消费者收入的提高,生鲜食品超市经营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小规模生鲜连锁专卖店将在未来几年内成为发展较快的业态形式。此外,大型连锁经营门店等(生鲜)连锁经营扩张迅速,必将带动连锁经营企业对生鲜经营人才需求的大幅增长。
5.农产品电子商务快速兴起。2013年湖南电子商务交易达到1215亿元,企业数占全国同类总数的2.5%,跻身全国前十,并涌现了一批如“网上供销社”、龙讯村村通、“惠农宝”等涉农电商平台。
二、农村流通领域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困境
1.招生相对较冷。调查发现,湖南省在2011年开设流通类专业的职业学校虽占72%,但开设与农村流通相关专业的学校只占24%。在对外招生的358个专业中,与农村生产流通相关的专业共22个,占高职招生总人数的10.16%,问卷调查的6所高职院校普遍认为农村流通类专业招生难于其他专业。此外,生源质量差异大,培养任务繁重,有的甚至只能依靠单招才能开办,教育质量与规模增长难以实现同步发展。
2.对口就业率低。在问卷调查的6所高职院校中,与企业合作开展短期农村流通人才培训的有5所,除市场营销专业外,普遍反映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低,大部分毕业生就业于非农流通岗位。
3.专业建设经费少。开设农村流通类专业的高职院校普遍师资力量薄弱,大部分教师是由其他专业教师通过培训后从事相关教学;实验实训条件有限。
4.校企合作紧密度弱。课题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连锁经营管理”等6个专业,就企业与学校开展校企合作意愿方面对省内农产品流通企业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110份,回收105份,其中有效问卷102份)。在调研的“连锁经营管理”“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商务经纪与代理”六个专业中,除市场营销、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外,其余专业与企业合作均不够紧密,就用人单位与企业合作的如下几个方面显示,企业与学校开展校企合作育人意愿程度均不强,具体如下表所示:
三、农村流通类专业人才培养困境的原因分析
1.认知主体理解偏差。认知主体对农村流通类专业的认知偏差是造成此类专业招生困境的主要原因。首先,学生、家长存在个体认知偏差。90%以上的家长希望孩子毕业后留在城市工作,对农村流通类专业的认识即是毕业后回到农村;而作为农村流通类专业潜在生源的农村学生,在心理上渴望从事进入社会地位高、经济收入好的非农行业。其次,是社会认知偏差。轻农的传统观念依然根深蒂固,社会对涉农教育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偏颇。
2.专业知识技能针对性较弱。农村流通组织体系日趋完善,市场对相关人才的知识与技能的专业针对性要求越来越高。但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主要为连锁经营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大众课程,“农村”针对性不强,以至于大部分农村流通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于非农流通岗位,造成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低。
3.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较低。职业核心能力又称为职业关键能力或职业通用能力, 是人们不管从事哪一种职业都离不开的通用的职业能力。良好的学习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是社会各职业所必备的通用能力,农村流通类专业人才也不例外。而高职院校在农村流通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主要侧重于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对这些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4.学校专业特色不突出。以所调研的农产品流通企业为例,中小型企业对一线岗位人员的学历要求不高,达到大专即可,其中28%的企业希望招聘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23%的企业愿招聘应届高职毕业生,44%的企业对有经验的高职毕业生表现出偏爱。企业愿意接收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意愿,与企业同高职院校的合作意愿程度呈现出矛盾,其主要原因在于开设农村流通类专业的高职院校学校知名度相对本科院校较低,且大部分专业开办时间不长,没有形成真正的特色,导致企业与高职院校紧密合作意愿不强。
四、农村流通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1.以招生为契机,加强宣传,逐步改变对农村流通类专业的认知偏差。其他传统涉农专业与农村流通类专业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主要针对生产与加工等环节,后者主要针对流通环节中的运、销、存等方面。农产品流通环节腐损率高、农村流通领域组织化程度低、城乡之间消费差距大以及农村信息化水平滞后等是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农村流通类专业是在农村现代化背景下,为解决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营销水平低等问题应运而生的。因此,高职院校应以招生为契机,加大宣传,逐步改变人们的“惧农”心理,摆脱农村流通类专业的招生困境,从而缓解农村流通类专业人才的供需矛盾。
2.以市场为导向,深入调研,合理设置专业、课程与岗位体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已成为高职教育战线的共识和自觉行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搞活农村流通,关键在于搞活农产品流通,涉及农产品购、销、存(储运)等各个环节。高职院校在专业开办与课程设置时,应深入进行市场调研,以市场为导向,根据职业与岗位能力要求,科学开办专业,合理设置课程,动态调整教学计划。针对市场营销人员、冷链物流管理人员、农产品进出口商务人员等岗位,以农村流通领域为重点,开办(农产品)市场营销、(生鲜)连锁经营管理、(农产品)物流配送等专业,采取以行业需求为核心的课程开发体系,注重课程设置的适用性,构建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的课程体系,专业和课程、教材、教学有机衔接,突出“农村”流通的专业特色。
3.以共赢为目标,深化合作,努力打造校企全程交互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培养农村流通类专业人才,必须了解流通活动的整个过程,熟悉农村流通领域职业活动的工作情景,掌握职业活动的基本技能,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瞄准市场需求设专业,结合生产实践抓教学。只有企业与学院深度融合,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过程,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专业人才。第一,邀请企业专家全面参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第二,聘请企业专业人员担任部分课程指导老师,学院教师深入企业挂职锻炼,引进或培养具备农村流通专业知识的教师,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第三,基地实习是将理论联系实际、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良好平台。实训基地一方面可有效缓解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资金压力,另一方面可充分实现基地资源共享。第四,以企业真实产品(项目、案例)为载体,设计与推行项目制模块教学组织形式,每一门专业技能课都要对接、依托一个稳定企业,集中阶段式教学,提升学习情境的真实性。第五,以技能抽查标准为基础,以企业考核为主,实行以操作能力为核心的结果考核方式,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
4.以服务为手段,多元筹资,有效缓解农村流通类专业建设经费瓶颈。充分利用高职院校农村流通类专业的师资、技术及场地等资源优势,以社会服务为突破口,拓宽筹资渠道,反哺农村流通类专业建设。第一,为合作企业培训农副产品购销人员、农产品经纪人、营销师等,争取项目资金支持。第二,承接相关职能部门在农村流通领域的科研项目与课题,提升高职院校农村流通领域的科研水平与行业影响力。第三,为行业内企业开展品牌策划、产品促销等营销策划,指导农村流通企业网络、电子商务等信息化平台建设,提升高职院校农村流通领域行业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 贺西子,寇丽霞.推进中国流通现代化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2] 中国商情网. 2014上半年湖南农产品进出口总值达46.8亿元[EB/OL].http://www.askci.com/chanye/2014/08/14/1717489kxf.shtml,2014-08-13.
[3] 杨明.论职业核心能力及其培养策略[J].职业与教育,2001(24).
[4] 姜华斌.推进湖南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建设的思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
[5] 刘占文,温景文.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7(35).
[6] 章志平.农产品流通领域人才培养机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14).
[7] 张海峰.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制度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7).
[8] 冀宝田.农村职业中学育人的五个环节[J].人民教育,199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