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探析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nmil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期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都被传统的教学思想所束缚,教师教学很辛苦,学生学起来也费力。如何让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从拓展阅读教学、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和掌握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有效策略探究。
  【关键词】阅读教学有效性探究方式方法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以及新教材的推广使用,为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不断走向深入。但目前由于教师个人素质的差异,解读“新课标”的能力不同,致使钻研出来的各种“推陈出新”的绝招也令人眩目。故而,笔者在本文中将以语文教学本色与实效的结合作为切入点。课堂教学,是由“教”与“学”两个方面组成的,且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但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特备注重教师的教法,忽视学生的学习方法。因此,长期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都被传统的教学思想所束缚,教师教学很辛苦,学生学起来也费力。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科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是语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运用拓展迁移,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在阅读教学中,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使教师往往在不经意的情况下,沿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会出现教师津津有味地分析给学生听,使学生不得不接受教师分析的内容,使学生与文章之间形成一个无形的“鸿沟”。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就必须要认清楚阅读的本质是读,而不是一味的授。要想真正的发挥阅读教学的作用,就要在学生“悟”读的基础上,使学生与文本的作者产生心灵的交流,使作者的生命体验融合到学生的心灵世界中,从而产生一种作者正在向我们走来并且在倾心交谈的情感体验。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发现,有部分教学时做着“费力不讨好”的工作,大部分学生也在启而不发的困境中挣扎。
  笔者认为教材虽是死的,但是阅读教学却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因此,教师要把教材作为一种教学模具,且能够在模具的基础上拓展迁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教学生内引与外连的学习方法。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引,就是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经验迁移到阅读的本文中,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得到丰富。语文阅读教学的外连,就是把阅读文本后得到的成果引导到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还要运用教学方法使学生明白运用“有限”的时间去明白“无限”的道理,换言之,就是让学生清楚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去感受文学作品的无限魅力,使时间的“有限”与文学作品的“无限”结合起来,提高小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二、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
  展现知识的最好方法就是通过问题的表述使学生轻松的掌握和接受,也能够融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中,从而转化为学生的精神食粮,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且给予高度的重视。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教给学生在阅读基础上质疑,辅以教师的点拨,就能达到“教师之教,不在于全部讲授,而在于相机诱导”的境界,有助于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1、引导学生对优美语句的提问。文学作品都是由语句和段落组成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理解语句和段落大意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准确的理解文学作品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阅读内容创设情景,使学生品读文学作品的重点语句和重点段落。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情景和概念等进行对比,只要不一致的表述都会在学生的头脑中产生疑问;对文本中需要解释的尝试或者事实进行疑问;对文本的主要内容,展开新的设想,并且结合自己的思想去验证设想,从而产生疑问。
  2、引导学生对主要内容的提问。对文本的主要内容质疑,往往指向阅读的目标和要求。因此,就其来说具有很强的集中性,对理解文本的重点与难点起到导向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围绕文本的主旨提出疑问,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顺利的解决阅读的目标和要求。
  三、掌握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
  指导阅读方式方法时,教师要从多角度入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阅读,使学生全方面的体会文学作品带来的情感熏陶和艺术形象。
  1、表演。在教材中,我们可以发现有些文本描述的故事情节曲折离奇,人物个性突出形象鲜明。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内心的理解,把人物形象表演出来,加深学生对人物的理解。
  2、感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避免教师步步分析,学生只能听讲的教学模式,要给予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来感悟文本的机会,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文本作者的精神世界。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既不能够单向的采用一种教学方法,也不能够沿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抑制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新课改的指导下,教师要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去开展阅读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使学生能够与文本作者产生共鸣,深层次的理解文本。另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把课内的知识与课外的知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付兴超.以读促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5)
  [2]吴丽芬.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意识教育[J].青年与社会.2012(02)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有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语文课,究其根源,语文老师毫无激情的课文讲析,没有做到带动学生披情入文,学生置身课外,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蕴,言为心声。语文老师的激情来自于学科知识的渊博;源于对教育、对学生的热爱。情感体现要求教学语言表达应富有“情绪化”;教学过程应张弛有度;教无定法。以情感为依托,点燃生命的火花,还语文教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是小学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做到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审美欣赏能力、审美判断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和审美能力。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儿童的审美感知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审美过程首先是通过感知觉这样的心理过程来实现的。审美感知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因为在审美感知过程中,虽
期刊
目的:中药效能作用经由寒热基本分类表达出具有物理温度现象及非物理反馈呈现,使得药性作用有高度概括和抽象特质。汉代张仲景使用附子,回阳救逆必用生者与干姜配伍,如干姜附子汤和四逆汤等,《证治要诀》亦云:“附子无干姜不热”,《神农本草经》:味辛,温。主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征坚积聚,血瘕,寒湿,痿躄,拘挛,膝痛不能步行。经方中附子与寒凉药物配伍者即附子泻心汤、大黄附子汤、薏苡附子败酱散三方。“
【摘要】人文性与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语文教学的两个基本属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主义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探究的课题。利用课文人文主义精神对学生的感染和熏陶。培养学生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人文主义教育思考  人文性与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
【摘要】小学语文教育,其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打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其中阅读教学是听、说、读、写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促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能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一些方法,积累语文材料。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能力  使学生自身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是现在小学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因此怎样搞好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进而达到陶行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更是一门情感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讲,又是一门德育教育学科。要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除了教师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材料、善辩的口才和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外,阅读教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一、课堂阅读教学要充分形成师生互动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
期刊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必须围绕有利于学生精神境界的拓展,有利于学生阅读生态的改善,有利于学生适应新课标背景下的现行高考。  这种具有鲜明时代性、前瞻性和选择性的定位,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时,除了尽量避免传统中单纯工具化倾向,切实改变传统中的某些不适当的教学方法、方式外,还必须看到并强化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不可或缺的主导性的建构。  课堂教学改革关键在于提高其实效性,实效性的达成在促进学生的学习
期刊
【摘要】由于一个班级学生太多,大多数老师在布置作业时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导致不同个体的学生出现吃不饱、吃不了、吃了不消化等现象,甚至导致作业成了学生学习的负担。分层布置语文作业能有目的的、有针对性的面对每个学生。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下,选择适量的、有针对性的、精要的内容让学生完成,可以更好的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收获与乐趣。  【关键词】初中语文分层作业针对性有效性  笔者从教初中语文20多年,发
【摘要】怎样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巧设创新探究的机会,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三、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独立思维自主探究发散思维创新意识  怎样培养学生的能力呢?这是许多教育工作者一直探讨的问题。作为一名教师,我也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阅读一篇课文,怎样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再通对这些