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一节的教学设计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junjun_1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是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的教学内容。本章看似独立,却有着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课面对的是初一的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实物和真实现象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追求科学的热情。通过设置任务和竞争,激发他们自主学习探究的热情。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来解决部分重难点,提高效率。
  关键词:绿色植物;水循环;教学设计
  一、 引言
  为了促进课堂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必需的。准备的观察材料有:吸收了红墨水的白百合花(包括茎、叶、花),被染红的百合花的茎的横切、纵切面,桂花树树叶的叶脉(按“制作叶脉书签”的方法制得),桔子,植物下表皮显微图片。教学用具有:实物投影仪、多媒体、PPT课件、视频(截选自英国BBC高清视频《植物之歌2》)、手绘“地图”、红黄蓝三个锦囊。
  二、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设计理念
  情境导入:
  【提问】思考教室里摆放的盆栽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学生自由回答:提供氧气,提高湿度……
  【引导】表扬预习了的学生,并提问:植物是如何提高环境湿度的?如何验证植物进行了蒸腾作用?
  眼见为实,请同学们观看视频——蒸腾现象和气孔。
  【过渡】植物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是从哪里吸收,怎么运输到叶片,又是怎么散失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吧!
  1.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植物,感激身边的植物。
  2. 由于天气太冷,不能再现实验,通过视频让学生看到真实的现象。
  3. 由现象提问,引发学生思考,激发探究的兴趣。
  一、 水分的吸收、运输和散失
  1. 小组合作探究——完善“地图”:
  请各小组在十分钟之内完成“地图”上的挑战项目的1~4项,如下:
  ①请依次打开“红”、“黄”、“蓝”三个锦囊,面对机关,逐个击破。
  ②请仔细观察提供的材料、图片,它能帮你突破难点哦!
  ③请整理思路,将水分的吸收、运输和散失三个过程联系起来,用红色箭头在大树图上画出水要经过的路线。
  ④请将三个锦囊贴在相应的位置上,迅速将这张“地图”夹在墙上。
  2. 组间互评:
  ①评价教师的“地图”:实物投影仪展示教师课前完成的“地图”,先评价科学分,学生指出错误,错一题扣一分,教师用红笔更正;再评价美观分和速度分,统计总分。
  ②小组互评:参考教师的答案,1组给2组评分,2组给3组评分,依次类推。
  3. 小组展示:小组推选代表上台展示——讲解通过观察材料得出的结论,总结水分的吸收、运输和散失的过程。(教师板书)
  4. 其他小组置疑或补充。
  1. 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培养他们观察、思考的习惯,自主获得信息的能力,合作互助的情感。
  2. 锦囊呈现重点知识,学生可以通过看书自主学习,找出答案。同时,引出难点问题,便于以学定教。
  3. 通过提供的各种材料,帮助学生攻克难点,同时,引发学生在现有的知识基础上思考得更加深入,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对重难点的理解更加透彻。
  4. 画图引导他们形成整体意识,将分散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构成思维导图,将冗长的语言陈述转变为形象易记的图形,将复杂的知识点简明化,便于理解和运用。
  5. 先评价教师的,可以巩固基础知识,培养他们敢于质疑的态度。同时,激励学生大胆地去展现自己,正确地对待错误。
  6. 小组互评有利于学习他人的优点,并从他人的错误中得到教训。学会公平公正地参与竞争。
  7. 小组展示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倾听他人的意识。
  8. 倡导多思多问,激发创造思维。
  二、 学以致用——用科学的方法保护树木
  【过渡】同学们通过自学、合作、讨论解决了许多问题,所谓学以致用,能把所学的知识用于生活实际,才是真才实力的体现。还记得植树节是哪一天吗?
  学生回答:3月12日。
  明年植树节我们就可以亲自体验种树了,但是,在移栽树苗的时候很容易损伤树苗,导致种下去的树不能存活。
  【提问】请结合本节的知识,谈一谈在移栽树木时应该采取什么措施防止它缺水而死?
  【引导】
  保水“开源”“节流”
  学生思考,积极发表看法。
  【总结】
  保水“开源”:促进根吸水
  带土坨护根毛,勤松土
  “节流”:降低蒸腾作用
  低温、阴天、夜晚、无风时移栽;
  去掉部分叶子;
  用特殊材料覆盖叶片
  1. 训练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将所学运用于生产实际和生活。
  2.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命活动,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的情感,形成用科学方法保护植物的科学态度。
  3. 适当的引导可以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严谨的科学思维。
  4. 总结,理清思路,易于理解,有利于形成综合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迁移拓展,自由发挥,期待学生提出具有创造性的想法。
  三、 课堂小结
  1. 知识小结:对照板书
  2. 评价总结:评价各小组和突出个人的表現
  1. 总结本节的重点知识,强化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思想。
  2. 评价能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习动力;同时,通过引导,强化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三、 教学反思
  本堂课设计的最大特点是大胆地、创新性地整合了教材的内容,研究教材,立足于教材的重难点,但又高于教材的视角——从整体性出发,串联重要的知识点,构成自身的思维导图,将简单明了的知识框架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解决大部分重点;宽于教材的内容——学生平时不会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缺乏置疑的精神,于是通过提供教材之外的观察材料,引导学生养成仔细观察、多思多问的学习习惯,开阔视野,发散思维,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概念和相关的生命活动;深于教材的内涵——将应试的知识的认知过程升华为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过程,同时,无形中增强了学生对植物的爱护之情和科学的价值观。
  四、 结语
  唯有最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才能取得最高的效益;唯有最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过程,才能有快乐的学习;唯有具有创意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的成就感在于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灵活自如地应对考试,智慧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花了很多心思设计这堂课,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和高效的学习成果使我小有成就感。
  参考文献:
  [1]吕磊.中职计算机专业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2]王海燕.七年级生物科技活动系列方案开发的实践探索[D].河北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
  吴芳,湖南省长沙市,雅礼教育集团——怡雅中学。
其他文献
食用植物油是人们每日膳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者在选购、食用、保存植物油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Tip1 选购时注意观察其颜色和透明度  在选购食用植物油时,首先要选择正规厂家和品牌的产品。其次要掌握以下两点要领:一是颜色,各种食用植物油都会有其特有的颜色,经过精制,颜色会淡一些,但不可能精制到一点颜色也没有。二是透明度,要选择澄清、透明的植物油。  Tip2 买小容量更有益健康
树立正确的土地伦理观,保护土地资源,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人类的神圣职责.考察了土地资源退化的现状及发生这种状况的原因,指出人类应提倡和遵循土地伦
针对史学界关于清末民众运动定义的流行观点,对其内涵进行了重新界定。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清末民众运动的斗争目标以及与列强的关系,并联系清末湖南社会的实际,探讨了湖南人在
文化哲学的形成由文化的转型与人的存在问题引起,文化哲学特征的内容由文化哲学的基本问题决定.人与文化的关系问题是文化哲学的基本问题,人存在与文化构成的结构系统是基本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学习艺术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音乐作为美育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引导幼儿感知美的过程中促进幼儿创造美、表现美,对于促进幼儿身心平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音乐教育教学活动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本文将主要从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
<正> ○、缘起1892年,福建人卢戆章出版《一目了然初阶》(中国切音新字厦腔),从此拉开了中国语文现代化的序幕。100多年来,中国的语文现代化运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周有光先生
会议
摘要:高中生经过许多时间的学习,已经能够对中国博大精神的传统文化有了相对深刻的了解,通过这些优秀文化的熏陶,学生也对文字有了一定的初步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在高中的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也需要去提高自己的才情,提升自己的文化内涵,促进自己的文化创新。通过不断地去学习和积累,让学生能够成为优秀文化的传承者。本文将提出一系列措施,为高中语文“才情”的个性化与创新提供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才情”;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常见病,目前中、西医均无特效治疗药物。1997年2月~1999年2月,笔者用自制的兰花茶和血紫胶囊配合西药治疗慢性肾炎42例(治疗组),并与单纯的西药治疗37例(对
<正> 1978年,在长征二号火箭的基础上,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科技人员进行了适应性的技术改进设计,把火箭长度由32米增加到35米,总起飞推力达到280吨,使其近地轨道的运载
世界卫生组织于近日首次发布全球糖尿病报告,显示全球糖尿病成年人患者近40年内增加了3倍,中国成年人患糖尿病率接近10%,并呈年轻化趋势。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介绍说,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全世界范围,糖尿病都正在成为日益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可以说,糖尿病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通过调整饮食可以很好的控制血糖  不健康饮食和缺乏运动导致中国人超重和肥胖人数日趋上升,这些因素也导致糖尿病患病率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